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6|回复: 21

金刚上师与弟子的心灵沟通 /了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8 12: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刚上师与弟子的心灵沟通
了然    发表于2010年03月25日  

修行必带三分病,这是每一个大成就者都能体会到的,为什么呢?无伤不是奇,有病方为贵。大成就者如果无病,我们就见不到他了。他必须具足与我们一样东西,才能与我们说法开示,不然他真的无一切相,我们就连文字也得不到了哦,就是这样的。同样的事,都是一样的经历,成就者可清楚的看到底,而我们却被眼前的欲望和我见遮了慧眼、法眼。

我这样说,或许你不会理解,咱们稍微深一步讲一下:比如经文中说行淫、断淫之事,同样是在做这么一件事,成就者所作,是以身试法,他能透视一切空间,因此会写出淫行会有地狱之火,会堕落到哪个层面,会怎样怎样,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而我们却是沉迷在情欲中不能自拔,以发泄兽欲情欲为主导,被牵引而堕落。它牵扯的不光是身体的问题,而是生生世世的轮回,恶道、地狱之苦,尤其是修道学法之人沉迷淫行,更为严重。

假如一个成就者成就之后,没有行淫,他就不会清晰的透视这一切因果,也不会写出五十阴魔的经历与过程,你说对吧?而他就不会在这一方面给后人留下经验,对于他来说,凡夫行淫得到的一时之乐,远不及他在寂灭禅境之乐的千百万分之一呢!因此,他断也不会去主动行淫的,很多初有成就者都有此感受。当然,一旦成就法体,成就者本身已经具备了金刚不坏之体,同样的淫行,他与凡夫同样要毁伤身体,但是他却是恢复得很快,而且其本性再也不坏不沉迷,始终是觉醒的。如同金子从矿中提炼出来,再也不会夹杂不清;这也就是五祖弘忍大师的话:悟得此物,抡刀上阵也是大丈夫。六祖所言:不思善,不思恶,是个什么。紫阳真人张伯端无罪福颂所言: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何曾坐。修善不成功德,作恶原无罪过。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作。死后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

成就者,他们早已参透生死,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吃喝嫖赌他可能都会沾着。但是他时时觉醒着呢!他有他的轨道,他所言,他所做,无论怎样,无时无刻不在渡众生。嬉笑怒骂,包括淫行。他会清楚地知道这个人需要怎样得度,怎样才能度得。他心里没有自己,只有随时随地的接引,时时刻刻的度化。也如小偷一样,时时刻刻在盯着别人的口袋,随时随地都在行窃。因此,接近小偷与接近佛陀的果报可想而知。可是小偷与佛陀(大成就者)走在大街上,我们难以分辨出谁是小偷谁是觉者啊。小偷可能西装革履,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佛陀可能邋邋遢遢,不着边幅。

大觉者可能以各种身份出现。当我们傲慢自大时,他可能显得高深莫测,使我们见不到其项背,从而熄灭我们心中的狂妄浮躁。当我们萎靡不振、颓丧时,他可能会以比我们更惨的样子示显他的处境,并演示他是如何度过的,从而使我们振奋精神走出困境。他不分场合,不拘一切形式,他心里不再有自己,他可能出现在乞丐堆里,贫民窟中,妓院里,屠夫中,他可能是一个农夫,铁匠,或者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

大道无私,鸿钧赋予,人人平等。因此修道,得道,不分贵贱高低。修道有成,修德无限。佛魔之道,只在一念。

走入任何一道,就如一个时空轨道,你一旦靠近它,就会被纳入。因此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佛道成就者,他不会考虑自己的形相与得失。因为他的无我,作为凡夫之心,无论如何都无法猜度体会得出,因为凡夫总是以我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候甚至会以我是为了众生才如何如何,我认为是如何如何……只是这样,就已经逃不出我见的范畴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凡夫已经有了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处处以道德规范约束,已经被这个道德准绳捆绑起来,失去自然本色。

当然,就其角度来说,这不算错,可以称作善知识,我们修学的起初应该这样。动一个杀念,盗念,淫念,妄语念,饮酒念,对于凡夫来说都是妄心。所谓:起心动念,已落尘劳。妄心妄念是修道人的障碍物。开始觉悟了的人应该以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样教导我们的人,就是教导我们善知识。

但这并不是成就者,并不是大觉者。只能说他开始觉悟了,与成就觉悟来说还不着边际。这样的人,我们称作下德,也可叫作善知识;而前面的不拘德相,我们称作上德,也叫金刚上师。所以古德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德,不明道德。

所谓上德不德,亦如空中大日,不分贵贱美丑,一体普照,因为无私无我,所以不执着于任何形迹。虽然做种种善事,可是不存任何形迹,看起来行所无事。但是作为凡夫来说,尤其觉得自己有了觉悟,开始了修行,更容易产生下述问题:他会认为太阳不分是非,没有正义,连厕所里的苍蝇都照耀,连贼窝它都光临,连淫乱污秽不堪的妓院它都光顾照耀……

这就是有了自我范畴,有了限量,在心里有了是非善恶,也就有了战争,这样他就会拿着道德这面镜子处处对照别人,这就是不自在的根源,如此之心,即使在家庭中也会出现很多麻烦,你的父母、丈夫、妻子、儿女、亲属、朋友、邻居……因为大家都不是圣人啊,做事怎会都如你意啊?就算是圣人也并不代表要称你心、称你意啊,也就是下德之执着。正是这种妄心在作崇。这也就是经文说的:“众生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因此,我们知道了,作为上师,有两种:一是金刚上师,二是教我们修学向善的善知识。这里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可以德相观善知识,不可以德相观金刚上师。



通常我们常把身口意的修行作为供养,在行动、言语、思想上修持佛法,努力闻、思、修,并且试探着了解空性。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如来真实意。在这个问题上,就算是善知识也难以理解,虽然我们都会师从善知识修学,但是一般来说,善知识本身如果没有通达,则难以指点我们在修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密乘修行中的种种生理表现,气脉明点以及境界中的各种幻相代表什么。也就是说善知识本身就在迷中,他只是觉悟了,但是还没有觉行圆满,自己本身就走不出迷宫去。

这就需要我们来选择明师,明师与名师是不同的。估不论名师如何,他(她)能否使我们正确的走向解脱之路最终解脱,这却是最关键的。注意,是明师,是有实证的,而不是名师,名师是可以通过宣传、通过包装后出现的,但他并不保证你能学会或者如何如何……明师则不然,他不但会你所想学的,而且还能善巧的将你所想学的东西通过通俗的语言,方法让你掌握,同时,还会教你技巧,正所谓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所以,我们要修学,明师是我们的希望。

以专一的恭敬心虔诚地奉献你的心和灵魂,把你的心和上师连结一起.慢慢地,就会感觉自己与上师越来越接近,你和他的智慧心的鸿沟也越来越小。此修法的加持和力量,你会真正体验到,你的心已经转成上师的智慧心,认证出他与你是不可分割的。慢慢地,你的心会发现自己处在本觉的境界中,因为心的最内在本质即是诸佛的智慧。这就好像你的凡夫心慢慢死亡和消融,你清净的觉醒,你的佛性,和你内在导师都一一显露而出。这就是内在上师与外在上师的加持。我们发现一个秘密:上师原来是我的恭敬心与信仰心。原来是自己在加持自己。  



恭敬一切,低位,则一切皆是我的上师。我变成了水.如来体性。此时此刻,自满我慢已经离你远去。见世间一切皆是佛法,再无分别。皆是我师自己依止自己。心就归位了。用旁观者的心态看自己。。看自己的一举一动。你在微笑吗、你在皱眉。那是心的情绪在显现五毒烦恼是什么样的。白天做事情,夜晚梦境中,都需要旁观者的心态去观照去体察。小小的一个情绪就有可能推波助澜。引起很多的事物反应。慎之,慎之,皆我之过。所以扪心自问,吾日三省我身。回心转意反观自己,深深反省。都是最基本的入手方法,不被内心的人事物干扰。你要自己做太阳,你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去挑剔别人,挑剔太阳的不分是非,甚至于自己都与自己过不去了。

从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流转至今,我们现在虽然在努力修正自己,却仍然没有开悟,为什么这么说呢?依然困惑、烦恼,就是一个证据,说明我们始终离不开凡夫的知见,凡夫的知见是什么啊?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我见呗!我认为……习惯于按自己的偏好看待一切,按自己的意识解释文字背后的涵义,思维总是跳不出“自我”的窠臼。傲慢、颠倒、固执、牵挂和恐惧,颠倒起伏。盲目追求和探索,何时能走出轮回?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知识是我们的启蒙,不管他的水平有多高,我们走向解脱之路的第一步,是他的谆谆教诲而来,也就如我们的父母教我们咿呀学步,可不能因为我们能跑了,比父母跑得快了,就觉得父母没啥了不起,乃至于开始歧视他,低眼瞧他。要知道善知识虽然没有证悟,但是他的心不会退缩,因为道德的准绳,使他不会堕入恶道的。而你无论怎么开悟,怎么聪明,此心一起,就此沉沦堕落下去,地狱的大门就会打开一道缝,等着你。

明师,金刚上师,觉者,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我们说:佛是一个觉悟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像长夜里一盏明灯,在无尽的夜里等待为我们照亮前路。千百年来,总有这样的人,在黑漆漆的夜路上等着我们回家,他们就是无私的点燃心灯。

千百年来,一直到今天,当我们看到那盏灯时,已经有了方向。茫茫人海,当我们与上师相逢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真的走上了回家的路。

这意味着,我们自行阅读、思考或按图索骥地修炼,在黑暗中摸索的很难历程告一段落了。能准确阐述经论意旨、启发思考、并应机给予点拨的上师,正是我们的光明。

毫无疑问,我们都是真心想学佛、想解脱,我们都是充满善根的善男子,善女人。否则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不信任的年代里,我们不会选择修行这样一条难行之道,也不会心甘情愿接受上师的指导。

可是,当我们真正的遇到上师,通常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态面对上师?首先,在见到上师之前,已经有了自我主见:上师一定是仙风道骨,仪表堂堂,威严慈祥;上师一定有求必应,一定有大神通显露……

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想的不同,我们便感到失望,甚至开始怀疑上师的真假。

上师与弟子,取决于个人的发心及与上师的因缘,又与同时代众生的共同业力相关。社会是个大染缸,同在一个门内修行,我们或许会因为周围的人发出的各种言语,丧失了起初见到上师时的那种自信与喜悦。你要清楚的知道一句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即使你不修学佛道,在你周围的日常生活中,你必须远离这样的人,不然你的生活将会陷入混乱与动荡之中。即使你听了他的话不动心也不行,因为你已经听了,周围其他的人也知道你听过了,这个人挑起是非后,承担责任时,也会考虑是否是你泄露他的话,是否是你搞的鬼呢。这就是一个是非漩涡。

金刚上师并不像一些教授或者方丈法师那样是一种头衔或称谓,它代表的其实是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一种关系。

对上师的信任,来自自心的观察,观察上师实际也是观察自心。若自心清净,不抱己见地观察,即使上师故意以出人意料或令人失望的形象出现,你也能清楚的觉知。你如果希望上师威严,则很可能看到他顽童气质的一面;你以为上师和风细雨,他则会表现得严厉苛责;你觉得上师应该超凡脱俗、与众不同,他就会像普通人一样打嗝、剔牙、生病、抠脚丫子。

若你自心清净,就不会被吓跑。 你反而会觉得他的可亲之处,这样就是师徒之间的心灵契合了。否则,你就不能跟随金刚上师修学,只能跟随善知识以道德为准绳不断约束自己。

上师不管是远是近,只要内心保持与上师的默契沟通,理解、领悟、牢记他的教诲,在心灵深处感念他的功德和恩德,就能领受到上师源源不断的加持。

因为很有把握的相信上师不会做对我有害之事,不管上师做什么,绝对不会害我,上师的智慧绝对会使自己走入正确的解脱之路,那么,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手放到他手里,然后闭上眼睛,他说走你就走,他说停你就停。不要去和他讨论为什么要停。因为你看不到前面的路障,他看到了。所以你要作的就是按他说的作。这样就是最好的。若把上师当作心外之师,便是分别相。上师的智慧如同虚空,上师是虚空身,如果与上师相应,自己也就成就虚空身了,因为你已经认可了你的上师啊,你自然会被他溶化,和他一样啊。
     只有这样的心怀,上师才能引导弟子成佛。所以当我们还不能与自己的上师心灵契合时,就会把上师当成一个导师,导游;于是你就有了跟随上师修行的法乘法脉。当你真的悟了,就知道上师是佛;就会知道上师即是自性,于是你当下就能成当自己是佛 。你就会与上师一起荷担一切如来家业,弘法利生,上师所作一切,也就是你在做,皆是一体。上师就是自己的心。而你在不知不觉中没了原先的自我习气,。
  金刚乘的真谛只存在于上师心里。它的传承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以心传心。当你放下成见、伪装和打算,不再牵挂、焦虑和希求,你的心才真正敞开。只有到这时,你才有可能去接收上师一直在试图传递给你的信息。

    “我”会随时跳出来,破坏我们跟随上师学习佛法的因缘。

你抵制住自我的诱惑,没有被它牵着鼻子走。但是问题是我们低估“我”的狡诈、顽强,它会换一个角度跳出来:我遇到了明师,我的福报非常人可比。我不仅比一般的凡夫俗子更高明,也比其他宗派的佛教徒更尊贵。我是上根利器,所以能和上师沟通。这就是“自我”怂恿,我换了新的角色。吃饭、睡觉、说话、生活方式,定期烧香、磕头、放生,为宗教或公益事业出钱出力,上师所说的一切你都在照做,这都没有问题,关键是:你做这些是为了什么?若不是在自心上下功夫,解脱都将遥遥无期。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觉:自己本来心浮气躁、轻浮张扬、无所顾忌、傲慢自负,一但到了上师面前,整个人就平静、祥和、喜乐。态度也变的谦逊温和,表现得比别人更稳重、大方、有见识、有心胸。你可以作为上师的加持看待,认为是上师的慈悲加持融入心间。但是你也必须知道这是自己的心不能始终清净如一的缘故。其实,无论你心里想什么,上师都会清晰的知晓,因为这些都是一个凡夫所具足的,而上师具足一切相,从凡夫到圣者。
   

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才与上师相应,也不必担心其他人与上师接触会减损自己与上师的相应。上师不是某位弟子的专利,同样,弟子也不是某位上师的专利。上师就如虚空中的一轮大日,是开放平等的,绝不会阻止你去结缘其他有缘上师,但是有时候,其他人若比你更接近上师,会让你感觉不舒服。如果有可能,你甚至会阻碍上师与其他信众交往。你要清楚的觉知这种带排他性质的就是贪执,而对异性弟子与上师之间来说,还可能带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它只会妨碍你与上师、与道友之间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领会上师所说的法意。

接下来你开始怀疑上师是否真的愿意教给你有价值的东西。只要稍有不如所愿,很容易就陷入自我猜忌当中。

真正的上师不管弟子是如何聪明,如何笨拙,如何美丽,如何丑陋,如何出色,如何平庸都会一视同仁,耐心引导,伸手救援……

你视师如佛,就会得到佛力的加持,你视上师为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加持,你如果视上师为世间男女就没有什么加持,反而会增加烦恼,作茧自缚。清净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否则,在学佛修行的路上就会更加困难重重,根本到达不了光明的彼岸。

金刚上师能弘法利生,摄受弟子,当然有超人的慈悲和智慧。他早没有了世间的观点,远离了愚昧无明。他能明白弟子的不同根性,但因慈悲和利益有情故,会用各种方便的方法引导弟子们走上正轨。观音化身妓女,吕祖戏牡丹,六祖打柴、船子和尚垂钓,济公酒肉……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显何身以度之。包括一切世间虚空,无形众生……

  刚入门的人,往往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满怀跃跃欲试的热情,请求上师授予传说中奇妙无比的高深法门时,其实大错特错。当你起了一个要修什么的念头时,你已经脱离了金刚乘的轨道。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不要企图往生,不要妄想往生,更不要欲望入圣非凡,不要志在必得,所谓“平常心是道”。 为什么非要在吃尽苦头之后,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放下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修行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体,像吃饭、睡觉那样。在平实中体会修行的滋味。

佛法强调闻思修并举。闻思的同时,我们要修法,要用亲身体验去印证佛法的教义。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离不开清净心、放下。这样才能听闻佛法,只有如是清净放下才能闻法,这就是如是我闻。闻法是为解脱,不是囤积行为,囤积学问,囤积经验,这都是习气积累。

上师就像渡船的船夫,被人呼来唤去而毫不厌倦,但是作为弟子,一旦上船,就该服从上师的教诲,或像铁匠铺里的铁砧,冷的热的轮流打击而真心不改。随着这条船在心海中的起伏颠簸,上师不露痕迹地帮助我们调整心态。随着同修共渡,我们与上师的心灵逐渐契合。我们逐渐知道了,上师游戏人间,对一切生命真情无私的关爱,他所做的一切都大有深意,绝不是凡夫所能猜度出来的。我们的心和他的心此刻一样,已经在光明中。对待周围的一切,与己、与人、与世界不再频发冲突,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都在这个妙明心中,这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上师的加持的确无所不在,看待上师的一切好坏,原来确实是我的心。原来上师所做的一切,无不显现自己的心。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在没觉悟之前,你可能会把上师视为感情的依托,视上师为爱人,丈夫,将清净的信心与世俗的情爱弄混。如果没有正见和正信,依止上师就得不到真正的利益。 女众依止男性上师态度尤其值得思考和注意。要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上师什么?为什么要依止上师?我喜欢上师的哪些反方面,慈悲?智慧?长相?气质?外型?这需要一双慧眼去善加分别。说到底,还是发心的问题。要先调好自己的心态,多了解上师,了解自己的心。

到了此刻你需要明白,想要亲近上师或想要疏远上师,全是自我玩的把戏。它与实际情况无关,只是自我的幻想而已。上师始终是那轮太阳,始终在那儿燃烧,所有的游戏,都是自己在玩。上师就如一面镜子,显现的都是自我的心影。金刚上师,在你眼里他不会保留什么形相,纯属自然的人。当你真的解脱成佛时,你会发现你的上师就如小学教师看着你考上大学那么欣慰的微笑。原来,假如没有你的愚昧困惑与痛苦,他不需要演戏给你看,更不需要充当小学教员那么麻烦。正是因为你,他才这样做的。他就是你的情人,是大大的恩情。你不会再以上师为情人,但是却永远把他当做情人。为什么啊?你也觉悟有情了哦,你会忘了自己,把自己的爱,给一切生命,你自己也成了大大的有情人……

2010年3月25日早晨
发表于 2010-4-8 1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心你好!
发表于 2010-4-8 13: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得真好,正适合云水现在的心情。{:8_395:}{:em03:}
发表于 2010-4-8 14: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觉者可能以各种身份出现。当我们傲慢自大时,他可能显得高深莫测,使我们见不到其项背,从而熄灭我们心中的狂妄浮躁。当我们萎靡不振、颓丧时,他可能会以比我们更惨的样子示显他的处境,并演示他是如何度过的,从而使我们振奋精神走出困境。他不分场合,不拘一切形式,他心里不再有自己,他可能出现在乞丐堆里,贫民窟中,妓院里,屠夫中,他可能是一个农夫,铁匠,或者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
云水:也许乞丐堆里,贫民窟中,妓院里,屠夫中,一个农夫,铁匠,或者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不一定是个大觉者,但他们以自己的实际生活轨迹或状态告诉人们一些道理,总有人从这些现象中得到启示。


以专一的恭敬心虔诚地奉献你的心和灵魂,把你的心和上师连结一起.慢慢地,就会感觉自己与上师越来越接近,你和他的智慧心的鸿沟也越来越小。此修法的加持和力量,你会真正体验到,你的心已经转成上师的智慧心,认证出他与你是不可分割的。慢慢地,你的心会发现自己处在本觉的境界中,因为心的最内在本质即是诸佛的智慧。这就好像你的凡夫心慢慢死亡和消融,你清净的觉醒,你的佛性,和你内在导师都一一显露而出。这就是内在上师与外在上师的加持。我们发现一个秘密:上师原来是我的恭敬心与信仰心。原来是自己在加持自己。  
云水:恭敬心与信仰心,今天还在想这个问题,没有恭敬心,就放不下我见我执,如何能深刻理解并遵行导游的引导?没有信仰心,与其说对信仰、对导游的信不够,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信不够,因为真正的原因还是不相信自己的选择。


对上师的信任,来自自心的观察,观察上师实际也是观察自心。若自心清净,不抱己见地观察,即使上师故意以出人意料或令人失望的形象出现,你也能清楚的觉知。你如果希望上师威严,则很可能看到他顽童气质的一面;你以为上师和风细雨,他则会表现得严厉苛责;你觉得上师应该超凡脱俗、与众不同,他就会像普通人一样打嗝、剔牙、生病、抠脚丫子。若你自心清净,就不会被吓跑。 你反而会觉得他的可亲之处,这样就是师徒之间的心灵契合了。
云水:“观察上师实际上也是观察自心”,云水也发现,当看到导游或其他人所做的事,云水若有什么想法,那必定是云水自心的反应,反应了云水当时的心态和知见,在明眼人如导游看来,就很清楚云水当时的状态了。


上师不管是远是近,只要内心保持与上师的默契沟通,理解、领悟、牢记他的教诲,在心灵深处感念他的功德和恩德,就能领受到上师源源不断的加持。因为很有把握的相信上师不会做对我有害之事,不管上师做什么,绝对不会害我,上师的智慧绝对会使自己走入正确的解脱之路,那么,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手放到他手里,然后闭上眼睛,他说走你就走,他说停你就停。不要去和他讨论为什么要停。因为你看不到前面的路障,他看到了。所以你要作的就是按他说的作。这样就是最好的。若把上师当作心外之师,便是分别相。上师的智慧如同虚空,上师是虚空身,如果与上师相应,自己也就成就虚空身了,因为你已经认可了你的上师啊,你自然会被他溶化,和他一样啊。只有这样的心怀,上师才能引导弟子成佛。所以当我们还不能与自己的上师心灵契合时,就会把上师当成一个导师,导游;于是你就有了跟随上师修行的法乘法脉。

上师就像渡船的船夫,被人呼来唤去而毫不厌倦,但是作为弟子,一旦上船,就该服从上师的教诲,或像铁匠铺里的铁砧,冷的热的轮流打击而真心不改。随着这条船在心海中的起伏颠簸,上师不露痕迹地帮助我们调整心态。随着同修共渡,我们与上师的心灵逐渐契合。我们逐渐知道了,上师游戏人间,对一切生命真情无私的关爱,他所做的一切都大有深意,绝不是凡夫所能猜度出来的。我们的心和他的心此刻一样,已经在光明中。对待周围的一切,与己、与人、与世界不再频发冲突,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都在这个妙明心中,这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上师的加持的确无所不在,看待上师的一切好坏,原来确实是我的心。原来上师所做的一切,无不显现自己的心。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在没觉悟之前,你可能会把上师视为感情的依托,视上师为爱人,丈夫,将清净的信心与世俗的情爱弄混。如果没有正见和正信,依止上师就得不到真正的利益。 女众依止男性上师态度尤其值得思考和注意。要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上师什么?为什么要依止上师?我喜欢上师的哪些反方面,慈悲?智慧?长相?气质?外型?这需要一双慧眼去善加分别。说到底,还是发心的问题。要先调好自己的心态,多了解上师,了解自己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4: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心你好!
傻小妞 发表于 2010-4-8 13:16


傻小妞好{:8_414:}{:8_414:}{:em04:}{:em04:}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4: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得真好,正适合云水现在的心情。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0-4-8 13:36


能对云水有用,是好{:em03:}{:em03:}{:em04:}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4: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手放到他手里,然后闭上眼睛,他说走你就走,他说停你就停。不要去和他讨论为什么要停。作为弟子,一旦上船,就该服从上师的教诲,或像铁匠铺里的铁砧,冷的热的轮流打击而真心不改。
{:8_400:}
发表于 2010-4-8 15: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淫 yín

   1. 过度,无节制;滥。引申为过失 / 罔淫于乐。——《书·大禹谟》。传:“淫,过也。” / 不淫其色。——《诗·关雎序》。疏:“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 / 骄奢淫泆。——《左传·隐公三年》。疏:“淫,谓耆欲过度。” / 齐八政以防淫。——《礼记·王制》。疏:“淫,谓过奢侈。” / 淫侈之俗。—— 汉·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淫用(过度役用);淫行(过分的行为;不合礼制的行为);淫宴(不合礼制、越规逾节的宴会);淫酗(饮酒无度);淫费(过分花费;不正当的花费);淫滥(过度;越轨);淫杀(滥杀);淫潦(久雨积水为灾);淫滞(长久停留);淫佚(荒淫无度);淫声邪语(淫乱狎邪的声音语言);淫夫(淫荡的男子);淫汰(骄纵奢侈);淫长(浮华奢侈的风尚);淫物(奢华无用的玩物);淫侈(奢侈;浮夸,夸大);淫惑(荒淫惑乱);淫愚(惑乱愚弄);淫巫(惑乱人心的巫师)
   3. 犹大。指规模广,程度深,力量强 /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诗·周颂·有客》
   4. 又如:淫威(盛大的礼仪、法度);淫祸(大祸)
   5. 邪恶,奸邪 / 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6. 又如:淫人(邪恶的人);淫悖(邪恶违道);淫诈(奸诈)
   7. 乱杂;邪乱 / 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左传·襄公二九年》
   8. 又如:淫心(邪乱的思想;淫乱的念头);淫气(淫邪之气)
发表于 2010-4-8 16: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德,不明道德。{:em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16 09:06 , Processed in 0.0720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