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希尔爵士,乃是一位对天文学有卓越献之学者;家学渊源,其父威廉(Sir william Herschel 1738-1822),为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后迁居英。赫氏曾住在非洲好望角,专门研究观察南部天象,有重大发现,遂著《好望角天象观察录》,也加以一致的推崇。赫氏于气象学,亦多贡献;又精治声学和光学。其重要名著,为《天文学大纲》。
这个宣言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扭转了很多人的思想偏差,也使得波义耳的牛津科学阵营里,聚集了一批杰出的基督徒科学家,如“物理之父”牛顿( Newton),“力学大师”虎克( Hooke),“植物学之父”约翰·雷( John Ray),“古典文学大师”李察·班特利( Richard Bently)等,渐渐地这群人就组成了“英国皇家学会”。波义耳曾在 1680年当选为会长,但他没有就职。
林奈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青年时就想为福音事业奉献一生。他一生敬畏上帝,他的住所里有花园,他说:“夏天坐在那里听布谷鸟和其他鸟类的鸣声,昆虫的啾唧声,观看光彩夺目的艳丽花朵,人们为上帝的无比智慧而陶醉,惊叹不已。”他研究植物与他对上帝的信仰密切相关,在他的著作《植物的纲》中,林奈声明:“物种的数目和上帝当初创造出的各种形式的数目是相同的。”所以在他的漫长生涯中,他丝毫不赞同进化论的推测,坚信物种是不变的观念。他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的创造,自然界中没有新种”;他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中说:“由于不存在新种;由于一种生物总是产生与其同类的生物;由于每种物种中的每个个体总是其后代的开始,因此必须把这些祖先的不变性归于某个全能全知的神,这个神就叫做上帝。他的工作就是创造世界万事万物。这是被每个有生命个体的机制、原理、定律、体质和感觉所证明了的。” 1743年,林奈的注意力逐漸伸向地學質的研究,他出版《生長在可棲息的地球》(On the Growth of the Habitable Earth)一書,他提到地面上有巨石的遺留,與高山上有海中生物的化石,證明「地球過去曾經經歷多次的變動,而且是全球性的大變動。」
他寫道:「在上帝創造的過程中,除了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之外,還有其他多次劇烈的變動。愈接近地層底部的生物化石,其存在的時期,應該愈接近創造的初期。但是根據我長期的觀察,我依然不確定創世開始的那一層;因此,若是由地質證據來計算地球過去的年代,無論是用化石,或是用數學,只是現有證據之外的推估,無法確定上帝創造之初的年代。」這是林奈與近代許多科學家不同的地方,近代許多科學家單單釐定出地球不同時期的年代,但很少提及方法論背後的不確定。
洪水的證據
林奈認為上帝創造世界之後,挪亞時期的大洪水,並不是地球上惟一一次的大變動,因為當時的洪水淹沒大地,有一年之久。而有些化石裡生物的滅亡,是水突然沖上,又立刻退回所造成的,不需要一年之久;另有些古老岩石的沖刷,顯然是水流長期沖蝕所造成,一年的洪水不會產生這種現象。所以他反對當時有些宗教人士將挪亞時期洪水的記錄,當作解釋地質變化的惟一要件。
林奈寫道:「信仰自由,大地茂盛;神學壟斷,一片荒蕪。」(Where religion is free, the land flourish; where theology reigns, there is nothing but wretched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