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1|回复: 6

(转帖)狭隘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0 13: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狭隘(xia 第二声 ;  ai 第四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量小,心胸狭隘。狭隘心理是许多不良个性的根源,嫉妒、猜疑、孤僻、 神经质等不良表现都源于狭隘心理。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脆弱的现象,究其根源也是心眼小— —心胸狭隘。他们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 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
    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狭隘心理,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交往,成为其身心发 展的障碍。心胸狭隘之人由于气量小,在学习和交往中极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为:
    1.思想狭隘,认识偏激。心胸狭隘和见识少密切相连,中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 ,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少,很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看问题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偏激认识一旦产生,就 固执己见,容不下有悖于自己观点的人和事。稍不如意就生气,导致情绪上的冲动性和行为上的莽撞性。有的 把攻击对象指向自己,出现自卑、自伤行为;有的把攻击对象指向别人,出现暴躁、敌对情绪,导致伤人的过 激行为。中学生中的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离家出走等行为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2.行为狭隘,交往而窄。狭隘和自私类似“孪生姐妹”。狭隘的人把目光投向自己,他们唯我独尊,固执 己见,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交往中更是极力排斥“异己”,其结果落得了门庭冷落。心胸狭隘之 人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嫉妒超过自己的人,他们只愿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结果导致自负心理的增强和交 际圈的大大缩小。门庭冷落和交际圈的缩小,必然带来孤独、寂寞和空虚的困扰。而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是 形成心胸狭隘者的主要因素。
    由于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与欢乐,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 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导致消沉、颓废;由于对周围人产生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容易导致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疑心重重。长此以往,自负、嫉妒、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的消极积累,使原本狭隘的心胸更为狭 隘,偏激的认识更为偏激,个性缺陷恶性膨胀,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产生。
    狭隘心理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它的产生主要在于后天的原因。
    第一,封闭的生存环境。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性格、品格都是主体同环境互相影响的结 果。人与环境的交流越多、越广泛,人的开放程度越大,心胸越开阔;一个人越是生活在封闭、抑郁的环境里 ,同环境的交流越少,思想、胸怀也就越容易狭隘。狭窄的空间范围塑造出狭窄的心胸,过少知识经验的输入 导致偏激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目前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早在学前阶段就 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 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在狭小单调的空间里,他们缺乏和同龄小伙伴的群体嬉戏、追逐、游玩, 缺乏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学习机会,无论是玩具、糖果,还是父母的宠爱,他们都完全独占,因而,很难培 养出“谦让”、“爱别人”、“互相帮助”、“与别人合作”等精神,也不懂与别人分享的乐趣。心目中只有 自己,极易形成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狭隘、自私的性格。
    入学之后,在父母“殷切期望”的砝码之上,又加上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双重压力使孩子的目光中只 有“高分数”、“第一名”。为了它,学生放弃了班务工作,放弃了课外活动,放弃了电影、电视,放弃了适 当的家务劳动,放弃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总之,为了登上金字塔尖可以放弃一切。诸多的放弃使孩子的 生活空间大大缩小,最后只能退缩在作业、练习、书本之中。长此以往,学生知识结构残缺,眼界狭窄,个性 偏激,心胸狭隘,人情冷漠,心情抑郁,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失衡心态又极易造成“意识狭窄”,出现狭隘的 思维。学生为追求“第一名”而表现出的孤注一掷,为取得高分数而付出的全身心的努力,又使他们极为担心 失败,害怕挫折。为此,他们嫉妒超过自己的人,敌视与自己展开竞争的人,一方面为维护自己心目中完美的 自我形象而表现出自负;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现实中的不完美而深感自卑,为掩盖自己的欠缺而自我封闭,为防 止别人的进步对自己构成威胁与伤害而担忧、猜疑……。虽然竭尽全力,虽然长期经受着多种矛盾、冲突的吞 噬与煎熬,也总达不到十全十美的境界。于是,身心失衡,认识偏激,稍不如意即暴躁易怒,带有强烈的神经 质特点。
    第二,家长的性格特点及教养方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意识、道德 观念首先通过家庭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赏罚褒贬,他们的世界观、信仰、思想、作风 、接物待人的态度对具有高度模仿性而缺乏选择性的儿童来说,起着性格上的奠基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 活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家庭里,接受父母所谓“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教育,以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雪”为人生信条,那么,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人,必定是心胸狭隘的。所以 ,许多学生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认识上的挫折经历。中学生阅历浅,经验少,生活条件优越,成长过程顺利,平时受父母保护较多 ,缺乏社会生活的锻炼,缺乏独立思考、计划、安排的机会,初次遇到问题,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把解 决问题的过程想得过于顺利,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参与实践,免不了出现冒似“果断”的言语和 行为。由于缺乏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虽快不准,带来挫折和失败。中学生经验的缺乏,认识的偏激,情绪的 冲动又使其把一时的挫折和失败无限夸大,出现“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变得顾虑重重,畏首畏 尾。再遇问题,则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复杂,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而平时养成的 事事争第一,处处要赞誉的好胜心理又使其在害怕老师的失望、同学的嘲笑和家长的斥责的同时,不得不打肿 脸充胖子,其结果必然是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有一项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 生的调查发现,42.73 %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 这都说明 了学生由于见识少、阅历浅、认识偏激,把挫折、困难扩大化,导致害怕失败的脆弱、狭隘心理。
    中学生狭隘心理的形成有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有小学教育的不良刺激。但我们不能倒转历史,重新接受 完美的家庭和小学教育,只能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把握中学教育这一关键阶段,力求纠正和克服中学生的 狭隘心理。
    1.加强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明确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别人、给 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有了远虑则无近忧,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自己一时的得失就算不上什么了。引导学 生把眼光放远,心胸拓宽,事事从长远考虑,处处以集体为重,对整体、全局有利的人与事就能容忍和接受了 。总之,引导学生把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小圈子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 ”才能“天地宽”。
    2.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唯书是背的心理定势,在“ 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们死读书,读死书,知识面窄,思维缰化,久而久之习惯于以书本知识代 替一切,对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弹性较大的事情也拿严格的书本知识丝丝入扣地要求、衡量和评价,出现偏 激的认识。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极易导致学生出现互相倾轧、互相嫉妒、彼此 敌视的不良心态,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必须切实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德、智 、体、美、劳几方面同时对学生施加影响,就可避免上述弊端,克服学生狭隘心理,维护其心理健康。
    3.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教育。家长担负着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对孩子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影响着 子女的性格。因此,家长要给子女提供模仿的榜样,必须首先优化自己的性格,给子女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 家庭教育力求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养成子女诚实、开朗、团结协作、亲切友好的优良性格。
    4.加强交往,摆正自我位置。前面已经分析,狭隘心理往往是与“个体与环境间缺乏交流”相关的,交流 的缺乏,导致心胸的狭隘,而狭隘的心胸,又造成自我封闭,限制交往的开展,如此恶性循环,个性就在狭隘 的坐标系统中进一步强化。为此,校领导、老师、家长要努力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如,开展郊游,组织讨论, 增加学生间、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间相互交流的机会,扩大学生的交际面,加深与外界的了 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增长见识,拓宽心胸。坦诚的态度,宽阔的胸襟必迎来各方朋友互通信 息,彼此交流,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5.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兴趣范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在彼此广泛的交往中,使学生感受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美好,增强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净 化心灵。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丰富心理内容,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者: 煮酒江湖 - 经理 四级   2007-5-21 11:31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3: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气 于 2009-7-10 13:50 编辑

本楼主按:
各个小家庭~都是只指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潜意识中~自然是别人家的小孩~都是比较差的。
如此这般~必然相互造成心理压力啦。
于是乎,狭隘心理也就多多了。
如何根除?
让所有的小家庭形式~统统消失~!
天下一家,所有的小孩~是所有人的小孩~!
所有的父母~是所有小孩的父母~!
贤不遗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开心快乐~人人自由幸福~!
如此~人人的心胸~自然充分的开阔啦~!
{:8_400:}{:8_400:}
发表于 2009-7-10 13: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大气哥哥学习!
发表于 2009-7-10 19: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所有的小家庭形式~统统消失~!
天下一家,所有的小孩~是所有人的小孩~!
所有的父母~是所有小孩的父母~!
向大气宝宝学习 !
发表于 2009-7-10 23: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大气哥哥学习 !感谢大气帅哥转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2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亲亲小丽愉悦~!
抱抱仁信冬阳~!
欢迎科学喂养~!
{:em03:}
发表于 2009-8-18 15: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大气宝宝学习...{: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6-26 19:14 , Processed in 0.1113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