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8 0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生命的本性,绝对不会因为增加了许多的观念而变得更加智慧,相反,会埋没本性原有的境界面目,这些业障中,也包括我们用来思维佛法奥义的思维结构与观念,要谈论佛法的精义,本性复苏才能与佛法相通,佛法原本就不是从人类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内涵,他是宇宙与生命的本质,真相,
起信论云:“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念着造种种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执着于感受,思维中对于佛法的认识理解,恰恰是本性无法解脱业障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释迦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入邪道,不能见如来.",真相不是能够用我们现有的生理功能被限制的肉体,和因果业障组成的思维情感的虚幻境界中能够描述出来的,他是超越于三界众生业障构成的“娑箥世界”之外的真理,众生本性觉悟后的真理展现,本性既是佛法的存在于体现,所以释迦觉悟圆满后,第一句话就是“善哉,原来众生既有佛性,原来众生即可成佛,只因为执着于迷障不能够解脱。”“解脱”是佛教的宗旨,是一切正法的根本要义。
所谓“论道容易修道难”,没有切身修行的体会,生命本质没有升华后的觉悟,很难真正的理解《心经》的内涵。自古以来解释《心经》的人,都是以人类的知识体系,思维观念来解释《心经》的表面文字,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观世音”这位修炼境界达到大菩萨果位,证得圆融无漏佛法智慧时,对于佛法的圆融表达,“菩萨”是修炼者生命升华后,智慧觉悟本性境界,达到宇宙真理一定层次的果位体现,人类的生命系统,超出三界范围,达到法界众神存在的第一层境界,是“罗汉”界,第二层境界,是“菩萨界”,超出于菩萨界,就进入了“佛陀”境界,也就是觉悟宇宙生命最终真相的永恒境界,法界众神的存在层次,是以生命纯净的标准来区分的,
菩萨界的生命,智慧接近于佛,因为他的修炼核心,是“自觉觉他”,不仅仅是自己的修炼圆满,而且要以自我的觉悟智慧帮助苦难中的众生得救,菩提心的动机,决定了果位的境界,慈悲的心,利他的动机,历经世间苦难所成就的智慧,圆满了伟大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