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说,生命科学、这个科技文化体系,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有关宇宙、生命和这“整个存在”的整体图景和真相图景。宇宙、生命最后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于是,我们就需要在这新的科学基础上,理论背景上来重新思考很多事情,不是吗?
其中问题之一不就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怎么处?与这一切事实真相怎么处?乍一下,似乎这真是个很突然的问题。其实在牛顿、爱因斯坦那里,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在他们那里,“科学研究、人类理性、自我存在、文明发展”与“对上帝造化的敬畏”和“对上帝恩赐的感念”已经很好统一在了一起:在他们那里,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矛盾。
其实,这一直是我们一个误会:似乎“进化论”才是科学界的主流思想、主流心态、主流状态,其实不是。事实恰恰是:西方绝大多数科学家--尤其是最好、最伟大、、最顶尖的那些科学家,几乎都是信仰上帝的,而且他们对上帝与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很正常和贴切。
这里虹宇以杰出科学家对宇宙来源的意见略举几例--:
---------------------------------------------------------------------
伊霍尔 Fred Hoyle (英.天体物理学家):
(在探索宇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从常识来看现象,不由得想,在物理、化学与生物学后面,都有一超然的智慧存在;大自然绝对没有所谓盲目力量。基于压倒性的统计数字,我敢下此断论。
---------------------------------------------------------------------
埃利斯 George Ellis (英.天体物理学家):
自然律出奇精密,也极为复杂,不得不用「神迹」来形容。
---------------------------------------------------------------------
戴维思 Paul Davies (英.天体物理学家):
有足够的证据叫我深信,万物背后有一种动力,于创造这个宇宙时,将自然界中的数字调整至恰到好处。设计的概念很难抗拒(挥之不去)。
---------------------------------------------------------------------
萨达居 Alan Sandage (天文学 Crawford Prize 得奖人):
现有的秩序必须有组织、有原则,从混乱中产生的可能极小。上帝对我来说是个奥秘,但也是「万物存在」这「神迹」的解释。为甚么现在是「有」,而不是「无」呢?
---------------------------------------------------------------------
欧克夫 John O’Keefe (美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的天文学家):
从天文学的标准看,我们人类是蒙眷顾、蒙抚养、蒙爱的一群。这宇宙若不是造得极为精密,我们就不可能存在。我认为有充足的数据显示,宇宙是为了人的生存而创造。
---------------------------------------------------------------------
格林斯坦 George Greenstein (天文学家):
当我们纵览一切(天文学)证据时,不由得再三想到,必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介入。虽然(我)并无刻意寻找(上帝),却好像突然发现「至高者」存在的科学证据。是否上帝介入,为了我们的好处,创造这精密的宇宙呢?
---------------------------------------------------------------------
爱丁顿 Arthur Eddington (天体物理学家):
根据目前已知的科学理论,说宇宙中有「匠心」 (Mind),有「道」(Logos),是合理的推论。
---------------------------------------------------------------------
彭齐亚斯 Arno Penzias (诺贝尔物理学得奖人):
天文学显示,在宇宙从「无」变「有」的独特过程中,必须有极精密的平衡,方能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因此,这需要有基本(或超自然)的设计。
---------------------------------------------------------------------
彭罗斯 Roger Penrose (数学家,作者):
我认为宇宙存在的目的,不是依赖「未知如何」的机遇。
---------------------------------------------------------------------
罗斯曼 Tony Rothman (物理学家):
面对宇宙的美丽与秩序,以及大自然中众多的巧合,教人不得不想到宗教。我知道许多物理学家都有同感,只是不宣之于口而已。
---------------------------------------------------------------------
克司梯亚高斯基 Vera Kistiakowsky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
从科学得悉物理世界的秩序是怎么精密,及怎么美丽之后,接受超自然的上帝就不困难。
---------------------------------------------------------------------
霍金 Stephen Hawking (英.天体物理学家):
我们可以讨论宇宙与人类存在的因由。若得到答案,便是人类思维的终极胜利,因由此可以知道上帝的心意。
---------------------------------------------------------------------
普莱亚可 Alexander Polyakov (苏联数学家):
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用最精密的数学来描绘,因它是上帝的创造。
---------------------------------------------------------------------
哈利生 Ed Harrison (宇宙学家):
上帝的存在可由宇宙学证明。即佩利 (Paley)所提倡的设计论--再予整理加添。请选择其一:盲目机遇(需要众多的宇宙),或设计论(只需一个宇宙)。许多科学家坦言自己每每倾向于目的论或设计论。
---------------------------------------------------------------------
米尔恩 Edward Milne (英.宇宙学家):
关于宇宙在膨胀过程中形成的原因,读者大可自下结论。但是若无上帝介入,所得的图画不会圆满。
---------------------------------------------------------------------
派克 Barry Parker (英.宇宙学家):
谁创造这些自然定律?这不成问题。总之永远少不了上帝。
---------------------------------------------------------------------
赛哈未与狄克儿 Drs. Zehavi and Dekel (宇宙学家):
我们这个宇宙,似必须由原先的不成形,经过精细调整之后,方能完成。
---------------------------------------------------------------------
萧洛 Arthur L. Schawlow (史丹福大学物理学教授,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得奖人):
当面对宇宙及生命的奇妙,我认为不但要问:「怎样产生」,还要问「为何产生」。唯一可能的答覆是在宗教里我发觉宇宙与我人的生命都需要上帝。
---------------------------------------------------------------------
薛复 Henry“Fritz”Schaefer(乔治亚大学化学教授):
我从事科学的意义和喜乐,是于发现新的现象时,能对自己说:「这是上帝的做法。」我想了解上帝计划的一小角。
---------------------------------------------------------------------
冯勃朗 Wernher von Braun (火箭先驱工程师):
一个科学家不承认宇宙背后有一超理性的存在,就如神学家不承认科学进步一样教人费解。(参Y-Origins , Bright Media Foundation and B&L Publications, Pg.98)
-----------------------------------------------------------------------------------------------------------------------------------------
还有爱因斯坦与牛顿看宇宙:
1936 年,爱因斯坦在纽约应邀向科学界权威做物理学演讲,博得听众赞赏,结束时全场报以热烈掌声。这时,他举手示意安静并诚恳的对大家说:“我算什么呢?神要我证明的科学原理太多,但现在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么一点,愿一切荣耀都归于神。阿门!”
作为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多次公开表示有神的存在,有造物主的存在,神的任务是创造宇宙,而人类的任务是研究宇宙。他确信任何一位感叹宇宙如此和谐的科学家都不能不联想到神!
牛顿是一位最杰出的科学家,同时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牛顿年轻时曾怀疑过神的存在,通过考察奇妙复杂的宇宙构造之后,他深感造物主的庄严伟大和神的能力的不可思议,从而产生了对耶和华的无限敬畏。后来,他把研究宇宙的奥秘作为向神的奉献,并极力向世人证明神所创造的宇宙是何等奇妙和伟大。在牛顿的一生中,主要精力用于对神学的探索,科学研究是第二位的事情,并说他的科学研究“不过是要证明神的造物之功而已”。他发表的科学著作只占他全部著作的10%左右,80%的著作是神学著作,总字数超过140万。
在时间上,他研究《圣经》所用的时间,远远超过研究科学所用的时间。他不仅在科学上的成就达到了顶峰的地步,而且他对《圣经》的研究和认识,也为许多《圣经》学者大为惊奇,并为他坚定的信念所感动。牛顿有一位朋友、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不相信神创造了宇宙的一切。有一次,哈雷当着牛顿的面讲了些不敬神的话,牛顿当场义正言辞的批驳说:“哈雷博士,我对你关于天文数理的高见很佩服,因为这方面你是研究有素的,但对基督最好不要随便发言,因为你对此缺乏研究,我敢断然说,你根本是个门外汉。”
牛顿不但潜心于神学,而且是位身体力行的基督徒。他不愿意别人说他是天才,他愿意把自己的成就说成是“神的恩赐”。牛顿的自我评价是:我一生中发现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我是个大罪人;第二,耶稣基督是位救世主。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认识和经历给人的启示是,人应当重新认识自己和宇宙,应当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确切位置和当人的真正目地。
---------------------------------------------------------------------
牛顿---虔诚上帝信徒与伟大科学家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诗90:10)
-------------------------------------------------------------
-------------------------------------------------------------
哈拿的祷告
牛顿 (Issac Newton)生於1642年12月25日午夜,是一个早产儿。在那个婴儿死亡率很高的年代,一个早产儿能够活下来是很少有的事。牛顿的父亲是不识字的农夫,与个性坚强的妻子哈拿.艾思克一起经营在英国为乌斯扥普的小农场,夫妻俩都属於「清教徒」-----一群信仰坚定的基督徒。在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病逝,缺乏人力的小农场没有收成,家境更是贫穷。等到牛顿出生时,家徒四壁,哪有钱去购买营养品来喂养这个早产儿?哈拿才死了丈夫,眼看惟一的孩子也要死了,在最绝望的时候想起圣经上也有一个名叫哈拿的女子,在难过时向上帝的祷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背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你」(撒母耳记上一章11节)牛顿的母亲怀抱著她的早产儿,向上帝发出同样的祷告。
-------------------------------------------------------------
笔记间的沈思记录
在牛顿的一中,母亲的这个祷告对於他的个性与信仰他有很深刻的影响。牛顿在成长过程留下的最早记录就是他的祷告,他经常在课堂笔记空白处记下祷告,例如在一六六二年,他大学二年级时写下:
上帝啊!
若我心偏於邪恶,请勿成全我;
不容我单靠自己的信念去生活;
不以爱上帝做为我不爱人的籍口;
不是为得祝福来跟随你;
不是只在教会中渴慕你;
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
且因著敬畏你,而不畏惧人。
牛顿经常思索上帝当年听他母亲的祷告,上帝让他活下来一定有些事是要他去完成的。---------------(对我们每个人,不都这样吗?我们每个人不都该有这样一想吗?)
---------------------------------------------------------------------
---------------------------------------------------------------------
如果我们调查、统计,这样“信上帝”的科学家还会有很多很多。西方不是一个科学世界吗?可就这,在进化论泛滥成灾的世界里,还是有这样多的大科学家是这样的信念和信仰,这真的就不说明一点问题吗?不为我们带来一点启示和信息吗?
进化论只是一个理论假象,在真正的科学界它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社会舆论也只是一个假象,一个虚假的、虚幻的信念。
科学界的事实恰恰是:真正的大科学家们才是信上帝的,才是认识到上帝的存在的--才是有信仰的。进化论只是一个学术骗局,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骗局而已。虹宇也记得以前有个物理学家被人问过,为什么搞科学研究又相信上帝。他说,我认为这不矛盾,上帝在我心中,真理在万物之中(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不仅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也已经知道上帝是怎样安排和创造宇宙的:上帝和科学之间已经完全没有矛盾了。或者说,我们也将可以接受和理解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信仰,确立他们那样的思考和生活方式。而这不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吗?也是一个科学的进步,不是吗?
我们对上帝的证明、解释、诠释、理解是不是科学、理性的?--上帝真理不会破坏、妨碍人类的理性,反而有助于人类科学和理性的成长与发展,不是吗?而同时,它又给了我们一个信仰,一个信上帝也信科学的“超级信仰”,一个以一切事实和客观存在为基础的“理性信仰”。不是吗?
科学之于头脑和理性,信仰之于内心和精神-------这就不再割裂、不再矛盾,不再患有“文明分裂症”(类似精神分裂症),而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促进和平衡的双方,这不会是一件坏事的。
当然,返回头看牛顿--牛顿对上帝的“研究方向”是有问题的--他一旦感悟到上帝的存在,他就去研究基督教《圣经》去了:可《圣经》可以代表真实的上帝吗?或者说,创造宇宙的真实上帝是《圣经》记载的那个样子吗?或者说,《圣经》和上帝可以划等号吗?
这怕不能。
(具体解释略)。
信仰上帝是对的,但具体“信仰方式”应该因人而异。象牛顿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爱上帝、信上帝、侍奉上帝的方式就应该是“科学研究”,继续深入、真实的探索这个世界,揭示上帝的预定之谜以证明上帝的伟大和造物的神妙--------而不是一般人那样的信仰方式。
这方面,牛顿后来进入了一个误区,因此他的后期在科学上就没再有更大的成就。但这又不能说牛顿以后“信上帝”本身就错了。
不是“信仰”本身的错,是我们信仰方式的问题,是我们对信仰具体诠释和表达的问题。迷信、盲目、虚伪、浅薄、口不应心、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都不是正确的信仰方式。
比如,上帝造的这个世界如比活力十足,如此变幻无穷,如此地有生命、有激情、有“出奇”-------这,我们“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理解它,可怎么可以呢?怎么跟的上上帝的脚步,灵通活变呢?
迷信也不行。上帝是用迷信造的宇宙吗?上帝搞过封建“迷信”吗?没有。我们需要了解上帝创造世界的真实方式、真实设定、真实技术-----上帝把这个世界造的就是“真实”的、“实在”的,有其“科学规律和思路逻辑”的。没道理、没根据的东西就不能信:上帝真理一样是这样的推论。
如果历史上人们对“上帝与科学”、“上帝与人类理性”、“上帝与人类发展”、“上帝与人类权利”------这些题“解”错了--这是前人的事,错误、罪过不应该记录在我们头上。不是吗?我们毕竟没有那样解。而且那也不是真正的“神与人之间的本来事实”。是人们误会神的存在、心意和道理了。
问题不出在“上帝信仰”本身,是出在了人们对“信仰”的理“解”方式、表达方式、诠释方式上。这才是问题所在,是问题的关键。
不是这样吗?虹宇自己以为是这样的。
--------------------------------------------------------------------------------------------------------------------------------------------------------------------------------------------------------------
这就是这一节的主题:“信仰”与“科学”|“理性”并不是矛盾的。或者说, 这是在解决一个“上帝真理如何具体指导和激励科学界深入科研,而不是受到思想限制和精神压制-------”这样一个问题。是缕顺的“上帝与科学界”之间的关系--------
上帝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结论,一个科学发现;而上帝信仰的一个侧面就是信仰上帝的科学--信仰上帝的科学设计、理性思维和技术发明。上帝又不是一个搞封建迷信的骗子,或者这样那样的混蛋。他就是一个科学家而已。
这是基本事实。
因此,在我们这个体系,是一定可以大大促进我们科学的发展。在思维方式、科研方式、思想路线、思想体制、思想空间、想象力发挥、心理能源和精神动力各个方面都是这样。也就是说,上帝真理会对我们夺取、占领世界科学高峰,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和全面意义--------
历史上,人类的文化是从东方开始的,后来转到了西方;经过一次往返,现在又在更高的水平上回到东方----回到我党。过去科学是从西向东,从欧美到中国,将来中国要领导科学,为此就需要一个根本的“科学革命”和“文艺复兴”。而它今天不是有了吗?
其实上帝创造人类,创造得很完美,创造的人类思维也是这样--只是我们以前有所误会而已。这一次,“文明的皇冠”和“胜利的圣杯”会降落在我们手上----而且永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