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雪峰

请大家为雪峰提供名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5: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zy730205 发表于 2010-12-17 13:12
林毅夫,男,原名林正义(到大陆后改名),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 ...

谢谢zy7302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5: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好月圆 发表于 2010-12-17 13:33
佘振苏,他被称作“长江学者第一人”

谢谢花好月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5: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婉曲 发表于 2010-12-17 14:53
我给导游推荐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范增: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 ...

谢谢婉曲,为你敬酒
发表于 2010-12-17 16: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下 美籍华人作家画家——刘墉
简介
  刘墉,号梦然,1949年2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AB血型,双鱼座。祖籍北京。画家、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合订本)、《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成长成功》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育有一子刘轩(1972年出生)、一女刘倚帆(1989年出生)。夫人毕薇薇。
  刘墉自述: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19岁进入师大美术系,23岁应国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当代名家画展。25岁参加全国美展,29岁由新闻局及历史博物馆联合推荐赴美讲学。31岁成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十六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在绘画方面,刘墉曾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有台湾历史博物馆、美国诺克斯维尔市政府、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地收藏。在新闻方面,刘墉制作并主持电视新闻节目“实事论坛”曾获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在戏剧方面,刘墉曾主演《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并获得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在诗歌方面,刘墉在大学时期即获中国新诗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诗人奖”。在演讲方面,刘墉曾在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透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募得台币千万元。他持续不懈地从事公益活动,在台湾义卖画卡、办青少年免费谘尚中心,在大陆举行帮助下岗工人子女征文比赛、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捐建希望小学而今已达33所。
刘墉年表及作品
发表于 2010-12-17 17: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宁
李宁于1971年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体操队,1980年入选中国国家体操队。在1982年的第六届世界杯体操锦标赛上,在男子的7个项目中,共获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六枚金牌及双杠铜牌,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空前绝后的神话,因而从此被誉为“体操王子”。

在17年的体操生涯中,李宁一共获得了14个世界冠军,106枚国内外体操比赛金牌。他被很多体操业内人士视作技术最为全面的男子体操选手及所见到的最为完美的男子体操选手。他的独创动作“吊环后悬垂前摆上接直角支撑”、“吊环支撑后翻经后悬垂成支撑”、“鞍马正交叉转体90度接单环起倒立落下成启撑”及“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180度成支撑”分别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命名为“吊环李宁摆上”、“吊环李宁正吊”、“鞍马李宁交叉”和“双杠李宁大回环”。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共夺得三金二银一铜,为当届奥运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但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由于中国国家体操青黄不接,先前已有退意的李宁只好带伤出战,但在比赛上连番失误,令他于1988年残奥之后抱憾告别体坛。1989年接受时任健力宝集团总经理李经纬的邀请加入广东健力宝集团,1990年更创立李宁有限公司[1],而他亦成六四后首富,现为该公司主席。

李宁于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同年再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修读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英国拉夫堡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分别于2001年及2008年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予李宁。

发表于 2010-12-17 17: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敖

生平
1935年生于哈尔滨。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随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从上海迁至台湾台中。他认为其祖先有可能是云南苗族[1]。其父因就读北京大学时拿的是吉林省公费,所以其个人的籍贯改为吉林扶余县,去台后,一家才被户籍机关命令统一改为吉林扶余县。李敖在八兄弟姊妹中排第五。

1949年,随其父母,自上海来到台湾,在台中落脚,进入省立台中第一中学二年级就读。1954年,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因为兴趣不合,1955年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改组为法律系,李敖以此机会,自动退学,重考进入台湾大学历史系,1959年毕业。

1961年,李敖在于《文星》杂志以《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掀起中西文化论战,与胡秋原等人开始笔战,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的形象力抗多位学者,从此成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之一。1980年代,他与当时的党外人士合作,不但以批评时政的杂志文章活跃于文界,试图挑战国民政府当时的言论限制政策,还把“党外”杂志汇集成的文章,出版一系列书籍,批评国民党政权,或讲述历史。不过因触犯当时《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为禁书。这一段时间长达十年,李敖称为“笔伐”时期,主要成绩是《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万岁评论丛书》。

李敖的博闻强识,加上他的搜集资料的天份,被人予以“奇才”、“大师”的评价。汪荣祖就曾说:“李敖是两岸研究蒋介石的学术权威。”此外,他还曾和胡适、钱穆、殷海光、雷震、梁实秋等人有来往。

1971年,李敖因协助台独以叛乱罪被捕入狱。李敖在“我写北京法源寺”中说: “自一九七一年起,我被国民党政府关过两次,第一次十足关了五年八个月;第二次十足关了六个月,一共十足关了六年两个月,再加上被在家软禁十四个月,一共是七年四个月。”

1994年,由于东吴法律系学生黄宏成〈后因搜集全台湾各地泥土,亲吻大地,名噪多时,台湾媒体昵称为台湾阿成〉有无人可及锲而不舍的本事〈参阅李敖回忆录口诛篇〉,最后促成李敖先生到东吴大学历史系任教,并与蒋家第三代,前东吴大学章孝慈校长和解,后孝慈校长卧病在床,李敖先生拍卖生平珍藏字画所得新台币七百余万,由黄宏成与张美珍一同亲自送往东吴大学,由时任主任职务王伟勇教授代收,作为章孝慈校长医疗费用。

情史与其家庭
1980年5月6日与影星胡茵梦闪电结婚。结婚后3个月又22天(8月28日)即宣布离婚,1999年胡茵梦出版自传《死亡与童女之舞》中详细讲述了她与李敖相识、结合、又快速结束婚姻的一段经历。

李敖与情人王尚勤育有一女李文,后与第二任妻子王小屯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名为李戡,次女名李谌。

文坛成就
李敖的作品以专题历史研究最为著名。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了《胡适评传》、《蒋介石研究》、《蒋介石评传》、《孙中山研究》、《蒋经国研究》、《二二八研究》、《国民党研究》、《民进党研究》、《冷眼看台湾》以及《中国性研究》、《中国命研究》、《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传统下的独白》、《北京法源寺》等,大部份收录于《李敖大全集》。

李敖的作品以文字尖锐、不留情面著称。如其散文以及评论文章等,常常会引起争议:例如曾评价余光中“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一软骨文人耳,吟风弄月、咏表妹、拉朋党、媚权贵、抢交椅、争职位、无狼心、有狗肺者也”,并认为其言论粉饰了蒋介石当政时期国民政府的专制行为,这些措词严厉的评价在学界和民间都有各种不同的反应。

喜爱调侃和幽默也是李敖文风的重要特色,如曾引用英国的首相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st Earl of Beaconsfield)讲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三种谎话:谎话、可恶的谎话、统计学。”,以讽刺统计学;但是也有人怀疑李敖对统计学的真正认知程度。杨照说:“李敖的英文程度不差,然而他显然殊少受到西方现代文学影响。他对现代哲学、现代文学,惯常抱持一份不信任的态度,他知道‘艾略特(T.S. Eliot)已咬定小说到了福楼拜(Flaubert)和詹姆士(Henry James)之后已无可为’,不过他对福楼拜和詹姆士之后的现代小说到底长什么样子、玩什么花样,显然不甚了了。”(《李敖与文学》)胡适曾称赞李敖“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为了李敖发表在《自由中国》的《从读<胡适文存>说起》),但也认为李敖喜欢“借题发挥”(为了李敖的《播种者胡适》,见《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对胡适此一评价,李敖有以评述,或者说自解,见《李敖快意恩仇录》“委蜕纪”)。

李敖在外表现出狂傲不羁,但所有私下与他接触的人却说他异常“谦和有礼”。李敖曾经表示自己包揽“五百年来白话文前三名”。许多人把他与鲁迅相提并论,但他却以为:“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不错,不过他情绪太多,把情绪语言抽走以后就没料了,你看我的文章,我也骂人,但把情绪语言抽掉后下面是资料”,亦表示过只佩服自己(“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这种态度引起了部分鲁迅拥簇者的不满。2000年1月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茉莉批评他:“瑞典文学院不接受任何团体的推荐。”,后来李敖则表示:只要任一所大学教授推荐你的书,就能提名。如高行健亦须有人推荐,才有资格评选。但每年,诺贝尔各个委员会会发出个别邀请函,给数以千计的、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学术机构成员、和大学教授们,"请他们提名候选人"以备(竞逐)来年的诺贝尔奖。且每年的二月一日才截止收件,那么所谓"李敖一月份就正式获得瑞典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明白说,李敖只是寄出申请函,就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好比有了大学准考证,就称自己考上大学一样。[2]

2001年李敖出版他的第二部小说《上山·上山·爱》,小说第一页写着“清者阅之以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

思想倾向
《自由中国》结束,到六零年代再起来的,是《文星》杂志。它是五七年创刊的,到六五年停刊。它前面一半的生命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到胡适去世的前后,李敖在上面写文章,有几篇非常脍炙人口,造成全台湾轰动,文化界轰动。胡适去世时,《文星》杂志纪念胡适的专号卖了三版,从那时起,《文星》就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文化刊物。

当时,李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强调的是反封建和西化,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等,在学生圈里面造成很大的震撼,也对那一代人,包括比那一代大一些的人,形成很大的冲击。李敖基本上是批评中国封建文化与社会。早年他是一个封建文化的批评者,比较不谈当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议题。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批判,基本上是站在现代化、西化的角度,当然这个现代化里面有不少自由主义成份。这份杂志的意义,在文化领域。政治批评的部分,则大量出现在李敖后来的《李敖千秋评论》当中。

2005年李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表示希望中国大陆逐步走向“成熟”的、自由和民主的现代社会。他一方面规劝在中国大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自信的扩大言论自由和接受舆论监督,另一方面他也劝导中国大陆的民众在处理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矛盾时采取“温和”及“非对抗性”的博弈方式。李敖的这种政治主张,部份中国大陆人士认为这是他一贯坚持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追求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体现。

对于文化大革命,他指称:“那麽长的一段时间,中国陷入艰苦的状态;救死,这是第一优先的,所以花了这么多年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共产党因为在摸索,也犯了错误。这个错误,邓小平评估过。我们在《邓小平文选》里面看得很清楚,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

对于国共两党的评价,李敖指责国民党较苛,而赞扬共产党帮助中国达到了“还没有富国可是先强兵的这个境界”,甚至评价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巨人。

另外,在2007年当中正纪念堂发生更名台湾民主纪念馆争议时,李敖即直言“干脆炸掉”。[3]

政治活动
政治上,李敖长期反对国民党在台湾的独裁专政,支持民主自由。 对于两岸问题,李敖支持两岸统一,认为两岸统一最符合台湾的根本利益。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期间,他曾公开支持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同时他也强调,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二十年前提出的“未来式陈述”,而二十年后他所谈的一国两制已不太算“未来式”了;简言之,邓小平讲的是“未来式”,而他讲的是“现在式”(的陈述)。

2004年,李敖采用“不插旗、不拉票、不发传单、不做”的竞选方式,以其高知名度和无党籍身分当选立法委员,持续对台湾和中国大陆发挥影响力。2006年10月15日,李敖领表宣布参选年底台北市长选举,最终投票结果其以0.61%的得票率落选。

2007年9月20日,李敖宣布投入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及组织政党。他将户籍由台北市大安区迁至文山区,准备参与文山区的立法委员选举,而同区的候选人包括国民党提名的赖士葆。2007年9月30日,李敖宣布成立“中国智慧党”,自任该党第一任召集人。但在2007年11月20日,李敖发行新书《李敖议坛哀思录》,同时宣布退出政坛。

社会活动

由僧众陪同游览法源寺的李敖李敖目前担任台湾、香港的一系列电视政论节目的嘉宾、主评,针贬时弊,各方反应不一。总的来说在大陆的有抱负、有思想的年轻人心中反应最为强烈,许多人都视他为权威,但另有些人则对他嗤之以鼻,注入了较多的个人偏见。其晚期的一些作为也颇受争议。除了对台湾政治心直口快的批判,引致许多泛绿者的不满以外,对马英九的批评与对宋楚瑜的维护,让他在泛蓝阵营中也遭致不少反对。他对同性恋者与新加坡的意见遭部分人士反弹。

2005年9月19日李敖赴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行程包括香港、北京和上海。过程中,分别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进行了演讲,自认为演讲的目的在于向大陆人民“播撒自由主义的种子”,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认为,李敖是自由主义的实践者。虽然此行程受到了香港与台湾媒体普遍的重视并以“李敖炫风”为头版,但是李敖的演讲在大陆并没有得到官方媒体的详细报道和直播。但其演讲稿以及演讲视频,仍借助互联网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2005年李敖在访问北京大学时曾捐出35万人民币给北京大学,希望计划作为将胡适塑立个铜像于北大,李敖说:当年他穷,胡适借一千元新台币给他,现在他捐35万人民币给北大,也算是还了一百倍给胡适。可是北京大学至今多年,仍未准许实现完成该计划。

两次入狱经历:1971年3月19日以“预备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罪”被判处十年徒刑。后遇蒋介石死亡改为八年六个月。1981年6月李敖因与萧孟能的财务纠纷,最终被台湾高等法院判决为“李敖连续意图为自己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处有期徒刑陆月。”,再次入狱。

义捐:李敖为救助台湾慰安妇,拍卖自己收藏的字画古董,包括胡适曾经送给他的书法作品等,总共捐出一百万美金,约合三千三百多万新台币,轰动一时。李敖还曾捐钱给立法委员高金素梅一百万新台币帮助她去联合国抗议日本不承认暴行。他经常也会时不时地捐款,如偶尔捐钱给抗议陈水扁的团体,救助给他的朋友等等。访问大陆时,他也向北京大学捐款三十五万人民币,希望北京大学给胡适建立雕像。
发表于 2010-12-17 17: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绛,原名杨季康,戏剧家、翻译家。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之后入读北京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育有一女钱瑗(1937-1997)。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

杨绛著有《风》、《窗帘》、《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杂忆与杂写》、《走到人生边上》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译著有《堂吉诃德》、《裴多》、《小癞子》等。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90年代后因为钱钟书先生和钱瑗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写出了她目前最为出名的一部著作《我们仨》。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发表于 2010-12-17 17: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大紫荆勋贤 ,OBE,原名查良镛,(Louis Cha Leung Yung,1924年2月6日-)[1]浙江海宁人,东吴大学法学士、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硕士、博士。查良镛在1948年移居香港,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是华人界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金庸亦是香港新闻、文艺界的杰出创业者及评论家,以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金庸、古龙与梁羽生普遍被认为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亦被喻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求学
金庸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中国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为书香门第后人,先祖为康熙年间的著名诗人查慎行之侄查升。[2]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1936年入嘉兴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1937年日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于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3]。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4]。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5]。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现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6],1948年毕业。

[编辑] 事业

浙江桃花岛上的金庸铜像,两旁的楹联为著名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是香港《明报》系列(1959年,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1967年,其后分为马新两家)的创办人[7],被誉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

1946年秋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中共外交部求职,但因不满中共外交政策而归并重入《大公报》。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查与梁写武侠小说于副刊连载,梁羽生编写《龙虎斗京华》,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写《书剑恩仇录》,引起轰动,顿时金梁齐名。1956年,与同写武侠小说的梁羽生和百剑堂主在报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随笔,给“新派武侠”留下了一段历史见证。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8]。1959年于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1953年至1958年期间,他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其中《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与程步高合导《有女怀春》及胡小峰合导《王老虎抢亲》。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还为电影歌曲填词[9]。

查良镛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余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1960年代,由于中苏交恶,中国大陆安全无保障并面临威胁,开始积极发展研究核武器,陈毅在1963年提出了核裤论:“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查于1964年在《明报》发表《要裤子不要核子》社评,反对在贫穷情况下造原子弹。左翼报纸《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等以“反共反华”、“亲英崇美”、“背叛民族立场”回应。直到最后陈毅出面制止了左派的攻击[3]。虽然明报系列并非激进刊物,但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查良镛和《明报》公开对其持反对态度。在《明报月刊》40周年的撰文上,金庸也直言刊物是和文革对着干,具体展现在纪录彭德怀功绩、出版吴晗的《谢瑶环》剧本,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批判错误抨击[10]。查遂被被香港左派分子骂为“汉奸”、“走狗”、“豺狼镛”;更曾受死亡恐吓,一度离开香港暂避。回港后一路受香港政府特别保护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3]。

1973年春,查良镛曾应中华民国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11]。随后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因香港政制方案乃基本法中最为核心且争议最大,直至1988年方案尚未成型。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备受争议的“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这个方案相对当时各界所提出的众多方案中比较保守,因而被认为有碍民主进程而得不到港人支持,查回港后有各种针对他的示威抗议发生。实际上查之本意为给民主派李柱铭、司徒华两人留出余地,但当天两人沉默以示抗议,使得最为保守的这一方案得以通过,大出查氏所料。然中央政府当时认为正是底限所在,故其后作修改并被纳入基本法使用至今。1989年北京发生了八九民运。5月20日,“首都戒严令”发布当天,查良镛辞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12]。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发表于 2010-12-17 18: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导游,我推荐濮存昕。




1.jpg
濮存昕简介

基本介绍
  濮存昕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在退休前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濮存昕说,他的许多思想是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从小就是这么教育他的。

  跟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濮存昕在不到20岁的时候,曾经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生活了数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是一家军队话剧团的话剧演员,后来又进入中国最著名的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在这里成长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话剧演员及影视演员,他主演的电视剧《来来往往》《男人底线》《光荣之旅》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被冠上了“师奶杀手 ”的称谓。

  提起对“师奶杀手”的感受,濮存昕表现得似乎很尴尬,他说,那是大家和他开的一个玩笑话。记者向他表示,那其实是观众对他喜爱的一种表达。没想到,老濮同志对这个称谓并不感冒,他说:“如果真的喜爱的话,请给我换个称呼。”

成长经历
  1969年插队下乡,1977年返城入空政话剧团。86年调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

  父亲苏民是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导演,从小就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1969年插队下乡,1977年返城入空政话剧团。1986年调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濮存昕经过自己的学习,加上先天的气质,令人一见之下就有文质彬彬,博学多才,潇洒、斯文的感觉。在人艺演了《李白》、《哈姆雷特》等多出话剧。

  90年代,他在谢晋导演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中扮演明镜法师;演出了张暖忻导演的电影《云南故事》;夏刚导演的电影《与往事干杯》;夏刚导演电影《伴你到黎明》。电影《洗澡》,濮存昕对于自己这种“淡”的演绎,总体上已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濮存昕的身上,气味里,骨子深处,正好有这个“淡”……像陈染作品《与往事干杯》里“男人”对女主角蒙蒙用心感伤的那种“淡”……濮存昕的童年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他以自己的信念告别了烦恼,他渴望生活,他向往健康。在他一步步地成功时,他找到了作为一个有志者的快乐。

  在2001年度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的评选活动中,濮存昕被大家评选为最喜爱的演员之一。正因为有爱,濮存昕才更加热爱公益事业。在他拍完《假如有明天》这部戏以后,把所有的片酬都捐给了北京佑安医院。他想用这个来协助这所专门治疗艾滋病的医院。

人物年鉴
  1953年7月31日 出生在北京。

  1969 插队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种地、放马、演样板戏

  1977 返回北京,进入空政话剧团

  1986 调入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

  蓝天野导演的 话剧《秦皇父子》

  1989 话剧《雷雨》

  谢晋导演的电影《最后的贵族》

  1990 林兆华导演的话剧《哈姆莱特》

  1990 王扶林导演的<三国演义>中扮演孙策

  1991 奥列格·叶甫列莫夫导演的话剧《海鸥》

  苏民导演的 话剧《李白》

  谢晋导演电影《清凉寺的钟声》中扮演明镜法师

  1993 张暖忻导演的电影《云南故事》

  1996 夏刚导演的电影《与往事干杯》

  电视剧《英雄无悔》

  1997 北京人艺话剧《古玩》、《阮玲玉》等

  夏刚导演电影《伴你到黎明》

  电影《爱情麻辣烫》

  1998

  电影《洗澡》

  1999

  北京人艺话剧《茶馆》中饰常四爷

  电影《说好不分手》

  电视剧《尊严》

  电视剧《来来往往》

  2000

  话剧《风月无边》李渔

  电视剧《光荣之旅》贺援朝

  2005

  电影 《一轮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师)

  2008

  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诸葛亮

出任艾滋病宣传员
  
 2000年10月下旬,中国著名演员濮存昕在美国获得了由海外华人组织的慈善组织—美国爱心基金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该奖旨在表彰在中国抗击艾滋病中做出的重大贡献的人士,除了濮存昕,此次获奖的另外三人为:关心和帮助中国抗击艾滋病事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救助艾滋孤儿的香港“智行基金会”创建人杜聪、研究艾滋病疫苗和治疗方法的中国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

  濮存昕是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一位公众人物。他的职业是演员,主演过多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同时,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还是全国政协委员。近几年来,他成了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中的一个明星:从2000年起,他接受卫生部之邀,出任了艾滋病宣传员。从那时起,濮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号召全社会重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并身体力行地从精神上或者经济上帮助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2000年11月1日,当濮存昕从卫生部副部长手里接过“艾滋病宣传员”的聘书时,心里充满庄严感:“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英雄,要克服困难甚至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他说。

  此前两个月时的某一天,当濮存昕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他,转达卫生部官方希望他能担当“艾滋病宣传员”这一义务工作时,濮存昕对艾滋病本身及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跟大多数人一样,听到艾滋病这个名词跟听到魔鬼这个名词的感觉差不多:可怕,但是虚幻遥远。

  濮存昕在电话里回答他的朋友说:“你给我十分钟时间考虑。”十分钟以后,他回电话说,他接受这一工作。

  濮存昕这样痛快地接受了这一要求,让卫生部稍感意外并且非常高兴,因为据说此前有几位公众人物曾经拒绝了这一工作。就这样,濮存昕成为中国第一个出任“艾滋病宣传员”的公众人物。

  在接受《北京周报》记者采访时濮存昕说,当时不能说一点顾虑都没有,一方面那时候因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了解,觉得这一工作可能会有一定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确定这一工作是否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有负面影响,也许有人会怀疑自己做这一工作是因为本身染上了艾滋病。“但是,卫生部是政府部门,它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社会需要在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既然选择了我,那我责无旁贷。”

  “是的,我想我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濮说。濮存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在退休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跟当时许多年青人一样,濮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曾经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去生活了数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是一所军队话剧团的话剧演员,后来又进入中国最著名的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在这里成长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话剧演员及影视演员,在许多话剧和影视作品中担任主角,包括外国经典名剧如哈姆雷特等等。先天个性、后天所受教育和个人经历等种种因素,使他身上带有一种艺术气质和理想主义色彩。

  在电话同意接受艾滋病宣传员这一工作后,濮存昕开始请教专家、查找资料,学习和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艾滋病致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的了解,消除了他原来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对艾滋病在中国传播情况的了解则使他感到忧虑。

  在此后的几年内,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公益、出演有关艾滋病的电影、对社会公众或政府机构人员做讲座和培训、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有关提案,等等。所有这些工作,从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来说,可以说有两个:引起社会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视;呼吁社会关心艾滋病病人。

  濮存昕说,“事情好像越做越多,因为我的原则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濮存昕新书《我知道光在哪里》
  



  本书是迄今为止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第一次倾情书写自己的人生与艺术。该书的三个部分“独白”“白”“旁白”详尽勾勒出濮存昕的成长过程与演艺生涯,解读了一位表演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与喜怒哀乐。“独白”以自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曾患小儿麻痹的跛腿幼年到敏而好学的青年直至今日炉火纯青、众人皆知的表演艺术家的坎坷人生经历。“对白”揭示了一个深得前辈众多艺术名家的演技真传,经几十年舞台创作实践形成个人独特表演风格的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也将成为艺术院校师生以及影视表演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真经”。“旁白”是由两位资深社会人士冷眼剖析“濮存昕现象”,揭示濮存昕“我知道光在哪里”的悬机妙理。此外,书中收入了濮存昕近百幅从小至今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也映衬了他55年的奋斗历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8: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霄子 发表于 2010-12-17 16:47
推荐一下 美籍华人作家画家——刘墉简介  刘墉,号梦然,1949年2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AB血型,双鱼座。 ...

谢谢你——灵霄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3-29 19:19 , Processed in 0.1123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