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1|回复: 11

有关刘一明的几则仙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8 07: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刘一明的几则仙话




  道教仙话传说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传颂着道教的一些仙话。甘肃道教有一位道德学问高深的道士刘一明 (1733—1821),他在栖云山(在甘肃榆中县境内,即现在的兴隆山修持,也羽化在栖云山。他注解了道教的许多经书,如《三易注略》、《周易阐真》、《参同直指》、《会心集》、《指南针》、《修道辩难》、《指南三书》、《西游原旨》、《栖云笔记》、《道德会要》等等。还行医济世,做了许多善事。为阐扬道脉作了很大贡献。他羽化后,民间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笔者搜集到的有以下三个:


三遇纯阳吕洞滨


  刘一明擅长医学技艺,卜卦星相,地理书画,在当地很有影响。许多达官显宦、富豪人家都愿结识他。有一天,徒弟禀告说,门外有一老道求见,刘一明问:老道何等摸样?徒弟说:年过花甲,穿得破破烂烂,乱发垢面.刘一明听后说;你去告诉老道,就说我不在家,让他自找方便吧。徒弟告诉老道,老道听罢轻轻笑道:我几天跋涉,腰痛腿酸,又渴又饥,今夜我就住在你这里,看你如何?徙弟见老道很可怜,就领到自己禅房住下。老道坐定后,说他要喝茶,但一定要用刘一明的茶杯。徒弟无奈,只好要来师父的杯子,给老道沏茶。老道接过茶杯,也不喝茶,只将茶杯翻扣在一块石头之上。

  晚上,老道同刘一明的徒弟同住一室。东方发白时,刘一明洗梳完毕来到徒弟禅房,不见老道,只有徒弟。徒弟见师父来了,便迎上前说:老道刚走,茶杯扣到石头上取不下来。刘一明走过去一搬茶杯,茶杯里冻成满满的一杯冰块。刘一明见状很惊讶,心中暗想,炎阳六月,怎么会冻冰呢?他犹豫片刻,立即醒悟过来:唉呀!洞宾爷仙体驾临,我求神仙,盼神仙,今天却把神仙错过了。当时他又急又悔,叫徒弟牵过马来,匆匆朝老道去的方向追赶。他见人就打问,都说前面刚刚走过去一位老道,可他就是追赶不上。一气追了八九里,看不见老道的踪影。便勒转马头,失望地回到山上。徒弟见师父回来,上前接过马缰。刘一明又问徒弟;道长走时说了些什么没有 ?徒弟回答;没有说,只在门前墙壁上留下了一句词。刘一明一看是:“吾来汝不在”五个字,刘一明长叹一口气说:“我在您不来”,就回去了。

 刘一明的徒弟叫唐阳琏,因为有点呆傻,人们都叫他“唐瓜子”。他在栖云山每天赶着一匹骡子从山下往山上驮水,数年如一日,不知辛苦。

  自从他和那个老道同住一晚之后,变得懒惰起来。每天在山下把驮的水给骡子装好后,就躺在石头上睡觉,让骡子自己来回去驮,这骡子懂人事似的,将水驮到山上,山上的人倒掉水,又从山上下来驮上山去,天天如此。这样过了数年,师兄弟们看见唐越来越懒,驮水又很舒服,就在刘一明面前进谗言。刘一明叫来唐阳琏说:你驮水已经几年了,现在你不要再驮水,搬到西山顶窑洞里去住吧!把那里打扫干净看守好。唐遵师傅之命,就去山顶破石洞住下。整天掩门不出。从此人们又叫他“懒道”。师父见他实在可怜,过些日子叫别的徒弟送点豆面给他,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转眼度过了许多春秋。

  一天,唐从山顶下来,想和师父在一块吃顿饭。师兄弟听见唐来了,就将碗藏了起来,告诉唐用斋没有碗,你到山顶去取碗吧。唐听后微微一笑,说:我吃饭的碗我知道放在哪里。于是,就从藏碗的地方取出了碗。师兄弟见一计未成,便又想出一个办法,说:唐师兄,师父想吃浆水,你到峡口去要吧。唐听说师父想吃浆水,就提上罐儿去峡口要浆水。师兄弟都乐了,这下叫他吃不上饭。西山到峡口走一趟,起码要一个多时辰,回来我们早把饭吃过了。大家一边谈笑一边做饭,饭刚做好,唐的浆水也要回来了。师兄弟们不相信唐那么快能到峡口一趟,就派了两个跑到峡口打问情况。峡口人说,是唐阳琏来要浆水的。师兄弟们把这事告诉刘一明,刘一明听后也不说话,只是点头。

  这年秋天,其它徒弟都去化缘,刘一明把唐留在山上看守。一天用过晚斋,刘一明到“潮元观”门前散步,抬头望去,晚霞照红了山头,草木在霞光的照射下,更增添几分黄色,只有松柏郁郁葱葱,仍像往常那么青翠。年上古稀的刘一明被景色陶醉,引起了思绪万千,感叹曰:“夕阳景色好,只是近黄昏。人生容易老,修道性难明”。正在这时,前面走过来一个人,打断了他的心思。

  来人走到刘一明面前,口称道长,求借一宿。刘一明打量此人,衣破不遮体,手脸足有一年没见水点,鼻涕眼泪,口唇干裂成痂,胸前生出拳大一块疮,疮口破裂,脓血外流,疮口能放进一个鸡蛋,不住地呻吟。刘一明瞧他脏烂不堪,身患疮疾,是个叫化子,无心留住,他对叫化子说:我的徒弟都去化缘,禅房上锁,这里没有地方住。叫化子恳求道:给我点吃喝,随便住下就成。刘一明见他一再缠扰,很不耐烦地说:你去山顶上找我的徒弟,到那里住上一宿吧。叫化子见刘一明不肯留他,便转身走去。脚步踉踉跄跄,嘴里唠唠叨叨:“叫化子,口饥渴,疮口痛,上下两口,要了自己命”。不往的念叨,爬山而去。

  这时候,唐阳琏也在外面转悠,他瞧见从山下走来一人,走到他面前要求住宿。唐看来人的形象二话没说,便领进窑洞坐下,来人请唐给他治疮。唐对来人说;我师父善医学,他会治病。这人说:你会治,你只用舌头舔我的疮口,疮就能好。唐想,若舔一下疮真好了,解除这人的痛苦折磨,也是出家人的一件功德,舔一下何妨?但看见流着脓血的疮口,心上一阵恶心。他又有点犹豫,后来又心想;不管别的,救人要紧,他眼睛一闭,舔起来,将脓血吐在地上。真奇怪!脓血从地上飞起又沾到疮口上。叫化子说:唐阳琏,你边舔边咽到肚里疮才可愈。唐一听要他将脓血咽掉,不由心中有气。可思来想去,为了救这人生命,他心一横把脓血舔了咽下。接连舔了几口,不但不恶心,只觉得清香爽口,浑身轻松舒畅。再看此人的疮,全然消失了。唐感到十分惊奇。此刻,叫化子说肚子饥饿难忍,要唐做饭吃,唐只有师父给他的一点豆面,再一无所有,做什么给他吃呢?只好把豆面搅拌成糊,滴成圪哒吧。做好了,二人一同用餐。叫化子吃的真香,正在吃饭间,忽然身边响起动听醉人的仙乐,忽而在山谷回荡,忽而在空中飘扬。唐阳琏此刻只觉得自己如像随同旋律腾空而翔,快乐极了!这时来人起身对唐言道:“尔修道功成,吾乃吕纯阳是也,明日你我再会”。说话间,不见了影踪。

  这天二更时分,刘一明也听见从外面传来一阵阵美妙的乐声。他侧耳听了一会,走出房门一瞧,音乐声再也听不见了。只有听山谷秋风飒飒。仰望天空,只有弯弯月儿与朵朵白云。他来到唐阳琏的住处,见唐盘膝打坐在莲台上,身子动也未动,眼睛半睁,嘴里说:明日一定要去化缘。刘一明听了心中很不乐意。就在这时,他身后跟着的小狗,爬上供桌舔油灯。刘一明本来在生气,便转身踢了小狗一脚,谁知小狗断气死了。

  一月时间过去了。有一个到四川化缘的徒弟回来了,他告诉刘一明,在四川遇见唐阳琏领着小狗。唐叫把小狗带回来,可是小狗怎么也不肯回来。刘一明听后,半晌才说道。阳琏已经功成得道。小狗也随他去了!这时,他联想起那天晚上来的叫化子和出现的一切奇事,想起叫化子嘴里唠叨的话,他解悟出了其中的妙意。原来叫化子是吕祖爷化的,专来点化刘一明的,点化的话解开了是说:“教化子,口饥渴,疮口痛。上下两个口,要了!自己明”。吕祖两次点化刘一明,他误识别相,心中一时难宁。但知道唐阳琏已得道成真,引搬到唐住过的地方去住,重新塑造了神像。从此,常年累月就在这里参悟修炼,感到也很自在;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作“自在窝”。

  有天夜里,刘一明作了个梦,梦中有位老翁说:混元阁殿堂供台上有一双草鞋让他去穿。刘一明在梦中瞧见果然有双草鞋放在供桌上。他非常高兴,伸手取草鞋,草鞋变成蝴蝶飞出殿门。他紧跟着追捉蝴蝶,一脚踩空掉下万丈悬崖。落地时面前站立一人,崖下面一具尸体,面前的这人问:你认得我吗?刘一明回答:不认识。这人又说:尸体是你的肉身,这里是“舍身崖”,你舍肉身道成。假壳脱化,就不认识原有的肉体了。这人又说:我就是唐阳琏,奉吕祖之命来度你的,你跟我去吧。刘一明惊醒,原来作了个梦,怀忆梦中情景一清二楚。

  第二天一大早,刘一明洗梳好了,衣冠整齐,到混元阁焚香供茶。就在这时,两只白鸽落到殿门坎上,他扭头一瞧,白鸽非常可爱,他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抓,白鸽缓慢地飞起,刘一明急步紧追,快到崖边,放慢了脚步,心想自己年已八旬,脚下不稳,这么高的石崖,会有危险.这时白鸽飞到崖畔落下,好像等待刘一明前来捉它。刘一明慢慢地凑过去刚伸手一抓白鸽,白鸽飞下石崖不见了,他没有捉到白鸽,这才松了一口气。刚起身要回,又发现在白鸽落了的地方有张表纸,他捡起一看,纸上有隐隐约约的字迹,上面写着:“三度刘一明,修道图虚荣。今日身不舍,何年正果成。何足修哉!自了乎”?再念,眼前一恍惚,手里的表纸不见了,心里纳闷,他无精打彩的坐在那里,一会儿神情平定了些,他联想起昨夜的梦和两只白鸽的情节,这才恍然大悟,追悔莫极。

  原来,这一天刘一明知道有朋友来访,这些朋友都是当地达官富豪。他脑海里尽装着准备接待贵客的事,就把梦的事丢在脑后,忘记了。因此,又错过了与神仙相会的良机。这时他忏悔道:神仙点化三次,自己三次皆错过,仙缘太浅了。

 从此,他与世俗断绝往来,住在自在窝静养精神,参悟妙道,清静修持。又过八载,终于坐化升天。



替徒弟付前世欠债


  离栖云山不远的地方,住着姓郑的一家人。他家的一匹老马产下个骡驹,四银蹄,白缠腰,长得十分膘壮。人们议论骡驹是“陆旋”转世的。陆旋是郑家的舅子,以前欠他家的债。后来去栖云山出了家,这笔债再没要回来。根据这件事情,大家都说骡子是舅子转世来还债的。

  这件事很快传到刘一明道长耳朵里,刘一明想弄个究竟。

  这天,刘一明来到郑家。郑家夫妻看见刘一明来了,就招呼到客房里坐下,一边倒茶一边问:刘道爷这么远来,是否有事?刘一明说。听人说你家生产个骡驹,人们都在议论。到底怎么回事?郑家夫妻就谈起事情的经过。

  原来一年前的一天,郑家十二岁的儿子在屋檐下玩耍,看见大门外走进一个人来,儿子认识是他舅陆旋。陆没到房子里来,就进马圈去了,儿子以为舅去解手,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不见出来,儿子跑来告诉老郑和妻子。老郑一听认为儿子胡扯,就训了一顿。儿子却肯定地说,是我舅我认识。老郑说:你舅出家死了,他还能到这里来吗?老郑和儿子一同到马圈一看老马产下个骡驹,确是白缠腰,四银蹄,胡奔乱跳。老郑想起他舅子在世的时候,常腰缠白带,白袜子。当时经儿子这么一说,也就产生了疑惑,觉得也可能是陆旋转世来还债的。奇怪的是,老郑的儿子很懂事,听说骡子是他舅转世,就很爱惜。从不打不骑,出进牵拉。别人问:这么好的骡子不骑上干啥?孩子就说:不能骑,骡子是我舅转世。后来就这样把话传了出去。

  刘一明听了他夫妻的一番谈话,心里想,难道真是徒弟陆旋转世?他要去看一下骡子。郑家领着刘一明进到马圈,骡子听有人打开圈门,抬头一看,就从圈里跑到刘一明身边,用嘴吻了吻,就不住的用头顶,嘴舔,眼睛里不住的流泪,好像是新人相逢。刘一明用手摸了摸骡子脊背,便对骡子说;你若是我的徒弟陆旋转世,现在我走出圈门,你随后跟我出来,然后我可带你回栖云山去,欠的债我替你付。说罢,刘一明从马圈里走出,骡子也跟着出去,并且紧靠在刘一明身边一步不离。

  刘一明问郑家:我给你们还债,骡子让我拉回山去,你们看如何 ?郑家夫妻说;若是这样,债我们也不要了,骡子你老人家牵去好了。刘一明说;债不还不行,因为他是还债转世到你们家的。我替他还了债,你们之间的帐债一笔勾消。说着,刘一明付了钱,拉着骡子回栖云山去了。

  原来,刘一明在栖云山道法高深,学识渊博,善于结交,朋友众多,而且前来拜他为师作徒弟的也不少。其中,确有一个叫陆旋的。其人嘴甜舌快,脑瓜聪敏,殷勤活泼,刘一明认为很有心机,便收作徒弟。从此,教他学道规经典,教演练法器韵律。陆旋学得很认真,很快成为徒弟之中的佼佼者,几年过去,陆旋觉得学到很多东西,无人能与自己相比,认为师傅已经上了年纪,师兄弟都不如自己的能耐大,将来山上的大权就归自己。可他心急发躁,等不到那一天,他便厚脸无耻地在师父面前公开要权。

  他对师父说:您老年寿已高,精力衰退,须要清静调养,山上的事可以交给别的人办理。刘一明说:庙观事务杂乱繁琐,有哪个能替我担负这些责任呢?陆旋说:我比其他师兄弟学得精,道法深厚能干,师父您老人家还不信任弟子的才干吗?师父说:当然信,不过你还年轻,出了差误怎么办?陆旋听刘一明不给自己交权,暗暗气愤,却在表面上装出一副听话的样子。

  刘一明看弟子很懂事,心里高兴,对他更加宠爱。陆旋知道师父很信任自己,从此,变得狂妄起来,背着师父不断干些不道德的勾当。师兄弟们知道师父也宠爱着他,大家都不敢说他的不对。

  有天晚上,陆旋换上俗装,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和同伙吃喝。乱砸乱打,损坏了不少东西。店主人找上山去,要求刘一明赔偿他的损失。

  师兄弟们得知陆旋干的坏事已暴露。以前大家敢怒不敢言,这下一齐拥到师父刘一明那里,说明陆旋这几年在山上胡作非为,要师父将陆旋驱逐出山门,挽回道门声誉。刘一明本无心赶走陆旋,一见徒弟一齐愤恨,只好把陆旋打发下山参访,暂避风头。

  陆旋下山后,在外边云游一个时期,走了很多地方,捞不到好处,前思后想,感到还是栖云山好,念头一动,再回去吧。他请刘一明的朋友周旋,重新回到栖云山住下。

  陆旋回到山上,恶习再次复发,仍然整天吃肉醉酒,狂妄逞能,见利妄为,不几年他在山上又弄了许多银钱。一个夜里三更左右,他从禅房轻步而出,来到祖师殿后的崖坎下拨起土来,拨了很大一回儿,从土里露出个大包裹,他将包提出打开,里面全是银钱,陆旋当时兴奋的露出皮笑,又将此包包了起来.正在此刻,他身旁突然出现两个凶神,一位浑身赤色,血盆大口,眼睛放射出两道火光;一位遍体青黑,青面獠牙,嘴里喷出一股黑烟。陆旋立刻吓成了一滩泥,耳闻凶神声似洪钟般的骂道:“尔在家奸刁鬼诈,明骗暗盗;出家本应改邪归正,反而不守道规,干起伤天害理之事,死后要变畜牲的”。他脑袋轰的一声如同爆炸,昏厥过去,屎遗尿流。道友发现他出去很长时间不见回来,就出来找寻。见躺在崖坎下面,过去呼唤,没有声音,就拖到房里,去禀报刘一明,刘一明看昏迷不省,就给禳灾祈祷,书符灌药,陆旋慢慢的又清醒过来,向大家一五一十说明事情的经过。从此,他卧床不起,不久一命呜呼了。

陆旋死后投胎转世成骡子,刘一明领它回山后,在栖云山驮水不用人赶,经常从山下往山上驮水。栖云山几十座殿堂,都是这个骡子驮水建造的,建造刚一完工,骡子也就死掉了。道友们把骡子埋葬在山下。当地的人又掏出剥了骡子的皮,右腿的皮没有剥连在骨架上。后来骡子转世成人,这人的右胳膊长满毛,右手是驴蹄子。传说又在栖云山附近出了家,他出家在庙上,敲钟打鼓不用鼓棰。就用右手的驴蹄子。



师徒分吃仙桃


  这年夏天的一天,晴空万里,天气炎热,混元阁上清风爽快,满院馨香。刘一明聚精会神地在这里下棋,徒弟们看师父下棋情趣正浓。这时候从山下走来一位老婆婆来到混元阁,粗布衣着,斑花头发蓬乱,满脸皱纹,汗流如洗,手提竹篮,走到下棋的跟前。“卖桃,谁吃桃”?一声吆喝,围观下棋的视线都投向卖桃的老婆婆。她又叫:“桃甜新鲜,谁要买桃”。这时刘一明抬头瞥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徒弟围上来,看了看篮子里的桃子,垢泥疤痕,没有好桃,都摇头不买。她把竹篮提到刘一明面前,口称:“道爷口渴了,买几个桃子润润口吧”?刘一明举目观瞧,又看了看桃子,摆摆手说:我不买,你提走吧。老婆婆说:“您老人家买几个桃,我给您便宜点”。嘴里不住的嚷嚷,搅得刘一明下不成棋,他生气的叫徒弟将她撵走。

  卖桃的老婆婆被刘一明的徒弟撵出混元阁门外,她顺道下山而去。就在围观下棋的徒弟中,有个名叫唐阳琏的,发现老婆婆行如云飘,走路不留足迹,他心念一动,这可能是位神仙!随后追下山去。眼看就要赶上,可总是相距这么远,一直追了很远的路程,老婆婆见后边有人追赶不舍,方才停住脚步。唐到她跟前时已上气不接下气。她问唐:你买桃子吗?他回答:是,我要买桃。她说山上桃便宜无有人买,现在我这桃子贵了,一个桃一块钱,你还要否?唐说:一块钱我也要。老婆婆放下竹篮,数数桃子共七个。她问:桃子七个你能要完么?唐将衣装里的钱全掏出点数,刚好有七块钱,够买七个桃子。老婆婆收了钱,把桃放在唐的衣襟里。唐抓起桃子就吃,又脆又嫩,香甜味纯,当想起给师父留时,七个桃只剩下两个。再看老婆婆,已无影无踪了。

  唐回到山上,拿出两个桃子请师父吃,刘一明问;你追那个老婆婆买桃去了?唐回答:是。刘一明看了一眼桃子,说:你自己拿去吃,我不吃。徒弟说:这桃子不好看,可好吃了,师父吃一个尝尝吧。刘一明见徒弟诚心诚意的孝敬自己,便说:那好,你就放在那里。唐放下桃子转身走了。刘一明拿个桃子,长满疤痕。可又心想,徒弟追到山下买来桃子,如果不好吃,他不会拿来给我,思想着尝了一口,噢!味道非常好,的确味美纯厚,清香可口,嘴里念叨着,就把两个桃子全吃了。桃子下肚,顿时浑身舒松,大脑清醒,心内觉得非常愉快。他自言自语的忏悔道:早知这么好吃的桃子,我全买下有何不好呢!

  唐吃了五个仙桃,腹不饥口不渴,回到自己的窑洞,上禅盘膝一坐,天到二更,朦胧之中进入梦乡,卖桃的老婆婆提着破竹篮,又出现在他的面前,言道:“吾是观音,尔吃了桃子,与仙有缘矣。善哉 !善哉!”唐急忙喊老婆婆,再买几个桃子,声音出口,自己梦中惊醒,揉揉眼睛,仍盘膝打坐,他这才意识到是菩萨点化。此刻,精神舒松宁静,道性开悟。终日盘膝静坐,炼养性命,逍遥安乐,什么身外之物都不贪,不争,不图。别人不识真情,骂他是瓜子、懒道。可师父刘一明对他刮目相看,相得益彰。
(原载《中国道教》 1995年第2期)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23 05:23 , Processed in 0.0727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