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8|回复: 13

计生问题的思考(1)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8 2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归道 于 2013-6-18 21:00 编辑

             不放开生育中国养老或将“大崩溃”

                 刘忠良

          新著《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卫生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日前表示,“想通过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那是饮鸩止渴。在一个时期内,出生人口多了好像延缓了老龄化,但是过了这个时期,老年人增多了,老龄化照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不太懂人口问题的读者看来,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话似乎有道理。实际上,这是计生委一贯的错误人口宣传之一,错的非常简单。

  老龄化由两个原因组成,一是寿命延长,二是生育率降低。随着寿命延长,老龄化会加重,但如果生育率不是太低,老龄化就不会非常严重。比如美国维持在2.1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老龄化发展一直非常慢,且相对比较低,年龄中位数长期维持在中等水平,在发达国家中最有活力。

  相反,日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生育率超低,老龄化快速发展。在这些国家,最有消费活力和最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口在快速减少,经济社会发展低迷,社会养老压力大,国家债务负担在老龄化之下越来越重。在经济上,日本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是日本一再“失去十年”的最根本原因。与几十年前相比,欧洲模式没有多大变化,但为什么发生“欧债危机”了呢?这也是低生育率所导致的重老龄化的结果。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人口养活不工作人口,养老出现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人口结构问题,实质就是老人比重大,社会的养老负担因此过重。决定人口结构的是生育率、人均寿命和移民。人均寿命无法控制,移民对人口大国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所以决定未来中国人口结构的就是中国生育率的高低。因此,长期解决中国等国家未来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生育率,也即鼓励多生孩子。

  按照政协委员杨玉学的说法,中国应该一个孩子也不生,这样等这些老人死光了,中国没有人了,也就无所谓养老了。这就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办法吗?

  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寿命无法控制,减少自己孩子然后移入其他民族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改善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必然是多放开生育或鼓励生育。只有鼓励生育,把生育率提上去,才能改变未来中国“超级老龄化”和陷入“未富先老”的悲惨命运!

  由于超低生育率,中国已经严重少子化了。面对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一些人似乎对养老问题并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养老、社会养老或自己积累财富养老。但是,国家养老的资金哪里来?是从工作人口身上获得的。社会又是谁?社会养老的力量还是工作人口。所谓自己给自己养老,自己存的钱或投资收益只是一堆纸或一个数字符号,还得依靠劳动人口的劳动才能变成真东西。所有的养老方式,真正的依靠者和养老供给者是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孩子。只有劳动人口的劳动,老人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才能实际兑现。而未来的劳动人口,只能是现在的孩子。如果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没有孩子,就不会有人给老人养老,所有的货币只不过是一堆废纸,一切养老方式也都无法存在。

  一些中国人对未来养老乐观的最大依据,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所谓养老制度的完善。在这些人看来,未来经济发展了,养老制度健全了,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了。按此说法,美国欧洲日本都应该养老问题更轻,因为他们经济发达且养老制度健全。但现实却相反,那些经济不发达、养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养老压力最轻。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分析,经济发展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老人也一样。特别是,人均寿命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人均医疗护理费用又随人口年龄提升而递增。而且中国人又是一个容易长寿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所导致的寿命延长很快。其最终结果是,经济发展不能够降低养老压力,反而很可能因为经济发展导致寿命延长和寿命延长所导致的医疗护理费用加速提高而最终导致养老压力升高。就像经济发展反而感到养孩子越来越难一样,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是养孩子的能力大幅降低,甚至养孩子还因此成为年轻人的“奢侈品”。经济发展未必能降低养老压力,从中国城乡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养老压力差别、发达国家现在与过去的养老压力差别来看,经济发展反而提高养老压力。所以,说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就自动解决,是自欺欺人。

  养老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养老制度的实质是怎样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养老,是分配社会资源而非创造社会资源。养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更好的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从而让老人的养老处境相对更好一些。由于中国是未富先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完善养老制度只能是小幅度改善养老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

  现在生育率比中国高的发达国家,养老问题已经让他们捉襟见肘了,被迫削减养老金或推迟退休年龄,社会养老处于崩溃的边缘,生育率更低的中国会更好吗?如果说现在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接近崩溃,那未来重老龄化的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养老更难以持续。

  所谓社会养老,也就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口养活退休人口,或者说全社会的后代人养活全社会的前代人,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后代人才能保证这种模式的成功。现在,发达的且外来年轻人不断涌入(即受到很大的人口再生产补贴)的上海就已经面临大量的社保基金缺口,上海高呼自己的养老面临危机。但中国的超低生育率是全国性的,现在上海在受到国内其他地方大量人口再生产补贴的情况下还面临养老危机,但未来谁能补贴(庞大的)整个中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也就是说,现在是8.4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而到2035年,将是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这和目前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水平相当。劳动年龄人口不会都参加劳动,实际上,到2035年中国就会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社会养老就是所有孩子作为社会的养老力量给社会上所有老人养老。但大家都抱着社会养老的心态都不想要孩子或多要孩子(即一个不要或仅要一个孩子),这个社会养老的“社会(力量)”又哪里来?由于未来中国的高度老龄化和人口快速衰减使人们对经济前景预期暗淡、对未来政府和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像今天的日本国民一样出于对破产边缘的社会养老的不信任,工作人口尤其是倒霉的年轻人更不愿交养老金,使后代人养前代人的社会养老模式濒临破产。就连日本的年轻人,也是日本最应该不爱储蓄的群体,也开始选择比较差的储蓄养老方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已经对社会养老失去信心,至少储蓄养老还能让他们感到还有希望。到时候,中国的社会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比今天的日本还严重,社会养老模式根本不行。

  笔者在《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中指出,由于社会养老会将养孩子的收益与养老脱钩,使养孩子的成本是自己的而养孩子的收益却是大家共享的,因此社会养老必然会大幅降低生孩子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生育率。而低生育率,必然加重未来的老龄化,使未来养老危机更加严重,也危害经济社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社会养老模式不仅使社会养老模式本身陷入恶性循环,连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也陷入恶性循环。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商业养老保险,是最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危害最深的养老模式。

  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前者“现收现付”,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只会持续的缩水(相对于食品和服务价格更是缩水严重),而社会统筹部分在未来重老龄化下更没有保障。由于目前仅靠统筹账户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养老金发放,多数地区普遍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个人账户仅仅是记在账面上,是个“空账”,近年来这个“空账”以15%的速度增加,截至2011年已经达到2.23万亿。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若没有财政补贴养老金就早已出现支付缺口。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预计,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不提高生育率,未来中国的社会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

  在今天,欧洲、日本的养老模式濒临崩溃,而未来中国,将成为直追日本的“超级老龄化”国家,远比今天的欧洲、日本更严重。并且,中国是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未来中国养老更可能大崩溃!

  在重老龄化之下,不仅面临养老资金危机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照料护理问题也非常严重。对421家庭来说,最坏的情况是未来一个孩子要养6个老人,这对独生子女来说压力是非常沉重的,对老人来说也不能指望有孩子的太多照顾,因为独生子女也要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那么多老人?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对于失能老人,由于护理难道大、风险高,目前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被迫只能依赖家庭养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现在失能老人护理大部分还是靠家庭解决,而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靠独生子女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越来越难。

  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2.18亿独生子女,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有2.18亿的独生子女家庭和4.36亿的独生子女父母。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有1.188亿65岁以上的老人,3300万失能老人占其27.77%,1080万完全失能老人占其9.09%。把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有1.21亿的失能独生子女父母,其中完全失能3693万。随着生育控制的继续实施和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这个数据还会增加。如果不及时转变人口政策,预计未来中国将至少有1.5亿以上的失能独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何堪重负?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独生子女父母,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失去独生子女)老人。“老年丧子”,碰上人生三大悲剧之一,谁来照顾他们?按照上述人口比例计算,未来这2000万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中,又将有555万是失能老人。失去独子女又失能,他们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

  现在中国老龄化还不是太重,如果现在失能了,或者失独了,这个社会还能承受得起,养老院或许还能收容得起。当然,就是目前情况,虽然劳动力相对还比较便宜,养老院也是非常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因为这给养老院造成的照料护理压力太大了。

  等到未来,那就惨了,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家庭养老压力太大,无法承受,被迫推给养老院。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匮乏且昂贵,养老院面临极其庞大的老人,压力十分沉重。由于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导致中国未富先老,经济发展不振,财政不堪重负,对养老院的补助肯定不能像今天这样相对宽裕。这时候,相对于庞大的养老院需求,养老院的养老能力十分窘迫,不仅进养老院难,且养老院更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想想这些,那些失独又失能的老人未来怎么生活?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2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生问题的思考(2)计划生育是不道德的

            计划生育是不道德的  

                                                                                                            
                                                                                                    晨  晖
                                             2010-11-29 21:29:40|  分类: 个人随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计划生育的利弊得失一直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基层争论的焦点话题,从资源、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等各方面支持计划生育的一方和反对计划生育的一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其实强制性的计划生育除了面临学术层面的质疑和诘难其本身也是不道德的。

首先无论打着怎样动听的旗号,政府推行强制计生是把人口当成负担,推卸应尽的社会责任并且杀鸡取卵式的压榨人口红利而把危机留给后代的错误之举。政府在收税收费搞基建的时候把百姓当成摇钱树,从来不嫌人多,但在发放福利、普及教育的时候又希望人口越好越好,恨不能减少到零。当政府把民众当成负担的时候,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负担,中国机构臃肿政府不担心,“三公”消费冠绝全球政府不担心,房价高、房费高、医疗昂贵政府不担心,但政府却惟独担心老百姓自己多养个孩子,这样的“公仆”是不道德的。

按照官方的说法是人口要消耗资源所以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所消耗的资源都不是免费获取或者是国家无偿提供的而是按照市场价格获取的,即使新出生的人口会享用一点政府无偿提供的有限服务,但在将来婴儿成年后其缴纳的税收做出的贡献也远远超出社会曾经给予他们的资助,政府无权强制民众靠减少人口的方式去节约资源。

更离谱的是计生委某官员竟然跑到联合国气候会议上说什么中国的计划生育减少了人口,降低了全球碳排放为全球环境做出了贡献云云,请问计生委的各位官员,你们的公车在排放含碳废气,你们出国考察在排放含碳气体,你们吃喝玩乐也在排放含碳气体,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感到愧疚惟独把婴儿看成是罪魁祸首?

实行计生的一个理由是中国人太多了,其实中国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排名在70多位以后谈不上太多。很有意思的现象,认为中国人太多了的人总认为别人是多余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多余的,认为中国人是负担的人,总认为别人是负担,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负担,鼓吹中国人应该减少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减少,从来不认为自己应该减少,那些认为中国人口过剩的人从来都是认为别人是过剩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过剩的,希望减少他人腾出空间来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这倒和纳粹的生存空间理论有点相近,所不同的是纳粹是希望减少异族对外扩张扩大生存空间,而计生鼓吹者是希望通过自残自虐减少自己的同胞来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纳粹。

  计生支持者们很多时候显得非常有爱心,比如每当网上出现“虐猫”“虐兔”一类的消息,他们口诛笔伐群情激愤,格外关心那些被虐的小动物,处处显示出自己人性的一面,但他们对自己的同类——所谓“超生”的婴儿及超生的孕妇则是另一幅面孔,心硬如铁,冷漠无情,对于不时出现的强行绝育、强制堕胎乃至出现母子双亡的人间悲剧毫无怜悯,甚至恶语相向,不去谴责施暴者却对受害者落井下石,不爱惜同胞的生命却满腔热忱的关爱动物(那些小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要消耗资源的),这种前后矛盾的行径充分暴露了计生支持者的虚伪和道德评判方面的双重标准。

在现在越来越注重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环境下,生育权作为私权范畴应由民众自己决定,继续推行强制计生政策强行剥夺亿万民众的生育权,是不光彩、不道德、不明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2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生问题的思考(3)三十多位经济学家呼吁立即停止计划生育政策

2012年11月21日 04:15 新浪财经  

  昨天(11月20日)下午,北大教授梁建章在微博上公开了他和茅于轼、许小年等三十多位经济学家呼吁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立即停止计划生育政策的建议书。这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僵化的生育政策导致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为中国经济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改革刻不容缓。”

  继续计划生育将带来什么?

  建议书是写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政治局常委的。在这篇题为《停止计划生育的紧急呼吁》的建议书中,梁建章等经济学家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有其计划经济年代物质极端贫乏的历史背景,即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梁建章等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良后果越来越暴露”,由于出生儿童长时间减少,现在从小学到大学招生都很困难,中国将成为社会老龄化最快的国家。实际上从2003年起,我国20-39岁的黄金年龄段劳动力即开始减少,这一状况已被各地出现的用工荒所证实。

  按照经济学家们的测算,如果不停止计划生育政策,2017年,我国人口达到13.5亿的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到2015年后,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缺乏和年轻人消费不足的问题。“光棍”危机也开始出现,将会达到4000万左右,他们将“永远失去组织家庭的可能性”。由于老龄化严重,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减少三分之二,仅剩4.6亿。

  经济学家们认为,贫富和人均资源无关,只和发展模式有关。从美国、澳大利亚等人均资源丰富的国家到日本、新加坡等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多导致贫穷”的观点完全经不起检验。相反,老龄化还会导致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下降,不利经济发展。

  建议书中还分析,计划生育政策除了带来经济问题,还会造成社会结构和伦理关系的极度扭曲。每位独生子女都要负担祖父母(4人)和父母(2人)的赡养,他们也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叔叔阿姨姑姑舅舅,遇到困难时缺乏亲情支撑,“担子非常重,极不利于社会安全保障”。

  取消计划生育会引发人口反弹吗?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育政策?经济学家们建议取消强制性计划生育,赋予公民自由、自主、负责的生育权力。经济学家们认为,取消计划生育不会引发人口的出生反弹,因为事实上我国大城市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1以下(即平均1位育龄妇女生育少于1个孩子),北京上海这
一指标已经降到0.7。

  对于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学家们认为只有一条,那就是几十万计生干部的转岗,但“这不是坏事”,“停止做不必要的事情、甚至是有害的事情,就是巨大的节时。

  目前,日本、新家坡等人口密度大于我国的国家都在鼓励生育,欧洲也在鼓励生育但是出生率迟迟不见提高。经济学家们担忧 “超低生育率的社会危机四伏”,他们呼吁我国也要鼓励生育,“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没可怀疑的了”。

  建议发起人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茅于轼、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长策智库高级研究员易富贤等4位经济学家,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等其他28位经济学家在建议书上署名。

  无法说服对方的计划生育存废之争

  和任何重大国家政策一样,计划生育政策在施行多年后也引起争议。

  在梁建章等人这次上书国家领导人之前,学者们就已经在学术领域争论多年。梁建章等人主张废除计划生育政策,有人主张逐步放开“二胎”,也有学者则坚持计划生育的“一胎”政策不能动遥学界的这种争论持续数年,到目前仍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比如,据此前南方周末的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曾在2010年两会期间称:“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比由31%降到29%,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室主任侯东民始终坚持一胎政策不能放开:“中国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如果放开,资源、环境根本承受不起。”

  人口红利的转折点来了吗?

  对计划生育政策存废的争论离不开人口红利这个点。

  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
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在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不能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

  据人民网[微博]的报道,今年在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办,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承办的“人口红利与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研究会”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称:“根据人口预测,我认为2013年是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其实,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个转折点目前已经到来。”

  联合国[微博]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主任何安瑞则表示,中国人口红利在中国几十年发展做出极大贡献,当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已经耗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未来10—15年,经济增速可以保持7%左右,通过改革和潜在增长率的改变,或能带来第二次人口红利。比如,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陈佳贵就认为“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两亿多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就业” ,“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今后10—15年内,我国经济保持增长7%是可能的”。(新浪财经 )


点评

思维僵化的学者专家们的一孔之见,这些学者专家的综合智商还不如我的十分之一。  发表于 2013-6-19 10:57
发表于 2013-6-19 07: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老制度只是个壳子,养老归根结底是工作的劳动人口养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养老制度在养老人。养老制度的实质是怎样分配社会资源给老人养老,是分配社会资源而非创造社会资源。”

与作者同频。财富来自劳动创造,制度只是更好地分配资源。

第二家园里,每个人都是劳动者创造者,“各尽所能,按需索取”,不管年龄大小,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都在劳动创造着。

在这里,每个人都从劳动创造中获得了开心快乐,也没有了所谓养老的压力,各取所需不浪费,“物尽其用”,所有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不同的程序有着不同的天地,在传统社会的程序里,养老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在第二家园的程序里,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

“逃离不良程序,进入自由王国。”

当全体人类都按第二家园方式生活,人类的许多烦恼和灾难在无形中就消失了。
发表于 2013-6-19 07: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家园的老人更是家园的宝,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更有经验,也更勤劳。
发表于 2013-6-19 08: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除了养老,还有很大的问题是养病。如果没有病,就是老了,还是可以劳动创造的,因为劳动创造本身就是开心快乐的源泉。而所有的病,都是因心起。心是什么,心就是意识。如果心里全是传统的意识,病是必然的。而生活在第二家园的人,有着全新的意识,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祥和温馨,信仰上帝,导游在引导着,践行着神佛仙圣的教诲,很少有人生病。
发表于 2013-6-19 0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归道先生的文章,感觉生活在第二家园真是幸福,第二家园这种生活模式真是伟大,导游的引导正确无误,上帝的恩典就在其中。
发表于 2013-6-19 08: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一切以自然为美。

不提倡“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不鼓励不生育。让人们自由选择。一旦提倡什么是美,那么就不美了。
发表于 2013-6-19 10: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6-19 08:08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一切以自然为美。

不提倡“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不鼓 ...

提倡什么,就代表缺少什么,什么都不提倡,什么也就都不缺。自由选择,呼呼喜欢{:1_1:}
发表于 2013-6-19 1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仅仅从养老方面谈人口计划生育,可没有考虑,大量的人口增加会不会导致能源的更趋紧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量生育孩子,这些孩子们吃什么,住哪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2-1 19:55 , Processed in 0.0756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