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把烦恼当作一张废纸撕掉;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把忧伤的愁绪编织成希冀的网络;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把痛苦的伤痕化作升华灵魂的力量......
生命中多一份坦荡,你就不会为难以承受的灾难而悲伤,你就会用美好的意念代替一切苦恼,命运就不会那么凄苦了.仕途中多一份坦荡,就不会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你就不会看人眼色行事,官场上就会净化许多.
生活中多一份坦荡,你就不会为鸡毛蒜皮事而窝里斗,人生就会轻松许多.失恋时多一份坦荡,人生就少一份痛苦,少一分颓唐,就有了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自慰.失败时多一份坦荡,心理就少一份懊悔,少一分沮丧,就有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自慰.人人都多一份坦荡,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珍重与美好.
我喜欢做一个坦荡的人,不刻意而为之,就如同感受幸福一样,心怀坦荡,你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平和与协调,幸福就在心中存在.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氛围,一种奋斗,一种拥有,一种追求,一种苦尽甘来的喜悦,一种对生活的审视,这就是心怀坦荡的人的最好体验.
与心中坦荡的人交往,犹如炎炎夏日吹来的一股凉爽的风,心中的清凉自是亮晶晶一片.与坦荡的人相处,你大可以把心中的一切和盘托出,不用怕他会把你的心思猜透,也不用害怕他懂你,懂你的人一定是与你心相应的人,懂你的人也一定是心胸宽大的人.
君子坦荡,听清风赏雅乐;小人苟且,惧霜雪畏雷电.做一个坦荡的人吧,这样你的生活中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感觉.
《二》 好朋友简简单单 好知己清清爽爽
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问候很醇、淡淡的孤独很美、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淡淡的温暖将友情的灯光点亮,温馨地照耀这人生的旅途,拥有朋友的人生不再孤单,拥有友情的生命不在孤独,拥有情谊的生活不在寂寞。 一段经典的文字再次读过“有一把伞雨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友情,希望到永远,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心底保留”。
知己,是能够在心灵上相通,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敬慕的人。知己是能够相互体谅,以心相悦、以心相伴的人。他们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会相隔遥远,他们相互想念时不一定会告诉对方,但一定在心里时时牵挂。 他们能互相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也不一定朝夕相处,但一定会把对方放在心里,阴晴圆缺时能给对方一个问候。
他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他们无须刻意隐瞒自己,能容纳对方的所有瑕疵,他们肯为对方付出关爱,能为对方舍弃自己的欢娱。当你遇到挫折时,他会为你送去温馨的话语,用心鼓励你,给你足够的信心, 做你背后坚强后盾;你感到迷惑时他能给予指点,会不厌其烦的帮助你;当你心情不好时,他不会和你一样满腹愁怨, 而会用他的幽默来替你排遣烦闷,给你一片宁静的天空;当你心情愉快时,他也会把自己的快乐告诉你,送上最真心的祝福,与你共享那份喜悦;当你感到疲惫时,他愿意默默陪伴在另一边,只为给你释放压力!
知己没有相互间的占有欲;知己只有默默的奉献自己 ;知己就是彼此的牵肠挂肚;知己就是彼此的心领神会;知己就是一生的朋友;知己也是心灵的依恋; 好知己清清爽爽!
《三》说人长短是非——修行人之大忌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盘山禅师“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不要说,不要去打听,不要想知道。中国古人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所以不是必要认识的人,不必想去交结他;不干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这就好了。因为我们修行,修身心清净,这个重要;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的,我们都要远离。“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昧”就是迷。口还说是非,说人家长短,还想知道这个事、那个事,你已经迷了,已经不觉了。“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这话跟六祖大师在坛经说的完全一样。真正修道人,修道就是炼心,历事炼心。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能发现自己过失,就是我们佛家讲的开悟、觉悟。悟什么呢?知道自己过失了,这就是觉悟。悟了要修行,叫悟后起修。什么起修呢?把我的过失改正过来,就是修行。什么叫开悟?什么叫修行?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怕我们自己迷得很深,业障很重;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业障重。自己不知道,别人为我们说出来了,真修行的人便赶紧磕头顶礼,感谢别人把自己点醒;迷惑颠倒的人那就大发脾气了——我有什么过失!还不承认哪!所以迷悟,在这里一看,就清楚、明了了。这是检点自己的过失,在修行功夫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粉骨碎身,唯心莫动。”身与骨都是外在的;都是无常
幻化的,是假的;心才是真的。只要自己不动心,那就对了。
“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这是把身比喻作佛堂,心比作佛像,这心不可以动啊。“终日无人亦如此!”环境很清净,一个人是这个样子。“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幡”是旗子;“盖”是宝盖;“簇拥”是前呼后拥。在这种热闹的场面,心还是不动,确确实实不为境界所动。“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赞叹也不生欢喜心,也不会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生起贡高我慢心;受到毁谤,也不会放在心里,也不会怨恨、报复,心永远是定的。“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这句话最重要了,这一大段就这四个字——心上无事,那叫作真修行人,这叫真功夫。“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跟这一句话意思完全相同。要以我们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时时刻刻提起功夫,提起正念。在净宗来说,就是时时刻刻提起佛号。心上无事,而这一句佛号历历分明,不间断、不夹杂;无事,就不夹杂了,那么再加上一个不间断,这个功夫就圆满成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