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34|回复: 9

众妙之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7 22: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4-2-18 11:41 编辑

                                                                  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是《道德经》第一章的最后结句,也是修学道业的最终目的。学道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转恶为善,二是转迷为悟,三是转凡成圣。众生是凡夫,妙果是圣人。众妙之门,是由众缘和合之所生,转变成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妙果之法门。学道之中,成就圣人的方法叫妙法,依妙法来修行叫妙行,依妙行之所得叫妙果。什么是修行学道?“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人的行为包括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依照道德标准修正过来,这是修行学道。真正的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把自私自利、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这个念头,转变成无私奉献一切众生,转变成无为帮助一切众生,这是真修行。
    《道德经》第一章共五十九个字,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言简意赅的将整个修道的过程概括出来,所以这一章经可以说是五千言道德经的浓缩,是五千言道德经的精髓,是五千言道德经的总纲领,除这一章之外的其余八十章经,都是对这一章经的说明。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心的异名,名也是心的异名,所不同之处,道是代表心之理体,名是代表心之作用。道是本心,名是识心;道是智慧心,名是烦恼心;道是觉悟心,名是烦恼心;道是清净心,名是混浊心。古德讲心有三:一是肉团心,二是缘虑心,三是灵知心。前两个是识心,后面一个是本心。肉团心是由四大假和而成,由父母血气所生。缘虑心是对善恶顺逆境界,在思想见解上的种种分别。灵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乱,历三际而无迁,炳然独照,卓尔不群,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居涅盘岸,桂(中秋)轮(月)孤朗于中天;圣人悟之,强名为心,众生迷之,便成妄识。
     古德讲灵知真心,老子讲道常无为,哲学讲宇宙万物本体。这个灵知真心虽处一切境界之中,但他不动不乱;经历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但他不变不迁;如日中天,光明遍照,独一无二;如大英雄,德智超群,与众不同。灵知真心,凡圣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无形无相;无生无灭。灵知真心,无为无不为,无相无不相,不能言其有,也不能言其无,若言其有,视而不见;若言其无,灵灵觉觉。觉悟的时候,他是本心;迷惑的时候,则成识心。也就是说,觉悟的时候,不失体用,知道本心是真我,识心是假我;知道本心是我之体,识心是我之用。而迷惑的时候,迷失本体,把识心当成真我,执假我为真我,不知道本心是真我,不知道在肉身之外的一切都是我。心执住在用上,住在色上生心,住在声香味触法上生心。因为体无生灭,用有生灭,所以当用生灭的时候,也就是说,当这个肉团心和缘虑心生灭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大的痛苦。觉悟的人知道事实真相,觉悟的人知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所以,对大道觉而不迷的是圣人,对大道迷而不觉的是凡夫。修道就是转迷惑成觉悟、转识心成智慧、转烦恼成菩提、转混浊成清净、转名成道、转凡夫成圣人。
      道有常道,有非常道。可道之道是常道,非常道之道是非常道。“可”是能现,“非常”是所现。道可道是讲理体之德能。理体是无相,德能是无不相;体是无为,德能是无不为。如《常清净经》说:“大道无形,能生天地;大道无情,运转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常道是能现,非常道是所现。所现之道如十法界:佛道、菩萨道、缘觉道、声闻道,这是所现之四圣法界;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这是所现之六凡法界。虽然有十个法界,但十法界之体都是道。正如古德所讲:依金作器,器器皆金。因为十个法界,会随不同的因缘条件而有所变化,所以称之为非常道。如人造十恶,会把自己变成三恶道;人修十善又会把自己,由恶道变成三善道;修四谛十二因缘,则变成声闻缘觉;修六度十大行愿,则又会变成菩萨等。虽然有变化,但四圣法界和六凡法界之变化有所不同,四圣法界只有变易生死,而六凡法界不仅要受变易生死,还要受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是因业力所感,在寿命上有分限,在形体上有段别之生死;变易生死只是在道学品位上有不同,在境界递升上有变迁。
     名是道的作用,道是名之理体。道能现一切相,名能变一切相。天地万物是怎么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十个法界依正庄严,皆是心的杰作。善心能作三善法界,恶心能作三恶法界,净心能作四圣法界。名亦有常名,有非常名。可名之名是常名,非常名之名是非常名。“可”是能变,“非常”是所变。不过常名是相对的常名,不是绝对的常名,因为名无实体,当体皆空,是故当转识成智时,名就会成之为道。如第八阿赖耶识,俗话说灵魂,在六道之中他是常名,在三界生死之中,来的时候是他,走的时候还是他。如果他超出三界,由识变成智的时候,则不叫灵魂而叫灵性了。因名所变之一切现象,有生灭变化,如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故说:“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之始是天地未生时的原始状态,也是众生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貌,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能证到这个本来面貌,才能成为得道圣人。怎么才能证得?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将万物融并在一起,来观其共同的本源,由观到证。修道中常讲“万法归一”,万法归到一处是修行的首要方法,老子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抱一就是求证万物的本源,求证万物的本源,是天下道人修行的统一法则。
   观音菩萨没有离开这个法则,他所用的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万物之本源。大势至菩萨也没有离开这个法则,大势至菩萨用的是,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就是念自性,古德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自性之异名,人人俱有,生佛同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又如孔子拜见老子时说:“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老子说:“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万物,形相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同者,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相,无有异也。”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说:“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同”是万物的根源,同是同一个理体,在同一个理体之中,万物平等,我与万物平等、是与非平等、生与死平等、祸与福平等、善与恶平等、吉与凶平等,平等是什么?平等就是自性,自性之中没有贵贱、没有荣辱、没有人我、没有是非。我与万物是一个根,是一个体,我即是万物,万物即是我,自他不二,心境不二,这个时候才能显现出本有的大爱,显现出本有的大慈大悲,显现出如来本有的智慧德能,成就修学圆满之道业。
      什么是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老子对孔子说:“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这就是说,道遍一切处,无名无相,无声无色。无心缘相,想之而不可出;无文字相,求之而不可得;无言语相,论之而不可及。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名,天地之始”。无名是道,天地之始是道。无名是道之德,天地之始是道之体。大道无形,能生天地;大道无情,能转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什么是圣人?老子对孔子说:“圣人处世,事来则应,事去则静,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恒顺一切众生,随喜一切功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得道之圣人。无常心就是无自我之心,也是老子说的“无名”,名是心上有妄想,名是心上有妄相,名是心上有妄义。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是凡夫,无妄想、无分别、无执著,这是圣人。所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之母”是什么?万物之母就是形成万物的原因,形成万物的原因就是“有名”,就是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是大道之德,老子说:“道常无为,无不为”。除常德之外,还有三德,大道是乐,大道是我,大道是净。常、乐、我、净,这四桩事情,是一切众生念念所向往的,时时刻刻所希求的。常是永恒不变;乐是永远离诸苦;我是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净是身心清净,永离烦恼。在世间法里面,也就是在六道里面,因众生的妄想执著,只能是有名无实。我们修道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帮助我们放下烦恼习气,放下妄想执著。常乐我净是真有,而不是没有,这四德在哪里?在众生的自性里面,在自性里称为四种清净之德,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换句话说,我们向自性里面求就能求到。如果向自性外面去求,则永远求不到,正是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可见作为涅盘四德的常乐我净,是大道的境界,也是去除烦恼之后的无余涅盘的境界。
    “常无”是离一切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常无”是道之德相,从道之德相中,可以观其妙体。“常有”是即一切法,无所不为,无所不相。遍布环宇无处不在,周流不息无物不至。从常有中,可以观其徼用,徼是表现在外面的特有现象,如降甘露,普润万物;如日中天,普照大地。道的妙体,道的妙用,此两者同出一个道,常无是说道之妙体,常有是说道之妙用。妙体是妙用之体,妙用是妙体之用,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玄是玄妙深奥之意,为妙体之异名,也是求证妙体之法。离一切相是常无,即一切法是常有。常无是道之体,常有是道之用,因为体用不二,性相不二,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玄之”是离有相,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能离有相,则不被见思烦恼所迷惑,而出离分段生死。“又玄”是离无相,不著空无之相,虽然大道无形、无情、无名、无相,但大道有作用,道起作用,就是天地万物。不著“空无”,则不被尘沙、无明烦恼所迷惑,而出离变易生死。有无都不著,才能证得中道不二,才能转物成道,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而成就众妙之门。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4-2-18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把自私自利、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这个念头,转变成无私奉献一切众生,转变成无为帮助一切众生,这是真修行。”

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谢谢妙逝居士分享!
发表于 2014-2-18 1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的意识即是道!
发表于 2014-2-18 1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的意识即是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4-2-18 14:26 编辑
天际 发表于 2014-2-18 11:34
上帝的意识即是道!


谢谢天际来访!
  上帝流露出来的是真心,而不是意识。因为上帝已经将意识转化成了真心,转识成智的才是圣人,转识成智的才是上帝。道是从上帝自性中的流露,自性是真心,自性不是意识。阿弥陀佛!一点交流。
发表于 2014-2-18 12: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逝居士 发表于 2014-2-18 11:49
谢谢天际来访!
  上帝有真心,上帝没有意识。因为上帝已经将意识转化成了真心,转识成智的才是圣人, ...

心又是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4: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4-2-18 14:31 编辑
天际 发表于 2014-2-18 12:34
心又是什么呢?


  心有真心,有识心,真心是心之体,识心是心之用,所以真心和识心是一个心。所不同的是,真心是清净的心,识心是混浊的心。真心无相,无相而无所不相,真心能生一切现象;识心有相,有相而有所不相,识心也有功能,但识心功能的范围有限。识心在现象上有三种,从功能上说他有自然现象,从构造上说他有物质现象,从信息传递上说他有精神现象。
  但上帝和世人有什么区别?上帝代表真心,世人代表识心。真心是一个心,一心就是直心,一心就是真心;而世人是将一心分成了三个心,即心、意、识,心是第八识,俗称灵魂;意是第七识,识是第六识,第八识是无明,第七识是执著,第六识是分别。妄想、分别、执著是世人的特征,而上帝没有妄想执著,没有分别。佛法讲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是上帝与世人之间的差别,如果把妄想执著这个障碍去掉之后,世人就会转变成上帝。所以,修行就是用禅定的方法,把妄想执著修正成无妄想,无执著,使自己与上帝合二为一,与如来合二为一,与大道合二为一,与真心合二为一。
发表于 2014-2-18 15: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逝居士 发表于 2014-2-18 14:04
  心有真心,有识心,真心是心之体,识心是心之用,所以真心和识心是一个心。所不同的是,真心是清净 ...

原来你是这样认识的,我的关于心的概念来自于禅院文集,选取一篇以作说明:
心 心灵 思维 意识
---浑沌草
    心:是思维的空间,犹如人之卧室,犹如工厂的厂房。

    心灵:是进出思维空间的信息,犹如卧室的一切陈设和主人,犹如工厂的设施和机器设备及全体工作人员。

    思维:是心灵依据现象,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的认识过程,犹如卧室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犹如工厂老板和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劳动方式。

    意识:是心灵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反物质结构,是思维的结果,犹如卧室、卧室陈设、卧室主人及卧室主人体现出的生活状态的总称。

    心是天造地设的,人的整个肉体都是心,整个宇宙就是心,心本质上是空的,只有当灵进入心以后,心才是活的,心的寿命长久与否取决于灵是否依然住在心里,心的大小取决于进出心的灵的能量大小,上帝的灵进驻了心,心就是整个宇宙;神灵进驻了心,心就拥有了太极的一半;佛灵进驻了心,心就占据了整个反物质世界;仙灵进驻了心,心就拥有了生命的所有高层空间;国王总统的灵进驻了心,心就占据了这个国家的所有版图;贤人的灵进驻了心,地球上所有能观察到的现象就占据了心;凡人的灵进驻了心,心就拥有了国家、民族、宗教、政党、家庭、亲朋友好;俗人的灵进驻了心,钱、权、地位、名利、色相、怨恨、仇恨就占据了心;浑人的灵进驻了心,心就只想吃穿住行大小便本能所驱动了......

    心和灵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灵离开了心,人就成了植物人,进驻心的灵若层次低、能量小,这个人就比较死板、不灵活,说一个人死气沉沉,实际上就是这个人缺乏灵性,什么叫心灵美?谁有机会去观察比较100个私人卧室,就会理解什么叫心灵美。有的卧室干净整洁简单朴素,有的卧室富丽堂皇高雅华贵,有的卧室杂乱无章乱七八糟,有的卧室浊气熏天阴森可怖,每个人心灵的状态就是这样。

    心灵的状态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基本内涵,这个内涵从一个人的气质、谈吐、习惯上能表现出来,心灵的状态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而意识主要是由思维决定的。所以,归根结蒂,生命的反物质结构主要靠思维,思维达不到,就无法形成相应的意识结构,意识没有变化,生命的反物质结构没有丝毫改变。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电脑网络系统就像是心,网络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文章图片音乐等等就是灵,一个网站就是一个心,这个网站中的内容就是灵,这个心和这个灵就构成了这个网站的心灵,若网站里的内容乱七八糟,没有秩序,这个网站的意识就杂乱无章,若设定一定的程序,对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然后有序地排列起来,这个网站就赏心悦目,条理清晰,就说明这个网站的意识——内涵和外延美。

    生命是有灵性的一种反物质结构,这个反物质结构的核心是意识,南极佛已经指明了这一点,而形成意识的关键是思维,太极佛已经揭示了这个关键,这个结构到底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佛山佛已经论述的很清楚,而对如何思维的问题,乾坤佛的“体相用”解说就是最好的天启。心灵会随时变化,随着时空和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姿态,子女在他父母眼里心灵是美的,下属在上司面前能表现出谦卑的心灵美,“情人眼里出西施,仇人眼里出魔鬼,”我们的修行修炼还是要在思维上下功夫,思维符合上帝道的运行,心灵必然是美的,思维定势了,意识就无法改变,心灵就像早霞晚霞,无法保持长久的瑰丽。

                                                  


                                                                                                       2006-10-9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上帝的意识即道”的原因,共同探讨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6: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4-2-18 16:02 编辑

   谢谢天际。
   心本无名,是圣人为了交流修行的体会,对宇宙人生那个理体和作用的强名。心有一心,有多心,一心是总说,多心是分别说。因为有多心,所以才分有神仙上帝人天等多名。虽然有多名,但心之理体只有一个。这个理体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无名无相,但能生一切名,能生一切相;真心无知无见,但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真心至高无上,所以,来到禅院的目的,就是来修这个真心。修真心离不开禅定,什么是禅定?禅是外不著相,定是内不起心。禅定的功夫越高,修行的功能就会越大。这就像水一样,水越静定,对外面照的就会越清楚。
                     希望共同探讨学习。
发表于 2014-2-18 19: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逝居士 发表于 2014-2-18 16:01
   谢谢天际。
   心本无名,是圣人为了交流修行的体会,对宇宙人生那个理体和作用的强名。心有一心 ...

万象生心灵,心灵超万象,无心活性,心灭性显,或许我们讲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名词没弄清楚,心领神会就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23 19:45 , Processed in 0.0732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