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1|回复: 2

善行无辙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30 17: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在第二十七章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是以清净无染为标准,《无量寿经》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修学道业跟世间法不一样,修学道业是以损情绝欲为主,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凡是利益众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就是恶。为什么说利益自己的是恶?因为利益自己,会增长我执,增长我执就是恶。如果不能够把“我”看破,不能把我执放下,就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能破“人我执”,六道就能超越,能破“法我执”,十法界就超越。所以学道的关键就是“无我”,《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真正的善。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辙迹是车子经过后留下的痕迹;瑕谪是玉石上留下的斑痕;计是心计,指心里行为;筹策是心里面的算计或谋划。善良的行为,是自身行为能够遵纪守法,政治上不犯错误,经济上不犯错误,作风上不犯错误,没有不好的历史痕迹,没有杀盗淫妄,没有贪污腐化,能清清白白做人,能干干净净做事,能踏踏实实为民。善良的言语,是能够诚实无妄,能够信守诺言,能够心口如一,没有两舌恶口、没有污言秽语。善良的心灵,是能够宽宏大量,不用恶心去算计别人,没有贪嗔痴慢,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斤斤计较。一个人如果总是想方设法去算计别人,费尽心机去想怎样才能陷害别人,那么他的生活必然会失去快乐,他的内心必然会失去平衡,他的心理必然会产生疾病,而且最终算计的只能是自己。因为越想陷害别人,往往越是不能得逞,到最后,只能是害人不成反害己,自食恶果。所以,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染,是我们道德修养的三大纲领。
      老子说:“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吕氏春秋》说:“中欲不出谓之扃,外欲不入谓之闭”,什么是扃?扃意为门闩,是闭门的关键。什么是中欲?中欲是内心的欲念,是心里面的贪嗔痴欲念。什么是外欲?外欲是五欲六尘的诱惑。善闭无关键,是内不动心。内心里面没有贪嗔痴欲望,就不会被外面的五欲六尘的所诱惑。俗话说:“无火不会风”,内里有虚火,才会招外风。《坛经》有个案例说,惠能六祖离开四会的猎人队伍,走到广州的法性寺时,正好遇到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当时有风吹动悬幡,有一位出家人说,这是风动;另一个出家人说,这是幡动;当两个人争论不休时,惠能六祖走到前面,向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大众听了此话,都感觉很不可思议。动的关键在内心,当内心不动时,就不会被外面的风动与幡动所诱惑。这就是禅定,外不著相叫禅,内不动心定叫定。故说:“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结”是结果,古代是以结绳记事,事情做完了在绳上打个结就算是结果。前面身口意三业清净是戒,“善闭无关键”是定,戒是手段,定是枢纽,定的结果就是智慧。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绳约”是系缚之义,意指人的妄念,也是人的烦恼。众生因为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被众苦所系缚,从而流转三界,而不能出离。众生的烦恼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见思烦恼是众生的错误见解、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尘沙烦恼是众生的分别妄念;无明烦恼是众生的无明妄想。当烦恼没有的时候,众生本有的智慧,就会自然显现。因为本有的智慧光明,能破一切烦恼黑暗,而不会被外面的诱惑所干扰,所以说:“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阿弥陀经》讲三不退转:一是“位不退”,位不退是入圣流而不再退转凡夫,如初果罗汉,别教的初住菩萨,圆教的初信菩萨,他们都属于破了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没有了,就不会被我执我见干扰,不会被烦恼破解,而退位成凡夫。二是“行不退”,行不退是破尘沙烦恼,他们能发菩提心,普度一切众生,所以,不会再退转为二乘。在藏通别圆教中,属于通教的菩萨、别教的十回向菩萨、圆教的十信位菩萨,初信是位不退,从二信到第十信位是行不退。三是“念不退”,念不退是打破无明烦恼,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意为一切种智。佛智有三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最高、最究竟、最圆满的智慧,这个智慧像海一样,广大无边。心心念念都与这个智慧相应,念念都与圆满的大觉相应,所以叫做念不退。念不退是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性。在这个位置中,别教初地菩萨、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菩萨,都有这个智慧。经中说,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圆証三不退,都能具有这三种智慧,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老子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救人”用佛法说,是度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万物无量无边,但圣人救人不弃一人,圣人救物不弃一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物,圣人决定不会舍弃,为什么?圣人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整体,这比一家人还要亲。既然一个众生都不舍弃,现在苦难的众生这么多,佛菩萨为什么不救度他们?其原因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三个是平等的,一而三、三而一,众生、佛、心,是一桩事情,是一不是三。这三种力量是相等的,众生的业力、佛菩萨的愿力、心的力量是平等的。心是体,佛跟众生都是心的作用,佛是正面的作用,众生是负面的作用。也可以说,佛是善的作用,众生是不善的作用,力量均等。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但众生的业力没有消除时,佛的力量加不上,就是心的力量也加不上,因为他不相信佛力,不接受佛力,必须等众生不善的业力消除,等他的善缘成熟时,佛的力量才能帮得上忙。这个心体,它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因为它是体,但无论是真妄、是善恶,都是从体上起的作用。心是随缘的,能随染缘,也能随净缘。众生造恶业,它就随染缘,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果报。诸佛菩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它也随缘,变成四圣法界,变成一真法界。娑婆世界是心的随缘,极乐世界也是心的随缘,它能随染缘,也能随净缘,但它本身没有染净。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是指我们的念头,用现代话叫心态,是念头在主宰这个千变万化。老子称救人无弃人,救物无弃物,是谓袭明,告诉我们是沿袭本有智慧光明,是本有自性光明的流露。
    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师就是佛门讲的善知识。我们要问夫子所谓的三人是哪三人?自己是一个人,另外还有两个人。哪两个人?一个是善人,一个是不善人。善人是我的老师,我要向他学习;不善人也是我的老师,他是一面镜子,我要认真的反省,他那些不善、那些恶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我要跟他学,他是我的榜样,我要效法他;恶人是我的借鉴,我看到他要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他这样的过失?如果有,赶紧改过自新。所以,善人是老师,恶人也是老师。环境也是如此,顺境是我们修学的环境,逆境也是修学的环境,顺逆境缘,都能成就自己的德行。如果不知道效法善人的德行,不知道反省不善人的过恶;或者说不知道尊重经验,不知道吸取教训,即使再聪明的人,也免不了迷於困惑,这是进修道业中的奧妙之处。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4-4-30 18: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妙逝居士分享老子智慧。
发表于 2014-5-1 2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分享妙逝居士送来的老子学说。{:8_400:}{:18_8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4-29 15:36 , Processed in 0.0787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