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论大道和谐

热度 1已有 384 次阅读2011-9-19 12:27

                            论大道和谐  李法富(妙逝居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道友,大家好!

      为了弘扬老子思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洛阳老子学会、栾川老君山景区、洛阳钰泰置业公司,发起这一次研讨活动,使我们有机会聚在一起,来座谈“大道和谐”。确实大道和谐与《老子》(注:《道德经》又称《老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老子》这部神奇的宝典,其中博大精深,书中句句真理,折服了无数英雄伟人。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教育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也不遗余力地来探求其中的奥秘,来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孔子曾经说道:“天上之飞龙,老聃真乃吾之师也”,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泉许,唯有源头话水来”。鲁迅先生说:“不学《老子》,就不懂得人生的真谛”。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明今天的论点。

      一、大道的真正含义

    1、什么是大?《老子》说:“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楞严义疏》说:“自体宽广,周遍含摄,体无不在,物无不是,非因待小,当体受称,故名为大。”大是指道体宽广,周遍含容,故名为大;究竟有多大?大在时间上,竖穷三际,故名为逝;大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故名为远;大日悬西山,反照东方观,鉴往古之事,穷明自心源,故名反。大是道之体,无所不在,无物不是,无有内外,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2、什么是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告诉我们,道里面包含了三个方面:理体、作用和现相。“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可道”是宇宙万物的作用,“非常道”是宇宙万物的现相。理体起作用的时候,就是一切现相;一切现相回归在一处,就是宇宙万物的本体。

    这是从事相上说“道”,如果以一个人来比喻:“道”是人的身体,人身包含人的每一个零部件,遍及人的每一个零部件,具足人的一切作用,具足人的一切行为。人的身体,本身没有分别,无论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无论外表有什么变化,他本身没有变化,所以比喻为道。“可道”是人的智慧和作用,“可”是可以,因为他可以成就一切事相,可以成就一切行为,可以扮演一切角色,所以比喻为可道。“非常道”是人的行为表相,同样一个人,在老师的面前,他是学生;在学生的面前,他是老师;在医生的面前,他是病人;在病人的面前,他是医生;在子女的面前,他父母;在父母的面前,他是子女;如果他到外地,那么外地生时,住地就要灭;他从外地回归,住地生时,外地就要灭。因为他的形象不定,行为无常,所以比喻为非常道。

    人的作用不同,理体所显现的现相就不同。《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指道这个理体。如果作用是三十辐共一毂,这是对车的造作,那么“道”这个理体,就显现车之用;作用是埏埴以为器,这是对器的造作,“道”这个理体,就显现器之用;作用是凿户牖以为室,这是对房子的造作,“道”这个理体,就显现房子之用。

    同样的,造作善业,大道就显现善的生活环境,上品十善是天道,中品十善是人道,下品十善是修罗道。造作恶业,大道就显现恶的生活环境,上品十恶,仇恨、愤怒、嫉妒、瞋恚,是地狱道;中品十恶,贪婪、欲望、疯狂,是饿鬼道;下品十恶,不明事理、愚痴暗昧、忘恩负义,是畜牲道。如果不去分别善,不分别恶,不执著善,不执著恶,不思善,不思恶,善恶不二,心境不二,自他不二,《老子》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那么大道所显现的,就是四圣道:佛、菩萨、声闻、缘觉的生活环境。

    3、什么是名?《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让我们从文字上来理解大道。道本来无名,但老子为了方便相互交流,故强名为道。因为有了名字,所以就有了文字的出现,文字功德也不可思议,人们可以从文字中获得道的智慧。文字也具有体、相、用三种。“名”代表文字的理体,文字的理体没有生灭,没有变化,所以从文字的理体上,可证得实相智慧;“可名”代表作用,文字的作用可以使人上天堂,可以使人下地狱;可以使人成圣,可以使人成凡夫。因为它有作用,所以称可名。“非常名”代表现相,文字的名相没有一定,同样一个很字,放在坏的前面,它就是褒义词一;放在好的前面,它就是贬义词;同样一个善字,在敌方称善时,在我方有可能称恶;在我方称善时,有可能在敌方就会称恶。因为名相不定,故称非常名。文字里面有三种智慧,理体这部分,称为实相智慧;作用这部分,称为观照智慧;文字这部分,称为文字智慧。人们可以从文字智慧,起观照智慧;再由观照智慧,证得实相智慧。这是文字不可思议的地方。

    4、道的特点是什么?《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是天地未分前道的本来面貌。道在天地未分前的本来面貌是“无”:无名、无相、无声、无色。《心经》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因为道本无名,所以能成就一切名;因为道本无相,所以能成就一切相;因为道本无为,所以能成就一切作为。无名无所不名,无相无所不相,无为无所不为。一切名、一切相、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以“道”为本体。这个天地之始,佛法称之为自性,也称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这是从自性上来说道。

    “无”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果认为什么都没有,那就成了顽空,又称执著空。为什么?如果什么都没有,就不可能有天地万物的出现。所以一定有一个能生天地万物的东西,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之母,就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母亲,佛法称之为“万法之身”。这个生育天地万物的母亲就是“有”。有什么?有常、有乐、有我、有净。这“四有”是道的四种果德,佛法为涅槃四德:⑴常是恒常不变,无生无灭,随缘化用,恒常不绝。⑵乐是永离众苦,住于涅槃寂灭之大乐。⑶我是性不变易,自在无碍,远离有、无二种妄执之大我。⑷净是万物之母,或者说万法之身,离垢无染。无染是无烦恼的染污,即:无妄想、无分别、无执著,湛然清净。这是从法身上讲大道。所以,无名成自性,有名成法身。二者的关系是:“天地之始”是法身之自性;“万物之母”是自性之法身。

    佛法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就是人的起心动念,先有起心动念,然后才有分别执著。能证得一分法身,在佛法别教来说,是初地菩萨以上,在圆教来说,是初住菩萨以上。法身大士共有四十一个学位,《华严经》上说,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别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位子,加上等觉菩萨,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明破尽,就证得妙觉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祖如来。

    无与有是大道的特点,佛法不说无、有,佛法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阿弥陀佛,“阿”的意思是“无”,无名天地之始。“弥陀”的意思是“有”,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之母这个有,是无量有,作用无量,现相无量,快乐无量,寿命无量。“佛”的意思是智慧觉悟。智慧是什么?能把“无名天地之始”明了了,就是一切智,一切智是明了天地万物之体的智慧。能把“有名万物之母”明了了,就是道种智,道种智是明了天地万物之身的智慧。觉悟是什么?觉悟是不二,身与体不二,无与有不二,理与事不二,心与境不二,自与他不二。这是大道的真正含义,明了了大道自然无争,大道自然和谐。

    二、万物的真正含义

    1、什么是万物?与大道相对的就是万物,佛法称万物为众生,意为众缘合和而生。哪些众缘合和?无情众生由土、火、风、水四法合和而生;有情众生由土、火、风、水、受、想、行、识八法合和而生,前四法又称四大,为人的色身,后四法又称四阴,为人的识心。众生的特点是什么?众将特点也有“有、无”。众生的“有、无”是:⑴心无常,有念生、念灭。⑵受无乐,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无阴炽盛苦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⑶法无我,有五蕴假和合而生,实无自主自在之我体;有八法因缘合和所生,实无自性实体。⑷身无净,有分别执著,有贪嗔痴慢,有自私自利,有人我是非,有名闻利养。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众生的特点是有身之见,执身为我,不知道这个身不是我。那么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就像衣服一样,是我所有的,而不是我。身是从哪里来的?身是从父母身上,分离下来的一块肉体,是父母给自己使用的。“我”是能用,“身”是所用,所以不能执身为我。身不是我,那谁又是我呢?如果你能把父母未生前,那个找出来,可能你就会明白了。因为众生执身为我,所以才有名闻利养、有自私自利、有贪嗔痴慢、有人我是非。

    2、万物是怎么来的?《老君说常清净经》说:“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众生离开本有的智慧,去追求名利;不讲大道,而讲仁义,把无分别的大道,变成了有相互对立的仁和义,你不仁,我就不义,这样把本有的大道和谐,分别成你不仁,我就不义,仁义的焦点,离不开名闻利养。这样大道的真实智慧,就变成了分别执著,变成了巧智,把大道变成了万物,这个万物就是大伪,伪就不是真的,而是假的,是天地的假相,是道的假相。所以《老子》才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二心,所以天地是真的,天地不生不灭。而万物有二心,万物有生灭。以万物为代表的刍狗,就不是说的真狗,而是草狗,是用草编的假狗

    《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一个整体。二是相对的,里面“有仁有义”。三是分别智慧,这个智慧不是大智慧,而是妄想、分别、执著。由于分别智慧,就把不二的大道变成了万物。《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阴是众生的分别智慧造作,抱阳是大道随顺众生的造作,所显现出来的万物。这就是万物的来历。万物里面包含了体、相、用三个方面,即道、作用、万物,所以说“冲气以为和”,“冲”字里面,“中”代表道体,剩下的二点,就是作用和万物,万物是道体、作用和现相三气冲和在一起的混合物。

      三、怎样转分别万物成和谐大道

      1、加强教育。大道本来和谐,大道本来无争,“争”小的叫竞争,中的叫斗争,大的叫战争。大道本来和谐,现在不和谐了,其原因就是,众生把大道这个根本忘记了,把大道迷失了,把道变成了物,这样才会有争斗,才会不和谐。现在要想恢复大道和谐,转物成道,首先要加强教育,古德说:“建国君民,教育为先”,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所以中国人懂得文化教育。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教起?现在人都注重胎教,怀胎之时就要开始教育。历史上记载最详细的是周文王的母亲,周文王的母亲从怀孕时候就开始教。你看她眼睛不看恶色,耳朵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所以有周文王一代文明圣君。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众生明根识本。《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复”就是天地万物的理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怎么才能复?这个关键的方法就是“观”。什么是观?《维摩诘三观玄义》说:“观以观穿为义,亦是观达为能,观穿者即是,观穿见思、尘沙、无明之惑,故名观穿也。观达者即是达其真、假、中三谛之理。”这就是说,观穿见思烦恼,观穿尘沙烦恼、观穿无明烦恼,修正自己的错误见解、错误思想、错误行为,远离凡情妄执,名为“观穿”。明了空、假、中三谛圆融之真理,名为观达,达是通达无碍。《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观察的结果是,天下芸芸众生,他们的根都归在了一处,本都归在了一处。《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这个根就是静,就是复命,就是常,就是万物之根本。

     《老子》说:“知常曰明”,能知道天地万物的根本,能明白这个事实真相,称之为明。人明白了之后,在处事待人接物之时,对立的观念就没有了,好恶的观念也没有了,不会有我喜欢这个,或者我憎恨那个。因为你喜欢他,就是喜欢自己,讨厌他,就是讨厌自己,因为自他不二,万法圆融。所以,他这个心才能够清净,他这个心才能够平等。《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作所为,就会对他人有伤害,对社会有伤害,心不能够清净,心不能够平等,而不能做到圆融无碍,不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这是因为在境界里面,还有烦恼,还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不知道境界是一个圆满的自己。

      所以,我们讲大道和谐,就要从根本上去体道、去觉道、去观察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想尽虚空、遍法界,万事万物,都是一个体,都是一个自己。常常这样想功德会很大,在禅宗里面叫疑情,虽然搞不清楚,老师这么说,我就这么想。这样慢慢的,自己的心量自然就会扩大,自己的烦恼自然就会淡薄。能这样,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会帮助自己开悟,会帮助自己契入大道和谐之境界。

      《三字经》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要肯定人性本善,我们的人性,大家都一样,佛法讲人人平等。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善?不善不是本性,一切不善全是习性,人的习性(就是习气),那就不一样,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是习性,而不是本性。因为有习性,所以下面就有:“苟不教,性乃迁”,假使你要没有好好的教育他,他慢慢就学坏了。这六句十八个字,这是中国几千年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教诫,现在大家把它忘掉了、疏忽掉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转“物”成“道”,一定要从教育下手,从教学下手。

      习性不是真的。《老子》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六亲不和是表面是习性。孝慈是根本,“孝”字上下一体,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与子是一体,孝是体、是根、是自性;慈是身,是法身;习性是假的,根本是真的。又比如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面看是六个各自为政,六个相隔而不和,但里面相联成一体,外面相组成一身。国家是指的人心,心是人之主,忠臣是人的本性。人的心虽然迷了,但人的本性没有变,心是假的,性是真的。《大乘起信论》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的是圆满的智慧,是良好的道德,本有的是和谐大道,决定可以得到;本无的是烦恼习性,烦恼习性因为本来没有,所以决定可以断掉,决定可以放下,为什么放不下?因为有执着,有情执。要放下情执,必须要放下于他人的对立,当对立消除时,才能和谐相处。

      真正学道的人,心目当中,没有坏人,没有对立,所以首先要把对人的对立,对事的对立,对物的对立,把这些统统化解了,我们的心就平了,心平的时候气就和了。古德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罪他人,也不能怪罪这件事,要怪什么?要反问自己,要反省自己。这过失不在对方,过失一定在自己,然后这个问题才能够化解。今天为什么会有冲突?因为每个人都不承认自己有过失,所有的过失都在对方,这样事情就会比较麻烦,这个冲突就没有办法去化解。

      2坚持原则。和谐大道的基本原则,概括有六个方面,佛法称为六和敬:

      ⑴见和同解,见和是放下自己的错误见解,与大家建立和谐之共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当见解不一样的时候,就会有争执。《老子》说:“自见者不明”,所以当人有自见的时候,就会有无明,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见解放下来,大道才能显现,和谐才能显现。

      ⑵戒和同修,戒和是守法。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社会的风俗习惯,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佛法讲戒、定、慧三学,戒是手段,定是枢纽,慧是目的智慧开了之后,社会自然和谐,大道自然和谐。

       ⑶利和同均,利是利养,利和是在生活享受上,一定要尽量接近平等,不要有太大的差别,这样人心就会公平,社会就会安定。为什么呢?因为穷人,看不惯富人的享受,他会起来造反,他会引起动乱。所以我们收入多的,要帮助收入少的,我们自己有福,要让一家人享,让亲戚朋友、让大家共享。这样大家的心就会公平了,心平了才能够有安定,心安了才会有快乐。

      ⑷身和同住,身和是身不要有错误行为,不杀生,不伤害他人,培养慈悲心;不偷盗,培养清正廉洁;不邪淫,培养伦理道德。凡是伤害社会的事情不可以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不可以做。他人伤害我,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他不懂,他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育。所以对于他的伤害,要谅解他,要尊重他,要慢慢的来感化他,来帮助他。

      ⑸口和无诤,口和是不要有错误的言语,不妄语,培养自己的诚信;不两舌,加强与人之团结;不恶口、不绮语,培养言语素质。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口业清净了,大家聚在一起,就会和谐相处。

      ⑹意和同悦,意和是不要有错误思想,不贪欲、不嗔、不愚痴。佛法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聪明人听到这个道理,他会自然断除,因为他不想堕地狱,不愿意走这条路。意业清净了,自然会有和谐,有快乐。

      3、不著有相。《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无”是天地万物之始,觉察“常无”要离一切“有”相,离一切有相,是针对凡夫执著“有”之烦恼。凡夫认为什么都是真的,什么都是有的。不知道一切法本空,不明白心性觅之了不可得,心性既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我们眼前所有一切境界,都是了不可得。不可得是真的,得到是假的,是自己错误的观念。认为这个是我有的,那个是我有的。不明白连自己的身体都保不住,何况身外之物。身体为什么保不住?因为身体由生到老、病、死,刹那刹那,都在变化。不光身体不可得,万事万物,都是刹那刹那在变迁的,所以没有一样可得,没有一法可得。如果真的明白这个事实,得失的念头就打消了。既然不可得,何必去想这些。世间人的忧虑、烦恼,百分之八十都在得失上,如果得失的念头没有了,那么这个人的烦恼忧虑,也就会随着打消。当欲望没有时,人就会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感到自在,就会悟入事实的真相,故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妙就是事实真相。

     4、不著空相。不著空相是针对二乘人说的,佛法称罗汉、辟支佛为二乘圣人。二乘人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这是偏在了空的一边。执著有的,搞六道轮回,确实很痛苦。执着空的,虽然摆脱六道轮回,但不能明心见性,也是很苦闷的。唯独大乘圣人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他们空有两边都不执着。《老子》说:“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有”是万物之母,“徼”是外表现相。从常有也就是万物之母中,可以看到大道的作用,大道无形能生天地,大道无情能运转日月,大道无名能长养万物。

    所以,大道不是一切都是空的,他还具足究竟圆满的作用,还具足究竟圆满的现相。确实有作用,确实有现相。无形、无情、无名,是清净心。心清净了,他的本有的作用就会自然显现。佛法讲:“心净则土净”。心清净了,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了,大道显现的就是净土,就是极乐世界;心染污了,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大道显现的就是秽土,就是娑婆世界。娑婆就是十法界,与娑婆相对的,就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遍一切处,娑婆世界也是遍一切处。当心清净的时候,娑婆就会变成极乐;当心染污的时候,极乐就会变成娑婆。这是佛法中要相信,要发愿,要一心念佛的主要原因。

    “常无”与“常有”又是什么关系呢?《老子》说:“二者同出而异名”。告诉我们二者是一个理体上的两个方面,常无是道之体,常有是道之身。怎样去证明?《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的意思是不可思议,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著。“玄之”是不著“有”相,因为众生执著“有”相,认为这个肉身为实有,认为名、闻、利、养为实有,所以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是非人我,巧取豪夺,这是不和谐的直接原因。“又玄”是不落空相,大道虽然无相,但不是什么都没有,她能生育天地,她能运转日月,她能长养万物。当空有都不执著的时候,就是大道实相。

    佛法提倡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不是念实相?是念实相。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实相。为什么?念实相是空有两边不住。我们念阿弥陀佛,放下身心世界一切万缘,不住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住空;空有两边不住。所以一心称念就是念实相,要不然祖师大德怎么会说他能灭罪?空有两边都不住,实相之智慧,则从大悲中而生。我们念佛的人就是大慈大悲,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干什么?见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心见性,为的是得无上菩提。得无上菩提之后,为什么?为了广度众生。这样自己有智慧、有能力,就能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我们就能现什么身,这样度众生才真的叫自在。

    “众妙之门”是众妙都不执著,是空有都不执著。空是有之理体,有是空之身。体相不二,体用不二,心境不二,自他不二,圆融一如。

    5、修清净心。《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清净心,可从析空观进入,也可以体空观进入。如果将世界,将万物,由大国到小国,由世界到微尘,进行析空观。析空观的结果,全部归于空。因为只有一个空,没有第二个人,故说寡民。《金刚经》上讲“一合相”,就是分析得到的结论,所有一切万物,动物、植物、矿物,都是这个物质组合而成的,称为“一合相”,“合”就是组合。用分析的方法契入实相,明了实相,觉悟实相,这是以析空观达到清净心。

    体空观,万物小的如微尘,大的如世界,微尘虽然小,但没有离开自性,没有离开大道;国土虽然大,世界虽然大,但没有超出自性,没有超过大道。小的是大道,大的也是大道,表面上有大小,自性里没大小,大道里没有大小。所以,小大不二,微尘与世界不二。因为不二,所以说小国寡民。寡民就是一个人,意为小大不二,自他不二,心境不二,万法一如。因为万法一如,只有一个空,只有一个人,所以没有相争的对手,没有争的对手,兵器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重视生死事大,格物致知,不去追逐万物,不追逐六尘。因为不追逐六尘,所以,眼耳鼻舌身等,六根舟车就成了摆设,故说:虽有舟车,无所乘之。没有战争的对手,虽有甲兵,则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让人无心应事,有如铜钟无心应声,事来则应,事去则净。“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修到极处,犹如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根与尘相望,声与闻相对,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为根与尘不二,声与闻不二,没有往来的对相,所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如印宗法师讲经时,有两个小和尚在争论,一个说是旗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而惠能六祖说:“仁者,是你的心在动。”如果心不动的时候,根与尘不相往来的时候,那么也没有旗动,也没有风动。到这个时候,心才能真正清净。《楞严经》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些都是让我们从六根处着手,把心收回来,万缘放下,直下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心清净了,我们才能契入大道和谐这个境界

   四、结论

      和谐成大道,分别成众生;栾川来论道,老子道不争。不争是这次论道的结果,不争就是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只有不争,才能生活快乐;只有不争,才能幸福美满;只有不争,才能社会和谐;只有不争,才能世界和平;只有不争,才能明心见性;只有不争,才能证得法身;只有不争,才能与天地同寿;只有不争,才能与圣人同德。凡夫争什么?无非是钱财,无非是名闻,无非是利养,但钱财无常,名利无常。钱财能使人上天堂,钱财也能使人下地狱,这就要看个人的把握尺度。《老子》说:“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俗话说:“舍得舍得”,能舍就能得,佛法说:“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无畏布施得长寿今天洛阳老子学会、栾川老君山景区、钰泰置业公司,能为弘扬《老子》传统文化舍财舍力,我们相信,日后他们一定会在老子的庇佑下,得到更多的回报。最后祝愿老君山景区与钰泰置业公司生意兴隆,祝愿参加这次论谈的每一位专家、学者与道友,以及修学《老子》的每一位学友都能得到快乐!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5-14 23:20 , Processed in 0.0641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