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6|回复: 22

“心无所住”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5 18: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无所住”是什么意思?



       这是敬爱的佛陀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的教诲:“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个人,当心无所住时,即达仙境。

     八万四千法门,“心无所住”是到达极乐世界的最殊胜法门,这一法门与观音菩萨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要义高度契合,与“心无挂碍”合一自洽。

     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当一个人“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时,已经完成了从人到仙佛的蜕变,就像三维时空中的蛹蜕变为蝴蝶在四维时空中翩翩起飞了。

     欲成仙佛者与人是反向行进的,人,一辈子想拥有占有;而欲成仙佛者一辈子在努力放下归零。因为一旦拥有,便心有所住,心有挂碍,与仙佛远矣。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教导我们要“忙世人之所闲,闲世人之所忙。”这也就是《圣经》“马太福音”书中基督耶稣警示的“富人去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原理,因为富人拥有很多,富人无法做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当然成不了仙佛去不了天国。

       只有全部放下,无我了,才能达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的地步,才能品尝仙佛的滋味了。

       当今天下,放下一切后还能活好,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潇洒如意的途径,就是进入生命禅院的第二家园,在这里,你将一无所有,但可以拥有一切,你不再有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的挂虑,一切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可以“心无所住”“心无挂碍”了。————《心无所住达仙境》


      佛即性,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无我无相,自在自洽。
    仙即性,随缘放旷,任运逍遥,与道合一,潇洒飘逸。

    红尘中难修成仙佛,原因在于没办法做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没有土壤和条件进入无我无相自在自洽的境界,整天为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奔波,被世俗事务牵缠,难以随缘放旷任运逍遥,意识思维被传统观念和道德戒律束缚,无法达到与道合一潇洒飘逸的程度和境界。

       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是仙佛的基本特征,红尘中能做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吗?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在红尘中,一个人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要解决生存的问题,必然会心有所住,心有挂碍,烦恼、焦虑、恐惧、担忧一大堆,何以心无所住心无挂碍?

       修仙修佛何处去修?去教堂?去寺院?去庙观?去深山?不论去哪里修,只要有土壤和条件能做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无我无相自在自洽并同时能随缘放旷任运逍遥与道合一潇洒飘逸即可。————《红尘中难修成仙佛》


       464. 心无所住,心无挂碍,随缘放旷,任运逍遥。行于是,止于是,造次于是,逍遥于是。

       497. 成仙三步曲,第一步:告别了烦恼、痛苦、忧伤、焦虑和恐惧,生活在开心、快乐、自由、幸福中,已经成仙了。第二步:心无所住,心无挂碍,随缘放旷,任运逍遥,时时处在愉悦中,已经是仙了。第三步:无心,一切皆性活在性中,灵活圆融异常灵敏,拥有64种神通。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无我无相,自在自洽。随缘放旷,任运逍遥,与道合一,潇洒飘逸。————《《新时代人类八百理念》第三版》


       成佛的人有三大标志:一、见了如来;二、达无为状态;三、心无所住。也就是说,不论是谁,只要具备了这三项条件,就成佛了,就是佛了。————《二、明性超尘埃,当下就成佛》


       宇宙三要素是意识、结构、能量,修行修炼的核心是完美化意识,完善生命的反物质结构,不断将人的意识结构升华为仙的意识结构,修行修炼修的途径是性、爱、道,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心无所住,随时随地空灵秀,随时随地绽放如来本性,随空随色,随色随空,潇洒飘逸,随缘放旷。

   谈情说爱打情骂俏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是修仙的一条轻捷法门,只要不搞对象,只要不专一,只要逮住谁就跟谁游戏玩耍,随缘而化,随机而行,情来心显,情去心空,心无所住,心无滞留,心无所虑,心无挂碍,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仙道,已成仙了。————《这里是成仙的摇篮》


      佛陀释迦牟尼教诲的目的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很容易很简单,只要做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无我无相即可,可要做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是多么地艰难,要做到无我无相更是犹如登天。————《建设第二家园雪峰心绪》


       慈悲无限的佛陀释迦牟尼教导我们要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不要让心滞留在看见的物质和现象上,不要让心滞留在声音上,不要让心滞留在香气味道上,不要让心滞留在身体触摸到的任何事物和感觉上,不要让心被任何的规律、法则、说教、观念、习俗、习惯、法律束缚住,一句话:心无所住

  心无所住是什么意思?就是,让心不要停留在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感触到的、意识感受到的任何事物上。进一步说,让心不要停留在物质、国家、政党、宗教、家庭、公司、团体、亲人、朋友、情人、恋人、仇人、好人、坏人、好事、坏事、过去、未来、喜悦、愤恨、金钱、名誉、地位、顺境、逆境、成功、失败、幸福、苦难、道德、戒律、规律、法则等等,等等事物、认识和感受上。————《零的妙用——无相思维(四)》


那么,什么是静心?
     静心就是心无所住,心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束缚,达到“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境界。

       有人用打坐、静坐、隐修的方式静心,那更是不行的,心上的根本问题没解决,心如何静?若说静了,那是假装的,是自欺欺人的。注射一剂吗啡或海洛因能暂时入静,但药力失效后依然心乱如麻,所以,静心的核心是心无烦恼事,当心无所住,心无烦恼,心无牵挂,心无忧虑,心无悲伤,心无恐惧时,不静也静。————《奥修的静心法——不行》


       不要急躁,你就是天使,就是佛,只要静下心来做到心无所住心无挂碍,你就能享受到天使和佛菩萨的境界。————《来自西方民间的智慧》


       忘却了昨日,忘却了过去,一切是那么地纯净无染,一切是那么地空灵秀美,心无挂碍即是仙,心无所住达仙境,人生无限好,生命好奇妙。————《忘却昨日 忘却过去》


      在自由的第一层境界,可以心无所住宁静安详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妙乐章;在自由的第二层境界,人皆尧舜,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尽行处,妙难言,醉了山川;在自由的第三层境界,扬起一捧沙,绿树千千万,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幻化无限美景。————《自由的含义和层次》


       首先,要抓住宗旨,即: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的道,这是达成所愿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消除胜负心、斗争心、比较心、嫉妒心、埋怨心、占有心,最大限度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心无所住,与性合一。然后要明白,生命的过程是一场场游戏,要会玩游戏。————《获得开心 快乐 自由 幸福的途径》


佛的八大特征
  1. 只有天性,没有秉性习性,没有人性兽性物性鬼性。
  2. 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浑沌一体,如如不动。
  3. 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4. 性天澄澈,空灵如一,化身万亿,智慧无极。
  5. 无实无虚,无空无色,无垢无净,无荣无辱,无恐无怖,无障无碍。
  6. 心无所住,亦无所不住,法身遍界,功德无量。
  7. 无形无像,慈悲为光,常念众生,法船渡航。
  8. 拥有法眼佛眼,遍历一切时空。————《菩萨与佛》


       静者性,动者心,性光澄澈圆满即静,心无所住心无挂碍可入静,故凡事随性而不要随心,莫求枯寂,真静在动中,无动之静乃枯寂,无益自身,也无益社会。————《修炼定静功夫》


       无为就是一切顺应自然,按照客观规律运行,任凭潮起潮落,花开花落,寒暑往来,阴晴圆缺,无忧无虑,无思无想,“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远离颠倒梦想,心无挂碍,心无恐怖,心无所住,无私无欲,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无为和有为的含义及区别》


       行走在佛道上的,追求无相,修炼心无所住,回归如来本性,最后前往极乐界。————《人间八道——《传道篇》五十二》


       第一步:告别了烦恼、痛苦、忧伤、焦虑和恐惧,生活在开心、快乐、自由、幸福中,已经成仙了。
  第二步:心无所住,心无挂碍,随缘放旷,任运逍遥,时时处在愉悦中,已经是仙了。
  第三步:无心,一切皆性活在性中,灵活圆融异常灵敏,拥有64种神通,变化无穷,时刻处在极乐中,已是仙的极致了。————《成仙三步曲》


       心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而是随性绽放,时时开心快乐,就是仙。————《看看自己像不像仙》


六、觉悟心性
   现实是意识的投射,意识创造现实,万象生心灵,心灵超万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花香蝶自来,心净仙人至,心无所住即如来,性是结构的特征,性就是佛。————从人到仙的八大觉悟——《智慧篇》九十三


       拥有的越多苦恼会越多,若进入一无所有拥有一切的境界,则不容易受到伤害,无我,能奈我何?我无权、无钱、无名、无色、无情、无地位、无国家、无宗教、无政党、无阶级、无家庭、无亲人、无恋人、无房产、无师、无门、无执著、无组织、无宗派、不贪、不欲、不嗔、不痴、心无所住,无为,无争、不想拥有法术、不想拥有神通、不想建功立业、无寿者相、无他人相、无道德相、无正义相、无宪法法律教规教条戒律戒条百无禁忌,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自然而然,随缘放旷,能奈我何?何处会受伤?
  该来的来,该去的去,不留恋,不执著,人生是生命在人间的一次旅行,旅行结束到另一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随时随地全交代,何处受伤?————易伤处便是薄弱缺陷处——《智慧篇》八十九


      心无所住得清静,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最好干脆无心,一旦生心、有心、多心,就心生性灭(心灭性显),永远超脱不了凡尘,入不了如来本性,就远离佛了,因为佛就是性,心生必然性灭,也就是心生必然佛灭,所以,有心成不了佛。————《关于心的小学问》


无后顾之忧,不愁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心无所住,心无挂碍,悠哉乐哉。————《人生的最高境界》


       灵性是一个人的悟性,一个觉悟了人生和生命涵义的人,就是一个有灵性的人,有悟性的人,从佛学角度讲,人根据悟性,或者说灵性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生命状态,比如罗汉、菩萨、佛,人若没有了胜负心,斗争心,比较心,嫉妒心,就是罗汉;若能做到心无所住,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的地步,就是菩萨;若与性合一,就是佛。是否获得更高一级层次的生命,取决于人的灵性,或者说觉悟程度。————《禅院得生命 灵性超常伦(2)》


       没有大喜,就不会有大悲;没有大起,就不会有大落;没有生,就不会有死;没有执著,就不会有失落;没有贪婪,就不会有腐化;不汲汲于富贵,就不会有戚戚于贫贱;没有得,就不会有失;没有痴迷,就不会有迷失;心无所住,就能潇洒自如;不执着于相,就能看到听到空灵妙相妙音。————《大热必有大寒》


       心灵是心和灵的合体,心是大千世界万象的映照,可以说是一面映照万象的镜子,心一般情况下是随境的,境显心生,境消心灭,心有所住,是谓凡心,心无所住,是谓佛心。灵是上帝的意识,是生命的源头,遍布宇宙一切时空。心灵反映了一个人的意识状态。————《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


       问:如何安心?  
       雪峰答:只要心无所住就可安心。————《替南怀谨大师回答网友(下)》

(此篇选自导游的文章内容摘要)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4-25 12:53 , Processed in 0.0709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