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0|回复: 3

实语法师 依据佛经开显:当生当下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住不退转(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7 11: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往生论注》开示“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深刻义理。
我们学习净土的最终目的,就是一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得不退转,当下安心、起行、作业。昙鸾大师著作的《往生论注》对于“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解释得特别清楚。
“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但取实生,即堕二执。一恐不得往生,二恐更生生惑。 ”

“ 答: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以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又如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这段文字,是真正揭开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机制问题,这是一个大的机制问题。要是我们不了解法性,不了解弥陀的报德愿望,即愿力,又不了解自己的愿望,不了解净浊二种差别,我们很容易混淆在自力、佛力这种疑惑之中,很容易把自己的所谓的量当作法性,把自己现前的迷执的量当作法性,就会丢失佛法的根本利益,就是法性本清净的利益,不得安心。昙鸾法师在文字上十分清晰地、条理地、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法性,就是以佛愿力,以佛光明力照破世间愚痴的执着与昏暗。

“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
这个文字,我们十分要注意,因为十重义中,我们看长行,十重义,它有起观生信,这是第二重义。观十七种庄严的目的,不是为了其它的,不是为了观而观,是为了令我们的法性揭示出来,心愿揭示出来,与佛陀的愿得以相应,真实的得生彼国的利益现前,令其往生利益现前,就是现下得到这样的利益。要不然你真会迷失的,迷失于未来,迷失于假设,迷失于自己的业力感知,会迷失的。

所以“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
这个“必定”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现在的人念佛说这个往生问题,总是含糊的,总是相互疑虑的,不是相互增加信心的。“诸佛如来实是大悲慈父,以无量方便予以我们无上真实信心”,这是善导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给我们交代的。我们所有的学习就是为了增加信心,也就是法性的认取,自心自愿,自己愿望的一个认取,你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愿望啊?佛陀究竟是个什么愿望啊?法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状态?你要不在这个抉择上认取,你就不会有正知正见,那你就不了解自己的心愿,也不了解佛陀的心愿,那你只能沉沦在轮回之中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现在的学佛人,一定要解决自己的心灵问题,一定要认知法性的清净的本源问题。所以“必定得生安乐佛土”。

“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
顺之法性,上品上生,了达自性无碍,本无差别故,所以自生安乐国土。为什么呢?本自国土故。何以故?浊土净土,本是心智所生,心智愿望自然得生,自然感召,所以愿生即生。这是没有任何畏惧的。所以了解法性,愿生者即生!没有任何可障碍之心智、可障碍之缘啊。了解法性,必然上品上生,无疑无虑。此处灭,彼处必生!正觉华化生,绝非以妄想执着而生。依佛愿力,顿生莲花中,清净化生。这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 ”
那你觉得这个人一生造恶,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其念阿弥陀佛,一声十声得生彼国。那这样的人是不是实生呢?实际这样的人跟我们现下的当下的往生,没有任何的差距啊。当下往生的人,是认为无量劫以来的善恶无记造作实在是无有自性的,他抉择了,他只能撒手了。那么临终业报恶报成熟了,地狱火现前了,苦逼啊,他不能忍受的时候他也要撒手,人不能忍受的时候肯定都会撒手。所以智有智的撒手,愚者有被苦逼的撒手,你逼到一定的时候你肯定得撒手。
“但取实生,即堕二执。”
这二执,就是说有生、无生二种边见。那佛法是中道义,你怎么可以落在边见中?怎么样来表达呢?
“一恐不得往生。 ”
恐怕不得往生,那我到哪个道轮回去啊?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凡夫这个二种边见中会产生这种恐惧的。
“ 二恐更生生惑。”
往生是不是还是轮回呀?产生这种惑。实际这是一种对待心中的边见延续。我们一般要是知道万法唯心,诸法因缘生,就会把这二种边见放下来。这个十念往生,过去利根人,就象佛在世的时候,佛说一声“善来比丘!”,即证阿罗汉果,生死都办了。利根人一闻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这是佛第三十四愿的愿力所成就啊!第三十四闻名得忍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可见利根之人闻名就完成了这个事情,他就照了法性,觉知法性所在,无造无作,光明遍照故。所以实生啊,不在于生死,但在于法性认取不认取了。认取自己有两种机:善根成熟之机,就是闻了即觉;再一个是被迫之机,苦难所逼,万不得已没有办法了,业报尽了,他没有办法了,这时候被逼所择取了,如此而已。就是这个十念之中,这两种机都是有的。再一个就是尝试之机,就是观察,将信不信的人;但善根成熟的人就是一闻就成熟了。
“答:譬如净摩尼珠 ”
下面就讲往生的真实义。
“置之浊水,水即清净。 ”
自来水厂处理浊水,好比象黄河水,象郑州市那个水厂,那个水就很浑浊,象黄河的水直接引到处理站了,那太浑浊了,把它用矾过一遍,整个出来就是清水了,就那个沙子,所谓的泥沙,一时就沉下来了,或者说用漂白粉一类的东西,直接就把那个水处理了,虽然那个水不好喝,但是没有泥了。它这里举了个例子,说“如净摩尼珠,置于浊水,水即清”,是形容我们众生的这个心智的。
“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
这就讲的是往生,往生就在这里讲的,就是我们无量劫以来造了无量的善、恶、无记的罪浊在我们生命中,就在这个浊世中。
“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
这是无生名号、无对待名号、智慧名号、超日月名号啊,就是无尽这种不可思议功德自性彰显,它能彰显无量的法界,无量的法界,不被任何世间所染着,所以能净化世间。

“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 ”
罪灭心净,就是往生。你心性坦露,就是往生。在整个净土教言中,纯粹的净土教言中,根本不说众生世间生死问题的。好比依《阿弥陀经》讲,“若众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垂手接引,令其往生”。这实在是对下三品的罪根人讲的。那对善根人讲,他看到的不是这个,他审观的不是这一点了,审观的肯定是自性,是唯心所现,是一时心智所需。为什么呢?所有善根成熟的人,他都要了解自己的生命,了解自己的意识;所有愚痴的人都期盼着未来,总在期盼着未来,假设着未来。这真是善根差异十分大。所以往生啊,就在罪灭心净之时,得见往生利益,即得往生。

罪灭心净,即得往生。这是对下三品人说,还是对我们现在说,还是对未来说呢?你要是用审观的心,那就将信将疑;要是当下抉择,就住不退转;那要是说我等到临命终时我再来十念,也行。那临命终时,被业力所逼不能自制,那叫临命终时,就是此色身将坏之时,身体空立了,你还有没有这个善根显现呢?那很难说了。平时都疑惑的人,到那时候根本用不上力,决定用不上。如果
有善缘得到助念团的开示与助念,如果帮助你断疑生信了,你的心就能肯定了,就能当下抉择了,就能往生了。

为甚麽非要等到临命终的险象环生之时呢?应该力争当下抉择任取呀,当生成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哪!所以平时我们对这个的抉择一定要十分清晰。那一遇到大的难缘了,你若是当下不能往生,在中阴阶段也能往生。为什么呢?你的心智是纯熟的,因为这是法性之土,决定是我家园,是本质家园故。所以生者本生啊,无需择取。本生国土,是不用择取的。法性之土,无需造作,无需择取的。所以不动心智,当下往生。

那你说我心还动摇,我感觉到还是要请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那也行啊,那就顺阿弥陀佛愿力得生彼国。你感到还不够,阿弥陀佛回施给你功德令其往生,因我善根不够嘛,阿弥陀佛说我这万德洪名回施众生,令众生往生,也行啊,这样还是行的。这种种方便,就是令你生,什么生,安心!回到清净法性中来,无造无作,寂静圆满。这再来看,万法唯心,造作世间,由你了,天地由你了。那如果我们这个地方认识不到呢,就说“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所摄化眷属,无量无边。何以故?他的誓愿所成故。 “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阿弥陀佛依他的大愿力,普摄十方故,所以眷属无量,不动本位而成菩提。因为大光平等普照故,所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常住之中得见诸佛,一时成就。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造作,就路还家,自心平等故,自性平等故,远离分别对待故。一直照见一切众生本源心地,入大光明安稳藏,庄严世间。

一切众生种种身份,种种作业,若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三界九有之类,莫不是诸佛清净庄严本智所现,所以称为不动清净智海生。怎么不动众啊?不需要我们造作什么来成佛,无一众生可成佛,无一众生可度啊,是度尽众生故,了达本智,彻还本源,度尽众生。如《金刚经》中,世尊所宣化“我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何以故呢?一切众生了知法性,远离造作,一时得以度脱。

这种所谓的了义究竟教诲中,皆以法性安立世间,报德滋养世间。阿弥陀佛以他的报德令无量差别有情一时安住,就是所谓的往生的利益,所谓的往生者就是就路还家,就其本性得见法性平等,入无量光佛刹,一时得入无碍智。这个无碍实在是一切众生之本有、一切众生之本具,非造作而来,所有的造作对待,在这个地方一时散坏。所以说“大众庄严功德成就,天人不动众”。

这一段文字要是我们能看一看《大方广如来藏经》,就彻底地能随顺这个教言了,无疑无虑地在这个教言中得到安住。世尊在《大方广如来藏经》中宣化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九种喻说,来证实我们与佛不二的本源心智,一切本来庄严的功德所在,虽因种种烦恼业障现缘蒙蔽。他举了九种例子,大家看一看这个经典,来经经相印证。以经典来印证我们所学的,就能得安乐住。

《往生论注》说“缘佛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这个地方,昙鸾法师是没有任何含糊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含糊。许多善知识评判昙鸾法师这一段话说:“昙鸾法师所讲啊:缘佛愿力,念念念佛,这是下品下生,是临终之时。是这样说的,要不然就是别时意。”说十念念佛是临终意,也勉强说得过去。为什么呢?我们现下念念,十念念佛,以佛愿力,这念念就是临命终时。

你说别时意,我说你当下用时,就是用时意;你不用时,就是别时意。天台宗讲这个三千一念、一念三千,两者究竟有什么差别,这个差别是人设置的,还是真是有这个差别?说诸佛如来说法无自性,所有施教,无我无常,现在要是立实有一法,那就不知道这个学佛法的机制怎么能深入了。所以若说别时意,就是你不念时是别时意,若念时就是当下意。

那么十念念佛必然得往生,你若是运用时,念念就是断无始生死根源,念念临命终时;你要是不运用佛的愿力,你念念还是在相续善恶二业,那念念就不是临命终时。好比说“我念佛,我要达到什么样子。”那你还是在念念相续生死业相,不管是善恶业,你在延续生死,就是你念佛也是在延续生死,那说别时意是相应的。你的心念去缘佛、念佛,就是在运用无碍光、无量光、无量寿,
在念念之中就超越了善恶业、生死业流啊!

这个大问题需要大家在修持上认识上不断地审思对比,分析对比。明灯劝勉大家多读诵康僧恺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我们就会理解佛心佛愿佛德佛力的伟大,就会发起一心归命于阿弥陀佛,就会随顺佛愿、乘托佛力,就会“信心欢喜、至心回向,”就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我们当下成就往生无有退转,也就能体悟到净土法门真的是大安乐的法门,是安乐易行之道!自然就会起发菩提心、自觉地自利利他,“自信教人信,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自觉自愿地“转向教授,转向度脱。”
(全文完)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字数超过一万,无法发表上篇了,如果大家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到我空间看哈,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3-27 1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积跬步难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不建设好自己的心灵花园,永难获得极乐妙境。
发表于 2011-3-27 13: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喜欢看禅院文集和雪峰文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9-28 13:17 , Processed in 0.0728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