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庄子的“真善美”故事

热度 3已有 575 次阅读2011-3-23 21:25

  

庄子在《知北游》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悦。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这段话的关键是“天地”,“天地”的根本是“无为”,它是万物化生之本源,天地化生万物,是恍恍惚惚的,无心为之而自然为之。庄子常用“自性”“自为”来解释无为。自生,自化,即是指万物自身的性质而存在,而发展,而变化。庄子强调“天地”的这一性质,联系“天地有大美”这一论断,不难理解,庄子讲的“大美”,实质即是真。庄子经常用“天地”或“天”来代替“道”,因此,他说“天地有大美”亦可理解成“道”有大美。说“天地有大美”也包含着自然界有大美的意思。

庄子认为自然美高于社会美,庄子推崇自然的美,实质上是天然的美,这具体表现在庄子对“天籁”“天放”几种自然美的认识上。庄子在“天籁”中这样一段对话:“子游曰:地籁则从窍是也;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人籁”是人制造的声音,与“天籁”“地籁”不同很明显,后者是自然界自身发出的声音,它们之所以区别为两种声音,乃是对它的解释不一样,“地籁”将风声的形成看成是“众窍”的作用,归之于外力,“天籁”则认为虽“吹万不同”却“咸其自取”,是风自身的作用造成了如此多种多样的声音。无疑,在庄子看来,“天籁”才是最美的声音。

庄子在《庄子·渔夫》中讲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将“真”由自然界移至人,而且着重移至人的情感,这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极其巨大,艺术是讲究反映世界的真实性的。但艺术所反映的世界,无一例外都是经过艺术家的感觉所观照过,并经心灵过滤过的。是艺术家理智与情感,特别是情感认可的世界。因此艺术所反映的世界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理世界,这是客观的。另一个世界是心理世界,这是主观的。相应的,艺术所要求的真实也就是两个方面,客观物理世界的真实,主观心理世界的真实,强调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客观的物理世界真实主要靠模仿,内在的心理世界真实主要靠体验。

庄子对“真人”,即美的人性作了许多赞颂之词。庄子外篇《田子方》中有一则故事,说宋元君想令画家把中国的山川土地之美画出来,画师闻之,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舐笔和墨”。不得入门的竞争者还很多。独有一来得晚了的画师,受君之命拜捐之后,转身走回家中,只见那位画师,解衣盘坐,赤身裸体,悠然自得。宋元君禁不住赞美道:“可矣,是真画者也。”

所谓“真画者”,就是不邀宠,不争功,恬淡无求,纯任自然,以人的自然本性存在形式为最真,为“至美”。庄子的这个故事,立意无非在说明一点,“真人”是率性而行,不受世俗之人,而人的不假任何文稀的自然本性美,也就是最美的人性。

庄子的因人自然的真美论,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也并未失去其意义。庄子本人之所以能够在人的精神现象领域里做出那样畅其宏致的阐发,也正是文明史发展的一定结果,我们要发扬庄子“天地有大美”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真正体现人生的大美。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3-29 20:57 , Processed in 0.0349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