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6|回复: 7

不住功德才能不失功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6 1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4-2-27 09:26 编辑

                                                    不住功德才能不失功德
      老子说:“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这就是说,唯有不执住功德,才能不失去功德。什么是功德?《坛经》说:“念念无住,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念念无住是功德,只有不住功德,才能不失功德。什么叫住?住是住相,是在所居住的对象上,所生起的现象,如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皆知美之为美,是在美上有起心动念,在美上有分别执著。皆知善之为善,是在善上有起心动念,在善上有分别执著。“知美”是里面有我知有我相,“为美”是里面有人相、有众生相。人相是与我相相对的现象;众生相是在一个事物之中,包含有众多的现象,如称人为众生,是在这个人之中,既包含有物质现象,如血肉是物质现象,又包含有精神现象,如思想见解是精神现象。
      为什么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因为美是恶的诱因,古德将恶大致上分为十种:一是意三恶,贪、嗔、痴;二是身三恶,杀、盗、淫;三是口四恶,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因为美会引诱众生在意识上衍生出贪、嗔、痴等恶念,在身体上衍生出杀、盗、淫、妄等恶行,所以称之为斯恶已。为什么会有恶念恶行?这是美在众生眼中离不开五欲六尘,离不开名闻利养,财美、色美、名美、味美、睡美,当人们都知道这些美可以提高享受时,就会在美上起争夺,小的是竞争,中的是斗争,大的是战争,争什么?争权夺利,争资源、争财富。古德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因为这五条根,是诱惑众生堕落三恶道的原因,所以说:“斯恶已”。
    恶不做的时候称为善,但善有“有为”善,有“无为”善,有为之善是福德,无为之善是功德。《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有为法有生灭有无常,所以修行是修无为善,而不是修有为善。什么是有为法?什么是无为法?有为法是有因缘,有造作之法,无为法是无因缘,无造作之法。因缘是生成的条件,造作是起心动念,是分别执著。因为“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这是在善上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所以他是有为善,而不是无为善。因为有为之善有生灭,有无常,是故老子说:“斯不善已”,他不是真善,真善是不生不灭,是恒常不变之善。
      如梁武帝问达摩老祖功德时说:“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帮助僧人出家修道,做善事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老祖说:“实无功德”。武帝说:“为什么无功德?”老祖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福,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武帝问:“什么是真功德?”老祖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布施、写经、造寺等,虽然都是做善事,都能得到因果福报,但所做之善,只有福报而无功德。终不能出离生死苦海,正如《坛经》所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又怎能成道呢?什么才算真功德?净慧智圆,体自空寂,也就是说,能自见真如自性就是功,能视一切众生平等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执著,常见真如本性,本具真实妙用,这就叫真功德。
      老子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都是有为法在现实之中的具体表现。“相”是现象,包括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金刚经》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四相的是有为法,无四相的是无为法。
      “有无相生”,有无是相生的原因。有是色有,无是空无,或者说有是心有(有念头),无是境无(缘聚性空)。有、无本来是不分的,如《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由于众生无明不觉,将有、无对立起来;将心、境对立起来;将自、他对立起来;这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就会随之发生。分别有无,是众生四相生起的原因,是众生无明妄想生起的原因,有无明才会有分别,有分别才会有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是自己流浪生死苦海,生生死死的原因。
     “难易相成”,难易是生成现象的条件。也可以说是四相生成的条件,是生成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条件。自性之中本无难易,条件不具备的时候称之为“难”,条件具备的时候,称之为“易”,由条件不具备到条件具备的时候,就是四相生成的时候。佛法讲因缘所生法,因缘是万法生成的条件。“长短相形”,自性中本无长短,所以,长短是众生在物体形状上的分别执著,因为有长短长相的分别,有生活环境的分别,使众生就将大道分别成了不同的形象,分别成了不同的法界。
      “高下相倾”,自性平等,本无高低贵贱的区别,但众生因无明妄想,根据生活享受不同,根据物质待遇不同,分别出社会地位的高下,因高下的不同,而有相倾相夺,有相互颠覆,有相互争斗的现象发生。“音声相和”,“和”是不同音声的组和现象。自性本无音声,老子说大道无声,听之不可闻;大道无色,视之不可见;大道无相,搏之不可得。因为众生贪著声尘境相,分别不同的音声,而形成音声的组和现象。“前后相随”,“前后”是指时间,“相随”是时间上的变化现象。自性本无前后,因为众生有妄想分别,所以有过、现在、未来之分别。《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自性里面没有三世,所以也不可得到三心。正是因为众生有前后之分,所以才能三世相随之分。
    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圣人明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圣人明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在修学道业上置身于无为之事,离言说之教相,离心缘之相,离文字之相。如禅宗所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万物作焉而不辞”,这是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如人种瓜道就应现瓜,种豆道就应现豆,众生有感,圣人有应,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作恶,即应现三恶道,而为说法;众生作善,即应现三善道,而为说法;众生修无为,即应现四圣道,而为说法;众生修一真,即应现极乐法界,而为说法。对众生所作所为,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推辞,也不会有丝毫的差错。虽然生一切万法,但没有“有”的念头;虽然遍一切处,无所不为,但不恃己有能;虽然成就万事万物,但不居其功,虽然应现而无所执住,不著有为法,不著无为法。正如老子所说:“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是真正的修为。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4-2-26 12: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妙逝分享老子的智慧。
发表于 2014-2-26 12: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功德才能不失功德”,如是如是,说得太好了!
发表于 2014-2-26 12: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很喜欢《六祖坛经》里讲的功德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如不见性,无功;如没平等心,无德。
发表于 2014-2-26 12: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载分享。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4-29 22:24 , Processed in 0.0911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