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74|回复: 20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3 10: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09-7-25 10:42 编辑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一
    妙逝居士注释

戒定真香,虔诚修供养,普令闻熏善根皆增上,香气心光悉遍满十方,诚感佛慈,加护恒吉祥,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一拜三称
这是香赞,“戒定真香”,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香,代表由凡夫到圣人的五个修行过程。“虔诚修供养”,是依教奉行。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普令闻熏善根皆增上”,普愿一切众生都能闻法修行,增长善根福德。“香气心光悉遍满十方”,佛法无边,法身真我遍满一切处。“诚感佛慈,加护恒吉祥”,以真诚心感应佛菩萨来加被护佑。南无(音念那莫),意思是归依恭敬。“香云盖”表诸佛菩萨云集如同宝盖,“菩萨”是觉有情,“摩诃萨”是大菩萨。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包括一切诸佛和一切菩萨。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佛 
一拜三称(第一拜)
一心是清净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一心是平等心,见到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是阿弥陀佛,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以外,什么都没有。净宗一心不乱,与禅宗明心见性是一个境界。佛告诉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就能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不过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当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能伏烦恼,乃至能断烦恼,都叫事一心。念佛念到破无明见佛性,叫理一心。伏烦恼容易,断烦恼难,在佛法修学中,除净土法门以外,都要断烦恼,才能了生死。只有净土法门,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伏住烦恼不起现行,就能往生极乐,圆成佛道。
“观”是观照,这是菩萨的境界,一般凡夫做不到。水平低一点的就是“观想”,观想还做不到的话,可以从“想”入手,心里想这个功课的内容,没有别的想法,所以又叫“随文入观”。随着这个礼赞文进入到“观”的境界。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由观想,进入到“观照”了。这个“观照”就是离开心意识,如《心经》所说的境界,“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了。照见是功夫,无明没有了,照见就现前;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是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佛性,皆空是见到五蕴与佛性无二无别。所以能达到“照”,就能“度一切苦厄”,苦厄就是三界苦海,六道轮回。我们念经不起作用,就因为你是在“想”而不是在“照”。而“想”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不过时间长了,也能减轻一些烦恼,等到有一天能用“照”了,那你也就是菩萨了。
“礼”是礼拜,这个功课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困难,因为礼拜的过程并不需要多大的运动量,对于身体不好的人,或一般的病人来说,都可以做得到,只要拜的慢一点,就没有问题。拜佛不光是最好的健身运动,同时还能消除烦恼,佛法里讲到,“至心一礼,罪灭河沙”,能恭敬地磕一个头,可以消灭象河里沙子那么多的罪业。烦恼没有了,你的人生享受就会随着提高,以小的投入,获得大的回报。
“娑婆”,华译为“堪忍或安忍”,是指这个世界的众生,安忍于十法界,特别是安忍于六道轮回,受十恶三毒等烦恼的束缚,流浪于生死,而不知道出离,故名“娑婆世界”。
“娑婆教主”是释迦牟尼佛,他是佛教的创始人,由三千多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悉达多(成就义)太子,出家修行,得道成佛,然后才有佛法流通于世。
法传到中国是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项有圆光,手持一弓二剑,在金鸾殿上空飞翔,(“金人”代表性德,即众生本性所具足之智慧德能。“弓剑”代表修德,即断见思烦恼,证一切智,断尘沙烦恼,证道种智;破无明见佛性,证一切种智。弓是圆的,代表修德圆满),汉明帝遍问群臣,太使傅毅说:“据《周书异记》记载: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四月初八日,平旦时分,狂风大作,江河泉池井水,纷纷上涨,山川大地震动,五色光芒入贯太微,紫色遍布西方。昭王问太史原因,太使苏由说:西方有大圣人诞生,并说一千年后佛法流传此土。如果以年代计算,应该就是现在,陛下所梦金人,想必就是佛陀”。于是明帝便派使者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西行印度,将佛法迎请了过来。
随使者一起到中国来的,还有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印度高僧。佛法流传到我国后,当时五岳道士感到十分不安,于是就有意想毁灭佛法。公元71年(永平十四年)元旦,褚善信、费叔才等六百九十多名道士,利用向皇帝贺年的机会,说了佛教很多是非,并上表要用道经,同佛经比试高低真伪,比试的方法是焚烧经典。明帝准奏后,在元宵节日,于白马寺南门,将佛经道经,分置东西两个焚经台上。当火点燃后,西坛的六百多卷道教经典,顷刻之间,焚烧殆尽,褚善信等人,原有的神通,全部失灵。而东坛佛经那面,熊熊火焰化为红莲,佛经佛像在大火中,丝毫未损。同时天乐鸣空,并出现五色神光,宝花玉鬘由天而下。汉明帝及群臣看到如此祥瑞,都赞叹不已。当此之际,摄摩腾与竺法兰身跃虚空,为明帝及大众说偈开示:“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纳丘无嵩岳荣法云垂世界法雨润群萌显通希有事处处化群生”。
道士褚善信、费叔才等几个为首的人,深感愧疚,羞恨而死,其余六百多名道士,以及司空刘峻等二百六十人、京师张子尚等三百九十人、后宫阴夫人等一百九十人,纷纷向皇帝请求,愿归依佛门,出家修行。明帝一一允许,并敕令在洛阳创建十所佛寺,安置修行人,从此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
“释迦”的译意是慈悲,“牟尼”的译意是寂静。佛本来没有名号,佛的名号,是从他教化众生的需要而来,名号是他教学的方针,如同医生对症下药,由于众生缺乏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佛的名号里用释迦,由于众生烦恼太重,妄想执着,心不清净,所以佛的名号里,又加上一个牟尼。所以,佛的名号,就是他现前这个阶段的教学方针,用来提醒众生断烦恼,证菩提,圆成佛道。
“九界”指九法界:天、人、修罗、畜牲、鬼、地狱六凡法界,以及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三圣法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九个法界的导师。
“如来世尊”,佛有十个通号,⑴如来:是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⑵应供:是具足万行,福慧圆满,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⑶正遍知:亦名等正觉。具足一切智,为正知;明了一切法,为遍知。⑷明行足:智慧圆满是明足,福德圆满是行足。⑸善逝:是依实相理体,行八正道,入大涅槃。⑹世间解: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解。⑺无上士:是修学圆满,德超九界,为最上之士。⑻调御丈夫,天人师:佛有能力,调伏一切众生,令断烦恼,得大涅盘乐,为人天导师。⑼佛:是智慧觉悟究竟圆满。⑽世尊:一切世间悉皆尊重。“如来”是“十号”中的头一个,“世尊”是十号中的最后一个,说“如来世尊”,这是对十个通号的简说。前五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是诸佛自觉之德自利之德。后四号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是佛觉他之德,利他之德。如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利利他究竟具足,名之曰佛。
“五浊恶世”,浊是染污、是混浊不清净。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⑴劫浊,“劫”是时节。劫浊是众生被烦恼染污的时节,是因染污而遭受苦难的时节。
⑵见浊,见浊又叫见烦恼.是我们的错误见解.有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
“身见”也叫我见,执身为我,不知道这个身体不是真我。如水动时才有风,风动时才有浪,浪是水的假相,真相是水不是浪。那谁是真我?真我就是法身自性。这个假我是怎么来的呢?他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才将真我变成了十法界,将真我变成了六道生死。然后执四大“地水火风”为身相,地为骨肉,水为液体,火为暖气,风为呼吸;执六尘缘影“受想行识”为心相,受是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想是第六分别意识,行是第七执我识,识是第八含藏识。不知道这八法空无自性,没有真常主宰的实我。由于执假我为真我,所以自私自利,谋取他人财物,为我所有,而有盗业;取牠血肉,饱我口腹,而有杀业,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杀盗淫妄,使自己在六道中,生死相续,轮回递偿。今天吃牠的肉,将来牠会以同样方式吃我的肉,互相酬偿,没完没了。由此而长处轮回,流浪生死,承受八苦相煎的磨难。
“边见”, 是不合中道,执著两边的错误见解。如“断见”,执著人死之后,一了百了,没有后世。或“常见”,执著人死之后仍然为人,猪马牛羊死后,仍然为猪马牛羊。由此边见,使人自私自利,造作诸业,从而驱役身心,生生世世,流转不息。
“戒取见、见取见”,是指人们的成见。“戒取见”是修因上的错误见解,非因计因。有人在禅定中,看到牛升天了,就学牛吃草,而不知牛前世曾作过生天因;又有人说:信了就能升天,就能成佛,而不知信了以后还要解,解了以后还要行,行了以后才能证。
“见取见”是证果上的错误见解,非果计果。如宗教里面把天堂当极乐,不知识天堂也不究竟,天堂也有成住坏空,有生老病死,古德说三界诸苦,欲界有苦苦(八苦)、色界有坏苦(乐变坏苦)、无色界有行苦(念念迁流)
“邪见”,邪见是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广造恶业,广受诸报。
⑶烦恼浊,又叫思烦恼,是人的错误思想。众生过于追逐五欲六尘,从而引生贪嗔痴慢疑等心理疾病,烦扰身心不得自在,称为烦恼浊。见烦恼与思烦恼,合称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是众生流浪生死,遭受磨难的主要原因。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09-7-23 13:00 编辑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二

⑷众生浊,又叫有情浊。是众生因思想见解错误,从而导致行为造作上的错误。如杀盗淫妄,酗酒作乐,不孝父母,不尊师长,不持斋戒,不修善业等,是名众生浊。
⑸命浊,是命不好。指众生的不清净受报,寿命短促,不满百岁。因众生迷惑造业,所得到的就是疾病、衰老、死亡等生理上的不健康,以及三苦八苦等生活上的磨难。


“八相成道”,是佛应化世间普度众生的八个步骤。⑴舍兜率:是从兜率天下降,兜率天是后补佛的摇篮之地。⑵入胎:是入住到母胎里面。⑶是出生,从母右胁正念而生。⑷是出家修行。⑸是降魔。⑹是得道成佛。⑺是转法轮,说法度众。⑻是入涅盘住长寂光土。

“兴大悲,悯有情”,诸佛世尊大慈大悲,怜悯有情众生,以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就是众生的“生死”大事,世间法里面,没有超过“生死”这个大事的。世间人有本事升到天上,就是没有办法超出天界,没有办法解脱生死,没有办法出离三界,这是我们要觉悟的。聪明人一看到这两个字,他就警觉了,愚痴人死到临头才害怕,到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所以在身体健康时,就要提高警觉,要发心修学佛法,要发心出离生死轮回。

“演慈辩,授法眼”,《法华经》告诉我们:“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为众生示佛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使众生入佛知见故,而出现于世。”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示生世间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帮助众生圆成佛道。世尊演说佛法,普度众的这个过程,叫演慈辩,授法眼。

“杜恶趣,开善门”,“杜恶趣”是避免众生堕落畜生、饿鬼、地狱三恶趣;或避免众生流浪娑婆世界,遭受生死苦难。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相比,娑婆世界就是恶趣。开善门是开导众生,求生善道的方法。五戒十善是求生人天的善门,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是出离生死,解脱苦难,圆成佛道的善门。

“易行难信之法”,是指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的法门。这个法门,容易修行,但很难使人相信。在《阿弥陀经》里被称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但人道不易相信,就是天道、声闻、缘觉,以及权教菩萨,都很难相信。他们不相信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出离三界苦海,就会圆成佛道。但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不是说,得到了易行之法,不用自己去努力,就可以很轻松的成佛了,这样想就又错了。虽然净土法门比其它法门容易修学,但是你要能够符合佛的接引条件,要符合阿弥陀佛的心愿才可以。关键是要真实的相信,要真实的发愿,要真实的去念。如果还留恋娑婆世界的一切,那么你这个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就不专一了。

所以,要能看破,要能放下,还要一心读经,一心念佛。古德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夏莲居老师当年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大军阀张宗昌,说他宣传赤化,要抄他的家,要杀他,这样他才逃亡到海外,回到天津后,注重修行,由儒道而佛,又由禅而教,由教而密,由密而净,直到这时才明白,只有净土才是最真实的。夏老师闭关修持很精进,一个人在楼上修持,一闭关就是几年功夫,由此可见,修行净土法门,也要有一番真正的努力,才能成就。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如来会上,当佛弟子阿难向佛请过法之后,释迦牟尼佛就称赞阿难:“善哉善哉,你今天提问的功德,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诸天及人民功德。因为当来一切含灵,皆因你问而得度脱”。因他这一问,佛就说出了《无量寿经》,说出了净土法门。奉劝一切众生,都要依照这个法门,念佛求生净土,离开这个法门,便没有办法,在这一生得到度脱了,所以说“皆以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对释迦牟尼佛的赞叹。

然后就是一拜三称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在最后要念阿弥陀佛而不念其他诸佛名号?这是因为释迦牟尼佛让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再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总称,也是打开整个宇宙人生宝库的总密码,总钥匙。又阿弥陀佛名号,也是一切诸佛名号,念一尊阿弥陀佛,就等于念一切诸佛如来名号。同时,阿弥陀佛也是我们的性德本名,是我们本有的智慧的德能,念阿弥陀佛有助于我们回归自性,有助于我们恢复本有的自性德能。是我们回归极乐禅园的最广大、最简易、最方便、最直接、最圆顿、最快速成圣的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09-7-23 10:49 编辑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三
一心观礼,极乐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住真实慧,誓拔勤苦生死之本,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于无量劫,积植德行,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名具万德,声闻十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二拜)

极乐教主是指阿弥陀佛,他在成佛之前,是一位国王,称为世饶王。“世饶”就是很丰足,很富有,他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很强大。那个时候有佛住世,叫“世间自在王如来”,当世饶王听到“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之后,即“发无上正觉之心”,就是发菩提心,发心成佛。于是就舍弃国家王位,而出家修行了。出家之后,他的法名叫“法藏比丘”。
“住真实慧”,《无量寿经》讲了三个真实,一是真实之慧,二是真实之际,三是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就是心安住到般若智慧上。般若有三种,⑴实相般若,是自性本具之般若,是本有的智慧觉悟;⑵观照般若,是修证般若,即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恢复本有的智慧觉悟;⑶文字般若,是觉他智慧,是帮助众生恢复本有智慧觉悟的文字记载。以念佛法门来说,忆佛念佛,必定见佛,能信、能愿、能一心念佛,就是住真实慧。“真实之际”就是自得心开,明心见性。“真实之利”,是了脱生死,出离三界,普度众生,不退成佛。
“誓拔勤苦生死之本”, 勤苦是八苦相煎,生生不息,世世不止。生死之本,是贪嗔痴爱。“贪爱”为鬼畜之根,“嗔”为地狱之本。成实论云:“贪根不拔,苦树常在。”古德说:“财、色(男色女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故知贪嗔痴爱,实为生死之本。如来出世,原为断绝众生生死之根本,故令远离世利。法藏比丘闻到佛法后,就发宏大誓愿,要誓拔生死之本,成就圆满佛道。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于是他放弃王位,出家作了沙门。沙门就是出家的修行人,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世饶王作了和尚后,他的法名叫“法藏”,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
“菩萨”又叫觉有情,是觉悟的有情众生。菩萨道是以利他为本,从利他中完成自利。“劫”是时间,阿弥陀佛经无量劫,积植德行,他所发的殊胜大愿,全都落到实处,悉皆圆满成就,所以名具万德,声闻十方。
阿弥陀佛的大愿,简要说明有四十八个:⒈国无恶道愿⒉不堕恶趣愿⒊身悉金色愿⒋三十二相愿 ⒌身无差别愿 6.宿命通愿 7.天眼通愿 8.天耳通愿 9.他心通愿 10.神足通愿   11.遍供诸佛愿12.定成正觉愿13.光明无量愿14.触光安乐愿15.寿命无量愿16.声闻无数愿17.诸佛称叹愿18.十念必生愿19.闻名发心愿20.临终接引愿21.悔过得生愿22.国无女人愿23.厌女转男愿24.莲华化生愿25.天人礼敬愿26.闻名得福愿27.修殊胜行愿28.国无不善愿29.住正定聚愿30.乐如漏尽愿31.不贪计身愿32.那罗延身愿33.光明慧辩愿34.善谈法要愿35.一生补处愿36.教化随意愿37.衣食自至愿38.应念受供愿39.庄严无尽愿40.无量色树愿41.树现佛刹愿42.彻照十方愿43.宝香普熏愿44.普等三昧愿45.定中供佛愿46.获陀罗尼愿
47.闻名得忍愿48.现证不退愿。
阿弥陀佛成就的世界,有无量快乐。那里是莲花化生,没有十月胎狱,故没有生苦。那里是金刚那罗延身,没有衰退变化,故无老苦。那里是无极之体,不是血肉之躯,故没有病苦。那里是无量寿,有生无灭,故没有死苦。那里是随意所需,应念现前,故没有求不得苦。那里是上圣聚会,故没有怨家聚会苦。那里没有女人,没有家庭,故没有爱别离苦。那里是清虚之身,皆具涅槃妙体,故没有五阴炽盛苦。那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故没有堕落恶趣苦。众生皆具:天眼通,无所不见。天耳通,无所不闻。他心通,无所不觉。宿命通,无所不知。神足通,无所不能。那里是乐如漏尽,可以享受诸佛快乐。那里可获陀罗尼,能得到诸佛无量法门之慧力。那里可以常见佛,常闻法,常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等大菩萨相聚一处,在修学上可以快速成就。那里是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庄严无尽。那里是一生补处,可在一生中圆满成佛。
“接引导师”,是我们在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将依愿力,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到那个环境去修学,他是我们成佛的导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09-7-23 10:48 编辑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四
一心观礼,从是西方,去此世界,过十万亿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名无量寿,及无量光,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安隐住持,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三拜)
极乐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距离有十万亿个佛世界那么远。一个佛的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即一百亿个单位世界组成。北京物理学教授黄念祖居士说,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那么一个佛土,就是一百亿个银河系。十万亿个佛世界,可想而知,极乐世界距离我们有多么遥远。虽说距离遥远,这是对迷人说,觉悟了眼前就是。以法门讲,这是佛的方便说法,善导大师曾说:“指方立相。”为了方便,确指西方,建立形相,让你专心去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以此管住这个妄心,使人能够专一修行。所以“指方立相”是一种很殊胜的方便法门。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佛” ,法藏成佛后的法号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意思,一是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二是寿命无量;另外智慧、福德、快乐等,一切都是无量。“十号圆满”,他成佛以后,同一切诸佛一样,从如来到世尊,具足佛的十个通号。
“安隐住持,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为动力,经过无量劫的修行,圆满的成就了,极其庄严,极其美好,威德广大的极乐世界,住在那个地方修行,可以使身心安稳,不受外界任何干扰,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修学效果,能帮你尽快地恢复身心清净,使你在一生中圆成佛道。所以,极乐世界确实是一个最安稳的修行处所。
常慧法师是长春百国兴隆寺的主持,她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在她闭关念佛的时候,看到有八个红脸大汉穿墙进来,说他们是三千年前的山神,现住在朝鲜山上修行,想让师傅去教他们念佛。他们跟师傅说,现在地上太混乱不能住,天上也不安稳,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最安稳的去处,所以他们想学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说,天上也不安稳,即便是到了天上,大三灾来了也躲不过去。所谓: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古德说:六欲诸天现五衰(头上花萎.衣裳垢腻.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三禅犹患有风灾。纵饶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四拜)
“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法身、报身、应化身,称为佛之三身,是修学佛法的纲领。法身就是净土,“净”是本无惑染,“土”是众生之依止。法身与净土,皆为心性之异名,又称大道、真如、本性、本来面目等。本无生灭,本无垢净,本无增减。梵语称之为“毗卢遮那”,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处众生都是自己,这是法身。依现代哲学所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当你真正证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众生与佛是一不是二,众生与自己是一不是二,你就证得清净法身,那么你就是法身大士;当你究竟证得法身,那么你就是圆满成佛。所以求生净土,就是发愿证得法身,发愿证得本有智慧德能。
“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我们无法从语言文字、思维想象里面去得知清净法身,因我们的语言文字、思维想象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当我们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一切烦恼都没有了,法身自然就见到了。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阿弥陀佛圆满证得法身后,他以因地四十八个殊胜大愿为动力,在常寂光净土,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平等接引一切众生,使其离苦得乐。
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是世称释迦牟尼佛化身的,浙江天台山智者大师,依修学成度所立的四种佛土。以念佛法门为例,⑴当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能伏住烦恼不起现行,称凡圣同居净土,这个阶段的众生,未断一品烦恼,还属于人天凡夫,往生极乐后,可借助净土,一生成佛。⑵当念到事一心不乱,已断见思烦恼,还有尘沙、无明烦恼未断,还有余业未了的,称方便有余净土,这个阶段的众生,属于小乘圣人,往生后,同样是借助净土,一生成佛。⑶当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净土,这个阶段的众生,属于大乘圣人,他们都是法身菩萨。⑷当念佛念到无明烦恼断尽,生常寂光净土,常者法身,不生不灭;寂者解脱,一切烦恼永寂;光者般若,证得实相智慧。寂光净土,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为诸佛所证境界。
阿弥陀佛现在常寂光净土,同时也具足其他三种净土。凡圣同居土众生,见的是应身阿弥陀佛,方便有余土众生,见的是化身阿弥陀佛,实报庄严土众生,见的是报身阿弥陀佛,常寂光净土见的是法身阿弥陀佛。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娑婆苦”就是三苦、八苦、无量苦。得究竟乐,“究竟乐”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觉悟,究竟圆满智慧德能。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0: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09-7-23 10:51 编辑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五

一心观礼,圆满报身,所居之处,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宽广平正,微妙奇丽,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实报庄严净土,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五拜)
“报身”梵语称为“卢舍那”,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光明遍照”。报身是烦恼断尽,修行圆满,能够证明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这个智慧,叫做报身。我们没有觉悟,不明了事实真相,所以没有智报身,只有业报身。佛法的教学目标是求得圆满的智慧。法身是本有智慧,报身是修得智慧,化身是随缘度众生智慧。智报身,有生无灭,有始无终,证得智报身之后,就永远不会再迷失了,是真正的无量寿。
智慧是从悟入法性来说的,一般的菩萨没有智报身,自圆初住、别初地以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断尽,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菩萨才有智报身。这些菩萨,他们以大智、大定、大悲为其体,具有无量相,无量好,以及十力、四无畏等功德,他们所住的生活环境,就是实报庄严净土。这个环境里,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不但没有苦难,而且连苦难的名子都没有。也没有四时寒署雨冥之差别。生活环境优美,地面宽广平正,微妙奇丽,超逾十方,这里的快乐享受,美好庄严,是十方一切世界所不能相比的。
一心观礼,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菩萨弟子,声闻天人,寿命悉皆无量,国土名字,都胜十方,无衰无变,建立常然,殊胜稀有,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六拜)
“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是讲阿弥陀佛的应化身。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的应化身,不同于他方世界,当时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娑婆世界,虽然也是应化身,但他是随缘化身,随顺当时众生的寿命,当时众生的寿命是一百岁,由于魔王启请,加上法缘已尽,佛提前二十年入大涅盘,只住世八十年。而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是酬愿化身,他不是应一个世界众生之机,是应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愿望,所示现的应化身。不但身体是应化身,连极乐世界也是应化身。这是与十方诸佛世界的不同之处。十方诸佛是随众生业力变现的,再加上佛的愿力,先有众生的业力,后有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是先有阿弥陀佛的愿力,然后才有众生的净业,是这么来的。阿弥陀佛最殊胜的,就是寿命无量,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人能算出他的寿命,所以他的化身,就是他的报身,也是他的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体三身,三身一体,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菩萨弟子,声闻天人”,佛是老师,菩萨是佛的学生。断尽见思烦恼的叫声闻,未断见思烦恼的是天、人。阿弥陀佛的寿量不可思议,我们每个人往生到西方,与佛同寿量,都是无量寿。不但寿命同佛,我们的身体、相好也同佛,一切的享受也同佛,乃至于智慧、神通、能力也和佛都相似,这是极乐世界最特殊,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即使下下品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佛在《阿弥陀经》告诉我们:“皆是阿鞞跋致”,阿毗跋致是三不退菩萨,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禅定、智慧、神通、威德跟七地菩萨差不多。那他是不是七地菩萨?不是的,因为他一品烦恼都没有断。那他是不是凡夫?也不是,因为他的神通道力、威德跟七地菩萨一样。这就是这个世界,非常殊胜的地方。所以“国土名字,都胜十方”,这个世界建立常然,殊胜稀有,没有衰退变化,没有生老病死。所以,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也是十方世界,都不能与他相比的。
极乐世界之美好,我们人人有份,都能在这一生中修得。所以诸佛祖师,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要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人生中,第一桩大事,第一真实的好事。除此之外,什么都比不上。在娑婆世界,我们最后只会空手而去,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连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还有什么能得到的呢?因缘所生法,佛说即是空。一切现相,无有自体,当下即空,唯有极乐净土,这个事真实。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一定要不辜负诸佛诸祖对我们的期望,要好好念佛,不断提高我们的功夫,以便于我们能够自在往生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09-7-23 11:04 编辑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六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七拜)
十二光佛都是阿弥陀的名号。⑴无量寿佛:寿命无量,不生不灭,表佛性常住。⑵无量光佛:佛的智慧光明,不可限量。⑶无边光:表佛法不二,万法一如,无人我两边之见。⑷无碍光:妙用自在,无有障碍,无烦恼障,无所知障。⑸无等光:光中极尊,没有与他相齐等的。⑹智慧光:阿弥陀佛光明能破众生无明痴暗。⑺常照光:表法身圆满,寂而常照,无有间断。⑻清净光:表三业清净,烦恼断尽,一尘不染。⑼欢喜光:能令一切众生,得大安乐。⑽解脱光:解脱烦恼障缚,出离生死轮回。⑾安隐光:不为五浊八苦所危,不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所动。身意泰然,寂静妙常。⑿超日月光:日月光没有这些功能,故不能与佛光相比。⒀不思议光:这是对以上的总结,阿弥陀佛具足十二光如来功德,被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这句阿弥陀佛确实不可思议。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如来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第八拜)
无量光佛,无量寿佛,都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无量光代表智慧圆满。无量寿代表福德圆满。阿弥陀佛代表自性功德圆满,所以佛光普照十方世界,但我们为什么没有见到佛光注照,是因为我们有贪嗔痴慢疑恶见,有烦恼障碍,如果我们把障碍去掉,一心念佛,就能感到佛光的加持,见到佛光的注照。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 缘是成佛的条件。缘有亲因缘、所缘缘、增上缘、无间缘。
⑴亲因缘是种子缘,又名因缘,因也是条件,有因有缘就有果。在因缘里面,除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以外,还有无量劫来,在八识田里所存的十法界的业因,有十法界的种子,到哪一道去,要靠哪一道的缘。所以说,单有亲因缘,而没有后面的三个缘,就无法结果。
⑵所缘缘是心识所缘的对象。十法界都有我们的业因,但与哪个法界有缘,就会感应哪个法界。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平等心是佛心,这是佛种子,对于一切人事物,你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动念,这是佛种子,就会跟佛道相应,缘这个路走下去,就会成佛。菩萨是六度、四无量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有六度心,慈、悲、喜、舍有四无量心,起心动念想这个,他自然就会成菩萨了。阿罗汉观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苦是凡夫果,集是凡夫因;灭是寂灭乐是圣人果,道是圣人因。然后受三归,具众戒,不犯威仪,修一切道品,他就会成阿罗汉。
天道是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那自然就感应天道。人道里面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中国传统教育里面称为仁、义、礼、信、智五常,智表不贪不嗔不痴。我们起心动念不违背这个原则,来生就会生到人道。
鬼道的业因是贪心,不管贪财也好,贪色也好,只要有贪心,就会与鬼道相应。嗔恚是地狱心,常常喜欢发脾气,杀心很重,就会与地狱道感应。畜生道的业因是愚痴,不信佛法,不信因果,不能辨别真假,不能辨别邪正、是非、善恶、利害,这就是愚痴。
诸法因缘生,只要条件成熟,因缘果报就会现前。故地藏经告诉我们:杀生是缘,宿殃短命是报;盗窃是缘,贫穷苦楚是报;邪淫是缘,雀鸽鸳鸯是报;恶口是缘,眷属斗争是报;毁谤是缘,无舌疮口是报;嗔恚是缘,丑陋聋残是报;悭吝是缘,所求违愿是报;饮食无度是缘,饥渴咽病是报;畋猎恣情(任意打猎杀生)是缘,惊狂丧命是报;悖逆父母(不孝父母言行伤害)是缘,天地灾杀是报;烧山林木(伤害林中无数众生)是缘,狂迷取死是报;前后父母恶毒(虐待非亲生子女)是缘,返生鞭挞现受是报;网补生雏是缘,骨肉分离是报;毁谤三宝是缘,盲聋喑哑是报;轻法慢教是缘,永处恶道是报;破用常住(盗窃道场僧团物)是缘,亿劫轮回地狱是报;污梵诬僧(邪淫毁谤出家人)是缘,永在畜牲是报;汤火斩斫(火煮刀砍)伤生是缘,轮回递偿是报;破戒犯斋是缘,禽兽饥饿是报;非理毁用是缘,所求阙绝是报;吾我贡高是缘,卑使下贱是报;两舌斗乱是缘,无舌百舌是报;邪见(不信佛法,不信因果)是缘,边地受生(没有佛法、教育落后的地方)是报。
所以,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决定不起贪嗔痴,那你三恶道的缘就断掉了。有三恶道的因,但没有三恶道的缘,你来生就不会堕三恶道。所以祖师大德教育我们,起心动念统统是“阿弥陀佛”,念佛是走佛道,只有阿弥陀佛是大事,其他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这个所缘缘是自然的,自自然然就会与之相应。
⑶增上缘是有助于成佛的一切助缘。我们念佛,佛就是我们的增上缘,在增上缘中,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是第一增上缘,因为这一个缘,能叫我们在这一生中横出三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没有比这个缘再善的。
⑷无间缘就是不间断。像我们现在信、愿、念佛,求西方生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就种下了极乐世界的种子,每个人都有,这就是亲因缘。我们现在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所缘缘。我这个念头不断,念念无间,这是无间缘。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增上缘。用念佛法门来解释,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有缘”,怎么才能有缘? 断恶修善,持戒念佛,自然就与佛结上了缘分。“遇斯光者”,“光”是佛的智慧,这个智慧与世间说的聪明不同,他是不妄想、不分别、不执着。那么他所得的功德利益是:“垢灭善生”。“垢”就是今天讲的污染,在染污中,有心理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环境的污染,一切污染当中,最严重的是心里面贪、嗔、痴三毒污染。这个污染严重的时候,人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所以,遇斯光者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一切污染。“善”是信愿持名,一心念佛,然后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这是第一大善。“身意柔软”,指这个心地清净,自自然然地,慈悲心就流露出来了,不是别人劝的,自然就有的。
“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佛给我们讲的苦苦就是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家聚会、五阴炽盛苦。“生苦”是我们的神识来投胎的时候,诸位要知道,我们在投胎之前,这个东西俗称灵魂,佛家称它为神识。一投胎那一天,在母亲肚子里面要住十个月,这十个月就等于被人关起来,他不能自由活动,这个时候,他感受的是苦不堪言。不但不能动,而且母亲的情绪也会影响他的苦乐。母亲心里一不高兴,他马上受影响,他就非常痛苦。母亲一发脾气更不得了,母亲饮一杯凉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喝杯热茶,他就像在八热地狱,所以这十个月,佛在经上形容为胎狱。在母亲肚子里十个月等于堕地狱,他在里面感觉日子太苦了,度日如年,这是胎生之苦。这个小孩出生的时候,皮肉接触外面的空气,接触外面境界,如同许许多多的针刺到身上一样的痛,所以人一生出来就哭,然后就是老病死苦。但极乐世界没有生苦,在那里是莲华化生,生的时候,不像我们这里,从一个小孩,慢慢长大,而是一出生,那个相貌跟佛、跟阿弥陀佛一样,个子高矮、胖瘦都跟阿弥陀佛的标准相似。他没有从小到大,也就没有衰老,没有疾病,没有死亡。“求不得苦”,是不能称心如意,不像极乐世界,随意所须,就会应念现前。“怨憎会苦”是冤家聚会,冤冤相报.“五阴炽盛”是色(即地水火风四大)、受、想、行、识,如火一样越燃越烈,会盖覆人的自性,使人越来越迷,无法解脱由惑到业,由业到苦,生死相续。当我们忆佛念佛,能见到阿弥陀佛时,这些苦就都会自然的消失了。
“一切忧恼,莫不解脱”, 忧是忧虑,恼是烦恼,心里的忧虑烦恼蒙佛光一照,佛是以无量真实智慧注照,被照的这些众生,也就破迷开悟了,所以他的一切忧虑烦恼就会统统消除了。这个时候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慈心作善,欢喜快乐,法喜充满,真性显露。真性就是真心,真心也叫佛心,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对一切众生平等慈悲,所以他才欢喜无量,这是有情众生得到的真实利益。
“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是指诸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所发的愿力不同,所以成佛之后的果报也不同,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发的愿力最殊胜,所以他成佛之后的果报也最殊胜,这是十方诸佛所不能相比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09-7-24 09:31 编辑

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 七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九拜)
“教主本尊”,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深般若波罗密多的境界,这个境界,见到一切世界皆如黄金山。“黄金山”比喻阿弥陀佛,比喻自性本有智慧。“出于海面”是出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其中万物,悉皆隐蔽,所见的都是一真法界,其中三界苦海,六道轮回,悉皆度脱。无数代表证果的人数。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今现在彼,为诸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胜利益安乐,十方菩萨瞻礼闻法,得蒙授记,称赞供养,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十拜)
“阿弥陀佛今现在彼”,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现今在极乐世界,为一切众生,宣说甚深微妙之法。“甚深微妙法”,就是净土念佛法门。它到底深到什么程度,就是佛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心能忆佛念佛,即是是心作佛。现在当来必定见性成佛,即是是心是佛。
“令得殊胜益安乐”,修学这个法门所得到的利益是,所有一切业障能消除,所有一切苦难能脱离,它的效果远非其它方法可以相比。
“十方菩萨瞻礼闻法,得蒙授记”,佛说这个净土法门,使十方菩萨都得到了殊胜利益安乐,所以十方菩萨都在瞻礼,都去称赞供养阿弥陀佛。授记是佛为这些菩萨授记作佛,皆当究竟一生补处。究竟是特别标明这是圆教的一生补处,不是别教、不是通教,如果是别教、通教,就不可以加上究竟,加究竟就决定是圆教佛法。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心随佛现,心外无境,全佛是心,境外无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净土方显唯心,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十万亿程,去此不远,心作心是,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第十一拜)
这一拜是讲念佛的原理。“心”有三种:
1、肉团心,此心在人身中,状如倒挂莲华,由识心所变,由本心所现,由因缘所生,由地水风火四大,和合而成。这个心不是佛法所讲的真心,因为这个心它有生有灭。
2、缘虑心,即人的识心,是人的分别意识心。佛告诉我们:这个心也不是我们的真心,是妄想心。不过这个心的作用很大,他能遮盖我们的真性,能使我们失去真常。能攀缘思虑,能分别邪正善恶。能让人成贤圣,能让人下地狱。我们无始劫来,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迷惑造业,依业受报,流转生死,都是这个心的作用。“佛由心生”,就是指的识心。
3、自性本心,也叫真心本性。此心体广大,犹如虚空,遍一切处,为宇宙万有之所依,为宇宙万有之本体。此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里面含藏着本有的智慧德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随佛现”,就是指的本心,会随着我们的观想而现出本来面目。
“佛由心生,心随佛现”。“佛由心生”,这个心是识心,要想成佛,在心里必须忆佛念佛。“心随佛现”,这个心是本心,本心也叫佛,就是本有的智慧德相,本心会随着自己忆佛念佛而现前。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宋朝赵子昂是画马专家,天天想马的形态,想马的动作,心里面天天想马。有一天中午睡觉,作梦也在想马,真是全神贯注。当他太太去叫他时,竟然看到床上有一匹马,太太吓得惊叫,他醒过来问她:“你叫什么?”她说:“我刚才看到床上有一匹马。”所以,心里想什么,就会变什么,既然知道这个事实,那么想佛不就变成佛了吗?
所以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想佛念佛是“是心作佛”;必定见佛,是“是心是佛”。如果不想佛,你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是无明。想这个身是我,执身为我,那么你就决定脱离不了轮回。想人天,人天是五戒十善,这是心作人天;想声闻缘觉二乘,二乘是四谛十二因缘,这是心作罗汉辟支佛;想菩萨,菩萨是四摄六度,这是心作菩萨;想财、色、名、食、睡,想贪、嗔、痴,这是心作饿鬼、地狱和畜生,那么饿鬼、地狱和畜生就会随着现前。所以,想什么,什么就会现前。由此可知,忆佛念佛,就是成佛的最好方法。烦恼妄想起来时,马上把念头转到阿弥陀佛上,立刻用佛号把它降服住,这叫功夫得力。不要以为我们念佛佛不知道,你念佛佛能知道,你供佛礼佛,佛能见到。不要以为佛像是假的,马虎一点无所谓,其实佛都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十方世界每一个众生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所以我们修学净土,一定要拿出真诚心、恭敬心, 感应不可思议, 一点都马虎不得。
“心外无境,全佛是心,境外无心,全他即自”,境就是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不管是苦乐享受,或者善恶环境,都是由自心所现,由自识所变。是故心境不二、心佛不二、自他不二。若能参透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若真修道人,不见世见过。善境界是自己的善念变现出来的,恶境界是自己的恶念变现出来的,与外境真的不相干。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里会梦到善人、恶人,也会梦到顺境、逆境,梦醒之后,再去想一想梦里的境界,真有善人、恶人吗?真有顺境、逆境吗?都没有,这都是自己的心意识变现的。原来一切境界,都是自心,都是自己,除自己之外,什么也没有。你能证到这个境界,见到这个事实,才会证得法身。证得法身之后,你对一切人,自然就会爱护,因为他不是别人,都是自己。
而且爱护之中,也没有任何条件。通常母亲爱儿子是有条件的,因为他是我儿子。证得法身之后,就没有条件了。这在佛法中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慈悲用现代人的讲,就是爱护,无条件平等的爱护。因为他知道,一切万法都是自己,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如果能够真正明白这个事实,你待人处事时,对立的观念就没有了,好恶的观念也没有了,不会有这个我喜欢,那个我恨他、我讨厌他。你喜欢他,就是喜欢自己,讨厌他,就是讨厌自己,因为自他不二嘛!所以,这个心才能够清净,才能够平等。我们今天,心不能清净,不能平等,不能与人相融合,是因为在境界里面,在自他里面,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不知道境界是一个圆满的自己。
所以,要常常想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常常想功德很大,禅宗叫疑情,虽然搞不清楚,佛这么说,我就这么想。整个世界就是自己,这样慢慢的,你的心量自然就会扩大,你的分别执著,自然就会渐渐淡薄。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会帮助你开悟,会帮助你契入境界。
“洪名正彰自性,净土方显唯心”, 洪名即阿弥陀佛。因为心外无佛,所以自性即是阿弥陀佛;境外无心,所以极乐净土即是自心;因为全佛是心,所以本有智慧德相即是本心;因为全他即自,所以他佛阿弥陀佛,即是自佛实相佛。古人以此自证如来实境,普度同伦,但怕他人怀疑此法,是舍本逐末,向外驰求,故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令人念自性之弥陀,生唯心之净土。以期往生之后,都能彻证唯心净土,圆彰自性弥陀,同圆种智,共证菩提。故念佛即是念心,心清净了,净土自然现前。从而坚定了念佛的信心,坚定了往生的信心。
“感应道交,呼应同时”,念佛是感,见佛是应。所以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只要我们认真念佛,佛在机缘成熟的时候,决定就会现前。古德说:一念念佛一念佛,念念念佛念念佛。如宋朝莹珂法师,念佛三天就往生。 他是一位出家人,不守清规,破戒犯斋,造了很多过错,害怕自己将来堕地狱,就生大恐怖。他向同参道友,请教求救的方法,同参道友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他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三天三夜不吃不睡不停的念佛,果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我的烦恼习气太重,怕控制不了,再造罪业,所以,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告诉他:“那好吧,三天之后我来接你”。莹珂法师说:“行,三天不造业还能控制得住”。然后他告诉大众,三天之后他要往生。大家听了之后,不太相信,但是看他的口气又不像是妄语,反正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就等着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请这些道友念佛给他送行,他真的往生了。这充分证明《阿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就能成功,一点都不假。
感应最殊胜的,是在想念之中现前,也有在梦中或定中见佛。如获加县姚合村的师居士,此人心地善良,与观音菩萨有素缘,观音菩萨曾于2007年9月两次托梦,让她去丁村菩萨殿拜观音菩萨,第一次告诉她后,因有两个丁村,她不知道是哪个,观音菩萨第二次又托梦, 告诉她是铁路里边那个丁村, 她按照菩萨的指点,在获加县东南八公里找到了目标。
见佛的因缘有三种是正常的。第一种是佛帮你建立信心,一般初学佛时,会见到很多瑞相,如见到光或闻到异香,这是增长学佛的信心,但修学一段时间,信心建立之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要知道这不是退心,不要去计较,这是正常现象;第二种是修学初得定的时候,初得念佛三昧的时候,佛会现前,但见到佛之后决定不能动心,见如不见。我们要知道,佛不常现前的原因,如果常现前,你看了后会发狂,自以为了不起,生贡高我慢心,会瞧不起别人,以为别人功夫不如你,那就坏了,那就完全退堕了,这样佛不但没帮助你,反而害了你,所以佛偶尔现前,这是给你作个证明;第三种是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大概就这三种机缘,这都是正常的,你所见的是好境界,决定不是魔境。如果常常见到佛,一个星期见几次,就有可能是魔王变现的,魔王来冒充的,来扰乱你的,这不是好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应树起正念,一心念佛,只要树起正念,幻觉自退。这叫“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见魔不魔,其魔自矬”。古德说:“魔鬼伎俩千般有尽, 老僧不闻不睹无穷”。你不理会他,他感到无趣,自然就会离开了。
“十万亿程, 去此不远”, 极乐世界不在于远近,而在于迷悟,心迷的时候,有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那么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就有十万亿佛国土,如果心觉悟了,妄想执着没有了,那么眼前就是极乐世界。
“心作心是”, 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我们的识心,忆佛念佛,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这是心作佛;随忆佛念佛,得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净土,以及本有的智慧德相,自然现前,这是心是佛。心是佛有二种:一是应身佛,他佛随缘应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二是果佛,自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藕益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於五浊恶世,所得无上正等正觉法。换一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所以,念佛成佛这个法门,是诸佛如来修行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明了,等觉菩萨对于这个事情,犹如隔罗望月,中间隔了一层纱子,见的就不究竟。我们今天能信能解,乃是诸佛如来的威神加持所致,否则听也听不懂,说也说不出来。
发表于 2009-7-23 11: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居士,南无阿弥陀佛.顶礼
发表于 2009-7-23 11: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真主佛祖耶和华上帝!阿门  感谢妙逝居士!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9-7-23 14: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真主佛祖耶和华上帝 {:8_395:}{:8_395:}
阿弥陀佛!{:8_39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9-28 07:27 , Processed in 0.0788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