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佛说阿弥陀经讲议(十四)

热度 1已有 331 次阅读2011-10-1 15:09

                                 佛说阿弥陀经讲议(十四)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为要陈述彼国的种种庄严相状,故佛又告诉当机尊者说道:“舍利弗,汝又要晓得彼佛的国土,常常有很轻微不暴的清风,吹动着极乐世界的诸宝行树,及宝罗网时,那宝树、罗网等,就演出很幽微奥妙不可思谊议的净土法音来,这真是不可多见的希有事。

      “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这是譬喻。因为行树、罗网,既然都是诸宝所成,则被微风吹动的时候,自然戛玉敲金,铿锵出声,如同世间上百千种音乐,在同一时间合奏着,真是宫商协奏,律吕克谐的了。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种微妙的法音,不是别的法音,也同上面所演出的根、力、觉、道种种道品一样。同时也演出净土的法门。生在极乐国土的众生,如果听闻这种法音之后,很自然地都生起念三宝的心来。“微妙”就是说明这种法音柔和幽雅,所以叫微;又能演出根、力、觉、道和念佛的法门,所以叫妙。因为如此,所以说:“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闻音之后,自然生起称念三宝之心,这就意味着,由因地如阿伽陀药,能治众生的烦恼病;或赞叹僧能修如实之行,能作众生的楷模。所以能令一闻之后,自然与念三宝,丝毫不带勉强。这正如“华严台网,皆出颂言,雷音宝林,咸宣妙偈”一样。

      不但极乐世界的有情声、无情声,都是演出法音来,就是我们这里的有情声,无情声,也同样会演出法音来。如古人有闻莺声悟道的;也有闻击竹声悟道的,不过迷者茫然不知罢了。所谓“鸟语莺鸣,总是深谈般若;松声竹音,无非咸真诠”,就是这种意思。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上是各出其相。这是总结上面所说的化禽、风、树、法音等等的庄严妙境,也由弥陀因中的大愿大行所成的。所以佛又对当机说道:舍利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里面,成就微风吹动宝树罗网时,就能演出微妙的法音,令彼国众生闻音以后,自然兴起念三宝之心,如是功德殊胜庄严境,都是阿弥陀佛因地中的愿行所成就的。因而说“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什么是愿行所成呢?所谓愿所成者,那就是法藏比丘在第四十六个大愿中所说:“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所以现在成佛,就有化禽、风、树,皆演妙法。

      又什么是行所成就呢?所言行所成就者,就是《无量寿经》所说:“愿后修行,常以和言爱语,饶益众生”。所以现在成佛,能令众生闻音之后,自然兴起念三宝之心来。愿行为能庄严之因,有情无情之法音,为所庄严之果。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劫,故名阿弥陀。

      现在所读这段经文,是释迦世尊自行微释阿弥陀佛的名号。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世尊要徵释化主的名号,所以特呼当机尊者的名而告之曰:舍利弗,你知道彼极乐世界的化主,因什么缘故,而立号为阿弥陀么?这是徵问当机,看他是否了解此经是以持名妙行为宗旨,所以徵释名义,为全经的宗要;也是如来要人因名思义,深信弥陀的万德洪名,即不思议的境界,一心执持,不生疑惑。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上是世尊徵问当机,这是如来自行解释,故对当机说道:舍利弗,由于彼阿弥陀佛的光明,有无量无边之大,能够普照十方的国土,没有那个地方所能障碍的。因这缘故,所以彼佛的名号就叫阿弥陀了。这是解释彼佛立号之所以。

      彼佛的名号,本来具足万德庄严的,现在但以光寿二义来说明。彼佛的光明,能横遍十方;彼佛的寿命,能竖穷三际。以此二义,横竖该彻,即法界体,没有一法不在里许,因为这样,所以但用光寿二义来说明彼佛立号之所以。同时要令持名的众生,由持名而悟入体性,了知心佛一体,这样就能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古德所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这一行经文,是约光明来解释彼佛立号。但光明有身光和智光两种,这两种光,都约报身而说。报身,如果用印度的梵语来说,那就叫“卢舍那身”,译中国话为光明遍照。同时报身也有两种的差别,即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自受用的报身,能照一真法界,名叫智光;他受用的报身,能照众生的机宜,名叫身光。身光复有两种,即常光与放光。这两种光,都约应身而说。所言“常光者”,就是常常这样,没有间断的。两常光也有大小不同,例如释迦牟尼佛,常光或有一丈,或有二丈、三丈、百丈、千丈的,或有一由旬、二由旬、乃至或有无量由旬的。这是略说佛的常光。

      至于放光呢?也有种种的不同。有时或在肉髻放光,或在白毫放光,或从胸前卍字放光,或从脐轮放光等等。这里说彼佛的光明无量,就是显示所照很广很广,不同他经所说,但照几个世界。同时这里又说彼佛的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就是显示所照很周很周,不同他经所说,但照一方。又说“无所障碍”,就是显示所照很彻很彻,不同日光还有障碍。因为日光虽然光明,可是不照覆盆,在铁围山那里,也见不到日光的。当知彼佛的光明,是穿山透壁、通幽达明,最为殊胜的。因为这样,所以彼佛号无量光,也叫无边光、无碍光,乃至叫超日月光。上面所说,都是光明无量的意思。

      根据《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彼佛的圆光,大如百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观经》又说:“彼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彼佛的光明,既然遍照十方世界,为什么我们这里的人看不见呢?解答这个问题并非困难。比方说:日月虽很光明,可是瞎者不能见,但不可因瞎者不能见不抹煞日月之光。彼佛的光明也是这样,本来没有障碍,遍照十方,如果众生不信念佛,或有宿生业障还没有消除,便皆不能见到。反过来说,如果众生深信念佛,一心持佛名号,那么,现前当来,一定可以见佛的了。佛身尚且得见,何况佛的光明呢?现在我们这里的人因业障还未消除,所以看不见佛光。这是约光明说明彼佛立号之所以。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劫,故名阿弥陀”。上是约光明解释阿弥陀,这里是约寿命解释阿弥陀。世尊约光明解释阿弥陀之后,又约寿命来解释阿弥陀。所以再告诉当机说道:舍利弗,你又必须了解,彼佛的寿命,并及其国人民寿命,都是无量无边阿劫,就因为佛寿、生寿都是无量无边阿僧劫的缘故,所以彼佛就名阿弥陀了。

      阿弥陀佛是印度旧时的话,译中国语称“无量寿”。彼佛非但光明无量,寿命也是无量的。因为寿命的长短,是以身命生灭为标准的。当知佛的身命有三,而寿命也复有三。所谓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和应化身。法身是以理性为命的。法身没有形相,也无始终;报身则以智慧为命,由修而得,它是有始无终的;至于应化身呢?那就以因缘为命了,是由应机而示现,它是有始有终的。

      彼佛的寿命,若约应身来说,实有期限的,因为彼佛也有入灭的时候,彼佛入灭以后,由观世音菩萨来补他的佛位,佛号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叫“众宝普集庄严”。由这可知,彼佛的寿命,是有量的无量,非是无量的无量。对于这点,诸位不可不知。不然的话,就很容易误会。因为经文有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劫的缘故。这是约彼佛的应身说的。若约彼佛的法身、报身,既没有终点,那就没有期限,属于无量的无量。

      梵语“阿僧衹”是十大数之首,由百洛义百洛义所成,翻译成华言叫“无央数”,这个数,若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来说,是没有法子把它算清的。因为凡夫不能把它算清,因此就叫“无央数”。“央”就是尽的意思。无央数,是说这个数目太大了,任何人不能把它算得尽,这是以凡夫的眼光说,若以佛的眼光说,这个数目还是有尽的。

      “劫”是梵语的简称。具体叫“劫波”,翻译叫做“时分”。有三种的不同:就是大劫、中劫、和小劫。先从小劫说起,人寿从十岁的时候,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从此以后,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为止,这样一增一减,为一个小劫。这样经过二十番增减,为一个中劫。合成、住、坏、空四个中劫,那就成一个大劫。这个时分是很长久的。

      为什么极乐世界人民的寿命,同佛一样无量呢?这是由于自他二力使然。“他力”即弥陀因中愿行之力,如大本无量寿经说:“我刹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无有能知其数者”,“自力”,即众生的念力,由众生念佛的净业所成,命终往生彼国,莲花化生,永断娑婆生、老、病、死之苦,所以寿命同佛一样无量。

      我们又应知道,彼佛的名号,以光寿建立者,这是称性而建立。因为佛性横遍十方,所以彼佛建号无量光,因为佛性竖穷三际,所以彼佛建号为无量寿。佛性是如此,众生之心也是如此的。就是现在我们念佛一念之心,本来也是竖穷横遍的。此即所谓“心佛一如,圣凡平等”。

      还有,为什么彼佛要用光寿来建号呢?是因为彼佛的悲愿弘深,要令念佛的众生,容易体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所以就用光寿来建号。这是世尊徵释彼佛建号的所以。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於今十劫。

      上是如来自己徵释名号。法会大众虽知彼佛名之所以,然犹不知彼佛成道,至今多少时劫,所以徵释名号之后,又当说明彼佛成道时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於今十劫。”世尊要说明彼佛成道的时间劫数,故呼当机之名而说道:舍利弗,汝今虽然知道彼佛建立名号之所以,然而尚不知“阿弥陀佛”,自从成佛以来,到了现在,已有十个大劫说久。汝既然不知道,我就应该为你说明。所以说:“阿弥陀佛,成佛已来,於今十劫”。

      这和别序中,“今现在说法”句,遥遥相对。彼佛寿命无量,今成佛仅有十劫,则现在说法,正当未完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至心念佛,发愿求生净土。一生净土,可以常随佛学,同佛寿命,一生即可以成佛。

      成道的时劫,有当论和不当论之分,若根据法身,那就没有时劫可论的。因为法身离诸名相,本来清净,没有成与不成,既然这样,那就不可思议,岂有时劫可以论呢?如果根据报身,到了因缘果满,名得菩提,成等正觉,说法利生,才有时劫可以论;假使根据应身,必须观察因缘,应机示现,八相成道,也有时劫可以论的。又离垢妙极的法身,必依修德才能显发。这可比喻真金杂有矿土,须假洪炉锻炼,然后真金方能纯净。离垢妙极法身也是这样的,必须假借修德才可以显示。所谓修德,不是别的,就是智德和断德。智德照理没有不周,断德惑没有不尽。到了二德究竟圆满,名证得法身,也有时劫可以论的。

      又报身不是就得,乃是理性中本具,既属本具,也没有成与不成;应身如水中月,乃应物不现形,非有别的自体,那也没有成与不成。都不可论时劫的。现在所谓十劫,这是融会三身,不著理事,以显净土的法门的殊胜,下手最易,但念一句名号,收机最广,三根都得普益。所以下面声闻、菩萨,及诸补处,很多很多,皆是十劫中之所成就的。

      彼佛成佛之因很多,不一而足,诸经都有详细说明,现在略举八种如下:

      (一)根据《无量寿经》所说:“在 定光佛以前,有五十三佛,在这五十三佛里的最后一尊佛,名叫世自在王佛,当时有一个国王,舍王位而去出家,名叫法藏,对佛发了四十八个大愿。”须知现在的阿弥陀佛,就是那时的法藏比丘所成的佛。

      (二)《法华经》说:“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有十六王子发心出家,积修梵行,志求无上菩提,到了彼佛(大通智胜佛)灭度之后,这十六个王子,位位都很欢喜持诵《法华经》,后来位位都成佛道。在十六王子里的第九王子,在西方成佛。”彼王子者,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三)《悲华经》云:“在无量劫前,有金轮王出世,名叫无净念,发心供养宝藏如来以后,即发誓愿,愿我将来成佛,国中有无量清净庄严。发这愿后,宝藏如来即时和他授记:善男子,汝的发心很殊胜,经过恒河沙劫,在西方世界成佛,国土的名叫极乐。彼金轮王者,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四)《大乘四等总持经》云:“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能随顺众生的愿望,广为演说诸法”。当知净命比丘,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五)《贤劫经》云:“云音吼如来时,有一王子,名叫净福报众音,发心供养彼佛。”当知这位王子,即现在的“阿弥陀佛”。

      (六)彼经又说:“在金龙决光明佛时,有法师名叫无限宝音行,致力弘扬佛法。”但这法师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七)在《观三昧经第九观》云:“在过去空王佛时,有四位比丘,常为烦恼所覆,内心感到非常不安,空王佛教令观想佛像,遂得念佛三昧”。这四位比丘里的第三位,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八)《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说:“在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一国王,名叫胜威尊重,发心供养彼佛,勤修禅定。”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

      根据上面所说八种,就可知道彼佛在因地时,发心修行是多么久了。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佛是化主,菩萨圣众即是化伴。这里声闻与菩萨,虽然分为二众,可是都属大心之士。为什么呢?因为他方定性二乘,不得往生彼国的缘故。所以声闻名字虽同,但发心完全不同。佛要说明彼国的化伴无量,所以又对当机说道:舍利弗,须知彼阿弥陀佛的国土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位位皆是大心的阿罗汉,不同一般定性的声闻。这种数目,多至非是世间的算师和算师的弟子所能算得清楚的。不但声闻是如此,就是彼国的菩萨,也是这样的,同样非是算数所能算得清楚的。因为这样,所以说“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法藏比丘,第十四大愿有说:“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下至三千大千世界声闻缘觉,於百千劫,悉共计较,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这是弥陀愿力使然,所以现在成佛,就得声闻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了。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总结正报庄严的道理。“正报”就是化主与化伴。化主以光寿无量为庄严,化伴以算数不知为庄严。无论化主的光寿无量也好,化伴的算数不知也好,一一都是弥陀的愿行所成的。佛要总结正报的庄严境,所以告诉当机,汝舍利弗,又要了解彼佛的国土里面,成就化主的光寿无量,化伴的算数不能知,如是丰功伟德的庄严境,都由弥陀愿行所成的。弥陀愿行为能庄严,化主化伴为所庄严。因为这样,所以说:“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根据法藏比丘愿文里面所说:“愿我作佛时,光明遍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民,以及蜎蠕,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因中发此大愿,所以现在成佛,就感光明无量。

      又第十三个愿云:“设我成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因中愿力如是,故感果上寿命无量。可见不论修什么行,一定要有志愿方能成就。也就因为这样,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不然的话,如果没有志愿,不要说修什么都不能成功,就是做一件普通的事,也是没有成功的希望。为此,我们要时时发愿,以愿来领导行动。有了愿行,方能成就净业。

      又大本无量寿经说:“设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千数量,皆同目连神通,欲共计算,彼佛初会声闻,尽其神力,百分中不能知一”。又说:“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悉皆如佛。”今既成佛,所以国中种种庄严,一一都已满愿。这是弥陀因中的愿力。

      至于行力呢?根据大本所说:“尔时法藏,教化众生,修行六度,广行教化,无量众生发菩提心”。由于因中广行六度,教化众生,今既功行圆满,成就佛道,就有这种功德庄严。由此可以看出行持的重要性。所以说:“以愿行为能庄严,以光寿无量,化伴无数为所庄严。”前面陈述依正庄严以起信,至此略说已竟。

      又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这科是承接上科而来的。因为上科说明极乐依正庄严的道理,众生听后既生深信,就必须依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才对。一经往生净土,就可以证三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谓位不退,即一生极乐世界,便可预入圣人之流,永不退失而为凡夫;行不退,即常能说法度生,不致退为二乘;念不退,即能任运进修,一生便可成佛。

                                                   (未完待续)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5-14 09:37 , Processed in 0.0305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