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佛说阿弥陀经讲议(七)

已有 343 次阅读2011-8-15 16:09

(接上续)

     “摩诃俱(音尺)罗”,华言叫做大膝。是舍利弗的母舅,在舍利弗未投母胎之前,他和姐姐辩论,必定论胜他的姐姐,可是一经姐姐怀了舍利弗的胎后,那就相反了,每次都辩不过他的姐姐。他就了解到姐姐身中所怀的,不是一般普通的人,一定是有智慧有道德的高人之士,初在母胎就能寄辩母口,将来出世了还了得!如果生为母舅的我,辩论不过自己的外甥,岂不是太丢脸吗?因此他发奋到南天竺,死心塌地地学习婆罗门教的《十八经》、《四韦陀典》。但是对于学业,年轻的人容易成就,如果年纪大了,那就很是困难。那时的絺罗,已经超过求学的年龄,所以常被同学讥笑说:“不但今生没有希望,就是几世也是学不通的”。絺罗听后,即时叹气说道:“在家为姐所胜,出外为人所轻,学业不成,誓不回国”。从此以后,他就日以继夜,不肯休息,埋头苦干的求学,因没有时间剃头和剪爪,所以那边(南天竺)的人,都叫他为长爪梵志。后来学业成功,他就回到本国,要与外甥辩论,因为不见外甥,即问他的姐姐,他的姐姐告诉他:“你的外甥已经跟佛出家了”。大膝一听外甥跟佛出家,很生气的说:“瞿昙(佛的姓氏)有什么资格,可以做我外甥的师傅?”即到佛所要索回外甥。

      走到佛所,佛笑笑说道:“好的,你要索回外甥,这是很容易的,不过,我有一个简单的条件,你当和我论理,如果化的理论胜过我,可将外甥还化,如果你的理论不如我,应该怎么办?”大膝听后非常欢喜,以为一生所学的本事,现在可以在这里显出,于是一口答应说:“如果我的理论不如你,愿意将头给你砍下”。相议已决定,佛就让他立宗。大膝说道:“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佛接着问道:“是见还受否?”这样一来,大膝自知理亏,什么道理呢?因为如果说还受是见,便与自宗相违,因为自宗是以一切法不受为宗。如果说不受是见,便无宗可立,并且自宗也坏,因此掉头即跑。行到中途,觉得这事不对,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答应理论不如,愿意将头给人砍下,现在怎可背约,因而回到佛所,伸出头来,叫佛砍下。佛陀告诉他说:“我的法门,没有这事”。大膝听后,既生感激,又生惭愧。于是向着佛陀叩首,愿意跟佛出家,终身做佛的弟子。这尊者出家以后,不过三年,学通要藏的圣教,在声闻弟子里面,是问答第一。《阿含经》云:“我佛法中,善能问答,俱絺罗为第一”。法华会上,世尊为他授记作佛,名叫“普明如来”。

     “离婆多”,离婆多是梵语,华言叫做“星宿”。因为祈祷星宿而生的缘故,因而以此立名。又叫“假和合”,这是尊者自称的别号。因为这尊者,有一次晚上,寄宿在一空亭,看见二鬼在亭争死尸吃。本来这个死尸是小鬼觅来的,可是大鬼蛮不讲理,以有力量欺无力(世间本来就是如此),强抢小鬼所有的尸,小鬼见他蛮不讲理,因而与他纠缠,来到这个起这个小亭,遂请尊者分判。尊者认为这是一个难题,如果依理实判,大鬼一定不愿意,可能因此发怒而取我代替死尸吃,若不依理实判,小鬼更是怨恨,也可能因此生怒而取我代替死尸吃,左思右想,难免一死,不如死于合理,因此据实判云:“这死尸既是小鬼从某处觅得,照理该还小鬼才对”。这样一来,大鬼便很忿怒,就对尊者说道:“汝判死尸是小鬼的,好吧!我现在不吃死尸而食活人”。大鬼说完这话,遂拔尊者的手足先吃,小鬼见大鬼拔尊者的手足吃,就拔死尸的手足补入,尊者因此很生烦恼,遂之怀疑这身不是我的,为什么呢?因为这身如果是我所有,分明眼见大鬼拔吃已尽,若说这身不是我的,怎能随我行动,我想走到东边,它就跟我到东边,我想走到西边,它就跟我到西边呢?因此逢人即问:“汝看见我没有?”僧园里面,大家都这样说:“这人容易得度”。就告诉他道:“这身本是别人的遗体,那里是你所有呢?”尊者因祸得福,即悟此身是假和合,因此证得阿罗汉果(即无生的真理)。在声闻弟子里面,这尊者是无倒乱第一。

     “周利槃陀伽”,周利是其兄的名,译义叫大路边。因他是继其兄在道路边生的。印度作前的风俗,凡是女人要生儿女的时候,不可在夫家生,一定要回母家去生。他的母亲两次将要生子,可能时间来不及,或有可能路途太遥远,两次都在半途的路边产子。因为这样,这尊者的名号就叫继道,即继其兄于路边生下之意。继道极为愚钝,出家以后,其兄教他诵半首偈语(四句为一偈,半偈即二句),教他时时诵习,可以由此得道。偈云:“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可度世”。虽经过一百天的译习,可是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其兄看他实在太愚钝,很生气的对他说:“像你这样愚钝,出家有什么好处?二句偈语不过十四个字,经过一百天的诵习,还不能学会,这样怎有出家的资格,怎能证得圣果呢?即时叫他还俗。”继道尊者,在这精形之下,感到万分痛苦,于是放声大哭,要想吊颈自杀,在一果子园的树上,正要准备上吊,世尊化为树神呵责他:“何至要出这吊颈的下策?迦叶佛在世时,你是一个通达三藏的法师,不肯说法度人,不肯教化众生,因你太悭吝法施,所以现在得此愚痴的果报,在情在理,应该发惭愧心,怎可怨天忧人,寻此短见下策呢?”世尊说完这话,即现常身对他说道:“成佛不由汝兄,汝可随我前来”。佛就这样的怜悯他,教他诵“扫帚”二字,他就依教而奉行,每天不断地诵着。经过一个时期,忽然开悟,得阿罗汉果。这尊者在声闻里面,称为义持第一。

     “难陀”,梵语难陀,华言叫喜,即孙陀罗难陀的简称。梵语孙陀罗,译义叫艳,是他太太的名。因为他俗家的妇人生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素有艳色之称,连妻子的名来立,所以叫艳喜。本是 佛陀在家的胞弟,四月初九生的,这尊者满身都是黄金色,相貌非常圆满,除了佛陀之外,当时全印度的人,可能说没有一个人像尊者这样的好相貌,具足三十相,不过四指比佛稍短而已。其他的身分,与佛不相上下,这尊者若在大众里面,一般不认识的以为就是佛陀。

     当时印度的外道很是复杂,除了一种皈依佛教以外,还有九十五种之多。那时有个裸形外道和舍利弗论议结舌,因为舍利弗的智慧比外道强,外道论不过舍利弗,因此就生起善心,舍邪归正,深信佛法之后,要发心出家,看见难陀的相貌殊伟,慨然赞叹道:“像舍利弗这样的低矮,智慧尚且如此的大,何况这堂堂的比丘呢?其智慧更不可说了”。说完这话,即求难陀度他出家。

     可说函盖相称,函大盖也大的。这是尊者的相貌,当然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一人长得比他更好,可是他俗家的妇人孙陀罗,相貌也差这位尊者不会太多,如果不是长得好,那有艳色的美称呢?因为夫妇相貌恨俱美,所以感情也就和一般普通的人不同,起居饮食俱在一起,彼此不相舍离。

     有一天,佛和阿难到迦毗罗卫国的京城乞食,这天乞食经过他的门口,难陀和他的妇人,这时正高楼一起吃饭,看见佛陀化食来到门口,很欢喜的要出来迎佛,他的妇人孙陀罗说道:“快些回来吃饭,我待汝回来才共进食”。难陀和他的妇人约好回来共食之后,很快的出来迎佛云:“世尊!你老是转轮王的的种族,怎可以自辱呢?”一方面说着,一方面持佛的钵进去取饭。这时佛即回归尼俱类园,对阿难说:“如果难陀拿饭来,你不可向他接钵,叫他亲自把钵送给我”。难陀拿饭出来,见佛已不在门口,因为他和孙陀罗约好回去共食,如果将饭交给世尊,一定时间很久,所以要把饭钵交给阿难代送上佛。阿难说道:“世尊叫你亲自送去,我不能违背佛的慈命,不能代你将饭转送上佛”。在这情形之下,难陀不得不将饭钵交还佛陀,故从后面紧追着佛,虽见佛在前面不远,可是难陀无论怎样紧追,始终无法追着,一直跟佛到尼俱园,把饭交给世尊之后,正要回家,佛即制止不允他回去。并对难陀说:“现在来到这里,还想回家做什么?”难陀说:“因为我妻子孙陀罗等我回去共食”。佛陀呵斥说:“痴人”!即时叫人拿刀把难陀的头发剃下,难陀面对拿刀的人说:“谁敢拿刀把我的发剃下,我就一拳把他打死(因为难陀的武术很高)”。这时拿刀的人,把这情形禀知世尊。世尊听完这话,自己拿刀亲自把难陀的头发剃下。因为佛有威德,难陀自然不敢反抗。难陀的头发既被佛陀剃下,没有法子回家,佛也不允许难陀回家。到了明日,佛和五百弟子入城应供。但佛僧每逢入城应供,必留一人在园里看门,于是佛陀对众僧说道:“今天全园的人,都要入城应供,谁肯发心留在园里看门?”难陀听着这话,心里很欢喜的说道:“我我愿意在园里看门”。但看门的人,必须负责扫净园地和关好园门,佛就叫他扫地关门。

     说来真是奇怪,平时的园地很容易扫净,园门也很好关,可是今天的园地就很难扫干净,园门也特别不好关。扫好东边,西边忽然吹起风来,把园地又吹得一片都是灰尘;关了南面的园门,北面的门又被风吹开了。这样的经过三番四次,时间已经不早,这时如不逃走,佛僧就快回来了。于是放下扫帚,即从后面的小路逃走。平时佛僧入城应供,来去都从大路,这天就与平时稍为不同,去时则作大路,来时乃就起路。这时难陀要去,佛僧要来,在半途遥遥相遇。难陀看见佛僧从前面来,吓得满头大汗,这还了得!这时难陀想找地方隐藏起来,发觉邻近有株大树,难陀就在树下藏身,不幸树又被佛以神通力拔在空中,这时佛僧已经行到,佛见难陀满面青红,向他问道:“难陀,你不好好看守园门,跑到这里做什么?”难陀很难过的对佛说:“昨天与妻子约好,要我回去同食”。佛陀呵斥道:“难陀!你现在已经出了家,还是念念不忘着你的妻子,想回家与妇同食么?你真愚痴,随我回归僧园。”难陀逼不得已,又同世尊回到尼俱类园。

     难陀虽然回到尼俱类园,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妻子,总想逃走,可是没有机会,因此内心非常愁闷。佛陀知道难陀的心事。一天佛又向难陀说:“我和你去游天宫好吗?”因为佛陀有此威德,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难陀自然不敢反抗,只有答应罢了。佛见难陀答应,就和难陀去游天宫。走到一处,有一只老母猕猴,在那里咬虱子,佛指着猕猴对难陀说:“难陀!你看这母猕猴和你的妻子孙陀罗比较怎样,猕猴长得好,还是孙陀罗长得好?”难陀很难过的回答佛说:“世尊!你老怎可将猕猴来与我的妻子孙陀罗呢?当然我的妻子长得好”。佛陀听后笑笑和他到天宫里。天宫里的宫殿,不但世间没有,就是天宫里的天女,世间也是没有的,若以天宫里的天女来比孙陀罗,就等于拿孙陀罗来比猕猴。不但身形长得漂亮好看,而且声音也是嘹亮好听。这时佛又笑笑问道:“难陀!你看天女长得好,还是孙陀罗长得好呢?”因为难陀见天女长得好,就忘记孙陀罗了。所以笑笑回答佛说道:“世尊若以天女来比孙陀罗,这等于以孙陀罗比那猕猴,还有过而无不及啊!”这时难陀心心念念想着天女,几乎把他素来所爱的孙陀罗完全忘记了。游了很多天宫,每个天宫里面,只一位天子,天女就很多很多,都围着这位天子。又有一个天宫,里面充满很多天女,不见有任何天子。难陀因此请问世尊,世尊教他去问天女;他问天女后,天女对他说道:“我们这些天女,现在还没有夫主,因为我们的夫主,是佛的弟子孙陀罗难陀,现在还在迦毗罗卫国修行,因为他持戒持的很好,将来命终之后,就生到这里来,做我们的夫主。

     难陀听完这话,很欢喜的说道:“我就是佛的弟子孙陀罗难陀,现在我不回去,我就在这里做你们的夫主好了。”

     “不可以,不可以!因为你现在还是下界的人,要待你将来命终之后,舍了下界的报身,生到这里来,那时候才可以做我们的夫主”。这是天女向难陀说的话。

     难陀听完天女这番话后,心里非常高兴,自知将来可以生到此天,因此与佛回到尼俱类园。从此以后,再不想回家见孙陀罗了,一心修行,梵行第一。

     佛知难陀持戒希望生天,不想了生脱死,对诸弟子说道:“难陀极为愚痴,持戒不想了脱生死,一味希望升天享福,你们大家不要和他说话。”诸佛弟子们听佛说后,大家都照做。难陀见大家不和他说话,心里很是烦闷。

     经过一个时期,佛知难陀心里有点难受,又对难陀说道:“难陀,我见你近来面色不太好,究竟有什么事!你和我到地狱看看好吗?”这是佛方便度他,故又要他去游地狱。

     难陀对为上次和佛去游天宫,得到很好的收获,这次如果和佛去看地狱,可能和上次游天宫同样,或许有比上次更好地收获,于是一口应承说:“好的,我和世尊去看地狱。”

     在这时候,佛和难陀到了阴间游狱(这当然是佛的神力,才能把难陀带到天上和地狱。)地狱的苦况,真是不可言说,说之令人恐怖了。所谓“刀山剑树,铜柱铁床”,有无量无边的猛火,烧着狱里的罪人。除了这些地狱以外,还有很多的地狱。因有佛的神力加被,难陀自然不生恐怖。游了很多的地狱,每个地狱里面,都有很多狱卒治刑人。只见一个油汤地狱,镬里盛满生油,炉边堆积很多干柴,二个狱卒在炉边睡着,还没有烧火。难陀因这请问佛陀:“世尊!为什么这狱没有罪人?”佛叫难陀去问狱卒。他就很快地到狱卒旁边,去问二位鬼大哥。鬼大哥因他的请问,就从实告诉他:“由于时间未到,还要经过一个时期。我们这个地狱的罪人,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孙陀罗难陀,现在还在迦毗罗卫国修行,因为他持戒希望生天享福,不求了脱生死,将来天福享尽之后,生到我们这个地狱来,还有大段时间,所以我们现在没有烧火,等他生到这里来,那时我们就忙了,天天要烧火刑他。”难陀听后亡魂丧胆,吓得面如土色,即时和鬼大哥辞别,不敢久留。佛见难陀面如土色,就问难陀:“鬼大哥对你说什么话?”难陀很恐怖的答佛说道:“世尊!我不希望生天,我希望快些了脱生死。因为生天不离地狱,原来那个油汤地狱,是为我作准备的。”佛见难陀得度因缘已到,再也不希望生天,又故意和难陀说:“难陀,生天不是很好吗?有那么多的天女,时时跟随着你,比之你和孙陀罗,不知还要好得几千百倍,现在为什么不希望生天,要快些希望了脱生死呢!?”这时难陀既恐怖又羞耻,向着佛陀哀求忏悔:“世尊慈悲,悯我愚痴,不知地狱痛苦,不发解脱之心,今蒙如来,方便权巧,救拔于我,出地狱苦,发出世心,自今以往,不敢思念生天享福,但望早日,得证道果”。

     佛法是这样的,不管你从前是发什么心,造什么业?杀、盗、淫、妄都是可以忏悔的。

     佛见难陀洗心忏悔,很欢喜地说道:“善哉难陀!有大智慧,知道生天不离地狱,自今以往,但念无常,慎莫放逸”。难陀答道:“依教奉行”。佛受难陀忏悔之后,即以神力回归尼俱类园,对诸弟子说道:“让你等大众知道,难陀已知生天不离地狱,念地狱苦,发出世心。从今以后,你等大众,可以和他说话”。佛陀说完这话,又叫难陀向着大众忏悔。事毕,众僧各归寮房。这尊者是持戒第一。

     “阿难陀”,梵语阿难陀,华言译做庆喜,也叫欢喜,也叫无染,这都是译义。他是白饭王的太子,是佛的堂弟。世尊初生的时候,有很多瑞相。因此净饭王请了国内的名师“阿私陀仙”,进宫为太子看相,阿私陀仙见太子有三十二相,相相很是明显,就对国王说道:“太子将来长大,如果在家的话,当作转轮圣王,倘若出家的话,一定要成佛道”。但净饭王的希望,总想太子作转轮王,不希望太子成佛。世间人都是这样希望,可是事实偏与心违。到了太子长大,忽然捐国弃王,出家到雪山修道。这样一来,净饭王哭得死去活来,终日都很忧恼,无心治理国事。

     正在痛苦的时候,魔王又来骗他:“你的爱子悉达多,已在雪山死了”。王闻太子在雪山已死,痛苦更是难受,因而放声大哭说:“阿私陀仙的话既然虚妄,瑞相也没有什么应验”。这时天神来对他说道:“大王勿生忧虑,太子已成佛道”。因一方面听人说太子已死,一方面听人说太子成佛,弄得净饭王啼笑皆非,究竟听谁才对?王正在犹豫不决,忽然雪山的菩提树神也入宫报喜说:“恭喜大王!昨夜天地大动,太子已经成佛”。这时净饭王才相信太子成佛,于是生大欢喜。净饭王正在欢喜之时,又闻宫女入宫奏道:“昨夜白饭王的妇人已生王子”。这样一来,真是锦上添花,所以,全国的王臣,大家都很欢喜了。因为这样,净饭王就给尊者取名叫欢喜了。因为阿难尊者过去多作功德,感得今生相貌非常端庄,而且色白如银,所以不论什么人,看见都很欢喜的。因为他的相貌端庄,而又色白如银,故佛叫他出入著覆肩衣,不可露臂。

     一次阿难入城乞食,有一背小儿担水的女人,到水边取水的时候,看见阿难的貌美色白,似乎很仰慕他,看得入神,眼睛不动,这女人不知不觉,用绳子缚着小儿的颈项,好在当时旁边有人发觉,不然的话,这小儿就要受难了。

     在《中阿含经》里有段经文意思是这样:不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凡是听到阿难说法,不论说多说少,大家都很欢喜的。如果阿难要向佛发问,必先謦咳一下,大家听后也很欢喜。总而言之,阿难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大家见后,大家听后,都很欢喜。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阿难有大福报,有大智慧;另一方面,也是过去多生多劫见人欢喜的结果。所以,藏经里面有说:“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

     阿难的出生,是在腊月初八“佛的成道日”那天,后来跟佛出家,做佛的侍者。说来真是奇怪,如果不知道佛的本意,很容易误会到佛也有亲疏厚薄了。因为如来当时要人当侍者,有五百年轻的比丘,大家都欢喜做佛的侍者,可是群来都不允许,唯要阿难一人。大家著目睹世尊欢喜阿难,都劝阿难发心,因为阿难素来富于情感,很好说话,大家既然要他发心,他就随顺众意,五百年轻比丘也都欢喜。但阿难请目犍连尊者代为请愿:第一如果如来赐我不论新的旧的衣服,我一律不爱;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到家里供养,我不能侍奉前去;第三出入不限时间,佛皆一一许可。如来尝对大众这样说:“阿难胜过从前任何一个侍者”。因为作前的侍者,不能预知佛的本意,无论如来要什么东西,做什么事,要佛说出,侍者方才知道,否则大家都不了解。也就因为这样,所以如来的法付给阿难。

     还有一件阿难很欢喜的事,就是四天王天的四王,各各供奉如来一个钵,如来将四钵合成为一个。虽然合成一钵,可是四缘仍然存在。阿难很欢喜这钵,护持没有丝毫倦意。

     阿难当佛二十五年侍者,他所听到的二十犍度(译为聚、蕴、积、藏、节,为律论里的篇章名称。在《南山戒疏》第一卷下半卷说:“受法、戒法,各别聚处,名为犍度”。)都能通达没有遗失一句一字,不用重问如来一字一句,记忆力特强,所以佛很欢喜阿难。

     有时阿难随佛到天宫龙宫说法,见那貌美如花的天女龙女,阿难虽未断除烦恼,而能心不染著,所以一切的天人和龙神,都很欢喜阿难。

     如来刚入灭的时候,佛身睡在狮子床,迦叶和大众这样叹着佛:“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花,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这虽是佛的话,可是也含有称扬阿难智慧大、记忆力强的意思在里面。

     阿难以智力观察当时的情况,若要久住世间,恐怕离车(即毗离城刹帝利种之名,译义为薄皮,因为祖先从一肉胞生出,故有此名。又译为贵族,都是译义,非是译语)生怨;若要进德修业,又恐阿世王有恨。在这情形之下,他就誓入涅槃,在恒河地方,入风奋迅三昧自焚其身。分身作为四分:一分给天,一分给龙,一分给毗舍离(新云舍厘,国名。译做广严,在中印度恒河流域的南面。维摩诘大士住在此国。又佛入灭一百年后,七百贤圣第二期结集法藏于此),一分给阿闍世王。

     到了阿育王的时候,他很信仰佛法,尊重要宝,素来敬仰阿难尊者多闻第一,特去礼拜尊者的塔,同时以一千两黄金供养尊者,并写偈语赞云:“能摄持法身,法灯故法住,念盛佛智海,故设上供养。念持多所闻,口出微妙语;世尊所赞叹,天人之所爱。”这是阿育王书偈赞叹尊者。

     《增一阿含经》说:“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达,堪任奉持,阿难第一。”

                                                                                    (未完待续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5-10 16:04 , Processed in 0.0305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