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0|回复: 7

欲望是求道的原动力 /奇峰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7 0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欲望是求道的原动力

奇峰草





                     我的反常思维怪论二: 欲望是求道的原动力


      先在开头郑重声明: 本文谨献给有正常欲望的, 还需尽心了心, 在'程序'中苦苦奋斗挣扎的院草们. 至于已经有了一定境界, 把欲望修得很低了的院草们,  就没有必要再把欲望撩拨起来了. 对本文看了一笑置之即可. --------


      许多宗教经典包括佛陀教导我们: 人不应该有欲望, 我们应该满足于我们所拥有的, 欲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只有把我们的欲望降低到最低, 我们才能快乐, 等等.  
      导游在《上善若水》中也教导我们: .....只讲奉献,却不与任何人争,好处全让给他人,.....道不亏人, 等等.

      很抱歉, 我又要与佛陀和导游唱唱反调了. 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今天大多数在'程序'中修行的人们来说, 有些脱离了实际.  



                                         追溯欲望的本源

       先说说这个万恶的'欲望'是怎么来的.  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 谁最初把'欲望'植入人类的意识中的? 在我看来, 是那个创造了万物的造物主, 也就是上帝!  如果你们硬要说是撒旦的那只伊甸园中的'苹果'也行, 但不要忘记了撒旦也是上帝的仆人, 没有那只'苹果', 这个游戏就不好玩了, 呵呵.  所以这个游戏在一开始, 欲望就被放入我们的体内.  因此从根本上说, 欲望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 而是我们当初被设计成了这个样子, 欲望是我们的本能和天性.
      
        我不认为有欲望是一件错事, 食欲, 情欲, 性欲, 爱欲, 物欲, 成功欲, 求道欲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它们引导着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奋斗, 是我们攀登人生和生命两座高峰的原动力, 没有它们, 我们的人生就缺乏创造力.   试想, 如果我们去为一个吃不饱肚子的人传道, 会有效果吗?  对于大多数生活困难的人们, 我们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去满足欲望, 至少可以生活无忧, 然后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意识和思维指导行动, 让他们直接在改善物质条件中体会宇宙生命的奥秘. 正如导游在"我的无相浑沌人生观'一文所开释的"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取决于心态,快乐在于心灵,富裕取决于窍门,自由在于追求,完善完美在于思维,得道成仙取决于意识."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度人, 我相信, 生命禅院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共同开创生命禅院时代.



                                       我的求道经历简介

      因为我是一个欲望强烈的人, 所以在求道路上, 我一直是饥渴的, 永不满足的. 过去几年来, 我身在海外, 朋友本就不多, 更不用说道友了.  所以, 当我遇到生命禅院, 读到'万教归一, 走上帝的道'的禅院基本理念时, 我狂喜, 终于找到一个中文网站了, 终于能与志同道合的中国人交流了!  尤其是禅院的情爱性爱观让我一见倾心!
   
      在与禅院相遇之前, 我已经有5年的求道经历, 我的人生观, 情爱性爱观, 世界观就是在这5年的不断追求中形成的.  当时我求道的动机很单纯, 就是物质和心灵双富裕.  所幸的是, 我所接触到的都是西方的人性和灵性探索第一手资料.
     
       我的第一位灵性老师是一位80年前远渡重洋由印度去美国宣传万教归一的上帝之道的瑜珈大师(大师, 不过是中文翻译法, 是印度对有修为的瑜珈师尊称, 如同老师, 导师, 先生, 等. 我对大师这个名称没有任何反感, 相反, 我喜欢称所有具备修为的人为大师, 这是出于内心的尊敬, 也是对他们功德的肯定.  对于我来说, 我爱称谁是大师, 是我的事, 与大师们无关, 呵呵), 通过学习他们给我寄来的资料, 受益匪浅. 现在这位先驱的追随者, 在全世界也已发展到几千万人.  最传奇的是, 在大师传道期间的20世纪40年代, 吸引了当时美国的一位千万富翁,  最后这位富翁把所有财产捐给了这个社团, 自己回归平凡, 随老师修行, 最终以瑜珈修炼法圆寂.  呵呵, 各人的经历不同, 个性不同, 追随的老师也不同, 我只想通过我自己的经历说明, 欲望与求道不矛盾, 甚至也是求道的原动力之一. 物质条件更是传道的基础和好帮手.
     
        我觉得佛陀指的欲望是'贪欲', 欲望是一把双面刃, 它既可以成为把我们导向贪婪, 也可以成为把我们引入寻求真理之道的原动力.  如果有人问我应不应该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我会对他们说, 只要这不伤害到别人, 就去吧!  我这样告诉你, 是出于我本人的经验.
   
       在奋斗了一段时间后, 你自然会从这一切中开始思索: 你会发现, 再多的食物, 你的胃也就只能装那么多.  再说到底, 我们短短的一生又能拥有多少欲望呢? 于是, 在我们不断追求的某个阶段, 一个新的起点就这样产生了: 我们所有的物质欲望, 包括食欲, 性欲,情欲,爱欲, 成功欲把我们引向了寻求真正的自由和解脱之道!  



                                   压抑欲望就是压抑人性

      对于我来说, 欲望或心愿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天性, 就如同一条小河自动而又自然的汇入大海. 如果我们的欲望是出于攀比, 嫉妒, 或仇恨, 那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即对别人也对自己造成伤害.  可见, 欲望本身无罪, 有害的是隐藏在欲望背后的不良意识.  从另一方面讲, 你觉得压抑你的欲望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么? 难啊!  我发现许多折磨我们的问题和痛苦恰恰是因为我们压抑了欲望.  我读过一个心理治疗案例, 一对夫妻关系非常不好, 通过灵性治疗师的深度治疗和挖掘原因, 最后发现起因原来是他违背了自己想成为计算机工程师的心愿, 而顺从他父亲之愿成了位医生.  他因此而终身不快乐, 这种压抑进而影响到了与伴侣的关系.  从人性角度看, 压抑欲望/心愿会造成许多人生难题, 甚至会引发暴力行为.  对我来说, 欲望,心愿, 愿望是同义词, 同出于性的本源, 只不过'心愿'和'愿望'听上去更好听些而已.
   
       也许, 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 '为什么你让我们去追求欲望?' 我会告诉你, 如果你体验了欲望, 接下来你也会有求道的欲望.  我见到不少人失败了后, 告诉我说, 他们满足于现状了.  那么什么才叫满足? 我的理解, 只是因为你失败了, 然后你就找了了一个名词'满足现状'.



                              拿得起, 才能放得下 - 真正的'顺道而行'

      根据我的生活经历, 每个人可以在我们能力可行的范围内成功.  如果我们某件事失意或失败了, 那可能意味着我们应该反省了.  我的家人朋友, 包括一些熟悉我的人, 惊叹这6年来我的身心面貌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里到外, 仿佛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只有我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一直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 一直在进取, 我知道只有拿起过, 才能放得下!

        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拿起'的人,  如何'放下', 放下的又可以是什么?  

       "...只讲奉献,却不与任何人争,好处全让给他人…"  这样的文字看起来不错. 可是我们空空的两手, 拿什么'奉献"?  奉献生命? 你有那么高的境界么?  '不与任何人争, 好处全让给他人...'  如果没有能力争, 那就算了, 用这个话安慰自己一下也行.  但如果有这个能力, 而且可能是我应得的呢? 我为什么不争?
   
      我要说, 我们不可不争!  其一, 你做得到不争么? 即使你做到了, 你会活的快乐么? 你的家人会快乐么?
   
      '顺道而行'的真正涵义是让我们尽心尽力, 然后放下, 不要计较得失, 把结果交由道来安排, 是我的, 就是我的, 不是我的就不要再去争去抢, 去与别人过不去了.  尽心尽力过了, 即使输了, 也无憾!  别人这时得赢了好处, 我们就真心的祝福他们.   我认为这样才算拿得起, 放得下呀!  所以, 我提倡'公平竞争', 然后顺其自然, 这才合乎'道'义.  
     
      其二, 如果我们有能耐而不争取, 不但我们自己活的窝囊, 那些俗人, 小人, 恶人得了利益更是嚣张, 浪费了资源不说, 还会让更多的好人受罪受欺压!  记得天山大哥说过:'能人不当家, 没有不受罪的!".  完全同频, 能人再有能耐, 但如果不去争取, 那就是软弱, 就只有认命受罪的份.
   
      这是一个尽心尽力的过程, 只有一切尽心尽力了, 我们才有资格说 '把一切交给道来安排' .  要不然, 我们永远无从知晓 '道' 究竟亏人还是不亏人!
     道不亏人, 的确如此.  因为有一点我肯定, 一份耕耘努力, 一份收获, 付出的努力越多, 收获的也越多, 无论学习, 做工, 做生意均是如此. 比如有人赚了好多钱, 同时又能回馈社会, 那么他捐的善款越多, 他赚的就越多.  比尔. 盖茨几百亿美元的捐出去, 仍然是世界首富, 为什么? 天道也!  这样的人不赚钱, 谁赚!  所以, 道不亏人的定律必须在积极的动态中进行才有效!  
     
     我想比尔盖茨和北美其他一些大慈善家不傻, 他们已深喑此道!
     
     再举一个例子, 如果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让德日意法西斯不战而胜, 可以想像现在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 俗话说,  '天助自助者.' 上帝喜欢充满爱和活力的生活斗士.   求道不可能与上帝的这个游戏脱节, 只要我们还在'程序'中生活, 就必须做个顺道而行的斗士. 除非, 我们象老子一样骑青牛出世, 可是, 我们也得有老子的那个能耐是不?  要不然, 其结果很可能陷入消极, 迷茫, 自相矛盾, 不伦不类的境地.



                                  追求的过程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

        到今天这个时代, 我们的信仰光靠逻辑思维和照搬经典已经行不通了. 它必须与生活体验和实证结合起来. 目前在西方的灵修人群中, 流传着这么一句格言:'信仰时代已经过去, 代之而起的应是发现和探索的时代!" - The days of belief has gone. Now, it's the age of discovery.  
      
      那么我们要发现discover 的是什么? --- 生命的意义, 和那个真正的迷失的自我!  这个发现过程只能是一个积极体验创造的动态过程.
     
      单纯的信仰和宗教经典会对大多数人的大脑造成可怕的压力, 人们已经丧失了聆听来自心灵之声的能力.  要问上帝在哪里? 上帝就在我们心里, 那个真我就是上帝!  去爱, 去生活, 去创造吧! 没有热情和欲望, 哪能冲破机关, '明心见性', 发现真正的自我?  
      
       可以肯定的说, 如果我们一味压抑欲望, 我们永远也听不到那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上帝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欣赏和追求在有限的人生中, 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把生命之花开到极之绚烂, 然后洗尽铅华, 回归平凡.  美国影星奥黛丽.郝本是我的偶像之一, 每次当我同时看到她年轻时拍摄的精美影集和晚年作为联合国大使在非洲奔波, 与被饥饿折磨得骷髅般的孩子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 我心中的震撼是难以想像的!  拥有这样一个圆满的人生和生命真的是无憾了!  这样的人, 不去天国, 谁去天国?
      
       所以, 亲爱的们, 请不要再与我 '实相非相' 的谈经论典了, 我的脑子好疼啊, 我是个简单的人, 复杂高深的经典会把我的大脑和心搞乱, 降低我的能量.  我曾尝试过修佛法金刚经, 可是不行, 太深奥. 至于其它功法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 今生今世, 只有修这个'爱' 能让我走走捷径了.   时至今日, 我发现只有'爱' 的话题让我完全同频, 而自己也只对如何提升爱能量才真正发生兴趣.  因为只有爱能量让我喜悦, 让我振奋, 让我进取, 给我以灵感.
     
       总之, 求道过程的本身就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因为我们的个性和生活道路注定各不相同.  在我看来, 求道的过程如果和行人道, 行生存之道的智慧, 圆融的结合起来, 那么我们的一生必定无憾, 人间天国随我们翱翔畅游.

       以上观点基于个人生活和求道经历, 难免有偏颇之嫌.  恳请大家作出批评指正.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9-17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骨子里还真与奇峰有几分同频----欲望不是贪欲,只是心愿和愿望

此文中的 欲望 已经回到 本性 的轨迹上了,可以用“随性而动”来理解;所以当我们行上帝之道,顺道而行,这样的 欲望 怎么做都是对的。
发表于 2010-9-17 11: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在上帝之道中符合自然之道就行。{:em01:}
发表于 2010-9-17 1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拿得起,要是一生或者是几生都放不下,那就惨了,过犹不及,这个度好难把握哦
发表于 2010-9-17 16: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奇峰此文,有点想念奇峰了{:em01:}
发表于 2010-9-17 18: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10-9-20 11: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望是求道的原动力;我认很对
发表于 2010-9-21 23: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望是求道的原动力;我认很对
杨现存 发表于 2010-9-20 11:54

念佛学佛福慧全修,财布施得钱财,法布施得智慧,心无所住证无上正等正觉(父母未生之我)。
信愿念佛,愿共众生同生极乐,南无阿弥陀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9-28 11:15 , Processed in 0.0551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