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虔诚的基督徒科学家--牛顿 用一生荣耀神
牛顿
牛顿(17-18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爵士、国会议员、皇家学会会长)等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诞生吧,牛顿!于是一片光明。” —— 18世纪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牛顿撰写的墓志铭。
牛顿是大批基督徒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用科学研究见证神的伟大,引导人们归向真神,是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与爱因斯坦、阿基米得并称为“数学界的三大伟人”,他还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是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他以研究自然的奥秘作为向神的奉献,并向世人证明神创造宇宙是何等奇妙和伟大。他18岁时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神学,24岁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7岁时即出任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不到30岁就发现运动三定律和微分法与积分法二项定理。他在天文、物理、数学、光学和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他发现了普通白光由七色组成,解开了颜色之谜,奠定了近代光学的基础。他还制造了第一台反射望远镜,并出版了近代科学奠基性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一再指出,神是永恒的,无所不为的,是世界和人类历史的主宰。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直到今天,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运行轨道的计算,都仍以这作为理论根据。
牛顿实现了以伽利略为先导的数学与实验手段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推翻了柏拉图提出的关于能量与运动的概念。他还把数学导入其它类别的科学中,使得数学成为描述宇宙运动的最基本语言,这种观点也使许多科学家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牛顿的科学工作最明显体现了寻求神设计自然界的秘密的基督教信仰的动机,他的光辉业绩呈现给人类一个崭新的世界秩序和一个宏大现象的宇宙图景。他的规划使世人折服:自然界是按数学设计的,自然界的真正定律是数学。他之所以提倡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且确信数学是他所描述的现象的真正解释,其基础也是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数学家和科学家同样的信念:神创造的世界与数学原理吻合。他多次表明对神的信仰是他进行数学和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他认为科学也是崇拜神的一种形式,科学是揭开神辉煌设计的秘密。他为自己的工作揭示了无所不在的神的秘密而倍感欣慰。对于神按数学设计自然界的坚信,18世纪最伟大的(瑞士)数学家欧勒达到了高峰。他不仅用最大最小原理证明神比16、17世纪的人们所称颂的更为英明,而且他还确信神赋予人类的使命是运用人类自身的才能去理解神的法则,自然之书已打开在人们的面前,但它是神用人们一时半会不能理解的语言写成的,只有用毅力、热爱、坚忍和钻研才能读懂,这种语言便是数学。正是这种强烈的基督教使命感使欧勒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数学和科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牛顿用数学微积分来精巧地解释运动和天体现象时,当时和现代的人都感到惊叹。三个简单的运动方程式加上数学手法,将最小的单摆与天上月球的运动联系起来了!那么不起眼的方程式,写起来还不到一页纸,竟然规范了天上地下一切的运动,这个发现还能不惊人吗?当时有些科学家疯狂地认为:“原来有一些现象不用圣经,也可以解释得很好,甚至更好!”但牛顿却认为数学是神圣的学问,是神用来描述自然的,数学终于从古代真善美的领域中下凡到“人间”来展现它独特的魅力。
牛顿虽然在科学上作出了如此无与伦比的贡献,但他毕生认为,人类理性不能包容一切经验。1672年,他被邀加入皇家学会;1703年,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直到临终,连任长达25年,他的成就和名誉为皇家学会赢得极大声望,成为权威的科学传布中心。他一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理应受到各种奖赏和称赞,但他却认为一切自然规律都是神创造的,自己只是发现而已。牛顿临终前,面对羡慕他智慧和称颂他伟大科学成就的人,却谦卑地说:“与神的伟大创造相比,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拾取小石和贝壳的小孩子。真理浩瀚似海洋,远非我们所能尽窥。”他还留下这样的名言:“我能看的比别人远,是因为站在了前辈科学巨人的肩上。”意思是指,他的科学发现是奠基于前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牛顿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就是这位远远高出我们之上,有权柄、有威严的神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明,因为宇宙中有一位定律的创造者、管理者存在着。这些定律不随时间、空间和物体的不同而改变,是不以人们的自由意志为转移的。
圣经上说:“光亮从何路分开?”(伯38:24)过去基督徒们对这句话凭信心接受,并不理解。但自从牛顿发现白光由七色组成后,大家才真正理解这句话,但实际在3000年前神已启示人类。
真正的科学家的宇宙观是开阔的,不会用自己有限的“已知”去否定无限的“未知”。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详述了力学原理,解释了潮汐和行星的运动,并推算了太阳系的运转方式。牛顿一再谦虚地表明他的书完全是一种现象性的描述,他绝不敢谈论至高无上的神创造宇宙的真正意义。这书的第二版出版时,牛顿在书中写下这一段以表达他的信念:“这一尽善尽美的包括太阳、行星的大系统,惟有出于全能的神之手……就像一个盲人对于颜色毫无概念一样,我们对于神理解万事万物的方法简直是一无所知。”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都相信宇宙中有一个普遍的规则存在,都相信有神。而那些无神论的顽固学者,干涉有神论者对生命、时空、宇宙的体验和思考,他们把他们理论之外的一切都称之为“迷信”。
1642年,牛顿出生于农民家庭,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病逝了,他还是早产儿,眼看就要死了。母亲名叫哈拿,她在绝望中想起圣经上也有位名叫哈拿的女子,曾在困苦中向神祷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撒上1:11)后来就生了撒母耳。牛顿的母亲便发出了同样的祷告,这奠定了牛顿一生的信仰基础。他认为,神让他活下来,一定是有些事要他去完成,他常与母亲一同祷告。他大学二年级时,在课堂笔记的空白处,写下了:“神啊!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且因为敬畏你,而不畏惧人。”那时他似乎已预感到人世间将要施给他的压力。他说他的继父很爱他:“但他好像从没有要我知道他爱我。”家庭的基督信仰气氛极浓,他的继父和舅父都是牧师,抚养他长大的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送他上剑桥大学的目的,是希望他将来作牧师。他在毕业时,没有按照惯例接受神职,而代之以自然哲学的研究来证明神的存在,从而赢得了英王的特许。因此,他在科学研究里,处处协调科学与神学的关系,他说:“从事物的表象来论神,无疑是自然哲学分内的事。”“只有在科学里揭示和发现神对万物的最智慧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神有所认识。”他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很早就在他的自然科学研究上处处刻上了神的印记,他也在各种场合表明自己的信仰。
著名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莫尔是位虔诚的基督徒,曾给牛顿极大的帮助。牛顿入剑桥大学时,生活很贫困,必须作老师的实验助手,以此赚取生活费。他因而有机会经常接近优秀教授,可学习他们一生的研究精华。莫尔凭着敏锐直觉,发现牛顿与众不同,于是给牛顿“开小灶”,并长年提供牛顿生活费。顿他还告诉牛:“神创造这个世界的目的,是要人认识他,寻求他,感谢他。若有人轻看这世界奇妙的受造物;要看到世界上所没有的才算神迹,那是自大。”“教育是一种道德与思考的培育,而道德的准则来自神。因此教育与信仰是相辅相成的。”
1655年,英国发生可怕的瘟疫,大学停课。在这两年多无课可上、无处可去的日子里,牛顿的“人生思想迈向巅峰”(牛顿语)。他习惯于在花园里长时间地祷告和默想:习惯于在信仰中思索科学,在科学中深思信仰。他坚信宇宙是完美和有序的,是神充满慈爱的创造,科学家们才有研究科学规律的可能性。万有引力的发现,就是由于他的这一思想方式。据他的好友斯蒂克利说,他确实是由于花园里一个掉落的苹果想到了万有引力,并引发了一系列永远改变科学界的事件,以致于苹果后来成了万有引力的标志。但是,苹果,以及其它任何的水果,都不能保证他一定发现万有引力,真正导致他有此伟大的发现,是他的信念,以及他在花园里祷告和默想的习惯。美国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曼纽说:“近代的科学是源自牛顿对神的默想。”由于他更深的思索和实验结果,写成旷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书不仅记载他的科学发观,也反复提到他的机械论与神的关系,他认为机械论就是神掌管宇宙的法则,是神摆在宇宙里让人了解他的能力的法则。他说:“生来瞎眼的人不了解光,如同我们无法明白神的智慧和全能。神的形象没有人看到、听到和接触到,我们只能在他所创造的万物中了解他。神仍在掌权,我们都在他的掌管之下。”科学家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不仅被其磅礴、浩然的气势所倾倒,更为其精彩、和谐的内涵所折服。很多科学家相信,因为有一位创造、掌管宇宙万物的神,宇宙才会有法则地运行。
牛顿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是在青年时代完成的。中年以后,他的研究领域有巨大的扩展,及于史学和神学,并对圣经中记载已在历史上应验的预言部分仔细考证,写成《但以理书和启示录预言的察究》,这书和他的知名经典《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同为千古难见之绝妙佳作。他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最令我们钦佩的,是他对圣经《但以理书》9章中“七十个七”的意义有极精辟的解释。爱因斯坦说,“牛顿的各种发现已进入公认的知识宝库”,成为“伟大的人类之光”。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将世界上的一切天才放在一起,牛顿应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