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61|回复: 13

循自然农法 返简单生活(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9 14: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循自然农法 返简单生活(组图)

2011-08-01 04:39:00 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


A2FDEA50D90D182AADD99C0976DF8762.jpg
清水左和章丹捧着收获的有机茄子。


B311CB9E16F86C4F85A6F7F95FA55175.jpg
香草在侍弄菜园。



  循自然农法 返简单生活

  文字:记者黄莹 实习生刘俊

  图片:香草提供

  乐活汇QQ群:147221755

  “乌托邦”现招募农场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包括放鸭、养羊、浇水、锄草等。无重体力活。农场吃住,有适当工资。



  朴门永续生活运动(permaculture)

  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澳洲,由师生两人比尔·墨立森与戴维·洪葛兰所发起。

       指的是利用生态结构与自然运行模式,来实现人与自然共荣相处的可能性,以永续的方式满足人类的食物、能源及其他需求。

       在当今欧美和日本,朴门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门学科。在中国,正逐渐开始有人尝试。

  山东青岛崂山汉河实验基地:

  类似香草的蔡甸索河镇实验基地。更大胆的是,发起人梁冠华和他的团队还会用不足200元的成本自制洗衣机、发电机,自己进行饮用水净化。

  广西柳州爱农会:

  目前国内发展最成熟的自给自足式NGO,属于国内罕见的真正在推动有机生态种养的团队。他们与当地数十家农户合作,收购他们出产的有机食物,通过自己开的“土生良品”餐厅,供应给城市人。

  台湾自然农法协会:

  协会理事长陈慧雯夫妇在台北附近的淡水大屯溪租种一块15000平方米的田地,以“自然农法”种植稻米和130种瓜果蔬菜,一家7口的食物全部自给自足,过着桃花源一样的生活。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5: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开心农场(组图)
2011-08-01 04:39:00 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



这不是乌托邦

     “我们不是逃避社会,而是为了找寻一种更简单质朴,更能传达心念和理想的群居方式。”香草说,由她发起的“乌托邦家园计划”是一个生态社区项目,吸引了不少武汉年轻人参加。“乌托邦家园”的核心理念是朴门永续生活(permaculture),营造一个和自然、和其他生命都融为一体的生态村,让每一个生命的种子都能在耕耘中获得身心的回归。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个北宋文人的中式田园理想正在被一群武汉都市白领实践着。5个月来,他们利用每个周末,到离中心城区35公里外的蔡甸索河镇梅池村,种菜、扎篱笆、搭木屋、修小路,或者只是单纯地发呆。

  “不是什么农家乐或开心农场,而是建一个远离工业文明的生态社区,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求自给自足。”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香草告诉记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一种被称为“朴门”的新兴生活方式。

  她上周末刚带大家去基地种了些芝麻和紫薯,下周就要动工翻修房子。“会是个长期工程,希望到明年年底能整理个大概。”

  施工图显示,整个“家园”占地270亩,由内向外划分为培育试验区、休闲区、花境布置展示区、特种玫瑰种植区、无花果种植区。

  现在,“乌托邦家园”已初见雏形,有树莓、果桑、无花果数千棵,菜地几亩,橘园小块,白鹅一群,绿地一片,以及房屋一幢。

  有网友无意间逛到香草的博客,发现了“乌托邦”的照片,由衷赞叹:“好鲜活的一群人过着好鲜活的生活。”

  欢迎艺术家 欢迎科学家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对每一个现代都市人来说都像是遥不可及的童话,但在园艺迷香草看来,这似乎并不难。

  人如其名,学环境艺术设计出身的香草,是武汉园艺圈小有名气的香草种植者。香草位于金银湖的家,前后上下种了60多种花果和370多平方米的蔬菜。家里的院子实在种不下了,她就想在郊区弄个农场,于是花10万元在蔡甸承包了一块地。

  “想找回那种简单的生活方式,给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天地,以此来影响更多的人去爱护自然。”

  这块实验基地有50余亩,另有200多亩是与当地农民合作的。香草建了一个名为“乐活汇”的QQ群,现在已有60多人。开建5个月来,这些乐活人每个周末都会拼车前往园地,共同劳作。

  他们的理想图景是道家那种自然无为式的被香草包围的小木屋,吃着自己亲手种植的有机菜,每天读书写字,坐在花丛中看着小鸟成群飞过。来自城市的教师、艺术家、志愿者,纷纷聚到这个社区,大家相敬如宾,犹如一个大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簇烛光的温暖,也许这才是人与人的距离,我们可以靠得很近很近……”

  除了为大家提供健康生活的平台,家园计划很重要的一个初衷,是为音乐、绘画、手工、写作等艺术创作者及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个无经济压力的创作、研究空间。“我们会根据预约,先后安排入驻实验基地,体验一段从油盐酱醋到衣食住行,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陶渊明式的生活。”香草说。

  劈柴 生火 还食物本味

  雨水过滤、杂草清除、有机种植、房屋修缮……7月上旬的一个周末,忙活了一天的乐活人,踏着夕阳余晖,回到木屋周围,劈柴的劈柴,生火的生火,当一桌还原了食物本来味道的菜肴出现在眼前时,所有的辛劳都不值一提。

  基地地处山地,施行的是无农药、无化肥的“自然农法”。这一概念的倡导人福冈正信认为,现代农业在人的欲望支配下,已经是使人们成为石油与金钱奴隶的产业过程的一部分。而自然农法,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永续生活方式。

  香草是自然农法的忠实拥趸。她甚至从动物园一车一车的买来骆驼、大象、猩猩的粪便做有机肥,和当地农户频频争论只为抢救下险些被锯掉的60棵老橘树,她还专门养了一群鹅来吃杂草,用沼气给房子供电……

  香草打算带动当地农民一起干。可是,在习惯了化肥农药的今天,寻找合作农户并不容易。用传统种养方式,作物产量下降,禽畜生长时间拉长,这中间的损失如何补偿?为了找到能长期驻地的人,香草用市场价两倍的价格收购农产品,终于说服了几家农户帮忙。现在,梅池村村长已决定和香草合作,推广有机种植,共同打造湖北省首个生态特色农业村。

  不走市场路 有收入就做公益

  加入“乌托邦家园计划”没什么门槛限制。目前活跃分子多是25至40岁间,有中高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户外爱好者,以女性为主。除个别有农业专业背景的成员外,大多是些土生土长在城市,农作物都辨识不全的外行人。

  章丹是华师音乐教师、天空合唱团成员,今年4月加入“家园”。没有演出的日子,便会开车带着3岁的女儿一起来。“第一次去就感觉很好,有山,有水,有地,很方便找,当时正开始挖土,还什么都没种。最近一次去,有很多树了,生长形势都不错。”她说,“乌托邦”让她多了一个接近内心想法的地方。现在,女儿已经会用小铲子除草了。


  为了专心“务农”,中坚分子清水甚至辞去了地产公司的工作。“我是个很幸福的人,可以干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现在,她的丈夫也主动加入了进来。

  “乌托邦”每年的投入都在5万元以上。在武汉,类似邴氏、农夫100、拉图尔等从事有机种植的组织或个人最后都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可香草表示等基地完全建成后,只会通过会员制收回维护成本,如有收益就拿去做公益。

  “只给圈子里的人来玩。”这就是乐活人的理想主义。

6F72CFA6CA7A1A31764303D9526C4BCB.jpg
  乌托邦家园收获的有机黄瓜。




C830A8F762D200851AAE3114204AAE03.jpg
  随父母一起来基地劳动的女孩。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5: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可持续生活”

摘要:从美国践行健康、自给自足的乐活族(LOHAS),欧洲反快餐的慢食运动(Slow Food),再到澳洲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及分享多余的朴门永续设计(Perm aculture)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生活方式(SustainableLifestyles)已渐渐在全球形成一股与高度城市化反向的潮流。

(南方都市报 )


dcat050702.jpg
    “成都野草文化”负责人何磊发动社区参与绿色生活。

dcat050701.jpg
    Tony将TEDx演讲带进中国,希望观众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dcat050703.jpg
    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策展人钱海英。受访者供图


    从美国践行健康、自给自足的乐活族(LOHAS),到欧洲反快餐的慢食运动(Slow Food),再到澳洲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及分享多余的朴门永续设计(Perm aculture)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生活方式(SustainableLifestyles)已渐渐在全球形成一股与高度城市化反向的潮流。

    对他们而言,可持续生活方式“意味着重新思考我们的生活方式、购物方式以及组织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式;它还意味着改变我们的社交、分享、教育和树立身份的方式;它意味着改变我们的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中国,从环保袋的流行,到绿色食品的增多,到有机连锁超市的出现,倡导可持续生活已现苗头,“但还远没有像欧美甚至印度、巴西那样成为一种生活现象”。香港社区参与行动项目负责人宋庆华说。在这些地方对有机食品等的推广、销售已形成政策和法律保护的市场,学生也从小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是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可持续生活被当成一种时尚去追求”。

    我们在这里分享几位践行可持续生活的普通人故事,他们可能就在你身边,也可能就是未来的你自己。

    ●何磊1980年生

    N G O“成都野草文化”负责人

    2010年,何磊从一个环境N G O的负责人,环保的传播者、推动者,更多地回归为一个可持续生活的践行者。

    在成都做环境N G O的7年里,他做过无数的环保宣传和项目,比如大地震之后在水源保护地修生态旱厕。但这个80后越发感到公共空间的狭窄,“环保始终难以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他是在2010年无意中组织的一次家庭聚会中猛然觉醒的。一个周末,他邀请自己所在的小区的10多个家庭一起去生态农场聚会,后来有个邻居批评他说,“我们认识你这么久,为什么过去你从没想到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呢?”

    何磊开始反思,“普通人的生活中难以看到环保的影子,因为在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里,人与自然之间缺乏互动造成了断裂。而我们这些环保人士,又没有在自己的生活和家人、朋友圈子中努力创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推广环保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开始意识到环保不只是某一家N G O做了多好的项目,治理了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公众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践行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于是2011年他开始在家里的阳台上种菜,小区里堆肥;他尽量少开车,减少朋友应酬,过简约的生活;在社区里发动了20多位主妇成立了菜友会。

    何磊在工作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这体现在野草文化的传统型环保项目越做越少,“乡村的环保做得好取决于城市的带动,生态农业的成败取决于城市消费者手中的钞票”。而要影响城市人的生活观念,他明白绝不能高呼口号。

    所以这一年他带领机构和基金会合作开发生态社区,挖掘社区里的环保能人,到老人院里去做生态农圃,帮助背包客汇聚的家庭客栈建立生态厕所、垃圾分类系统和人工湿地。

    他还成为了一个可持续生活案例的收集者,“细心挖掘,发现这些已经在生活中实践环境友好或文化创意的大有人在,他们更应该被看到和推广。”

    ●高清蓉1972年生

    成都安龙村有机农业实践农妇

    高清蓉在农村长大,初中毕业后结婚,后来又离了婚,带着一个男孩。2000年她只身去了江苏打工,经常陷入思乡之苦。

    2006年年底,她回乡过年。她的家乡在成都南河的上游,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把这里作为水源保护的实验地,此时她的父母也种了3分有机实验田。当时村里做有机田的只有4户人家,没有年轻人。为了留在父母和孩子身边,高清蓉接受河研会的建议留下来帮助做销售,开始对有机作物越来越有兴趣。

    她把时令蔬菜和粮食种在一块地里,并保持每块地轮流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她照书上的方法在竹林里培育有益的微生物菌,然后喷到地里,同时也用灭蛾灯、粘虫板和辣椒水除虫。

    2007年她所在的村有10多个农户参与种植有机作物,却只有20多个客户,产品价低又难销。高清蓉买了个二手车,自己进城送菜,“地图都翻烂了好几张”。

    10多个农户减少到4户,最终她撑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多,快得不可思议”,于是,农户又增加为9户。他们会预收客户半年的菜钱,然后按时令配送有机菜,2011年客户有了200多人,已经供不应求。

    过去打工高清蓉一年只能存1万多块,现在她和父母一年可以攒10万块,“还觉得为社会做了特别有益的事情”。她后来看了一本书叫《小的是美好的》,明白了“这种幸福感不仅仅来自于经济效益,而是小的家庭式的经营模式对人的价值的肯定”。

    这种“村居的、更为健康自然的、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没有留守老人和孩子,靠一块土地自力更生”,连他们的菜园益虫与害虫也“和谐共存”,彼此构成一个小的但完整的生态系统。

    去年10月,为了驱虫高清蓉开始寻找和种植香草。后来发展为30多个品种的香草园,连外国人也开始来到她的香草园去体验有机种植。她看到了这其中丰富的趣味性,“种地也不见得就是一件苦差事,人人都可以从参与中获得乐趣”。

    ●周远斌1980年生

    华德福学校老师

    远斌读书时就热衷于环保,因为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觉得“世界不是自己想看到的样子”。

    高考填报志愿时,远斌不顾父母反对报了“农业”,一进入大学就参加了农村发展研究社,希望用绿色技术来改变化肥农药等污染严重的农村。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研究有益微生物的日资企业,成为一名向污染严重的农用企业和农民推广此类替代产品的推销员。

    这些产品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价格,“但农民们却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这个‘秘方’”。这个怪现象让远斌明白“光从技术上推广环保是不行的,要从产业链上去解决问题”。

    他知道农民的生产实际上是由消费者主导的,就和朋友在农科院开了一个小店试点卖有机食品,但最终不敌更为便宜的非有机食品,没挺过一年就关张。

    沮丧的远斌后来遇到一个叫瀚海沙的N G O,被他们所宣讲的“做环保应从心灵做起”深深触动,随后他加入香港社区伙伴的健康农业项目做实习生,来到了成都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是1919年创立于德国的一个教育系统,主张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网络如今已覆盖全球。2004年远斌去的时候成都华德福刚刚创校,学校由几个归国留学生创办。

    学校自备有机农场,老师、学生和家长自己修房子扫厕所种地,“在真实的生活原貌中添入教学元素,学校和社区都在这种共同生活和教育中一点点生长起来”。

    和普通公立学校只注重学生“头”层面不同,华德福从“头、心、手”三个层面平衡,推行与自然融合的寻根教育。远斌后来成为这里的老师,他的理想是,“教育改变人心”。

    华德福还带动老师、家长及社区内人士“重新审视自己,带出最为真实的教育”,在中产阶层中获得了极大的追捧。如今有1/3的老师来自学生家长,学校附近也出现了家长等城里人租下农民院子在地实践有机农耕生活的生态村,学校内外的有机食品大市场,还定期给成都10多个送菜点做配送。

    “物质发展到极限回归心灵。”远斌认为这是一个新时代正蠢蠢欲动的迹象。


    ●叶富华(Tony) 1986年生

   TEDx演讲组织者

    2006年,Tony还是一名大学生,无意中在podcast频道看到了TED演讲,发现了“区别于枯燥的大学课堂的另一片天地”。

    1984年由美国一名建筑设计师以“传播创想”开创的TED大会,最开始以科技、娱乐、设计为主要内容,2002年以后囊括了人文、社会、医疗保健等关注人类福祉的所有话题。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国际设计大师菲利普·斯达克到U 2乐队主唱B ono等都担任过TED的演讲者。“他们提供了与主流声音不同的个人故事和生活方式。叙述方式也比大学讲堂更有感染力。”

    Tony想让更多人看到T ED的演讲,2008年和一个网友合作,推出了专门推介TED的网站TED CHINA.2009年TED大会在美国推出了TEDx项目,即那些由本地TED粉丝自愿发起、自行组织的小型聚会。Tony立刻提交了申请,这之后TED x在全球包括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和T E D的视频传播不同,TEDx更注重线下的活动。

    这年6月,Tony在广州中山大学组织了第一场中国人的TED x演讲,主题设计为“新创想生涯”,请来了人类学家、用艺术形式解析的心理学家和演绎进化论的生物学家,有100多广州的大学生到场。

    至今,这样的演讲已经在全国各地举办了100多场。任何人都可申请成为T E D x的组织者,他们以大学生为主,还包括大学教授、广告创意人、咨询师、工厂业主等,而观众大多也是80后、90后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怀有旺盛的好奇心,“希望看到主流背后的东西”。

    因为在T E D的演讲中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大学毕业后T ony没有按原来的设计去考公务员和进公司,而是选择了去N G O“多背一公斤”,后来又去了一家社会企业。T E D x的一些观众也开始发生改变:一个大三的学生申请停学一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个年轻讲师辞了职,去过自己梦想中的旅行加修行的生活。“生活有无数的可能性,我们总是希望看到和分享更多。”T ony正在筹备今年4月在广州的第三场T E D x.

   ●钱海英(Tina) 1974年生

    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策展人

    Tina是个山地极限运动发烧友,班夫山地电影节是国际上最顶级的户外探险山地纪录片展。她从一个白领到将班夫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其故事和她的户外探险经历一样传奇。

    1998年,原为一名瘦弱白领的Tina,做了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重回学校读书,同时开始每天跑步1小时,兼听英语节目。后来,她留在了IBM工作,并坚持一天3次去健身房。

    2001年T ina迷上滑雪,接着是马拉松。2005年,世界级的24小时越野挑战赛第一次来中国广西开赛。T ina以业余选手的身份参赛,最后竟然夺得混合组第二名,成为唯一获奖的中国队员。

    2009年,婚后的T ina定居澳大利亚。班夫山地电影节在这里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位朋友提醒她,“你这么爱户外运动,为何不把班夫带去中国?”

    T ina意识到自己的“国际化背景、外企市场营销的经历和多年的户外经验,可能是在中国做班夫影展最合适的人选”。向班夫中心提出申请后,她击败国际和国内的几家机构获得授权。

    2010年4月,她回国策划首次影展。“所有的朋友都在帮我,但几乎所有人的判断都是,纪录片和户外都小众,班夫进大众院线不赔钱是没法做成的。”2010年的电影节在京、沪两地院线上映,反响热烈,但“一核算,亏了几十万”。2011年,第二届班夫山地电影节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个城市展映,已经能平账,这个速度让行业内的人感到十分惊讶。

    班夫的粉丝迅速庞大,全球各地的户外运动和探险故事被当事人拍摄成纪录片搬到中国最好的数字影厅,这样的观影体验是全新的。有个妻子没法说服丈夫和孩子一起去野营和徒步,但在带全家去看了电影之后,丈夫说“走吧”。

    “让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这正是Tina在极限运动的巅峰时刻所体验到的。今年,她将把班夫更多地带入中国的大学校园,“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够更早地走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挑战自己”。南都记者吴珊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5: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有栋天然绿楼房 百种植物来当“绿客”/图
2011-09-27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201109271502433449.jpg
孙阿姨家一楼有院子,每层楼的阳台和楼顶都被绿色覆盖。


201109271503016953.jpg
  9月24日,家住长沙市湘江北路金霞苑小区的孙阿姨,家中客房的窗外长满了豆角,可以遮阴,想吃的时候就可以从窗口摘一些。



201109271503166710.jpg
金银花从屋檐垂下来,好像瀑布流下。




20110927150343938.jpg
孙阿姨和老伴“伺候”植物宝贝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所以他们的身体都还不错。


201109271504223482.jpg
无患子装进丝袜,再放进洗衣机就可以洗衣服了,茶枯粉也同样是洗涤佳品。


  三湘都市报讯 本报曾报道不少城市居民在楼顶“折腾”出一片菜园小天地,但你见过有一百多种中药材、观赏植物和食用植物混搭共生、杂乱并存的园子吗?家住长沙市湘江北路金霞苑小区的孙阿姨就做到了。9月24日,记者拜访了孙阿姨和她家的百名“房客”。

  两年前的孙阿姨,睡眠不好,每天过得十分倦怠,她开始做有机生活的尝试,就在自家花园种菜。了解到一些国外新型有机技术的孙阿姨介绍,朴门农艺是国外一种有机农业的思想,原理是多种植物杂乱种植,品类越多,虫害和营养问题就越能通过自然互补来解决,更妙的是,人的居住生活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

  孙阿姨家种植的植物品种超过一百种。几年下来,不但花园里长得郁郁葱葱,楼顶和每层楼的阳台都成了小型植物园,甚至连墙壁也爬满了扁豆和金银花。虽然品种看似杂乱,但也有很多讲究,比如用薄荷、艾草、紫苏等气味强烈的植物来防虫;冬瓜和姜等植物有共生互益作用;豆类可以固化空气中的氮元素,给周围的植物带来营养。

  孙阿姨一家的生活也十分有机,家人和朋友的吃菜问题自不必说,安全健康无污染,同事朋友也因此受益。因为整个房子被植物覆盖,夏天时家里的温度比外面低三到五摄氏度,基本不开空调。洗头、洗碗、洗澡、洗衣用的都是无患子和茶枯粉,完全绿色无污染,这样她家使用的水资源便可以循环利用;她家的垃圾量很少,吃完的果皮菜根甚至报纸都用来堆肥——先浅的铺一层土,再堆好有机肥料,再在上面铺土,就是所谓的“三明治土法”。唯一让她头疼的是塑料,塑料无法降解,只能尽量少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5: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引入美国“朴门永续” 轻松实现城市农耕梦


148746610.jpg
朴门永续,一种新的科学农耕法,美国白宫也在用,现在已引入福州



在闽侯乡下体验当农夫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2012年12月6日讯(记者 陈昕颖)自动循环的绿色体系,让植物减少施肥次数,不用人工灌溉,还能同时保持土壤肥沃。这就是“朴门永续”,英文原词是Permaculture,上个世纪20年代起源于英国,现在美国白宫、旧金山市政府,周围的绿地都用这种方法种植。

  听起来很复杂。不过,上周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城市的“朴门永续”爱好者齐聚福州,向大家揭秘:“朴门永续”其实很简单,在都市你也可以科学、轻松地实现农耕梦。




简化版的森林生态系统

  “要想种植,首先要充分了解阳光、风、水。”资深朴门高手Peter来自美国,是狂热的朴门技术推崇者。

  “你看森林里的植物,没有人打理一样长得很好,而我们阳台就不行,为什么呢?”说起热爱的朴门技术,Peter就刹不住车了,他告诉我们,森林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植物和动物的尸体为土壤增加肥料,雨水提供灌溉,有蚯蚓这样的昆虫负责松土,鸟兽昆虫为植物传播种子,“其实朴门就是把这套生态系统简化了,再搬到阳台和小块土地。”


148746611.jpg
“朴门永续”就像是简化版的森林生态系统



福州城里人的农耕梦

  记者了解到,朴门永续第一次在中国亮相是在去年8月,国际朴门组织在厦门举行了一个研讨会,继而又陆续在上海、香港等地开展了一些活动,而福州则是刚刚接触到这个全新的概念。

  目前正规报名参加朴门活动的福州本地学员仅仅只有4个而已,其中有两位是全职太太,一位是打算开农场的农场主,一位是退休老人,但是因为活动实在有趣,后续因为感兴趣而加入的各种爱好者达到近两百人。

  Peter这次就是应内地一些感兴趣的工作室请他来普及朴门种植知识的。“朴门的主要精神是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你可以在阳台上实现你的种植梦,当然如果在面积更庞大的田园里来运动这项技术会有更惊人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这次我们把活动实践的场所选在福州闽侯的原因”。Peter说。




阳台版朴门

  第一步:建立合适的土壤堆。第一层可以用厨房的有机余料,比如烂掉的菜叶,鱼骨头弄碎以后都可以;第二层再铺上普通的土壤,然后再盖上一层干草,然后你还可以在上面盖上一层纸板,这样可以保护土里的蚯蚓不会受到伤害。

  第二步:在阳台建立一个小小的密封发酵箱。用密封性好的塑料桶即可,国外家庭常备,原理是生活垃圾可以在里面升温发酵分解成富含养分的有机物化肥。

  第三步:DIY雨水灌溉系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阳台的高处接一根粗一点的麻绳,然后将麻绳缠绕在你需要收集到的储水桶里,这样收集起来很方便,雨水可以直接用于灌溉植物。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5: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农业与生态文明研讨交流会在北京举办


      2013年3月24日-4月2日“有机农业与生态文明研讨交流会暨生物动力农业及朴门永续设计培训课程”在北京举办,交流会将融合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道”于西方先进有机农业的“术”,增进交流和相互学习,促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有机事业都仍然急需人才。2011年9月,北京凤凰公社有机农场成功举办“有机与生物活力农耕论坛”。2012年,又是成功举办了“有机农场管理与绿色营销论坛”及第一届生物动力农业培训。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开办持续的农业课程。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使发展变为不可持续。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有机农业是由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生产健康的作物和食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世界经历了“石油农业”带来的能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危机之后得以大力提倡和发展并超越现代农业思想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食物,而且还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五千年来是以农业立国。农业在五行中属土,五行中土为生养万物。而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每一个民族都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故,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大力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又译为"活力有机农业"或"自然活力农耕",是鲁道夫•斯坦纳在1924年为治疗和保护土地提供的一剂良方,它被视为有机农业中最科学、最系统的农业耕种方法。生物动力农业协会的德米特(Demeter)标准被公认为国际有机农业的最高标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的基本标准中,其中67%的标准是引自德米特标准。

  和其它有机农业体系一样,生物动力农业同样通过堆肥、液肥、绿肥、轮作、多样化种植及自然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来营造一个平衡和谐的生态,不同于其它有机农业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于:生物动力农业将有机农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强调种养结合,自我循环,并通过一些由天然材料制成的配方为土地和作物提供顺势治疗,调节阴阳平衡,理顺五气,以增强土地和作物的活力;此外,生物动力农业还系统地研究了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及不同星座对动植物的影响,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耕种日历。依照耕种日历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农事,顺应大自然的节律,可取得极佳的收成。

  如今,全球46个国家都有从事该农法的农场。严格遵照生物动力农业规程生产的食物可申请获得德米特(Demeter)有机认证。德米特产品品质如雷贯耳,誉享全球。

  中国早期的有机农业是在出口驱动下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较强健康环保意识的人群越来越多,国内的有机市场也随之增长。有机农业已渐渐深入人心,可知道有机农业体系中生物动力农法的人却不多。随着华德福教育和乐活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生物动力农业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找寻高品质食物和农业深层次内涵的人们非常认可生物动力农业。《吕氏春秋》:“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而鲁道夫•斯坦纳的思想无一不在讲求天、地、人的和谐关系,生物动力农业和中国古代农学思想十分地契合。国内外一批高瞻远瞩的专家学者很看好生物动力农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为其与中国古代农业有着共同的思想源头。

  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Permaculture这个词结合了永久持续的(permanent)与农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这几个词的含义。起源于澳洲生态学家Bill Mollison(比尔•墨立森)与David Holmgren(戴维•洪葛兰)及其伙伴在70年代所出版的一系列刊物。它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它不只是农艺技术,或仅是有机种植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应用生态学,也是一套应用与整合各门学科的设计学和规划学。

  Permaculture让人们了解一套核心的设计原则,参与设计自己的环境,并建立起能够自我维持的人类群落,减少人们对于工业化生产和分配系统的结构性依赖。虽然它的起源是一种农业生态设计理论,但如今透过互联网、出版物、生态社区、培训计划等,不断在原有的概念上扩大,并集结了多种文化思想。 

  朴门永续设计主要精神是发掘大自然的运作模式,从中找寻各种可仿效的生态关系,再模仿其模式来设计庭园、生活,以寻求并建构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平衡点,它可以是农业科学,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建筑师、小区规划师、经济学者,甚至学生、园丁、农民或农夫等都可以遵循它的精神和设计原则来实践自己的目标。

  朴门是一套方法,是设计论,而非技术体系,也不是一般的园林设计,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开发可持续的生活系统,是以自然美学而非人类美学去设计环境。一个好的朴门设计可以让生产系统获得最大产出,建立系统内各元素的链接,同时降低风险和外部能源物质输入。

  朴门永续设计可以使农业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物种、较强的自然适应能力,并保持生态稳定。朴门永续设计通过效法自然的永续发展方式,满足人类的食物、能源、住所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需求,彰显出人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

  当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有机事业都急需人才。我们特地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开办有机农业与生态文明研讨交流会暨生物动力农业及朴门永续设计培训课程,并组织参观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道”于西方先进有机农业的“术”,增进交流和相互学习,推动有机事业在中国健康地发展,由此促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发表于 2013-4-19 20: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4-19 15:39
有机农业与生态文明研讨交流会在北京举办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明智发展中的美丽中国。
发表于 2013-4-20 04: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4-19 15:32
福州引入美国“朴门永续” 轻松实现城市农耕梦

“朴门永续”简单又科学,多种多样。
发表于 2013-4-20 1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生态家园!感谢云水的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拂面 发表于 2013-4-20 04:48
“朴门永续”简单又科学,多种多样。

从朴门农艺中,体现了“大道至简”,只要向大自然学习,付出简单的劳动就可以得到丰富的食物和充满活力而美丽的环境,因为永续,所以越来越简单,因为多样性,所以丰富。

感恩上帝恩赐的一切,朴门农艺更证明了“上帝是第一生产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2-1 14:18 , Processed in 0.0868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