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4|回复: 6

九色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1 01: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一天,有人失足掉进了河里,惊恐地大声呼喊,九色鹿听见了,不顾自身的安危,赶忙跳下河里,将落水人救起。落水人为报答它的救命之恩,愿意当它的仆人,每天取水草来供养并供其使唤。但九色鹿婉拒了,只要求他保守秘密,不要泄露见过九色鹿的秘密:「否则人们会为了贪求我身上的皮、角,而来杀害我!」九色鹿告诫完随即离去。


  此时,国王的夫人在夜里梦见一只身长九色彩毛的鹿,皮薄坚韧,鹿角亮白胜雪,异常珍贵。王后一觉醒来念念不忘梦里的鹿,朝思暮想着要用九色鹿的皮作坐褥,用九色鹿的角作拂柄,最后就称病以死威胁国王,央求国王派人去捕捉。国王为讨王后的欢喜,于是四处张贴布告,若有人能知九色鹿所在,不但能得重金奖赏,更愿分与大半江山。那位落水人听闻这个消息,贪心起、恶念生,想着鹿不过是头畜生,死活有何关系,蒙昧良知的落水人于是向国王密报九色鹿的行踪,由于他违背诺言,恩将仇报,脸上立刻生满癞疮,痛苦难当,但利欲薰心的落水人并没有觉悟,仍然带着国王的大军来到了九色鹿栖息的河边。


  河旁大树上的乌鸦平素与鹿为好友,交谊深厚,远远发现了国王的军队,赶紧飞告九色鹿,但国王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重包围河的两岸,令鹿无处逃脱。这时,九色鹿一眼就认出了落水人的长相,知道是这个人出卖了他,于是上前把当初如何不惜生命救人免难,今日却遭背叛的情况告知国王。国王听了,非常惊讶,畜牲竟然怀有如此深厚的慈悲心,勇于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反而是人忘恩背义;于是便颁布命令,从今以后不许任何人伤害九色鹿,若有违犯者,绝不饶恕。


  典故摘自:《佛说九色鹿经》

  省思:


  一切事情皆藉由众缘和合,往往须要大众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知因识果的明理人,就会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仅能知,更真实去实践!相反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的人,必然无以成事,亦为人所远离。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0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就一颗平常心


唐代的李翱十分崇尚唯严禅师的德行,所以在他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唯严禅师下山参禅论道,然而都被唯严禅师婉言谢绝了。没办法,李翱只得亲身去拜见唯严禅师,去的那一天,正好碰上禅师在山边的树下阅读经文。

       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但是禅师却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表现得不理不睬。见此情形,侍者便提醒唯严说:“太守已等候您很长时间了。”唯严禅师只当没听见,只是一个劲儿地闭目养神。


       李翱偏是一个性子火暴之人,他看禅师这种毫不理睬的态度,就忍不住怒声斥责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甩着袖子想离开。


       这时候,唯严禅师才慢慢地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太守为什么会看中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

   这话是针对李翱“眼之所见不如耳之所闻”而说的。李翱听了也很吃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戒而后定,再由定生慧。但唯严禅师是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属于惠能的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


       因此,唯严禅师便回答他说:“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李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问:“大师贵姓?”唯严禅师说:“正是这个时候。”

   李翱更糊涂了,他只好悄悄地问站在一旁的寺院总管,刚才大师回答是什么意思?总管说:“禅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韩’吗?”

   唯严禅师听后说:“胡说八道!若是他夏天来也如此问答,难道‘热’吗?”

   李翱忍俊不禁,笑了几声,气氛顿时轻松多了。他又问禅师什么是道。唯严禅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理会了吗?”李翱摇摇头说:“没有理会。”

   禅师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还是不解。

   唯严禅师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横鼻竖一样,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犹如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这时,突然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巧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翱顿有所悟,不禁随口念了一偈:“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不知他是领会了唯严说的禅机呢,还是在赞美老禅师说得好,抑或是说老禅师道行高。反正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的禅偈。

   唯严禅师开始故意不理睬李翱,是想挫挫他的傲气和火气,以便投入参禅问道的心境,最后见他气和、心平之后,这才对他说了入道的真谛: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禅宗师父们最爱拿来启发学人的一句诗偈,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持一颗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因为,在禅宗看来,平常心就是道,就是禅。

      “平常心是道”这种说法,最早是由马祖道一禅师提出来的,在他的语录中赫然写着:“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什么是平常心呢?实际上,平常心就是指一种顺其自然、不加强求的心态,也就是要睡觉时就睡觉,要坐立时就坐立,热的时候取凉,寒的时候取火,没有分别矫饰,超越染净对待的自然生活。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本来清净自性心的一种全然显现,它与今人所说的平常心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但是,无论是禅宗所说的平常心,还是今人所讲的平常心,多半都是指人生的一种良好的修养,当然,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阅历和胸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古有明相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有李嘉诚先生的“好景时,决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过分悲观”,这些都是平常心的真实写照。

   在现代社会,社会物质财富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逐和渴望也超过了以往社会的任何时期。按道理说,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追求一定的物质财富,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些人一味地追逐生活享受,却抛弃了一颗宝贵的平常心。具体表现就是浮躁、急功近利,而且还经常背信弃义、过河拆桥、见利忘义等。

   当然,执著于物质享受,肆意抛弃平常心的人,只是那些不善于处世的少数人。在生活中,还是有许多善于处世的人,他们能够持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他们相信成败只是过程,努力自有回报,因而看淡成功,追求不止。

   可见,平常心有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社会和自己的人生,有利于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良好心态,而且更有利于人们实现自己的伟大志向。所以说,还是尽快地练就一颗平常心吧,这对于完美处世是大有裨益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常心不单是一种心胸豁达的表现,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在人的一生中,必然伴随着坎坷、困境,因而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而且,平和的心态能消除偏狭和狂傲之气,舍去浮躁和虚华,以一颗平常心直面人生,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平静和淡定。

发表于 2011-6-21 07: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11-6-21 1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恒德院长分享美文!
发表于 2011-6-21 11: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是升华生命的第一要素”

一直都很喜欢“九色鹿”的故事,感谢恒德院长分享美文。{:8_433:}
发表于 2011-6-21 16: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在青天水在瓶,爱在天地无觅处
发表于 2011-6-28 2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3 05:31 , Processed in 0.0701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