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6|回复: 8

关于道和名的辩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5 11: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道和名的辩证
  道在宇宙人生中包含了非常深厚的意义,名在宇宙人生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故《道德经》一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仅是通向宇宙万法的方法或路径,道还是形成宇宙万物的理体或根源;名不仅是宇宙万法的标志或代号,名还是被变成宇宙万物的因缘或条件。道和名虽然是两个概念,但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道是名之体,名是道之用;道起作用之后就是名,名回归寂静之后就是道。无名是妙体,有名是妙用;从常无名中可以观其妙体,从常有名中可以观其妙用。妙体、妙用,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道可道,非常道。
  “道”有理体、有德相、有作用。中国的文字充满了无量的智慧,道字由“自、辶、艹”组成,“自”代表自己的身体,“辶”代表身体的德能,“艹”代表身体的作用。自身有自性身,有肉体身。自性身是自己的真身,肉体身是自己的假身,真假的标准是:有生灭变化,有因缘造作所生之身为假身;无生灭变化,非因缘造作所生之身为真身。
  因缘造作在佛法中说的很清楚,“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因缘是生成万法的条件,“无明”是一念不觉;“行”是众生身、口、意三业的造作;“识”俗称灵魂,佛法称第八识,当众生一念不觉的时候叫灵魂,当众生一念觉的时候叫灵性,灵性就是自性身;“名色”是众生的肉体色身,也可视为第七识之我,众生执著这个名色为自我;六入是众生的六个分别识心,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分别色,耳分别声,鼻分别香,舌分别味,身分别触,意即众生的思想见解,分别万法;“触”是色身与外界接触;“受”是与外界接触之后的感受;“爱”是贪爱,这是意的造作,意的造作有五种:贪、嗔、痴、慢、疑;“取”是得到,这是身口的造作,如杀盗淫妄等;“有”是众生因三业的造作,所形成的第八识,这是众生有生有灭的种子识;“生、老死”是众生由生到老、病、死的一个经历过程。
  古德说: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无明、行,是过去世之因;识乃至触、受,是现在世之果;爱、取、有,是现在世之因,生乃至老死,是未来世之果。无明乃至老死,即十二因缘法,比较详细的概括了众生三世二重因果,充分的揭示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循环规律。众生造恶有三恶道,恶不造作了即为作善,作善有三善道,不管是造恶、还是造善,众生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因无明而有第七识之我思,有第七识之我见。
  凡、圣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一念之间,一念觉是圣人,一念迷是凡夫。当众生把我思、我见放下来之后,也就是说把妄想执著放下来之后,就是自性身。自性身也叫法身,它是以万法为自身,不单是以肉体为自身。自性身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理体,他是天地万物之理体,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自性身本身没有现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只是一片光明,但它什么都能变现,能变物质现象,能变精神现象,能变自然现象,能变万事万物,正如《常清净经》所说:“大道无形能生天地,大道无情运转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里的大道就是自性之身,也是道之理体。道之理体的特点是: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声无色,无形无相。
  道之德相,是无为无不为,无相无不相,无知无不知,无名无不名。他本身无相,但能成就一切相;本身无名,但能成就一切名;本身无知,但能成就无所不知;本身无为,但能无所不为。如《清净经》所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德相,就是自性身之德相,是众生本有的智慧德能。如《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众生不能成道的原因,是妄想分别执著。道无相,但众生有相,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因为四相具足,故名众生。学道的目的,有三条,一是转恶为善,二是转迷为悟,三是转凡成圣。什么是恶?什么是迷?有我相是恶,无我相是善;有念是迷,无念是悟。学道就是要破相,要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没有了,妄想分别没有了,众生本有的智慧德相,就会自然显现。
  道之作用,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名有相,有动有静。道之作用是用“艹”来代表,“艹”是草的简写,草有生有灭,春天百花开,秋天黄叶落,寒暑迁流,四时交替,生灭无常,循环不息。草代表一切万物生灭无常,生灭无常是一切万物的运行规律。《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就是草狗,把万物当作草狗。草狗是假狗而不是真狗,用假狗比喻万物是道的假象,真象是无为法,假象是有为法。《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不但包括一切现相,而且还包括起心动念的那个心。相是假的,起心动念的那个心,也是假的。虽然是假的,但它有那么一回事情,它有个幻相,这个幻相,如梦幻一样,它不是真实的。如果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了,自然而然就会处事随缘,人们的心自然而然,就会清净无染,就会保持一个常住真心,人们的心清净了,本有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如果知道一切众生与自己是一个自性之体,那么就会对众生献出真诚的爱心,就会无条件的去帮助一切众生,社会就没有争斗,而出现真正的和谐。
  道之体、相、用虽说有三,但实际又是一体,虽然是一体,而又可分之为三。体是道、相是道、作用还是道。即三是一,即一又是三,微妙不可思议。所以,老子一连说出三个道:“道、可道、非常道”。“道”代表道之理体,“可道”代表道之德相,“非常道”代表道之作用。道之理体是,无名无相,无生无灭。
  道之德相是,无名无不名,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无相可生一切相;无色可生一切色;无味能生一切味;无名可生一切名;上可生佛道,下可生地狱道,故名“可道”。佛道、菩萨道、声闻道、缘觉道,是四圣道;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是六凡道。四圣道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六凡道是以有为法而有差别。四圣道是以无为主,无妄想、无分别、无执著;六凡道是以有为主,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
  道之作用是,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名有相。有精神现象、有物质现象、有自然现象。如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体、相、用三,凡、圣有别。体、相、用在圣人方面,体是法性身,相是智慧身,用是应化身;在凡夫方面,体是自性身,相是烦恼身,用是业报身。一切众生,虽然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暂时因烦恼业障,而不能现前。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名可名,非常名。
  名不单是寻常之名称,名还是众生的心识。因为名的意思是,心上有想,或者是心上有相之义。如说色、声、香、味等想,此是将“名”与主观印象联系起来而论,故又称名想;又因“名”与事物之相状一致,故亦称名相。心上有想是有想之心,心上有相是有相之心,有想有相的这个心,佛法称为识心。识心是道的作用,道是众生的真心,识心是众生的妄心。真妄的标准是,没有生灭变化的是真心,有生灭变化的是妄心。识心又叫缘虑心,具有受、想、行、识四蕴,此心能够思惟想象,能够分别人我是非,会生贪嗔痴爱,会起惑造业,它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不过真心与识心是一个心。当众生觉悟的时候,就叫真心;当众生迷惑的时候,有妄想分别执著的时候,就叫识心。真心能现万法,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极乐世界也是真心所现。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无量寿,永远不衰、不老、不病。识心能变万法,能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能把无量寿变成会老、会病、会死,这都是识心造成的,识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假如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断尽,我们就会与诸佛如来一样,也是不生、不灭、不衰、不老、不病、不死。
  《宗镜录》说:“第八本识,广大无边。显心原而无外,包性藏以诙通。擅持种之名,作总报之主。建有情之体,立涅盘之因。”人的识心有八个,第八识是人的本识,他的作用可“作总报之主”。“总报”是指一切众生:即有情的众生、无情的众生、智正觉的众生。第八识是总体,所以是“总报之主”,作佛是它,作菩萨也是它,作饿鬼、堕地狱还是它。“建有情之体”,“有情之体”,我们现在人讲是什么?生命的来源。生命从哪儿来?从它来的。“立涅盘之因”,这是讲超越世间,是讲成佛,成佛也是它,离开它也不行。所以,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这个名不是一般所说的名称,这个名是道的作用,它能将大道变成天地,能将大道变成万物。
  名有自体、有现相、有作用,“名”代表自体,“可名”代表现相,“非常名”代表作用。但名的自体,是假体而不是真体,因为名是因缘所生法,依他起自性,当体皆空。这个他就是道,他的自体是以道为自性理体。名是起作用的道,道的动态就是名。这如同水变成气,气没有自体,气是以水为理体,是水的气化状态。道没有生灭,名有生灭;体没有生灭,用有生灭。如水动起来就是波,水没有生灭,但这个波动有生灭。当这个水不动的时候,波就回归变成了水。
  “可名”是名的现象与功能,道无名无相,名有名有相。名的现象有三种,一是物质现象,如土、火、风、水,四大是人的身体构成;二是精神现象,如受、想、行、识,这是人的心理活动;三是自然现象,如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名的功能是众生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这个心就是众生的识心,真心能现万法,识心能变万法。十个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心的造作。善心能造作三善法界,恶心能造作三恶法界,净心能造作四圣法界。
    “非常名”是名的作用。因为名的作用是有生有灭,故名“非常名”。在十个法界之中,都没有离开生死,六凡法界有分段生死,四圣法界有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见思烦恼未破之前,三世六道间的阶段生死,变易生死是见思烦恼已破之后,在修道品位上的变化。实在讲变易没有生死,为什么把变易称为生死?变易有苦,生死是苦的意思。像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那边去的人,人人是无量寿,人人都是得金刚不坏身,可是他还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从哪里看出来?四土、三辈、九品,那就是变易。你从下品转变成中品,从中品转变成上品,这就叫变易,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在《华严经》里面华藏世界,这些法身大士分段生死没有了,但是经上给我们讲,他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每提升一个位次就是一个变易。这个变易需要他自己用功去修,那个修很苦,他要修行,他要用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变易确确实实不是生死。因为他要提升他的境界,他要认真努力修学,修学是一桩辛苦的事情,我们把它比喻作生死。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1: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名”是众生的识心,是道所起的作用,也是天地万物一切现象,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有自然现象。《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就是天地之始,是天地未生前的本来面貌。这个本来面貌里面,正如《心经》所说:“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天地之始里面,没有一切名相,无凡无圣,无道无物,无佛也无众生。当众生把所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来的时候,就是天地之始,也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貌,是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当“道生一”的时候,一就是有名,一就是一个名相,一就是道的作用,一就是众生的一个念头。“一生二”,众生一念觉悟的时候,他明了道是一个整体,无妄想、无分别、无执著,那么这就是圣人。一念不觉的时候,就把一个整体分成了两个部分,分自分他,有心有境,自与他是二,心与境是二。“二生三”,这是自心对境界所产生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第八识,分别是第六识,执著是第七识,这样自然的就形成了人的三个识心。“三生万物”,万物是与道相对的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生老病死,这样自然而然的就把自己变成了凡夫,凡夫的特点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凡夫的原因,就是有名有相,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有我见、有人见、有众生见、有寿者见。无相是天地之始,有相是万物之母。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常”是大道常乐我净,涅盘四德,大道是常,大道是乐,大道是我,大道是净。常、乐、我、净,这四桩事情,是一切众生念念所向往的,时时刻刻所希求的。常是永恒不变;乐是永远离诸苦;我是自在主宰;净是身心清净,永离烦恼污染。在世间法里面,也就是在六道里面,因众生的妄想执著,只能是有名无实。我们修道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帮助我们放下烦恼习气,放下妄想执著。常乐我净是真有,而不是没有,这四德在哪里?在众生的自性里面,在自性里称为四种清净之德,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换句话说,我们向自性里面求就能求到。如果向自性外面去求,则永远求不到,正是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可见,作为涅盘四德的常乐我净,是大道的境界,也是去除烦恼之后的无余涅盘的境界。
  “常无”是无一切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常无”是道之德相,从道之德相中,可以观到不生不灭的妙体,也可以证得众生本有的智慧德能。“常有”是道的作用,从道的作用中,可以观到万事万物。道的妙体,道的妙用,此两者同出一个道,常无是说道之妙体,常有是说道之妙用。妙体是妙用之体,妙用是妙体之用,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玄代表玄奥深妙,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被强名的“大道”。离一切相是常无,即一切法是常有。常无是道之体,常有是道之用,因为体用不二,性相不二,故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玄之”是不著“有”,不著有名、不著有相。能不著有名之相,则不被见思烦恼所迷惑,而出离分段生死。“又玄”是不著“无”,不著空无之相,虽然大道无形、无情、无名、无相,但大道有用,大道起作用,就是天地万物。不著“空无”,则不被尘沙、无明烦恼所迷惑,而出离变易生死。有无都不著,则是体用不二,众妙不二,性相不二,这样就能转物成道,转迷成悟,转凡成圣。
  玄是在心上用玄,“玄之”是心上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玄”是心上无想,心上有两个玄,心上两次用玄这是大慈,心上无相这是大悲。心上无相是无分别执著,心上无想是无妄想杂念,无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心”也就是“名”归寂静,名归寂静就是道。众妙之门,这是在心中要将道的念头也放下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念头放下来之后,就是道法自然。自是自性法身,然是自性法身如大火,能燃烧妄想执著,能燃烧一切烦恼;然是自性光明如火光炬照,能无所不知,能无所不见。众是道之妙用,妙是道之妙体。
发表于 2014-2-5 2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道德经》
发表于 2014-2-5 2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4-2-6 09: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是上帝的意识,一切尽在道中
发表于 2014-2-6 2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金刚经》《心经》相互印证,谢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4-30 00:22 , Processed in 0.0671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