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繁繁

《空了:金刚经心读》作者: 费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2.不要活在虚妄的假相里(6)
那个具体的事物向你敞开。你向那个具体的事物敞开。不需要语言、文字。当下,就是那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比如车,你聚焦于那辆具体的车上。是一辆最新款的雷克萨斯,你上周买的。你正在开着这辆车,这是你的。你清楚它的每个细节,它是实实在在的。然而,佛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辆雷克萨斯如此清晰地在你的眼前,在你的手中,是它的方向盘。它怎么可能是虚妄的呢?一个朋友对我说:名称有虚假性,容易理解,车这个名称是随意的,如果开始把它叫作牛,那就是牛了;但是,你说那辆具体的车也是虚假的,很难理解,除非你像魔术师一样把这辆车变走,我就相信佛陀的话了。

  当然,我不可能把车变走。佛陀在世的话,也不可能把车变走。因为佛陀所说的虚妄,所说的空,并非不存在,并非没有。那辆车,确实在那里,而且,此刻它确实属于你。佛陀要告诉你的是,第一,、销售资料、销售员的介绍以及车的外形、车的装饰构成了一个影像,赋予了这辆车许多品质,比如高贵,比如优雅,等等,唤起我们许多想象和愿望,以为拥有了这辆车,就可以达到什么境界。这是一个幻觉。无论外在的装饰和里的文字、画面如何渲染,这辆车实际上只是一辆汽车,一辆装着发动机的汽车而已。如果你沉迷于那种幻觉,你注定要失望。所以,你必须学习在享受这种幻觉的同时,把这辆车只是看成一辆车,没有什么附加的东西,那是你的想象。

  夏天的天空,云彩变幻出许多形状,有的像小狗,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宫殿,如果有人把这些小狗、猴子、宫殿当作是真的,那么,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一种愚痴。然而,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把这些白云苍狗当作了真实的东西,却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愚痴。

  第二,这辆车之所以成为这辆车,以及成为你的车,是许多因素造成的。这辆车不可能自己成为自己,需要技术,需要工人,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相互配合,当因缘具足的时候,才能生产出这辆车。然后又需要其他的种种因缘,它才可能被你买到,成为你的车。只要某个因素改变了,这辆车,以及它与你的关系,就会改变。没有什么独立的绝对的因素,使得这辆车成为一辆这样的车,成为你的车,是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的结果。因此,当你把这辆车只是看成一辆车的时候,不要以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绝对的整体,而是一种组合,一种依赖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组合。

  第三,这辆车此刻确实是一辆车,是属于你的车。但是,在接下来的每分每秒,它的零件都在老化,在变异之中。还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比如车祸,比如你的经济状况,都可能改变目前的状态。目前的状态并不是一个常态。实际的情况是无常。这辆车存在于无常之中。因此,当你把这辆车看成一种组合的时候,还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动态的无常的存在。

  这样的观察好像游戏,然而,佛陀仿佛很认真地做着这样的游戏。因为,这样的游戏揭示了我们所追求、所迷恋的事物,其实非常“空洞”,非常“不可靠”,我们在拥有、享受的同时,必须摒弃对于它们的执著。如果我们执著,就注定失败。所以,佛陀所昭示的“空”,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是对于真相的勇敢承担,从而在不可靠的存在里找到可靠的、不变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金刚经(1)
《金刚经》,《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书局2007年版。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附白话语译

  壹

  〔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语译】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

  那时候,佛陀与1250位大比丘住在一起,住的地方叫园精舍,是舍卫国的给孤独长者施舍的。有一天,到了吃饭时间,佛陀就穿上袈裟,拿起饭钵,走进舍卫城去乞食。挨家挨户地乞讨一遍后,就回到住处,吃了饭,收拾好袈裟,洗干净饭钵,又用清水洗濯双足,铺好座位,安静地坐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2.金刚经(2)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语译】

  这时,弟子里一位叫须菩提的长者,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袒露着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对佛陀说:“太难得了,世尊,您老人家一向慈悲为怀,善于护持眷念着各位菩萨,又善于吩咐嘱咐各位菩萨,但现在,假如有向善的男子和女子,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想要成就最高的佛道之心,请问世尊,他们如何才能保持这个发心常住不退呢?他们应当怎样去降伏他们心中的妄念呢?”

  佛陀回答:“问得真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如来善于护持眷念着各位菩萨,又善于吩咐嘱咐各位菩萨。现在,你好好听着,我将告诉你,向善的男子与女子,一旦发心寻求最高佛道的,应该如此守持,应该如此降伏他们的妄念。”

  须菩提回答:“好的,世尊,我们喜欢聆听您的教诲。”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3.金刚经(3)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语译】

  佛陀告诉须菩提:“各位大菩萨,应当这样去降服迷妄的心: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形质的,没有形质的,有心识活动的,没有心识活动的,以及既非有心识活动又非没有心识活动的,所有的生命,我都要让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境界,使他们得到彻底的度脱。像这样度脱了无量数的众生,但是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众生得到度脱。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的心中有了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以及生命存在的时间相状,那么,就不成为菩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4.金刚经(4)


  〔原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语译】

  “再者,须菩提,菩萨布施的时候,对于一切都应该无所执著。不执著于色而布施,不执著于声、香、味、触、法而布施。须菩提,菩萨就应该这样不执著于相而布施。为什么呢?假如菩萨能够不执著于相而布施,他的福德就不可思量。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呢?东方的虚空是可以想象和度量的吗?”

  “无法想象和度量,世尊。”

  “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想象度量吗?”

  “无法想象和度量,世尊。”

  “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相而布施福德,福德就像这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应该依照我所说,不执著于相而修行。”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5.金刚经(5)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见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是否可以根据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呢?”

  “不可以,世尊。不可以根据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体相状,并不就是真实的身体相状。”

  佛陀告诉须菩提:“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如果你能观照到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的,那么,就可以证见如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6.金刚经(6)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语译】

  须菩提对佛陀说:“世尊,芸芸众生听到您所说的这些话,能够产生坚定的信仰心吗?”

  佛陀告诉须菩提:“千万不要这样说。在我灭度之后的第五个五百年,会有持戒修福的人,对这些话产生信心,并以这些话作为真实的教法。这些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善根前缘,而是在无限遥远的前世,在千万位佛处种下了善根。因此,一旦听到这些经文章句,就会在一念之间产生真正的信仰。须菩提,我完全知道,也完全能够看到,这些众生会获得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已经不再有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心,也没有有与无的分别心。为什么呢?这些众生的心如果感知并反映存在的形相,那么,就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如果对于存在的形相作出‘有’的判断,那么,就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如果对于存在的形相作出‘无’的判断,那么,也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所以,不要执著于各种形相,也不要执著于空无。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如来常常说:你们应该知道,我讲佛法,就像用筏把你们渡过河,到了彼岸就要舍弃筏。连佛法都要舍弃,更何况那些迷妄的见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7.金刚经(7)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所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如来真的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真的说了什么法吗?”

  须菩提回答:“按我理解佛所说的,并没有绝对的什么法叫无上正等正觉,如来也没有绝对地说了什么法。为什么呢?如来所讲的佛法,都是不可执著,也不可言说的,既不是法,也不能说不是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圣贤所证悟的都是无生无灭的无为境界,只是证悟的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8.金刚经(8)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语译】

  “须菩提,在你看来,假若有人用无数的珍宝去布施,所获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回答:“非常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福德,并非根本上的福德,如来只是从世俗的意义上说福德很多。”

  “假如又有人能够信守奉持此经,哪怕是其中四句偈,并向他人宣说,那么这个人的福报,就比用无数珍宝布施获得的还要多得多。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所有的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都来源于这本经的大智慧。须菩提,我告诉你吧,所谓佛法,只不过一种方便的法门,从根本上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佛法。”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23: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9.金刚经(9)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为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须陀洹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须陀洹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也就是预入圣者之流,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进入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尘境界,才是真正的须陀洹。”

  “须菩提,斯陀含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斯陀含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即达到斯陀含果位的人,还要托生天上一次,托生人间一次,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往来的,才是真正的斯陀含。”

  “须菩提,阿那含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阿那含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即达到阿那含果位的人已经断绝欲望,不再托生欲界。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来,才是真正的阿那含。”

  “须菩提,阿罗汉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阿罗汉的意思是不生,心中不再有任何法相的执著和分别了。如果阿罗汉产生‘我已经达到阿罗汉果位’这样的念头,那么,就是陷于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种法相。世尊,佛说我已经达到了因着空性的理解而无欲无念、不起争辩的境界,是修行最高的人,是彻底断绝了欲念的阿罗汉。但是,世尊,我自己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阿罗汉的境界,如果我这样认为的话,世尊就不会说我是乐于寂静、无诤的阿兰那行者了。因为须菩提已彻底舍弃分别执著之心,也不执著于自己的一切功行德相,所以才称须菩提是乐于修阿兰那的修行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9-28 11:26 , Processed in 0.05574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