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云水生涯

八仙的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采和行医成仙

史珂 整理

据传,蓝采和十八岁就接了爷爷的班,开始行医了。他经常进山采药,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常吃灵芝和茯苓。一天,他手拿药篮进入山中,走到一个荷花池畔,见一个曲眉大眼、坦脸大肚皮的老者,躺在塘边睡觉,黑刺刺的肚脐边一块疮已烂得流脓,还滴着许多黑血。蓝采和心中不忍,就走到他身边,用手挤用口吸那疮。脓血吸尽了,蓝采和就帖一张膏药在那里。哪晓得那老者肚子上竟流出血来,蓝采和顿时傻了眼,心想,“怪哉,我的药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呀!”

过了一会儿,那老者睁开眼睛盯着蓝采和突然大声说:“傻瓜,还不赶快用篮子去提一篮子水来,这里还流血呢!”都说竹篮提水一场空,蓝采和心里明白,却又无奈,就飞快地去提水。到了老者身边,篮子是滴水全无。蓝采和见老者苦笑两声,又听他数落道:“真笨,用那塘里的粘泥糊在篮子的空格上,不就行了!”说完叹了一口气。蓝采和脸一红,照老者的话做了。提了一篮水,可是成了浑沌汤!那老者一看发了怒:“痴货!还不快把它倒掉,换一篮子清水来!”  

蓝采和心中上了火,却又不发作,毕竟那是个可怜的老人呀。他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位俏丽的女人在一旁捂着嘴笑,他更加尴尬了。那女人说:“大哥,咋不想想法子呀?”蓝采和望望荷塘,又看看竹篮,搜肠刮肚还是一点办法没有。女人看了老者一眼,老者也看了她一眼,女人就说:“你看那荷叶比泥巴那个好?”她说。  

蓝采和看看清绿滴翠、宽大的荷叶,心有所悟,拍了一下脑门,就去摘了几张荷叶,叠在篮子里提了一篮子清澈澈的水来。老者仰倒在地,蓝采和自然会意,将一篮清水泼在那一滩黑肉上。老者的肚子立时就光光的如同平常一般。蓝采和奇异至极,瞪着眼,张着嘴巴,百思不得其解。“真傻!刚才下塘时身上冷不冷?这水奇得很,喝一口看看是什么?”那老者翻身站起来,指着荷塘。蓝采和于是就依老者用双手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变得轻飘飘的。那女人捡起篮子,娇声娇气地说:“大哥,你成仙了。”说时迟,那时快,就见那老者拉了蓝采和一把,顿时他和他手提的竹篮子就离开了地面,老者说:“我们去蓬莱岛玩玩去!”蓝采和腾空而起,看见膝下萦绕着蘑菇状彩云,追随着老者和那手持荷花的女人而去。  

那老者和女人正是全真二祖钟离权和荷花仙子何仙姑。  
(道家传说故事)

蓝采和

蓝采和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8: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采和

楚明

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不知道是哪里的人。总是见他身穿一身破烂的蓝色衣衫,腰束一条三寸宽镶嵌有六颗黑木扣板的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打着赤脚。夏天时他在衣衫里加上棉絮,冬天则又睡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像蒸汽一样。他每天都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板,踏着节拍,在城中唱着歌谣沿街乞讨。采和走起路来脚上的靴子总是嘎嘎作响,带着醉意歌不离口,和着节拍,边走边唱,每次都是吸引着无数男女老少跟着看热闹。
蓝采和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虽然表现出一副癫狂的样子,但言语充满了智慧,人们向他提问,他往往随口答来,话语幽默,让人忍俊不止。他唱的歌词很多,其意思都是如何修真养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踏歌”:  
踏歌蓝采和
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
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
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
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
金银宫阙高嵯峨
在乞讨时人们给他钱币,他就把钱币用长绳串起来,拖在地上走,散落到地上也不管不问。如果见到贫穷的人,他就会拿去救济别人,但更多时候是买酒喝。  

蓝采和一生游历天下,走了很多地方。有人自小就看到蓝采和,等他们都年老后,却见采和还是那么年轻。后来蓝采和游玩到濠梁,醉卧于酒楼中,这时听见有云鹤笙萧之声,蓝采和忽然轻轻地升起,飘向云中,将身上的衣衫腰带脱下,然后冉冉而去。  
(资料来源:《续仙传》)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8: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预知人间祸福的何仙姑

史珂 整理

何仙姑,名琼。又名秀姑。何仙姑“生时紫云云绕室,顶有六毫”。

传说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采药,巧遇吕洞宾,吕洞宾赐之一桃,曰:“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从此,何仙姑不饥不渴,洞察人事仙咎,能预知人间祸福。乡里人以为是神仙再世,许多士大夫出于好奇,纷纷前来请何仙姑为自己占卜算卦。  

有一日,一位官吏忽然收到一纸天书,上面的字不可识,于是来请教何仙姑,何仙姑说:“天书上面写道:‘主簿受金十两,折禄五年’。”这位官吏正是在朝任主薄之职,曾经接受别人的贿赂。听何仙姑这么一说,回家赶快原封不动地将金子退了回去。

唐中宗李显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有人亲眼目睹她白日升天。公元750年时,有人看见何仙姑站立在仙女麻姑身边,立于五彩云中。  

何仙姑成仙后,她的故乡增城的人们为了记念她,纷纷建庙奉祀她。小楼区的一座何仙姑家庙,至今尚存,大门两侧写着一副楹联:  
千里履迹遗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祠  

这副对联里还暗藏有一个传说。传说何泰夫妇看女儿一天天长大,于是给她找了个婆家,并择定良辰吉日,可是何仙姑不肯嫁人,便悄悄地从家门口的水井里“问仙”去了。去时只穿一只鞋,另一只绣花鞋遗留在井台上,所以说“履迹遗丹井”。  
(道家传说故事)

何仙姑

何仙姑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8: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梦成仙的何仙姑

朱月明 整理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其身世有多种说法。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而多传说她为何氏女,能预知祸福,善轻身飞行。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何仙姑是广州增城县的一位叫何泰的女儿。她出生时头顶上有六根头发。唐代武后时,她住在云母溪。十四 、五岁时,她在梦中遇一神仙,神仙告诉她:“食用云母粉,你可以轻身并长生不老。”黎明醒来,回忆梦中之事,她暗自思忖:“神人不会欺骗我吧。”于是她开始吃云母粉,发现吃了它,果然轻身。  

因她已到出嫁的年龄,她母亲想为她择婿。她坚决拒绝,立誓不嫁,母亲也就此作罢。后来,她在溪边遇见铁拐李和蓝采和,他们授她成仙的秘诀。她常常往来于山谷之间,行走如飞,每天朝去暮回,并携带山果而归,送给母亲。母亲问其故,她只说去名山仙境,与女仙们谈论修道的事。  

她后来长大成人,常谈论一些特异非常的事情。此事传到武后那里,下诏让其入宫。当她和使臣行至途中时,何仙姑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臣四处寻觅,也未找见其人。  

唐中宗景龙年间,在铁拐李的带引之下,她白日升仙而去。唐玄宗天宝九年,有人在麻姑坛看见她站在五色云中。唐代宗大历年间,人见其于广州小石楼,刺史高皇目击此事,并上报朝廷。  

宋代的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几个回合下来,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 资料来源:《东游记》)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9: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朱月明 整理

八仙是在中国民间的众多神仙中,家喻户晓,影响最大的神仙,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还有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有关他们的传说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吴元泰的《东游记》所述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八仙在给西王母拜寿完毕,辞行之时,忽然望见东海白浪滔天,风涛拍岸,浩浩荡荡,无涯无际。洞宾说:“久闻东海广阔,其中海市蜃楼时有时出,不如今日我们乘兴东游,畅观其景怎么样?”铁拐说:“好啊。”果老说:“今日我醉了,还是另择日子吧。”钟离说:“人不易齐,兴不易起,况且龙华会就在附近,从此处游过去,即赴了龙华会,又回家了,岂不一举两得?”众人皆称好。于是八仙辞别王母及众仙,飘飘东游而去。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象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铁拐李自立其上,乘风逐浪到达了对岸。紧接着钟离将拂尘投入水中,站在拂尘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轮到果老时,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将他的纸叠驴投入海中,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到了对岸。随后,洞宾以萧管,湘子以花篮,采和以大拍板,国舅以玉板投入海中,各自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过东海。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 资料来源:《东游记》)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仙赴西王母蟠桃寿宴

朱月明 整理

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八仙的故事,而“八仙庆寿”与“八仙过海”的故事更广为人知。“八仙庆寿”的故事常常出现在绘画、瓷器、雕塑等民间工艺和民间戏曲里,为大众所喜爱,是民间祝寿必不可少的主题。

西王母寿诞在即,八仙商量如何给王母祝寿,张果老提议向太上老君去求字。八仙遂驾祥云来到了太上老君家中。听完八仙的请求,太上老君欣然动笔,以《千秋岁》为调作词一首:昆仑日暖,阆苑风光好。玉楼醉,玄女傅朱颜,顿觉乌云晓,增纤巧; 人在也,荣华南极祥光绕。位比东王老,历万劫而不朽,瑶池台上司阴教。钧天诸品,就赞乾坤自悠久;今朝海鹤添筹,莫惜金樽倒。 八仙读完,称赞不止,告别老君,驾云回府。八仙以天孙之绵为轴,编星星为字,剪云霞为彩,量好王母宅宇的尺寸,制作了一幅贺寿云轴。王母寿诞日,八仙持着贺寿云轴,驾着祥云,盛装去给王母庆寿。  
天上诸佛、玉皇、诸神、诸仙,都来贺寿,宾客满庭,大开筵宴。忽然仙童来报“八洞神仙来贺寿。”王母命仙童将八仙引入座席。寒喧完毕,八仙送上贺寿云轴。王母命将云轴张挂起来,只见云霞灿烂,光辉满堂, 贺词韵味隽永。而且云轴的尺寸恰合王母庭宇。王母大喜,邀请众仙同游阆苑。只见园中奇花盛开,异卉丛生,珍禽绕客飞鸣,灵兽盘舞欢迎,蟠桃红熟,青鸟相鸣。处处有异香随拥,步步有仙乐相从。千奇万异,难以尽述。又见台殿回旋屈曲,直抵九层。上窥无极之天,下看四方之地。令人目不暇接。正如古诗所谓: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有田俱种玉,无地不栽花。  
王母又在瑶池之上设宴,与众仙对酌。筵中摆列有交梨火枣,玉液琼浆,胡麻紫芝。珍奇美味,应有尽有。席间,董双成吹云和之笛,王子弹八琅之璈,许飞琼鼓太虚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四人更是唱和叠和,果然是钧天广乐,余韵悠扬。八仙听得心旷神怡,受其鼓舞。蓝采和持觞至王母前拜寿。王母说:“久闻贤弟,善能踏歌,今日正当行乐之会,何不为我一试。”采和说:“只怕我的歌难和这些阳春白雪。”王母说:“各有各的意思,不必过谦。” 于是采和来到庭前,扣衣盘舞,俯仰纡徐,手执云阳板,颠狂跳跃。舞罢,采和大踏步歌道:演出到此结束。众仙大笑。王母说:“在我的戏臣中还没有你这样的表演的。”众仙又推举湘子唱道情一曲,湘子离席吹萧助兴,萧音奇绝。王母赞道:“此曲逼真仙景。”于是命安法其记下乐曲。  

有仙童捧三千年一结果的蟠桃来到席间,王母命众仙各食二枚。寿宴完毕,张果老率众仙辞谢过王母,飘飘然赴龙华仙会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9: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贵戚修仙:曹国舅

(宋)白玉蟾《曹国舅赞》:
               窃得玉京桃,踏断金华草。
               白云满蓑衣,內有金丹宝。①

    出身名门
    曹国舅姓曹名佾,乃是宋朝慈圣光献曹皇后的亲弟弟,人称国舅。曹佾出身名门,祖父曹彬被史家列为宋朝良将第一,战功卓著,仁敬和厚。他约束士兵戒杀无辜,积功累行,荫庇后人,因此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曹彬有七个儿子曹璨、曹琍、曹玮、曹珐、曹圮、曹殉、曹琮都在朝中担任高官。其中曹圮就是曹国舅和曹皇后的父亲,担任尚书虞部员外郎,后来被封为吴王,谥号安僖。曹国舅的姐姐曹皇后乃女中豪杰,自幼熟读经书,善书飞白书,性情仁慈,生活俭朴。选入宫中后,带领嫔妃们在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曹皇后遇事头脑冷静,临危不惧,有大将风度。公元1048年间正月,宫内发生叛乱,曹皇后将宫中的人员组织起来,分头镇守和护卫仁宗皇帝,杀退了叛乱者。此举深得仁宗和朝野赞赏。

    史书上称曹国舅风度翩翩,性情温和,精通音律,喜欢下棋、射箭和吟诗。在朝中担任高官,在公共场合不谈公事,也不在背后谈论别人的缺点和过失,神宗皇帝夸他为“真纯臣”。此后,不断加官晋爵,被封为济阳郡王,备受皇恩,七十二时去世。哲宗皇帝的时候,又追封他为沂王。正史中没有曹国舅修道成仙的记载,民间传说却对其成仙之事大加渲染。

    一位作恶多端的弟弟
    传说中曹国舅是以他的弟弟曹二为反衬的。曹国舅除了具备上述的优点以外,更强调了他不喜富贵,志慕清虚的一面。说他自幼出入宫中,皇帝及皇后都非常喜欢他。他每次与皇上讲话,都说些清静自然无为的话,一心想修道成仙。相比之下,曹国舅的弟弟曹二则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他依仗皇家的权势,掠夺百姓的良田,霸占别人的妻女,并且滥杀无辜,身边纠集了一帮无耻小人。曹国舅对弟弟恶行深以为耻,但多次劝说均无效,于是决定离家外出修道。出走之前曹国舅对身边的人说:“我们曹家的祖辈积了阴功,所以才有我们曹家今天的荣华富贵。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积善的人家会昌盛,积恶的人家会遭殃。我的弟弟如此作恶多端,虽然眼前逃脱了人间法律的制裁,却逃不掉天的法律。报应迟早就会到的。我还是早点离家修道,免得大祸临头。”说完,就把家里的财产都散给穷人,然后离家修道去了。

    一枚御赐金牌

    曹国舅离开京城之前,皇帝担心曹国舅在外边受苦,特意给了他一枚金牌,上面刻着“国舅到处,如朕亲行”八个大字。意思就是曹国舅到的地方就如同我皇上亲自到一样。自此以后,曹国舅放弃了国舅的优越的生活条件,每天拿着一个笊篱(竹子编的容器)化钱度日。

    一天,曹国舅来到了黄河渡口打算渡河,艄公向他索要船费,国舅没有钱,艄公就辱骂他,并将他赶下船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国舅想到皇上给自己的那块金牌也许还可以当船费用,于是就从兜里掏出来交给艄公。那位艄公还识字,一看是当今皇上御赐的金牌,满船的人吓得高呼“万岁”都跪下给国舅磕头,艄公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这时候船上的一位与众不同的蓝衣道人向曹国舅高声喝道:“你既然已经决定出家修道,为什么还要仗势欺人,拿出这块金牌来唬人呢?”

    曹国舅连忙躬身向这位蓝衣道人施礼,答道:“弟子,绝没有仗势欺人的意思。”

    蓝衣道人又说:“既然如此,你能把你的金牌丢进水里吗?”

    话音未完,曹国舅已经将金牌扔进了滚滚的波涛之中。众人更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不停地磕头作揖。
    蓝衣道人于是叫曹国舅跟他一道上岸,上岸以后,蓝衣道人问:“你认得吕洞宾吗?”
    曹国舅答道:“弟子只是一介凡夫,哪里认得神仙?”
    蓝衣道人说:“我就是吕洞宾,今天特意来度你的。”说完就把国舅带走了。

    指天为道

    曹国舅自此开始隐居山林,每天打坐修炼,精思玄理。钟离权和吕洞宾听说曹国舅修道精进,决定亲自前来考验考验他。
    吕洞宾问他说:“听说你在这里修养,你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曹国舅回答:“我养的是道。”
    吕洞宾又问:“你养的道在哪里呢?”
    曹国舅伸出右手用食指指了指天。
    钟离权见状笑道:“心就是天,天就是道。看来你已经认识了自己本来面目了。”
    于是钟吕二人将曹国舅引入了仙班。从此曹国舅成为八仙中的一员。


①(清)陈邦彦选编《康熙御定历代题画诗》(下卷),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亦参见《白真人集》二卷,《藏外道书》第5册,巴蜀书社,1994年,第44页。

曹国舅

曹国舅
发表于 2012-4-21 09: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云水分享八仙传说,小时候就听过一些八仙的故事,感觉神奇而美丽!
发表于 2012-4-21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云水仙女分享好玩的八仙故事
发表于 2012-4-21 14: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再慢慢看,谢谢亲爱的云水。{:8_3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4 00:55 , Processed in 0.07156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