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舞大山包
中新网2013-04-11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大山包乡,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19200公顷。这里是黑颈鹤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之一,每年10月底11月初,黑颈鹤会从青藏高原飞到这里过冬,直到次年3月开春离开。最初当地人出于对黑颈鹤的喜欢和热爱而对黑颈鹤进行保护,1990年,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市级大山包乡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继而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图为3月22日,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飞过初升的太阳。盛佳鹏 摄
人们更加了解到黑颈鹤的珍贵,当地村民成为投食员和护鹤员,喂鹤的同时,救助伤鹤和病鹤,越来越多的黑颈鹤来大山包越冬。2002年开始发展旅游之后,黑颈鹤带来的经济效益缓解了当地社区的贫困状况,当地人也真正从保护黑颈鹤的过程中受益。为保护黑颈鹤的觅食,大山包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草工程,成立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每年种植一些洋芋蔓菁,为黑颈鹤提供“口粮”。保护区地区群众有保护黑颈的历史优良传统,加上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在社区上形成了人鸟之间和谐协调的环境,也成为自然保护的坚实基础。但大山包地处偏僻,以燕麦、洋芋种植为主,那里的人靠耕种薄田渡日,并不富裕。每年3月,村民们在地里撒上种子,而这些农作物的种子,也恰好是黑颈鹤极其喜欢的食物。据村民说,一只鹤发现地里有东西吃,就会引颈高呼,同伴很快聚集,整块地的燕麦或土豆种子被啄食一空。为应对抢食,村民们也曾想过用稻草人来吓唬黑颈鹤,但收效甚微。在耕种之外,放牧仍是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但脆弱的生态却早已支撑不起一点点的破坏。要缓解“人鹤争食“的矛盾,需要提升黑颈鹤保护的附加值,开展适度的生态旅游,寻求人鹤和谐之道。 图为3月20日,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湿地,黑颈鹤表演“双人舞”。盛佳鹏 摄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据国际鹤类基金会调查,西藏拥有中国亦既世界最大的黑颈鹤种群,目前已经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易危级,一级保护动物。图为3月20日,黑颈鹤在湿地水边“翩翩起舞”。盛佳鹏 摄
保护区投食喂鹤的护鹤员叫陈光会,受雇于保护站,每天要观测鹤群数量,背着背篓给黑颈鹤投食。月工资800多元,这些钱显然不能维持家用。陈光会一家贷款20万元、在大海子湿地边上建了一个“鹤来居”农家乐,专门接待驴友,摄友,和保护黑颈鹤的志愿者以及游客,生意倒很红火。图为3月22日,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湿地,每天中午1点,护鹤员陈光会都会准时喂鹤。盛佳鹏 摄
3月22日,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湿地,每天中午1点,护鹤员陈光会都会准时喂鹤。盛佳鹏 摄
3月22日,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飞过初升的太阳。盛佳鹏 摄
3月21日,一只黑颈鹤在初升的太阳下飞行。盛佳鹏 摄
3月24日,黑颈鹤飞过附近的村庄。盛佳鹏 摄
3月24日,鹤群飞掠过湿地水面。盛佳鹏 摄
3月20日,鹤群在湿地水边休息。盛佳鹏 摄
3月21日,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湿地,牛与黑颈鹤“和平共处”。盛佳鹏 摄
3月20日,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湿地内,羊群与鹤群“和平共处”。盛佳鹏 摄
3月24日,小姑娘穿着披毡在湿地附近的山坡上看管羊群。盛佳鹏 摄
3月24日,蓝天白云之上的黑颈鹤。盛佳鹏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