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69|回复: 34

问题:读《性阵:三十六道八卦阵之十三》一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0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http://lifechanyuan.com/bbs/foru ... d=17533&from=portal   
1.导游文章说:“性是结构的特征,结构决定了事物的性,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性。”
在人道的生命层次,性的表现方式就是:人分阴阳即是男女,阴阳两性平衡决定了人道的生命必然逃离不开两性之性的性爱模式。否则,阴阳不平衡,就会有无法摆脱的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也就是说,作为人道的生命而言,必然终身难以跳出这种两性之性的需要,直至生命精气耗尽之时。可以这样理解吗?
2. 导游文章说:“从修行修炼的角度讲,人只有超越太极阴阳回归天性达到自洽,才能超越性爱,不再性爱,这就是佛的状态,也是天仙的状态。”
虽然都是同处世间的人,但是因为修炼修行不同,从生命的反物质结构而论,人是可以有不同的生命层次的,可以在世之时预知这个人是佛,仙,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等各种生命层次的人。也就是说,人经过修行修炼,提升生命层次到仙佛的境界,可以超越和不再需要两性之性的性爱模式。反过来说,人达不到仙佛的高度,必然会遇到两性之性的性爱需要问题,是这样的吗?如果是这样,在没有修炼修行达到仙佛的高度时,是否有方法超越两性之性的可能性呢?如果有,是什么?
如果没有,按导游的说法,人无法超越性,在没有修炼到达佛仙境界时,那佛教道教中人出家戒两性之性是不是有违人性?或者说,佛道中人,作为修炼修行之旅的过程,修道人是否必须经受这个压抑的过程呢,还是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可以戒掉两性之性?
禅院文集说,通过改造意识进而改变结构,也就是改变性,人的生命层次自然就提高,是不是通过改造意识就可以超越性爱,不再性爱?如果性爱是一种身体本能的禀性,通过改造意识就可以化解,这是怎么理解呢?
而禅院也提到有独立意识的人可以自主自由性爱的,这是针对修炼修行有成的人而言,还是一般禅院草而言,或者二者都可以?或者说性爱并不影响修炼修行呢?
( 对此我的一点理解:佛道之人之所以不提倡性爱,是不是因为情爱性爱容易使处在人道生命层次的人导致一种自私堕落沉迷的习气中,而并不是说不能情爱性爱。也就是说,情爱性爱不是错,错的是人道生命层次的人容易因这些沉堕在不良习气中,进而障碍修炼修行。故而也有禅宗祖师可以通过特殊方式(打骂呵斥甚至断臂等方式)教导人,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好像就不能轻易用这种方式。禅院人常说一句话:心正,邪亦正;心邪,正亦邪。可见最关键的是人心驾驭的问题,是心灵财富积累和意识改造状态的问题,是如何做的问题,而不是做什么的问题。对吗?)  
3.联系前面,佛家说淫欲是人道轮回之本。佛家讲戒邪淫。道家讲节欲保精。佛洛依德讲性本能论。这些如何理解?到底如何看待和处理两性之性与佛性之性之间的区别和同一之处?
4.导游文章中说:所谓逃出性阵,就是克服习性,摒弃秉性(禀性),恢复天性。

王凤仪先生的书中说,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修道就要去了习性,化了禀性,圆满了天性。很多佛道的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这两者意思是不是一致的?
导游文章又说:“谈到性,必须谈两性之性,性爱之性,性爱之性不是天性,也不是习性,而是秉性(禀性)使然。”
如果是一致的,那就是说秉性是纯恶无善的;既然导游说两性之性是是秉性使然,那是不是性爱之性也是纯恶无善的呢?
如果不是一致的,秉性是什么特征?秉性与性爱之性是一种什么关系?
5. 导游文章说:“天性就是空灵秀无相状态,就是道性,秉性(禀性)就是具有分别的太极状态,就是德性,习性就是附和生存环境的习惯状态。就是理性。仁义礼智信实际上是习性使然。”
禀性是有分别的太极状态,就是德性,怎么理解?
习性就是理性,怎么理解?
孟子说人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对应仁义礼智是天赋人性;中医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之说,说修养五德可以养生;佛道很多书中说,仁义礼智信五德(类比道之五行和佛之五戒)是天性之体现,这些说法矛盾吗?为何导游说是习性之使然?难道五德之说仅仅只是习性中偏向善性的体现吗?
读《性阵》一文,有很多东西混淆在一起,为求甚解,请大家一起来探讨,多多指教~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12-14 1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于思考的存乎一心!{:8_411:}
发表于 2010-12-14 1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的很好!我将争取抽时间回答你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请耐心等待。
发表于 2010-12-14 11: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存乎一心的问题只有导游才能全部解答。
看到存乎一心在禅院个人空间整理了很多禅院草内涵方面的东西,真棒!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2: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雪峰 的帖子

谢谢导游关注!我可以等待!
您一定很忙,您先忙您的,不敢用这些问题劳烦您。一定会有禅院兄弟姐妹可以参与解答的!
您什么时候有空余时间了,或者我们大家讨论得不到位,再请您破题并传道解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2: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水生涯 的帖子

1.这些问题,大家也可以参与讨论,导游应该很忙,我们可以先自由探讨交流一番,知道一点谈一点,就算不知,也可以说说看,以为如何?
2.关于禅院草内涵的一些东西,花了一个周末整理了一番,有些急促。明眼之人,从我选定裁度之际,其实可以看得出我的学识眼界很有限,仅是个人之见,分享一下,如此而已。
谢谢云水的鼓励,一点努力被你称赞认可,心理溅起一朵欢快的浪花,真的很幸福哦!呵呵!不过不能懈怠骄傲,要学牛一样默默耕耘,要学水一样平淡谦和。
发表于 2010-12-14 13: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存乎一心真爱思考,我来试着说说我的理解哈。正好也探讨一下,嘻嘻。

1.导游文章说:“性是结构的特征,结构决定了事物的性,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性。”
在人道的生命层次,性的表现方式就是:人分阴阳即是男女,阴阳两性平衡决定了人道的生命必然逃离不开两性之性的性爱模式。否则,阴阳不平衡,就会有无法摆脱的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也就是说,作为人道的生命而言,必然终身难以跳出这种两性之性的需要,直至生命精气耗尽之时。可以这样理解吗?

——可以。作为人道中的人,如果不修行修炼,就无法逃出两性之性的需要。因为不修行修炼,结构就不变,结构不变,性永远不变。

2. 导游文章说:“从修行修炼的角度讲,人只有超越太极阴阳回归天性达到自洽,才能超越性爱,不再性爱,这就是佛的状态,也是天仙的状态。”

虽然都是同处世间的人,但是因为修炼修行不同,从生命的反物质结构而论,人是可以有不同的生命层次的,可以在世之时预知这个人是佛,仙,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等各种生命层次的人。也就是说,人经过修行修炼,提升生命层次到仙佛的境界,可以超越和不再需要两性之性的性爱模式。反过来说,人达不到仙佛的高度,必然会遇到两性之性的性爱需要问题,是这样的吗?

——是。

如果是这样,在没有修炼修行达到仙佛的高度时,是否有方法超越两性之性的可能性呢?如果有,是什么?

——导游说万事万物皆有定数,也有个终极饱和态。如果能创造条件,使单性达到终极饱和态,实现性的圆满,扬弃秉性,回归到天性,就能超越两性之性。

如果没有,按导游的说法,人无法超越性,在没有修炼到达佛仙境界时,那佛教道教中人出家戒两性之性是不是有违人性?或者说,佛道中人,作为修炼修行之旅的过程,修道人是否必须经受这个压抑的过程呢,还是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可以戒掉两性之性?

——是的。佛道的戒两性违背了上帝之道,也就是上帝天使造人的初衷。他们是否有特殊的方法?这个我不清楚。


禅院文集说,通过改造意识进而改变结构,也就是改变性,人的生命层次自然就提高,是不是通过改造意识就可以超越性爱,不再性爱?如果性爱是一种身体本能的禀性,通过改造意识就可以化解,这是怎么理解呢?

——我的理解是,改变意识主要指使意识有序化、清明、形成完整圆满的体系,但两性之性属于秉性,其结构是生命图纸上设计的初始结构,除非有的生命一开始就是从极乐界来的特殊生命,也就是曾经是自洽的生命,有好的基础,他可能可以通过意识改变结构来超越。对于大部分生命,无法纯粹靠改造意识就化解,而需要通过使单性的结构得到满足既直面性满足性来完成。


而禅院也提到有独立意识的人可以自主自由性爱的,这是针对修炼修行有成的人而言,还是一般禅院草而言,或者二者都可以?或者说性爱并不影响修炼修行呢?

——此话出于何处?独立意识的人也有男女之分,想达到自由自主性爱除非已自洽,否则依然有两性的性爱需求。性爱是修行修炼必须要度过的关。
发表于 2010-12-14 13: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3.联系前面,佛家说淫欲是人道轮回之本。佛家讲戒邪淫。道家讲节欲保精。佛洛依德讲性本能论。这些如何理解?到底如何看待和处理两性之性与佛性之性之间的区别和同一之处?

——我理解佛家说的淫欲对应的就是禅院所谈的性阵、欲阵。有了太极对立后,男女无法逃脱异性之吸引,同时人的结构被设计成需要多频次的性爱满足,而产生了淫欲。佛道的讲法都是为了使能量不外溢而提出的修炼方法。但是违背了人性,很难贯彻,由此修炼成功的也寥寥。佛洛依德的性本能论是有偏颇的。性包含了天性,秉性,个性,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出自于性爱之性。将性的理解狭义化了。两性之性就是秉性,佛性之性就是天性。

4.导游文章中说:所谓逃出性阵,就是克服习性,摒弃秉性(禀性),恢复天性。

王凤仪先生的书中说,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修道就要去了习性,化了禀性,圆满了天性。很多佛道的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这两者意思是不是一致的?


——天性是浑沌状态,无所谓善恶。秉性是由分类而生,宇宙是太极对立的,由此产生了阴阳善恶真假两级,由此产生了“德”。但秉性也是一种生命特征,特征无所谓善恶。但由于太极对立而需要进行彼此区别,所以出现了价值判断。若以上帝之道为衡量标准,真善美爱信诚是好的秉性。假恶丑虚伪狡诈等是坏的秉性。习性是个人在社会化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由于对道的无知,德的缺失以及对集体生命意识在神佛管理下所形成的仁义礼智信的接纳,习性有了自己依附的标准,这是个体生命适应周遭环境进行主观选择的结果,是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而变化的。
发表于 2010-12-14 1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一致的,那就是说秉性是纯恶无善的;既然导游说两性之性是是秉性使然,那是不是性爱之性也是纯恶无善的呢?
如果不是一致的,秉性是什么特征?秉性与性爱之性是一种什么关系?



——与禅院的不一致。秉性就是事物或生命的类别特征。比如男有男性,女有女性,动物有雌性雄性。这是上帝设计的生命程序,符合上帝的旨意,符合上帝造人之初衷,是纯善无恶的。


5. 导游文章说:“天性就是空灵秀无相状态,就是道性,秉性(禀性)就是具有分别的太极状态,就是德性,习性就是附和生存环境的习惯状态。就是理性。仁义礼智信实际上是习性使然。”

禀性是有分别的太极状态,就是德性,怎么理解?



——前面好像回答了。存乎一心可以去看下宇宙时空篇《宇宙的起源》,就能了解到混沌变浑沌,无极生太极的过程,从而了解有了类别后,就有了好坏善恶也就是“德”,生命有了层次,就有了秉性,并被纳入对立统一的太极状态之含义了。

习性就是理性,怎么理解?

——习性是“单个事物由于环境和生存的需要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习惯”,人在社会上生存,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对习性影响很大,依此而进行自身的判断分析推理和选择就是理性。理性是生命进行有意识地自我选择的结果。而天性是习性与秉性消失,与上帝的道浑然一体,准确地瞬间感应、瞬间反馈的状态。

孟子说人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对应仁义礼智是天赋人性;中医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之说,说修养五德可以养生;佛道很多书中说,仁义礼智信五德(类比道之五行和佛之五戒)是天性之体现,这些说法矛盾吗?为何导游说是习性之使然?难道五德之说仅仅只是习性中偏向善性的体现吗?
————五德之说是理性的结果。而不是回归天性的圆满之说。回归天性才能成佛成仙,否则都不可能逃离人的秉性、习性之性阵。

发表于 2010-12-14 18: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存乎一心”,凡事要抓主要矛盾,不能在细节上过多地浪费时光和精力,根据你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我写了《再论性 我对“邪淫”二字无比愤慨》,期望纲举目张,从中你能找到所有答案。

你文中提到的王凤仪先生见解“禀性是纯恶无善的;”是谬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23 11:00 , Processed in 0.0725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