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6|回复: 4

《索天图》全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16: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卷


内容简介

《索天图》是一部以更新、更全面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社会、人生,并提出相关方法论的文言体哲学著作。整个体系宏大而严谨。一百五十一章分篇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天欲、天道、物道、灵道、人道,道道相关;察物、谋事、运策、养生、修性、立信,面面牵连。广可达玉宇、细可剖尘微,《索天图》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对世界的认识。而其基于“生”“善”“美”的信念本原与趋势说,更投射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俯瞰个体在宇宙大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分析其与诸多要素间的关系与运动规律,找到操控事物发展方向的手段;大至宇宙发展,中到国家治理,小及修身养性,《索天图》都有极其精辟的论述。

简单的说,《索天图》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运用三维视角观察

《索天图》打破传统的从时、空两个维度来认知世界的方式,而以时间、空间、逻辑三个维度来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在世界维度中加入逻辑,并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世界本质更新、更深入、全面的大胆探索,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二、运用模糊逻辑表达

《索天图》通篇运用文言这种概念边界比较模糊的语言,来表达严密的逻辑,从而使对问题的表述兼具逻辑严密与外延广泛两个特点,作者将这种逻辑叫做模糊逻辑。

运用文言,不仅解决了严密的逻辑与广泛的外延可以兼容的问题,而且充分发挥出我国传统语言精炼优美的表达优势,既可凝练有加,惜字如金,又可汪洋恣肆,一泻千里;音韵谐和,琅若珠玉,极具诵读之美感。


目录

第一章 不依于人

第二章 天无弃物

第三章 玉不琢

第四章 家国

第五章 小生大生

第六章 秋愤

第七章 信

第八章 三力

第九章 降心

第十一章 阴阳或缺

第十章 图谋

第十二章 修身就义

第十三章 天义

第十四章 索天图

第十五章 三知

第十六章  几道

第十七章 成败事

第十八章  天治

第十九章  舍庐

第二十章  求证

第二十一章 福祸相随

第二十二章 谐同

第二十三章   生灭

第二十四章   人有三行

第二十五章   演道

第二十六章  八备

第二十七章  如行

第二十八章   道不远人

第二十九章   理空

第三十章    余利互生

第三十一章  名实

第三十二章  不落因缘

第三十三章  五策

第三十四章  元

第三十五章  元性

第三十六章  元德

第三十七章   三纯

第三十八章   抗乘

第三十九章    三味真火

第四十章       生

第四十一章  无执

第四十二章  唯简易从

第四十三章  虚名利

第四十四    始生

第四十五章  力之远近

第四十六章  福祸自招

第四十七章  本真

第四十八章  顺性情

第四十九章  明欲

第五十章    大欲至信


第一章  不依于人

    不依于人,所以自立。

    不附于物,所以自生。

    不弃人功,所以无怨。

    不废物用,所以不穷。



第二章  天无弃物

    天无弃物,物无废用,草窠牛粪,蚊蝇以生;日月星光,参芝采吸。

    人追其能,物追其用,天之道。

    故,惜人者尽其能为上;惜物者尽其用为上,是为大慈。

    珍物而藏之,废其用而已;惜人而敬闲之,毁其能而已,是为大败。

    然大慈常有恶名,大败常有善名。故善恶岂以名辩哉?

    为人所用,所以有依;为已所用,所以有生。故他用者存,自用者生。生与存岂能相离哉?

    故为天下所用者天下亦生之。



第三章 玉不琢

    或曰:玉不琢不成器。

    人之用物雕琢而已,人之用已修习而已。

    雕琢者弃其无用而出其有用。修习者规其陋习而成其智能。

    道之用物生灭而已,灭其无用生其有用而成大道。

    故,生,道之本也,灭,道之用也。



第四章 家国

    家国之道:校之以民旨,验之以自然;修之以内心,行之以人文,经之以制度。

    何为民旨?民生、民长者也。

    失民长者国衰,失民生者政亡,失自然者族灭。

    更制度者政替,规人文者史进,修内心者得立。

    观历史之长河,日月轮彀,政替文更,有形有体者莫不变。

    夫唯不变者,民旨之心也。

    故家国之道要,在于修持此心。



第五章 小生大生

    以小成大,因大生小,究其极处,小大一也。生不害义,义不害道,道不害无,无不害生。舍生以取义,舍义以取道,舍道以取无,舍无以取生,如此循环则小大相生,有无递推,百序成,万物生。

    明大小,以定取舍;分有无,以别万物。



第六章 秋愤

    日与月,常相共;道与空,不相离。只有无爱才无恨,岂见施予不索取;施予常图知恩,索取常恨不予。故爱恨交替,煎熬凡心。

    不施予,不索取;欲守虚空与死寂,又怕道不生,灭天理。谁能愤时静,静时动;不在形前,不在空后;守此真心,不欲形,常欲萌。

    长空谁与共,大道自独知。



第七章 信

    万念放下,一信方生。

    而此一信,当如山云,远睹有形,近视无物。

    持而不执,守而不有、生而不为,变化无穷。

    风云喻持执:风可持虹,手不可执云。执可为,不可执者不可为。



第八章  三力

    力维之,智服之,信摄之。

    得力者霸,得智者能,得信者圣。

    三者具得,圣王之道。

    强行得力,用人得智,修身得信。



    力 智 信 三位一体。

    智胜力,信胜智,力胜信。

    信立智用,力乃成行。

    智出力行,信乃得立。

    力萌信持,智慧乃出。

    信为力根,力为智根,智为信根。



第九章  降心

    民心如水,需降服之,曲而归宗,以利事宜。

    随势者无谋,谋势以导之;势因形显。

    逐利者寡志,示利以驱之;利因物成。

    明志者高远,立志使之成;志因事随。

    势随利出,利主势;

    利随志出,志主利;

    志随势出,势主志。

    此三者一体,执机者循而推之,勿执于一端。



第十章 图谋

    治事如弈棋,谋远图近易,谋近图远难。

    故谋百成十,谋十成一;

    谋一图一,步步艰难,几于败。

    物愈小理愈密,物愈大理愈易。

    故起于物小,谋于理密,施于理易,图与物大。

    谋易图大,难矣。

    事小可即为,事大则久为,事大始于事小。

    谋既定,理既明,请先于事小而即为之。



第十一章 阴阳或缺

    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阴阳合于一体,平衡汇于一身。



    小象易明,大象难识。

    居南而不知北,居左而不知右,远难至也。

    居今而不知往来,遥不可及也。

    居静而不知动,深不可理通也。

    故小象阴阳全,大象常似缺。



    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故执南待北,执左待右。

    执今待往来。

    执静待动。

    执阴待阳,执阳待阴,大象乃成全。

    既有所执,当知其待,执而不待,怠矣。



第十二章  修身就义

    天之道,义为先,义明而物成。

    修身就义,义正而身伟。

    修理饰身,义暗而身毁。

    物常生灭,道不更迭。

    身有生死,义不二存。



第十三章  天义

    天趋物以:生死、利害、美丑。

    生存之、死灭之,利使之趋、害使之避,美使之神往、丑使之情拒。

    同利相竞,竞则进;

    余利互生,生则谐。

    此天趋物之道,然天趋物必以义,何为其义?

    万物甘坠此道,竞相奔涌,曲而归宗,天义乃成。

    故曰:天义物成,而物莫知之。

    欲追之,不在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言一行中;

    欲弃之,却在一言一行、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中。



第十四章 索天图

    人世间,凡大工巨制,必先有宏图而后成。

    纵观天地,其象伟,其理深,精彩卓绝,然天图何在?

    试观之:

    天之所欲:大生、大美、大和。

    从天之欲行天之事者: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地湖海、花草树木、鱼虫禽兽、人。

    天之道:生存死亡,行选择之道;利害,行物励之道;美丑,行神励之道;同利相竞,行鞭策之道;余力互生,行谐和之道。

    行事者道:天道为渠,行事者道似渠水,水行遇堤者止,行于中者竞自由。大主问事成,无问匠方。

    如是天图或可成。



第十五章 三知

    智知、情晓、力达

    精思致密,以通幽远,逻辑之功,是谓智知。

    临境而感,信而不移,人身之功,是谓情晓。

    行与其中,处而获实,力行之功,是谓力达。

    情晓则易智知,智知未必情晓。

    智知则易力达,力达未必智知。

    力达则易情晓,情晓未必力达。

    智知、情晓、力达三者皆具,知之至也。

    精思致智、修身体情、力行以达,循环往复不知其端。



第十六章  几道

    天欲:

    大生 、 大和 、 大美。

    天道: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余利互生。

    神圣向往。

    物道:

    感以应力。

    智以达变。

    信以通物。

    灵道:

    感以应物。

    智以达来。

    信以同物。

    人道:

    力。

    智。

    信。

    申张三维:

    述力者空间,述智者逻辑,述信者时间。

    力能充张四方,逻辑演绎存在,信念决择未来。

    空间、逻辑、时间述物之三维,虽然独择其一亦可述物,不若三维述物之全面也。



第十七章 成败事

    初观其势,凡事物之成败在于力,力形于势。

    欲成之,增其势,欲败之,散其势。



    次观其治,治主势。

    欲成之,固其治,欲败之,乱其治。



    再观其义,义主治,义正则众聚。

    欲成之,彰其义,欲败之,毁其义。何以毁义?引势更义以毁之。



    急图之以力,次以势,继以治,久图之以义。



第十八章  天治

    法、理、情、义,人治也。天亦有治,需顺天承事。



    人教我以法,天教我以力。

    人教我以理,天教我以律。

    人教我以情,天教我以存。

    人教我以义,天教我以道。

    义也者,和为之本。道也者,生为之根。



    顺法、顺理、顺情、彰义,自治也,违之,治于人。

    治人则执法、执理、执情、宏义。



    顺力、顺律、顺存、演道,自治也,违之,治于天。

    治物则执力、执律、执存、广道。



第十九章  舍庐

    人制茅庐、广厦,所以避风雨也,然日月之光不阻,春秋之意不隔。圣人在世,亦不过百年,一时之躯耳,然其义千秋不断,百代不间。物有生死,代有兴衰,夫唯道绵绵不绝。

    由是观之,所适者,情宜也;所立者,义也;所从者,道也。

    识近者图宜,识远者图义,识往来者图道。

    图宜者得势力,图义者得众,图道者无所得,无所不得。

三识既备、三图既得,事几于成。


第二十章 求证

    混迹于流尘,以体人同;适情于山林,以察物动;神游于微子心内、八极身外,以照真明。如是与物情相同、理相顺、信相致,然后可以图用。



第二十一章 福祸相随

    阴阳相推以演道,福祸相随以彰义。

    阴阳同立于一体,福祸先后于一身。



    得而失义,虽利亦不得,得而后祸至。

    去而失义,虽害亦不去,去而后祸至。

    得而就义,虽害亦得之,得而后福至。

    去而就义,虽利亦去之,去而后福至。

    福祸得去,以义辩之。



    贫富财也,财因身而用,彰宜则成,以力得。

    身处用则德财,物虽少而不贫。身不处用则损财,物虽多亦不富。



    敬慢礼也,礼因情而立,彰序则成,以义得。

    情相宜则德礼,俗虽简而不慢。情不相宜则损礼,俗虽繁亦不敬。



    尊卑位也,位因权而设,彰义则成,以智得。

    权方正则德位,位虽低而不卑。权不方正则损位,位虽高亦不尊。

    此道易行而难知。易行则常行,常行则当然,当然则理难成。易行则易见,易见则熟视,熟视则无睹。行无理、视无睹,是以难知也。



第二十二章 谐同

    春花、夏孕、秋实、冬藏,万物之应天时何其谐也;地富则物壮,土贫则物瘠,万物之应地利何其宜也。

    物发而中节,动与天齐,是谓谐同。

    草亦有花,木亦有果,类不同而理同,是谓道同。

    君自南来,吾自北往,不约而同举,不谋而合,是谓信同。

    谐同、道同、信同,三同具备是谓大同,大同之治不亦美乎?



第二十三章   生灭

    力代行动、趋势。规则代方法、智慧。存在代现象、事件、物。



    规则、力、存在,右序相生  :

    先立规则、次力,则生存在与之应。

    先立力、次存在,则生规则与之应。

    先立存在,次规则,则生力与之应。



    规则、力、存在,左序相灭:

    先没存在、次力,则灭规则与之应。

    先没力、次规则,则灭存在与之应。

    先没规则,次存在,则灭力与之应。



    生灭相随,生中有灭,灭中有生。



第二十四章   人有三行

    人有三行:力行、智行、信行。

              力行得财、智行得位、信行得序。

              力行成身、智行长身、信行修身。

              三行兼备,身乃得立。



第二十五章   演道

    含元成体,体因色现,色因体有,体色相依,物乃生。

    体之色,如浮云,其根有三:

    一曰体、二曰客、三曰方。

    体有所现,客有所受,方有所变。

    三根具备,色乃有,体乃现,物乃生。

    三根之增减,变化无穷;

    体色之合从,变化无穷;

    万物之生灭,变化无穷。

    是为演道。


第二十六章  八备

察形辩势,备以八方:

一曰天:日月星辰之类也。

二曰地:山川河海之类也。

三曰生物:花草鱼虫之类也。

四曰人。

五曰宙心:万物一心,本于生。由小生大曰递生,因大服小曰敬从。

六曰文:一物之动与存也。

七曰序:类物之运与形也。

八曰演:因势而变者也。

八方既备,形势乃明。



第二十七章  如行

本意天心,推物演形,因缘而生,随机而变。物形生灭,常存其真;机缘反复,不离其意。

天心不灭,如默如行。



古往今来,发于一心;微子环宇,生于一心;机缘变化,始于一心。



欲知其心,当观其映。映于空间为万物,映于时间为势,映于逻辑为理。



应机而映,机无常定,故:物无常形,势无常存,理无常在。



第二十八章   道不远人

往古之道于今可得之,未来之道于今亦可得之;

幽微至深之道于一室可得之,恢弘至简之道于一室亦可得之;

微子之道于所处可得之,环宇之道于所处亦可得之。

何也?道不远人,全息于事物。


第二十九章   理空

力驱行,无信无智则力孤,孤力则行恣,久行则势均,均则寂,谓之热寂。

智逐理,无信无力则智孤,孤智则理约,久理则归一,一则空,谓之理空。

信蕴生,无智无力则信孤,孤信则生泛,久生则趋同,同则无,谓之生无。

热寂、理空、生无,灭之象也。

孤行、孤理、孤生,灭之由也。

孤力、孤智、孤信,灭之根也。


第三十章  余利互生

草木吐氧而人兽用之,人兽呼浊气而草木纳之,故人兽与草木互生。

物之功利无用于己而有用于它者为余利,万物相依,依于余利。

余利不争,故谐;余利不费,故奉。

营求之道善收它物之余利,收其余利而无争,营求之善也。

立存之道善生己身之余利,生己余利而无费,立存之善也。

故万物互生,生于余利。


第三十一章  名实

实者充与体也,名者约与形也。

有实无名则无约,无约则慢,慢则散,散则失体。

有名无实则无充,无充则苛,苛则穷,穷则败形。

名实相符,则体形兼备,行乃成,信乃立。

名实相离,则失体败形,行乃颓,信乃废。


第三十二章  不落因缘

风吹帆行,风吹铃响,风吹轮转。

万物随缘而应,应合其性,应合其心。



善心善应,恶心恶应。福基福应,祸基祸应。

善应为福基,本于善心。恶应为祸基,本于恶心。



善者共生也,本于利它。恶者相害也,本于自利。

自利利它,互为其根,阴阳相抱,乃蕴生。

故福祸互为其根,善恶互为其根。



若以福为喜,以祸为悲,则福祸相随,悲喜交加,心肝脾肺,反复煎熬。

不若心持生义,执福祸得失、扬善恶美丑,以演生,以彰义。

如是心有所动,不落空寂;心无所应,不落因缘。

执福祸、扬善恶,为其主,不为其仆。


第三十三章  五策

邦道,凡有五策。

一曰人文,二曰经济,三曰政治,四曰科技,五曰军势。

争斗存亡,初以军势,次以科技,再以政治,继以经济,终化于人文。

长治太平,初以人文,次以经济,再以政治,继以科技,终形于军势。

人文生发,为阳。军势敬肃,为阴。阴阳互为之根。

邦体为轮,五策为辐,五策交替循环,递推以进。


第三十四章  元

精成形,形成智,智成逻辑。

气成行,行成力,力成空间。

神成情,情成信,信成时间。

精气神始于含元,逻辑、空间、时间合于浑元。

含元、浑元一物之两面,此物为元。



于空间之一点,可演绎全部逻辑。

于时间之一刻,可绽放无限空间。

于逻辑之一环,可包含时间之始与终。



故于一室,可演律,可觉远,可推过去与未来。

此室若为元,则宇宙亦是此元。


第三十五章  元性

形有千变,不变者义,义无自形,寓形于众。

行有千变,不变者能,能无自行,寓行于众。

情有千变,不变者生,生无自情,寓情于众。

义、能、生万殊之通性也。万殊归一,一者元也。

故元有三性:曰义,曰能,曰生。


第三十六章  元德

形拱义则德形,故形尚义。

行拱能则德行,故行尚能。

情拱生则德情,故情尚生。

尚义、尚能、尚生是为元德。


第三十七章  三纯

智慧根于感受,纯智断根而自演,纯智万物通。

践行根于智慧,纯行断根而自运,纯行万物同。

感受根于践行,纯受断根而自觉,纯受万物一。

自演、自运、自觉,孰能合而为之?唯元可然也。


第三十八章  抗乘

信胜智则顺,智抗信则顽,智乘信则逆。

智胜力则治,力抗智则固,力乘智则乱。

力胜信则平,信抗力则恒,信乘力则暴。


第三十九章  三味真火

纯火升元,味以三真:真情、真智、真行。

真情生真智,真智生真行,真行生真情。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如是初元乃现,升于火浴,百练千锤,直至成纯。

莲花心内端坐,彩虹云端超然。近在咫尺,远在天边。


第四十章  生

自性显露,得天垂灌,物乃成形。

物生,本于自性,起于机、缘,应于力、境,合于律、天。

生物,始于机、缘,法于律、天,施于力、境,攫取物性。

故承天之运者,修持自性,以待物生;畅顺自性者,谐理万物,以期生物。此二者同出而异向,内外相推,生生不息。


第四十一章   无执

法择物,物因法存;物抗法,法因物变。

信择法,法因信存;法抗信,信因法变。

物择信,信因物存;信抗物,物因信变。

故不执于法,不执于信,不执于物。

不执则易变,易变则易择,易择则易生。

信法物互为首尾,因变而激荡,无执而有蕴。

海浪翻涌,风云激荡,日月交替,乾坤运转,是以得蕴万物。


第四十二章  唯简易从

唯简易从。

行事有繁,其理宜简,简则易从,从则成流,流则有定,定则有成。

唯是易得。

论有宏篇,其是唯一,一则易得,得则不惑,不惑生信,信则演,演则生,生则荣,荣则繁华。


第四十三章  虚名利

衣食住行,利也,度内则实,过则虚,太过多伤身。

声誉,名也,度内则实,过则虚,太过多害义。

影响,权也,度内则实,过则虚,太过多扭性。

名、利、权人之所求也,故执机者常设名利权以驱盲众。

故名利权取之有度,太过则去之,勿使之伤身、害义、扭性。


第四十四  始生

心生法,法生形,形动心;问宇之始,心动则始。

法生形,形生心,心演法;问理之存,法演则存。

形生心,心生法,法成形;问宙之有,形成则有。

心动、法演、形成则物生。

心灭及形,形灭及法,法灭静心;问宇之终,心静则终。

形灭及法,法灭及心,心灭散形;问宙之无,形散则无。

法灭及心,心灭及形,形灭止法;问理之亡,法止则亡。

心静、形散、法止则物灭。


第四十五章  力之远近

远有三远:时远、距远、理远。

近有三近:时近、距近、理近。

凡力有远近,近则多形,远则多义,形有所异,义有所不同,其道唯一。

力有五变:

弥近则为:物理、形势、权、军事类。

近则为:声名、利益类。

中则为:理、义类。

远则为:人文类。

终则为道。

治事必以力,以近力求近事,以远力求远事,则顺,则得治。以近力求远事,以远力求近事,则悖,则失治。

五力并举,远近相宜,则平和长治。


第四十六章  福祸自招

大道常理:

余利互生,己身所以获它生者,皆因己身之余利,故福无它求,唯增持己身之余利。

余害相克,己身所以获克者,皆因己身之余害,故祸无它避,唯减灭己身之余害。

不知增持余利,不知修福;不知减灭余害,不知避祸。不修福,不避祸,命数天定;知修福,知避祸,命数己定。

故智者修身:知余利,增持余利;知余害,减灭余害。


第四十七章 本真

境由心生,心有所变,则境有所幻,心有所定,则境有所定。

故反观内心,求其恒定之处,谓之本真。

心二则异,异则有变,变则有幻,心一则同,同则不变,不变则定,故本真万物唯一。

以本真观万物之本,若见本本相同,则此本为真,此真亦是己身之真。

故本真相照,物我雷同,见我如见物,见物如见我。则色界幻境,一箭贯通,似有所隔而无所隔。

故以本真照物,世界大同。


第四十八章  顺性情

性为生表,情为性华,生为情实。

故序成物,万序有情;殊成序,万殊有生;物成殊,万物有性。

生为性义,性为情义,情为生义。

故造物不役情,抒情不悖性,任性不害生。

故生胜性,性胜情,情胜生则顺,则平。

生悖情,情悖性,性悖生则逆,则乱。

依性顺情,生乃善;依生顺性,情乃美;依情顺生,性乃真。

               

第四十九章 明欲

欲生智、智御力以生物,物激欲以增减。故欲无止境,智无穷时,力无极处。

夫信,去旁欲而存一欲,故信一欲也。

一欲生智则智同,同智御力则力协。故信以同智协力。

诸欲生智则智繁,繁智御力则力杂。故诸欲致繁杂。

余利互生,生激欲则欲盛;余害相克,克激欲则欲衰。

至大无二,故至大之欲一也,至信也;信胜智,智胜力,力胜信,道也;故至大一欲因道而生盛衰两义,两义而生利、害、中和三方,三方而激生万物。

欲可予人,亦可夺人,唯至欲集予夺与一体,生杀与一身。

                        

第五十章 大欲至信

天容物,以其志高也;地载物,以其德厚也。

元道发心,生万物,以其一欲也,至信也,其大也环宇,其久也亘宙。万物受其心而生,为其子。夫唯大欲可以分予,可以普施,普施则驱众智,众智运万物。

夫何以驱运宇宙者?以此。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6: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卷


目录

第一章  情同

第二章 有而无

第三章  合同

第四章  大谦

第五章  无极

第六章  三道循环

第七章   内外阴阳

第八章  无外求

第九章  大生

第十章   场境

第十一章  三当

第十二章  节

第十三章  云梦

第十四章  驱物

第十五章  平安

第十六章  弃择

第十七章  后下

第十八章   心平智真

第十九章   顺天合己

第二十章  以情成事

第二十一章   亲善

第二十二章   大悲

第二十三章   无莫施

第二十四章  知守明待

第二十五章  治神

第二十六章  情主

第二十七章  动以阴阳

第二十八章   守真致用

第二十九章 含元守根

第三十章 元同

第三十一章 大情

第三十二章  行事以常

第三十三章  齐物以律

第三十四章  修内应外

第三十五章  执律养正

第三十六章  以无御有

第三十七章   安然享身

第三十八章  玄同

第三十九章  先为主

第四十章    无象

第四十一章  治天

第四十二章  争

第四十三章  无见则明

第四十四章  无我

第四十五章  守道勿失

第四十六章  怀圣生文

第四十七章  生生者道

第四十八章  去芜

第四十九章  生吏者民

第五十章   大道唯简

第五十一章   有无相生



第一章  情同

性色,欲也,恩爱,情也。故情为欲之华,欲为情之本。

欲生智,情导智。

生,物之欲也,欲万物生,欲之大者也。故大欲同万物。

美,物之情也,欲万物美,情之大者也。故大情同万物。

欲同情同,则万物虽因机缘而生异,又因存同而谐和。

故欲谐和万物,求其欲同,索其情同也。


第二章 有而无

无法而后有法,无形而后有形,无信而后有信。

无而后有,有而后大,大而后分,分而后细,细则有攻,攻则寻和,和则循实,至实乃无。


故无退乃实,实退乃和,和退乃攻,攻则成细,细后分,分后大,大后有,有后无。

故四方上下,古往今来,始于无而终于无,抻于有。


第三章  合同

万物有异,因之万物有攻、有和、有合、有同。

攻,相伐也;和,平处也;合,共生也;同,一类也。

万物同元,故合同为其本也,攻和为其技也。



欲同则智应,智应则行合。

智同则行应,行应则欲合。

行同则欲应,欲应则智合。



欲不合则智相异,智相异则行相离。

智不合则行相异,行相异则欲相离。

行不合则欲相异,欲相异则智相离。



欲同、智同、行同,大同也。

欲合、智合、行合,大合也。


第四章  大谦

欲施先需有,欲有先需受。

小则好满,大则常谦。满则受止,谦则受劲。

故满而用,不当;谦而用,无穷。

故大谦之于天地:顺其力,受其智,同其情。

无自力而力不尽,无自智而智无穷,无自情而情一同。

故无为而无不为,无化而化不止,无情而处处情。

故唯受纳天地者,可以鼓动天地。


第五章  无极

上下四方岂有极也,有极则力行可至,无极则力行不可至,而信智可究其无极。

古往今来岂有终也,有终则信持可达,无终则信持不可达,而智力可至其无终。

万物胜繁岂有穷也,有穷则智理可究,无穷则智理不可究,而力信可达其无穷。

其一有短,其二补之。

其一有长,其二推之。

故演于元道,可究其无极,至其无终,达其无穷。

居于一室,同于天地。


第六章  三道循环

有天下,有事物,孰能恒定之?

非力,非智,非德。

力后智,智后德,德后力,三道循环,无有始终。

元居其中,运之当衡。


第七章   内外阴阳

何界为外?经外以适内。

何界为内?营内以应外。

适内以便其营,应外以成其经。

内外经营,适应内外,万物乃生。

宇宙至大,何为内?何为外?

质为内,性为外。

微子至小,何为内?何为外?

静为内,动为外。

故小大、内外、质性、静动、阴阳一理也,一体也。


第八章  无外求

左右相对,左愈左,而右愈右。故执左者左行,则右自右行。

小大相形,小愈小,而大愈大。故执小者从小,则大自从大。

内外相合,内愈顺,而外愈平。故执内者修内,则外自修外。

是故执者求为其所执,勿求为其所不执。

执则可为,不可执则不可为。

身可执,而天地不可执。故同合天地者,求修己身而已。

静运于内以顺外,挥发自性以应外。

身有所变,行有所变,性亦有所变,信亦有所变,不变者元德而已。

元德尚生、尚能、尚义。

力统信曰生,信统智曰义,智统力曰能。


第九章  大生

形状、软硬,物因力作之属性。

逻辑、信息,物因智作之属性。

存续、演变,物因信作之属性。

力性、智性、信性,三性并存于一物。

故以力知力,以智知智,以信知信,是为三知。

三知各以同知,以合知,以搏知,以异知。

故以力行力,以智行智,以信行信,是为三行。

三行各求同、求合、存异、避搏。

夫万物相关,以强力应,则物多弱,以弱力应,则物多强,以中力应,则物多和。以春心观物,则物多生,以冬心观物,则物多衰。以明智观物,则物多智,以昏智观物,则物少智。

物不属我,而物性因我。故修己即是修物性。

抱此心,修己身,修物性,合同天地,是为大生。

修形体、修容貌是为力修。

修知道,修演道是为智修。

修存续,修精进是为信修。

如是三修,持之有恒,生乃成。


第十章   场境

于一组关系中,置一物,若此物因之而受某种作用,即称此组关系中存在某场境,此场境生此作用。

自然之力、之智、之情化之于物必以场境,无场境则其力不发,其智不演,其情不显。

故天地化物,必先构场境。场境之构,以力、以智、以情,是为三方。

不身处其场,亲临其境,则不受其力、同其智、感其情,不受其力、同其智、感其情,则不化。

故欲谦受于天地,必先处其场境,受其力、同其智、感其情。


第十一章  三当

情志生时乃续,故当时本于当情。

位别序理乃演,故当理本于当位。

形势动力乃生,故当力本于当势。

势胜情,应势生情则当情。

情胜位,应情居位则当位。

位胜势,应位成势则当势。

当者,中也,三当具备则事运和,事运顺,是为美。


第十二章  节

因事用物,物当而止,过则损事,是为节物。

因物用志,志当而止,过则损物,是为节志。

因志用事,事当而止,过则损志,是为节事。

节物、节志、节事,是为处世三节。



身者,体身、家人、名利、权位也。

因身用志,志当而止,过则损身,是为节志。

因志用行,行当而止,过则损志,是为节行。

因行用身,身当而止,过则损行,是为节身。

节情、节行、节身,是为修身三节。


第十三章  云梦

先定三道,次梦阴阳,再梦心。

凡物之生,发于一心,动于阴阳,成于三道。

心者无极而太极也,无心则无极,发心则太极。

阴阳者,相对也,相运也,相显也。阴阳动,则力显,则智显,则情显。

三道者,情智力也。

一心发,则阴阳动,阴阳动则三道演,三道演则万物成。故阴阳者,心鼓之也,三道者阴阳鼓之也,心者三道演之也。

市场经济,力可买卖,智可买卖,唯情不可买卖也。然情可施可同。情施然后智可卖、力可卖。情同然后智可买、力可买。

天地自然,力可用,智可用,情可施可同。情普施,则万物智自演,力自用,以彰此情。情普同,则万物之智可用,万物之力可用,以适此情。


第十四章  驱物

涓流归海,顺其势也;万法朝宗,追其高也;生杀万物,本其和也。

故设势力,使众顺之;设高智,使众追之;设和情,使众本之。

故天地自然之力大,万物不能违之。

天地自然之智幽深玄妙,万物喜追之。

天地自然之情大和、大美,万物亲同之。

如是以驱万物,万物乐此不疲。


第十五章  平安

怒喜思悲恐,五情也,肝心脾肺肾,五脏也。五情提振五脏,然过则伤之。

医家所谓喜伤心、怒伤肝者也。故五情调和,则情志平,情志平则身安。

衣食住行名利位,七常也,七常以养身,然过则伤身。

故七常调和,则心欲平,心欲平则命安。

故安身立命,常执平。


第十六章  弃择

有所择必有所弃,无弃则无择。

择优弃劣,进化之道。

力存行,简则易行,故诸力相竟,存其简,去其繁。

智存真,近则本真,故诸智相竟,存其近,去其远。

情存亲,平、正则宜亲,故诸情相竟,存其平、正,去其偏。

天之道:

日出月落,何其简也,而四时成序。

冷暖寒暑,何其近也,而万物化生。

生杀予夺,何其平也,何其正也,而天恩浩荡。


第十七章  后下

生万物,天之功。争娇斗艳,物之性,天设之以催生万物。若天有争,则万物肃杀。故天之道,后物而不争,成物之娇艳。

天下文明,圣之德。争名夺利,人之性,圣设之以催文明化生。若圣有争,则天下凋零。故圣之道,下人而不争,成人之名利。

亲善颐和,人之情、物之情。人物彰此情,则天下咸宁。天若夺之,圣若夺之,则天下暴且乱。故人物之情,天圣同之、顺之、因之、导之、成之。

如是天功、圣德、人物情三业成,三业成天下平且荣。


第十八章   心平智真

平者,调和也、中正也、统领也、不偏也,信胜智,故心平智真。

真者,合也,体也,久也,不悖也。智胜力,故智真行简。

简者,理也,约也,易明也,易行也,能久也。力胜信,故行简心平。


第十九章   顺天合己

以久知短易,以短知久难。天情亘宙,故物情难知天情,是以天情常似隐。

不知天情而知物情,故难感恩于天而自独。

以真明幻易,以幻明真难。天智至真,故物智难明天智,是以天智常似隐。

不知天智而知物智,故难承顺于天而自是。

以大统小易,以小抗大难。天力至大,统运万物,故天力显,而物力常似隐。

知天力而不知物力,故常尤怨于天而自卑。

自独、自是、尤怨,逆天也;不知感恩、不知承顺、自卑,悖己也;逆天悖己,凶。

难知非不能知也,难行非不能行也。

故知天情、明天智、自立,顺天也;感恩、承顺、自强不息,合己也;顺天合己,吉。


第二十章  以情成事

情之场境,驱人者也。

喜使人成,怒使人振,思使人忧,悲使人怜,恐使人离。

故之于事,欲成之,设喜;欲提振之,设怒;欲虑之,设忧思;欲怜之,设悲;欲离之,设恐。

何以设情,物以类聚,类聚则情境设。

美、名、利、位、骄、奢、淫、逸,人之所喜也,取其美、名、利、位,聚以设喜,去其骄、奢、淫、逸以避其害。

余情之设类此。

凡成事,有以力者,有以智者,以情成事,不亦美乎?


第二十一章   亲善

亲善近美,人物之情也。

故诸善之地,物必多荣,事必多成。

积深之渊,龙龟生焉;积深之林,俊物生焉;积深之德,文明化焉。

离丑避恶,人物之情也。

故诸恶之地,物必多损,事必多败。

天不高,则序不成;地不厚,则物不载;德薄行恶,人物离绝。

故积德行善,不敢有辍;久行则深,深则人物至,文明之化不可思议。


第二十二章   大悲

万物有偏否?万物有难否?

有偏孰能正?有难孰能拔?

故天地设情有悲,怜人、怜物、自怜;正人、正物、自正;拔人、拔物、自拔;爱人、爱物、自爱。

大情似无,宏运不虚。


第二十三章   无莫施

无莫施,施则穷,穷则不当,有失其义。

天道无穷,故万物受之,演而不穷。

天力无穷,故万物受之,用而不尽。

天情无穷,故万物受之,生而不息。

天物有穷,万物不得尽受之,故不施,使万物争而夺之。

天机有穷,万物不得尽握之,故不施,使万物演而图之。

天位有穷,万物不得尽居之,故不施,使万物德而待之。

人道亦然。

上事下,礼无穷,情无穷,政无穷,故普施礼敬,普施仁情,普施仁政。

上事下,利有穷,位有穷,誉有穷,故不施,使有能、有功、有德者得之。

下事上,智无穷,力无穷,故广用智,尽用力。

下事上,礼有穷,情有穷,故不施,使王者得之。

无穷而吝施,有穷而妄用,悖矣。

万物有盈有缺,施其盈,德用其缺,顺也。


第二十四章  知守明待

心萌则阴阳动,阴阳动则三道演,三道演则万物生,万物生则三维长,三维长而无极,无极复归于一,一复归于静,静复归于清,清复归于无,无复归于心萌。

三道者,力智信也;三维者,时间、空间、逻辑也。

是故守心以待阴阳动,守阴阳以待三道演,守三道以待万物生,守万物以待三维长,守三维以待无极,守无极以待归一,守一以待静,守静以待清,守清以待无,守无以待心萌。

如是循环递进,未有终。


第二十五章  治神

空,室之用也。然一室之用,不独在一壁,不独在四墙,亦不独在六面也。

六面合以上下东西南北六方之序,室乃成,空乃有。



鬼神,天地自然之用也,故鬼神不独在一物,亦不独在万物。

万物合以自然之序,则天地自然成,鬼神乃有。

万物可知也,自然之序可知也,故鬼神可知也。



己力微,天力大,故以己力治万物难,以己力治自然之序难。

以己力治心修身则易,治心以顺自然之序,修身以合万物,则身心合于天地自然之用,命运合于鬼神之吉凶。

自然之序可顺,万物可合,故吉凶可修也。



鬼神可知,吉凶可修,故安于抱道修身。

抱道修身,则鬼神治矣。


第二十六章  情主

情者,心之使也,信之初也。

情生则阴阳动,阴阳动则三道演,三道演则万物生。

故情者,万物之种也。

心无形,可守而不可执,情可执。守此心执此情,则明信,明信则明智,明智则明力。

故执此情,则力不能乱信,信不能乱智,智不能乱力。三道所演者,此情也。故情为三道主。

故三道为万物主,情为三道主,心为情主。

心者,空也,天地万物之用也。


第二十七章  动以阴阳

万物相区别,万物相关联。

万物因别而存,无别无以有存。

别因对比而有,对者,对立也,比者,关联也。

故别者,对立、关联,阴阳一体也。

万物显因其动,动因其存,存因其别。别者,对立、关联,阴阳一体也。

无阴阳则别不有、物不存、动不显。

故曰:动以阴阳。


第二十八章   守真致用

空,真坚不可破者也。

是故真情不二;

真法无方,以其无方,是以成万方。

真行自由,以其自由,是以任流。

无法无行则无用,追其用者,定法约行,法定行成而用有。

知其有守其无,无法而蕴万法。知其动守其静,无行而育广行。

动生于静,有生于无。

是故怀静抱无,以守其真。执有与动,以追其用。

真始之初,一切皆有可能。

故用穷返真,莫执于一端。


第二十九章 含元守根

风吹帆动,因其力也,因力以成行。

以智因力,不以己智因力,是为大智,夫大智根于元,长于自然。

故自然之智虽众,其根一也。守其根,则众智御,众智御则诸力因,诸力因则大行成。



受教于师,因其智也,因智以成序。

以情因智,不以己情因智,是为大情,夫大情根于元,长于自然。

故自然之情虽众,其根一也。守其根,则众情御,众情御则诸智因,诸智因则大序成。



甘风乐俗,因其情也,因情以成性。

以力因情,不以己力因情,是为大力,夫大力根于元,长于自然。

故自然之力虽众,其根一也。守其根,则众力御,众力御则诸情因,诸情因则大性成。



故无我智,而天地之大行成;无我情,而天地之大序成;无我力,而天地之大性成。我唯知守,含元守根,以享其成。


第三十章 元同

三维同始,始之初,论之不以大小、不以久暂、不以因果。

三道一源,源之头,觉之不以大小、不以久暂、不以因果。

源之头为始,始之初为源,故混而为一,名曰元。

谨而守之,勿离之。动则有偏,中则唯正,故虽动而勿离之。

熏而蒸之,勿落空寂。空则失之,失则动衰,三道不演,故虽不可言说,而勿使之空寂。


第三十一章 大情

人有情,以生事宜。

譬如人有喜情,张灯结彩以营之,谋事造物以求之。

物莫伤其情,伤其情则人去之。哭伤喜,故喜情去哭。红伤悲,故悲情去红。



天亦有情,以生自然,以生万物。

譬如四时之情,春情生,万物并发;夏情盛,万物长而化;秋情杀,万物收而败;冬情闲,万物归而藏。

人莫伤其情,物莫伤其情,伤其情则天去之。

故春莫伤其生,夏莫伤其盛,秋莫伤其杀,冬莫伤其闲。伤之,必有后害。

天情广大,昭昭乎,运万物而不隐,而人莫知之而以为无。以为无则难顺其情,以己情为任,时时伤之而不觉,亦不知害亦积矣。天生之而不知感天,天害之而不知畏天,悖之至矣。



民亦有情,昭昭而运,以成其俗,以成其家,以成其国。莫伤之,伤之则民弃之。上顺民情而为则民载之,上悖民情而为则民覆之。



故天情、物情、人情不可不查之,顺其情而为,则万物谐和,天蓝水秀,欣欣向荣;悖其情而为,则天怒人怨,山穷水恶,万物交攻,耿耿而败。


第三十二章  行事以常

行事以常,无常无以定基也。

常行之理、久习之俗、普施之物、平均之才、众人之情,行事之常也。

行事必赖以常,无常则基不固事不荣。

特立独行,难见其久且广也。



执事以机,无机无以执事。

必发之情、必中之理、中枢之物、关键之才、启动之行,行事之机也。

执事必赖以机,无机则执无柄、目无纲。

事无轻重,难见其执而易也。


第三十三章  齐物以律

齐物以律,生律以恒。无恒无以生律,无律无以齐物。

譬如四时,春夏秋冬,其序有恒,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其作有恒。故万物应之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时如无常,万物应之常变,常变则无基,万物无以更进。

故之于万物,无常为灾。

故天运有恒,以育万物,圣教有恒,以化文明。

朝令夕改,难见其功。昨义今迁,文明不行。


第三十四章  修内应外

内外一体,天人合一。故修内以应外,修身以应物。

受力而行,随机应变,与时俱进,因律而化。

固而不化,外无以纳之,天将弃之。


第三十五章  执律养正

亲受则易知,易知则易治。

人生也有涯,其行也有限,而天地无边,造化无限,以有限之躯何以亲历无限之天地?以有限之智慧何以知无限之造化?既不知之,何以治之?

故治莫以知。以知治天下,偏且殆。

莫如守中,莫如执律。

守中而萌,任天下万物,人民百姓,生而不杀,演而不纠,故无为而无不为。

执律养正,约天下万物,人民百姓,违而杀之,犯而纠之,故一是而万物齐。


第三十六章  以无御有

动则有偏,返而守中,中则不失,待机以静。

临机而用,无有定方,以无御有,变化不穷。


第三十七章   安然享身

欲在身外则驱身而逐之,得则妄喜,不得则妄忧。

欲在身内则任身而演之,身化则享而乐之,身不化则安而然之。

茫茫乎宇宙,悠悠乎胸怀。

志在大海,无溪不归焉;志在蓝天,无鸟不飞焉。

志在宇宙,无欲可出焉。

夫唯大而欲不可出,夫唯大而可一身,以身心应宇宙,以宇宙化身心。

故视宇宙为己身,视万物为子孙,任其自演。

万物化则享而乐之,万物不化则安而然之。


第三十八章  玄同

万物虽有殊分,而其根为一,是为玄同,同则情通、智通、力通。

故不言而信,不见而知,不行而至。

是故知其殊,守其同;知其分,守其根。


第三十九章  先为主

事未发而我先发,则事因我而有所变;

机未现而我先现,则机因我而有所化;

情未生而我先生,则情因我而有所萌;

故先为主。

以情知机,以机知事,以事知情。

含元守根,以求其同,同则通乎其情、通乎其机、通乎其事。

故知其情,通其机,可以为机先;

知其机,通其事,可以为事先;

知其事,通其情,可以为情先。

占断先机、先事、先情,非万物主孰能为之?


第四十章  无象

象以通真,而象迷幻,错乱其真,不如无象。

言以达意,而言虚假,颠倒其意,不如无言。

行以彰义,而行无常,悖逆其义,不如无行。

无象而通真,非至精而不能也。

无言而达意,非至诚而不能也。

无行而彰义,非至信而不能也。

故无,事之本也;有,事之常也;乱,事之穷也。

故修之以本,守之以无;行之以常,执之以有;变之以穷,革之以乱。


第四十一章  治天

天地可治也,必以先。

万般造化,始于一心,原始之初,心无二至,皆因机缘而有所差别,时代推演,而成形势。

天心既现,真坚不可更也;天形既成,恢弘不可捉也;天势既就,浩荡不可抗也。

故治天不以已成,而以先。

必以浩志占心先。夫天地之治,千秋万代之功,不可一蹴而就也,故无浩志无以占心先。

必以大智占机先。蝶之翼动,可至暴风,因果之链不可断也,断则不成。夫唯大智可以知此链,可以推始因。故无大智无以占机先。

必以细行占事先。此左彼右,左不可至,右亦不可至。唯细行成流,约而一致。故无细行无以占事先。

三先占断,天地可治矣。


第四十二章  争

天下纷纷,必有争。



次争以力。天之力争,疾风骤雨;地之力争,山崩地裂;人之战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当务之急,争之需以力,然势之成急,其由来乃久,故力争为次,不得以而为之。



中争以序。事物因序成体,破其序则体解,更其序则体变,服其序则收之。

天之序风云,地之序地理,人之序人文。故破天之序,破其风云也;破地之序,破其地理也;破人之序,破其人文也。

服天之争,服其风云也;服地之争,服其地理也;服人之争,服其人文也。

此争耗智,故序争为中。



上争以心。序因心成,故降其心,则化其序,不费智力而天下服。

万物始同于一心,一者,生也。使彼信我利其生,则降其心。降心在于至诚,至诚则微行皆化,动之以末小,争之于无形。

大争至诚,大争无形,大争自然,故争之上者,降心也。


第四十三章  无见则明

欲方需先中,欲中需去偏,执既有之方则偏,无方则中,中而后生方,是为真方。

欲见需先明,欲明需去暗,执既有之见则暗,无见则明,明而后生见,是为真见。

欲智需先受,欲受需去障,执既有之智则障,无智则受,受而后生智,是为真智。

故欲有需先无,无而后有,常新不败。


第四十四章  无我

利我则吉,害我则凶,因有我也,无我则无吉凶;身前为往,身后为来,因有我也,无我则无往来。

无我故德中,无前后左右;无我故德明,无古往今来;无我故德事,无吉凶祸福;无我故德知,无智圣贤愚。


第四十五章  守道勿失

俗流设名,造化设利,名利之用,本于行道。

然名常离于道,利常过于道,名利塞途,大道难行。

欲行大道,必先淡泊以明其道,后抑名之虚,使名符于道,遏利之过,使利实于道。

知名利之所用,而守其道勿失,不失其道,则名利为身之仆,失其道,则身为名利仆。

故知其用,守其道,谨而勿失,为其主,不为其仆。


第四十六章  怀圣生文

雀有屏,鸡有尾,心怀美而身成纹;雁成行,鸳成对,众怀善而群成序。

怀圣应物,化生文明,故曰怀圣生文。

成习则简似无,日日为之而不觉,故能久;习则常行,故能精;习则潜移默化,故能众。

能久、能精、能众则功成,故曰怀习成功。

欲行远,则知近之用;欲做高,则知基之重;欲至久,则知今之动。故曰怀远则明。


第四十七章  生生者道

生者,我象也,不破我执,不知苦生苦死,轮回往复,其为何意?

花开花落,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生生者道,死生者亦为道,故知生不为本,其后有道。

以道视生,生为末,以道视死,死为末,死生,演道者也。

故知其生,守其道。



阴阳生道,故知道亦不为本,其后有阴阳。

一心萌而阴阳动,故知阴阳亦不为本,其后有萌。

无而后萌,故知萌亦不为本,其后有无。

无从何来?无从大象来,故知其象,守其无;守其无,观其象。


第四十八章  去芜

苗芜相杂,苗难长,非苗不长也,芜夺其势也。

以道而辩,行道者正,助道者善,违道者邪,害道者恶。

正邪同行,善恶并举,则大道难行。

故唯道是举,去邪存正,除恶行善。


第四十九章  生吏者民

生生者道,生之为用,演道者也。以道视生,道为主,生为仆。

时人常知其生,忘其本,因生取道,以生为主,道为仆,故醉生梦死,大义难明。



生利者身,利之为用,助身者也。以身视利,身为主,利为仆。

时人常知其利,忘其本,因利用身,以利为主,身为仆,故苦苦营求,身心难享。



生吏者民,吏之为用,理民序者也。以民视吏,民为主,吏为仆。

时人常知其吏,忘其本,因吏治民,以吏为主,民为仆,故任意而为,民心难伏。


第五十章   大道唯简

湛然兮清水,深则幽;淡泊兮虚空,远则邃。

大道唯简,常行则圣。

一言一行,道在其中,亲密宜人,红尘兮澄映仙境。


第五十一章   有无相生

日出兮日落,日落笼安宁。

日落兮日出,日出照新生。

道显兮道隐,道隐澄明清。

道隐兮道显,道显萌圣行。

乘鹤来兮乘凤归,清风明月可照见,心怀太虚何须追。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6: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卷

目录

第一章 灵韵

第二章 天师

第三章 动则拱中

第四章  伤真

第五章  推演有方

第六章   天下清平

第七章  运力以智

第八章  真坚者无

第九章  三道文明

第十章  和

第十一章 心安为家

第十二章  以幻通真

第十三章  见善思齐

第十四章  阴动求阳

第十五章  心远智大

第十六章  治事理心

第十七章  随和

第十八章  同事同谋

第十九章  三用三治

第二十章  三自生

第二十一章   相应相知

第二十二章  机心

第二十三章   贤愚

第二十四章   事动以义

第二十五章   虚实

第二十六章   以实成虚

第二十七章   大智精微

第二十八章    以信用来

第二十九章    承顺

第三十章      三利

第三十一章   一动两则

第三十二章   秩序

第三十三章   生死

第三十四章   成事三策

第三十五章   通心

第三十六章  三权

第三十七章   演生

第三十八章  三分世界

第三十九章   相竞互生

第四十章    生身有责

第四十一章  守顺莫逆

第四十二章   元德大有

第四十三章   通元

第四十四章  力需合

第四十五章   久蕴待生

第四十六章   得失自然

第四十七章  观身知往

第四十八章  善本

第四十九章   领建乾纲

第五十章    敬怀


第一章 灵韵

三维宇宙,始于于太虚,有于存,萌于生,逐于圣,入于太和。

夫于其情也,虚有无,存有变,生有觉,圣有乐,和有美。

夫于其体也,虚有无,存有构,生有体,圣有统,和有韵。

夫于其用也,虚有无,存有力,生有智,圣有惠,和有灵。


第二章 天师

好情而心不诚,真情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情尚不可得,而况天情乎?

得情必以诚。

心不诚,为其心有隔也,隔者,我也,及无我,则心无隔,心无隔,则诚,至诚至,处其境则同,同则天情得。



好智而不好学,真智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智尚不可得,而况天智乎?

得智必以学。

不好学,为其思有障也,障者,自是也,及无自是,则思无障,思无障,则学,学无学,处其境则化,化则天智得。



好道而不身体力行,真道可得乎?不可得也。

人道尚不可得,而况天道乎?

得道必以行。

不力行,为其有身也,及无身,则力行,行无行,处其境则动,动则天道得。



天师者,天地自然之境也,其技蕴于其境中,故欲得之,唯诚,唯学,唯行。


第三章  动则拱中

信可更,法可改,行可变,三道推演,唯真是举,不可自执为是,执则偏,动则拱中。


第四章  伤真

真而萌,萌而运,运以演真,真无自形,见于诸象而非象,故不见象,则无以见真,执于象,则反客为主,有失其真。

执于情,则伤真;故执于情欲者,常陷于忧郁。

执于思,则蔽真;故执于思智者,常陷于迷障。

执于习,则失真;故执于积习者,常陷于淘汰。

故情非情,则常乐;思非思,则常知;习非习,则常行。

故见诸象非象,则守其真而不失。


第五章  推演有方

因果有链,逻辑有序,传递有径,推演有方。

一曰机械推演,推之者显力隐智,应之者物动。

二曰信息推演,推之者显智隐意,应之者解析。

三曰意图推演,推之者显意隐信,应之者智慧。

四曰一信共演,推之者显信隐无,应之者同心。

五曰无中生有,推之者显无隐力,应之者自主。

无土生信,信土生意,意土生智,智土生力,力土生无。

五方循环,相与递生,由纲成目,网罗天下而不漏。


第六章   天下清平

两力相当,胜之以智,力得智助,如虎添翼。

两智相当,胜之以情,智得情助,有如神明。

两情相当,胜之以力,情得力助,顺而彰。

王情如得力助,天下清平;戾情如得力助,天下乖张。


第七章  运力以智

久用力,莫如用智,运力以智,力乃顺,体不累,精不耗。

久用智,莫如用信,运智以信,智乃深,思不迷,神不竭。

久用信,莫如用习,运信以习,信乃清,欲不陷,心不苦。


第八章  真坚者无

刚乃近,柔乃久,无乃恒。

无者,其真坚也乎?支撑天地而不屈,推演因果而不破,横贯往来而不止。

因其无,故无以屈,无以破,无以止。

故知其有,守其无;知其用,守其真。


第九章  三道文明

万般造化,文明有三:

一曰习性文明,习通乎力。

日出月落,春暖秋凉,自然之习也;

夏长冬藏,花落实生,植物之习也;

鸟语虫鸣,兔走鹰飞,动物之习也;

万物皆有习,习之造化久而成文。



二曰情性文明,情通乎神。

月明星稀,天高云淡,自然之情也;

蝶恋花,兔望月,生物之情也;

喜风忧雨,好逸恶劳,人之情也;

万物皆有情,情之造化久而成文。



三曰理性文明,理通乎智。

日运有规,月行有律,自然之理也;

花开有时,收获有节,生物之理也;

行有方,制有度,人之理也;

万物皆有理,理之造化久而成文。



三道文明,万物同演,不可缺其一,及其所长,则各有千秋;

自然得其力,故习性最胜;

生物得其神,故情性最胜;

人得其智,故理性最胜。


第十章  和

天、地、万物、人相谐,则有常,其气平,其情和。

天之和,风调雨顺;地之和,地安山泰,水土浸润;物之和,余利互生;人之和,亲善万物,文明化焉。

天、地、万物、人失谐,则无常,其气激,其情怒。

天之怒,疾风骤雨;地之怒,山崩地裂,水土离失;物之怒,余害相克;人之怒,饕餮天物,文明丧焉。

自然之情,本于谐也,谐因其机;故握其机,顺而亲之,则自然之情和;失其机,悖而离之,则自然之情怒。

因物生和,谓之养和,故修身齐物以养和。

因和生物,谓之和养,故安神静气以润物。

因物失谐,谓之致怒,故改身变物以拒之。

因怒杀物,谓之怒杀,故修心去悖以避之。


第十一章 心安为家

凤鸟安于风,以流云为家,飘扬四海,不知有止。

蚯蚓安于土,以青泥为家,任意委曲,不知有日。

村民安于农,以井田为家,勤劳耕作,不知有它。

智者安于思,以虚空为家,谈天说地,不知有利。

凡物不同,各有所安,心安为家,夫复何求?


第十二章  以幻通真

幻象一也,皆物之从属。

以幻通真,幻可用,象可持;以幻迷真,幻当抛,象应破。

故幻与象可用持,而不可迷执。

执于象,以象为真,则失真;执于幻,以幻为真,则失实。

通真之旅,因于幻象,而不执于幻象,譬如通京之途,因于标,而不止于标。

象可述真,则持象,幻可表真,则用幻。

幻与象,真之用也,无之则无以表本述真。

故怀真而感,扬幻弃象以通真;怀真而动,驱幻御象以申真。

迷幻当前,守真而勿视;假象塞途,守真而勿用。


第十三章  见善思齐

天地推吾以力,使吾准其律;万物施吾以情,使吾向其善;自然导吾以智,使吾合其序。

故不执于止,因律而动,以顺其力,顺其力则身轻;

不执于得,见善思齐,以同其情,同其情则神助;

不执于静,当序而发,以通其智,通其智则感应。

身如浮萍,虽动不离其静,虽静不离其动。


第十四章  阴动求阳

阴动求阳,阳动求阴。

阴动而求阳,则阳生;阳动而求阴,则阴生。

求阳而阴动,则阴化;求阴而阳动,则阳化。

故阴阳自动而互生,相求而自化,如是首尾相连,生化不息。


第十五章  心远智大

智之所得,经由思与学;思与学,得智之工也,运之者,心也。

志短心虚,虽有良工,亦无伟业;志高心远,工具虽拙,亦可成千秋之功。

故心远智大,智大行笃,行笃功成。

是故圣人之心,同于日月,准于天地,恒于亘古,合于万物,幽深于虚无,混迹于尘光,夫唯此心不能得大智慧。


第十六章  治事理心

言可听也,行可见也,心可知也;言可杜也,行可控也,心不可矫也。

生为心本,生者,物与事也,利其生则心顺,害其生则心怨。

言为心声,行为心动,众心悖怨,而求太平之治,不亦难乎?

故太平之治,始于理心,理心在于谋生,谋生在于治事,事治则生利,生利则心顺,心顺则天下平。


第十七章  随和

春风初来,草木青而迎之;

惊雷乍下,万物振而应之;

自然呈祥,凤鸟翩翩,舞而和之;

天心动,灵者感而自化;

大道运,智者知而自变;

天地为阳,我则为阴,跟而随之;

天地为阴,我则为阳,因而和之。

金作锵锵,水流潺潺,群鸟争鸣,百花斗艳,异而不离其合,大道一统。


第十八章  同事同谋

共轭为同,同则相应,应则相和。

同而后共事,事虽粗亦和,不同而后共事,事虽密亦不和。

故善共事者,先求其同心。



共轭为同,同则相应,应则感心。

同而后谋,言虽拙亦中,不同而后谋,言虽精亦不中。

故善谋者,先求其同志。


第十九章  三用三治

情者,情感、意愿、信念者也;

智者,思考、方法、理论者也;

势者,形势、行动、潮流者也。

情乱则智迷,智迷则势颓,势颓则情靡,故治事有三:治情、治智、治势。

情定则智真,智真则势成形,势成形则情生,故治事以三:以情治、以智治、以势治。

造势生情,以情理智;

设情生智,以智驭势;

明理生势,以势统情。

情、智、势,首尾相接,相生相治,相推相引,循环递进,以利事宜。


第二十章  三自生

无信之智漂浮,无智之力盲动。以盲动之力行信,虽不中亦不远其宗;以漂浮之智驭力而行信,中则中矣,不中则失其宗远矣。故智不能失其信。

无智之力盲动,无力之信枯执。以枯执之信行智,易迷而失真;以盲动之力统信而行智,非但失其真,且失其体。故力不能失其智。

无力之信枯执,无信之智漂浮。以漂浮之智行力,虚而无用;以枯执之信理智行力,无用而刚愎,偏而不知其返。故信不能失其力。

两锣因声而共振,无锤击而有音,为其频率同也。万物因力智信而相感应,为其共轭也。

因信而应,无力而生信,谓之自生信,此信真。

因智而应,无信而生智,谓之自生智,此智明。

因力而应,无智而生力,谓之自生力,此力和。


二十一章  相应相知

    见山花未经思量而觉其美,觉此美者即为真,生山花之美者亦为真,此两真因山花之色象相应相知,而苦心还在思虑,谁为真?

    共轭相应,两真相应为其有同也,万物皆有同,故万物皆可相应相知也。

    至真,大同也,大同一也,故至真一也。

    守真为一,繁不能扰之,常如静。

    如镜水湖心,云来影生,云去影灭,湖心不动,来无拒,去无留。

常若此,可以与万物相应相知也。


二十二章  机心

凡事皆有机,执机而行,事成体,久而大功成。

不执机行事,不得其要,小功易成,大功难得。

力之机为智,智之机为信,信之机为力,力智信之总机为生,生之机为元,元之机为无,无之机为有,有之机为力智信。

力智信生有,有生无,无生元,元生生,生生力智信。

循环递推,无有始终。

   

二十三章  贤愚

阳光普照,万物竞生,生者为贤,死者为愚;

洪荒亘古,万物潮流,久者为贤,短者为愚;

大德施物,万物谐和,广者为贤,狭者为愚。

是故贤愚岂以一论哉:

生与久相博,尚生者贤,尚久者愚;

久与广相搏,尚久者贤,尚广者愚;

广与生相搏,尚广者贤,尚生者愚。

生久广俱得,大贤也,死短狭俱有,大愚也。

苟不能得其大贤,必不可流于大愚也;

故贤,苟不能得其三,必得其一也;

故愚,苟不能去其三,必去其一也。


二十四章  事动以义

事始动必以义,无义事莫动,动则无主,左右摇摆,不知其宗。

事行必以律,无律事莫行,行则无基,变化无常,不可累积。

事作必以数,无数事莫作,作则无方,参差不齐,不可功成。

故治事必以义、必以律、必以数;作义以主之,作律以恒之,做数以具之。

天地自然之义宏大,必体而晓之;

天地自然之律恒久,必求而得之;

天地自然之数精微,必推而知之;

如是则天地可知也,自然可治也。


二十五章  虚实

虚空,容物之行动也,无虚空物无以动;

虚时,待事之运作也,无虚时事无以作;

虚逻辑,蕴智之生化也,无虚逻辑智无以化。

物、事、智浑然一体,可分而识别之,不可分而设之。

物不动,事不作,智不化,则体不成,用不现。

故虚空,以容其动;虚时,以待其作;虚逻辑以蕴其化。

宇宙何其大也?因其动无限,故其虚空无限,因其作无限,故其虚时无限,因其智无限,故其虚逻辑无限。

只知其实不知其虚,为不识其体,不知其用;只设其实,不设其虚,则体不成,用不现;虚实相济,则体成用现。


二十六章   以实成虚

以实成虚,以虚领实;

虚实相济,浑然一体。


二十七章   大智精微

大道至简,因其力恢弘也;

若大爱似无,需大智入于精微。

故大道至简以运恢弘之力,大智精微以昭显博大之爱。

故欲广大,必唯简;欲精微,必唯恬淡。


二十八章   以信用来

至而未至谓之来,往者鉴之,今者依之,来者亦可用乎?来者亦可用之,因其必至而用之。

何以知其必至?信其必至也,故用来必以信,信需立,行事以立信。

其次述来,使人知之;再次追之,使来必至。


二十九章   承顺

两力相较,弱顺强,强则合,合则强弱相成;

故两力相用,以强收弱,强不收弱,则力消;

以弱顺强,弱不顺强,则受辱。



两信相较,近承远,承则一,一则远近相彰;

故两信相用,以远统近,远不统近,则信消;

以近承远,近不承远,则迷失。



两智相较,小接大,接则演,演则小大相推;

故两智相用,以大御小,大不御小,则智消;

以小接大,小不接大,则无用。


三十章    三利

凡利有三:一曰身利,二曰心安,三曰行乐。

身因物而利,故择物、生物、造物、用物以利其身。

心因情而安,故择情、生情、树情、怡情以安其心。

行因宜而乐,故择行、生行、创行、施行以乐其行。



身为心之基,故身不利则心不安,安心必先利身;

心为行之基,故心不安则行不乐,乐行必先安心;

行为身之基,故行不乐则身不利,利身必先乐行。



三利混而为一,名曰生之利,生必赖以利,故追生为本,追利为表,利以生为本。


三十一章   一动两则

万物繁生,何以然也?

追生逐利为其动也,余利互生、余害相克为其则也。

利有公私,以己为私,以众为公,公私相成,不可分也,故有余利互生为其则也,是故大道至私而有情,以成其公。

公私相害,不可一也,故有余害相克为其则也,是故大道至公而无情,以成其私。

是故利之为动,则公私纠缠,生害相互,爱恨交加,百般变化,万物由是而繁生。


三十二章   秩序

行成习,习成文,文成序,序成形,形函义,义统行;

行不成习则不化,习不成文则不明,文不成序则不良,序不成形则无功,形不函义则无神,义不统行则不大;

行失其习则乱,习失其文则暗,文失其序则衰,序失其形则败,形失其义则灭,义失其行则亡。

成序曰秩,失序曰逆,故秩序则万物化生,逆序则万物衰亡。


三十三章   生死

因缘生果,可知者为因,不可知者为缘,己力者为因,天力者为缘,因缘统汇谓之势。

得势者生,失势者死,顺势者存,逆势者亡。

生死存亡,势之表也;势,生死存亡之本也。

表易见,本不宜知也,故常知其生,不知其所以生,常知其死,不知其所以死。

追其生,而不求其所以生,不可能也;

避其死,而不避其所以死,不可能也。

因可求,缘不可求,故于生,求其因,待其缘而已;于死,避其因,顺其缘而已。


三十四章   成事三策

凡成事有三策:

一曰:明信。

未来之事,需立信以明之,信既明,然后可以生智、驱众、统行。

二曰:立法。

洪水滔滔,流不出其两岸,则水土相亲,万物化生;人心奔涌,行不出其法度,则诸利相生,百序化成,社会繁荣。

洪水滔滔,决堤而流,则水土相害,万物淹灭;人心奔涌,违法而行,则诸利相害,百序废乱,社会崩溃。

故人文应明,秩序当设,法度必立。

三曰:树才

信既明,法既立,然后树才以行之,才者,人物之长也,无才,信法皆空。

树才,一曰择,择人之才、物之才也;二曰弃,弃无用之人、无用之物也;三曰养,养人、养物以待其用;四曰育,育人成才,育物成才。


三十五章   通心

我心通乎天心,天心通乎万物心;

微子心通乎我心,我心通乎众微子心;

微子心通玄心,玄心照天心,玄心无二,合天地、万物、众微而为一,亦真亦幻,非实非虚,似有似无,若萌若动;

是故仰而尊之以行,含而服之以化,静而通之以神。



依山而成屏障,何需万里长城;

傍水而取细沙,何费研磨之工;

深山出奇石,有鬼斧神工;

仰天观彩云,胜妙笔丹青;

是故通于天心者,无需己力而得大成。



草木呼氧而鸟兽吸之,鸟兽呼碳而草木吸之,众生以此余利互生;

草盛处必生食草之兽,草兽盛处必生食肉之兽,肉兽盛处天必灭之,众生以此余害相克。

是故通于众生之心者,与万物谐荣。

餐美食而胃自化,居秀地而神自清,人不知之,而微子自运。

是故通于微子之心者,身与心同化。



时播种而天降雨,欲行船而风自顺,心幽静而天籁发声。

是故通于玄心者,情发乎其节,行当乎其时,思合乎其律。

由是与天相应,与物共生,与微同化,与玄神通。



是故运天地,生万物,同微子,显神明,其要在于通心。


三十六章  三权

信、势、力,成事之三权也。

信以御心神,无信人心不聚、天神不灵;

势以成秩序,无势陈规不破、新序不立;

力以趋物众,无力物不成用、众不成行。



信以义明,依行成,无义无以明信,无行无以立信。

故谋信者,义行并重,行为义本。

势以利聚,依义显,无利无以聚势,无义无以显势。

故谋势者,利义并重,义为利本。

力以威重,依利隆,无威无以重力,无利无以隆力。

故谋力者,威利并重,利为威本。



三权谋备,事望成,三权失尽,事必败。



天亦有三权:

天力浩荡,不可抗也;

天律弥坚,不可违也;

天心昭善,万物归也。

故自然繁荣,品物流行。


三十七章   演生

道欲动,而有生;

逐生,万物因之而始动;

趋利避害,万物抉择行为之准则;

智,所以断厉害者也。



物始动,行有萌;

行为抉,万行由是而有别;

厉害断,万法由是而演变;

法成行,行成形,形成物,万物由是而繁荣;

万物荣,道乃显。


三十八章  三分世界

众生所处之世界,乃为属性之世界,属性之所以成与变,皆由于三因:一曰客体,二曰主体,三曰方法。

故众生所处之世界分三维以察之,一曰客体世界,二曰主体世界,三曰方法世界。

客体成之以力,变之以力,客体世界于力律之前俯首,众生于力律之前平等,故得力者强,为力主。

主体成之以信,变之以信,主体世界于信仰之前俯首,众生于信仰之前平等,故得信者强,为信主。

方法成之以智,变之以智,方法世界于法律之前俯首,众生于法律之前平等,故得法者强,为法主。

莫以一维而定世界,三维世界三为之主,故谋三以得之。

力胜信,信胜法,法胜力,三道循环,弱而补之,强而克之,循而执之,莫着于一端。


三十九章   相竞互生

元之初,一念动,二则生。阴阳相对,相竞相谐。此存则彼存,此亡则彼消。犹昼夜,犹天地,犹快慢,犹左右,犹生死,犹美丑……

二由一生,一为隐,二为显;一为变化之源,二为生化之根。物、理、事皆然。如此裂变,生生不息,遂昌荣。

同利相竞、余力互生,此本天道。同利之下,竞则强弱出;强弱出则辟他径;辟他径则攫他利,攫他利则余利互生。由是再行生化。逐利之不尽,则生化之不穷。故事愈演愈繁,理愈演愈密,物愈演愈荣。

万千纠葛,错综复杂,而其所以存者,同利相竞、余力互生也。同利相竞,竞则优胜劣汰,旨在推进,进则荣;余利互生,余利则参差有别,旨在共存,共则繁;万物由是而繁荣。

相竞与互生,得衡则谐、则平、则荣;失衡则乱、则动、则衰。


四十章  生身有责

身之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

生我身者父母,育我身者人文,养我身者天地万物。

败我身之序者微子万物,废我身之用者人文,坏我身之形者天地,招我身之去者自然。

身不由己,而由己者唯生之本心而已。

因缘合于本心则身生,本心应于因缘则身化;

化身之形以养微子、以利万物,化身之行以务人文之事,化身之义以担道,此乃生身之三责;

本心应于因缘而使身能当此三责,则身:形有生、行有位、义有明;

本心失应于因缘则身难当此三责,则身:形失生、行失位、义失明,失尽则身亡。

故欲身之生者,需承身之责。


四十一章  守顺莫逆

信胜智,信为主,智为仆,守信以御智,莫使之逆,逆则智敝信,智繁杂而不统,言悖义,言辩多而无义,故依信而智明。

智胜力,智为主,力为仆,守智以御力,莫使之逆,逆则力乱智,蛮力壮而无成,行犯法,浆乱摇而船不行,故依智而力成。

力胜信,力为主,信为仆,守力以御信,莫使之逆,逆则信违力,信欲彰而行不拱,愿离性,愿欲显而性不随,故依力而信立。


四十二章   元德大有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运宇宙也?

我未有大力,可运天地、拓环宇;我未有广智,可化万物、生万序;我未有恒信,可越千古、撑未来。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运宇宙也?

大力撑环宇,其中有空,我身居之,不力而运,不行而至,是为元力;

广智成万序,其中有虚,我形随之,不智而化,不言而喻,是为元智;

恒信越千古,其中有无,我心存之,不信而承,不念而继,是为元信。

空、虚、无,是为三宅,元力、元智、元信是为三主,以三主入三宅,德其所居,谨守勿失,是为元德。

我以何有天下、以何运宇宙也?以此元德也。


四十三章   通元

以小成大,以大蕴小;

自今及远,自远励今;

由简入繁,由繁御简;

万象循环,是为通元,是故欲修小、今、简,需怀大、远、繁。



万物之修通元,始于怀元守一,恬淡虚无,勿使念生;

其次行随元萌动,自然而然,久而成习;

第三因习生信,久而信众,信众则明;

第四因信生智,信明智纷,智纷纷而有大智;

第五因以智御力,久而成化;

第六万化浑元,大道居之。



是以:

道者之修,择地而居,择物而处,择人而交,与天地物玄心通,淡然如风,不自生念,于是天地物玄随之而萌,成自然之舞,于是信者归之。

圣王之修,怀元守一,自然而然,于是久行成习,以明其信,于是智者归之。

勤者之修,怀信而动,动则有择,于是生智,力者归之。

众人之修,智纷纷,行切切,于是化通万物,道者处之。


四十四章  力需合

力不合不增,信不分不广,智不纷生不大。

是故力需合,力不统不合,以信统力;

信需分,信不明不分,以智明信;

智需纷生,智不行不生,以力行智。


四十五章   久蕴待生

久蕴待生,生待其时,时至而发,发而行,行时昭昭,不待自言。


四十六章   得失自然

离清幽入世事,去也?来也?离世事入清幽,归也?去也?

阴阳相对,阴必怀阳而存,阳必怀阴而在,阴阳相运,动静相生,岂有极也?

若以心思追之,起伏翻转,无有终时。

不若以心思随之,起伏翻转,随遇而安。

入清幽之境则思,居世事之所则作。

险则急之,平则淡之;近则行之,远则怀之。

一室之事,身必亲之;天下之事,以无为处之。

得无所得,故得而无喜;失无所失,故失而无忧。

何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因其自然之故,譬如水波之上下,上者为得,有所得乎?下者为失,有所失乎?

水波上下,力随之而传;自然得失,道随之而行。


四十七章  观身知往

东风未至而秋叶先落,知四时之变化而先应之也。

往者应于今,来者顺于律;观己身而知往事,推因果以断未来;

是故过去未来存乎于一心。

地行偏动而有四时,有四时而有秋叶,此天地之动应于小物也;

原子动而成分子,分子化而成秋叶,此微子之动应于大物也;

观秋叶之落而知天地之动,析秋叶之成以明微子之化;

是故天地微子存乎于一心。

是故明心以见过去未来,以知天地微子。


四十八章  善本

地形多变,故水流千回百转;人生之境遇多变,故生命之形态千回百转。

文明、社会、组织之形态亦若是,未有不变者,变以求生,不变,自待死,变需识,识需本。

故善本,本于生,本于义;

善识,时过境迁,需谨识之;

善应,变形以应外境,不执于不变。


四十九章   领建乾纲

洪水洋洋,何为其方?水志在下,大禹治水,修两岸以约其行,疏河道以利其行,导以入海以归其志,故小溪汤汤,大江洋洋,欣欣然以归其志。

众智纷纷,何为其向?众心向上,圣王治世,修法律以约其行,修道德以立其行,疏简流程以利其行,建交场以助其行,导以向上以归其心,故小智切切,大智淡淡,欣欣然以归其心。

万物荡荡,何为其所?物势唯生,先天治物,建乾纲以统其行,荡虚空以容其行,树信道以立其行,导以之生以归其势,故小物急急,大物幽幽,欣欣然以归其势。

故治之本在于归,治之术在于约,在于立,在于疏,在于导。


五十章  敬怀

力使物动,利使物趋,信使物通。

力,感以觉之,变以应之;

利,智以断之,化以成之;

信,敬以承之,怀以通之。

故敬大以遵之,怀小以服之;敬近以和之,怀远以通之;

敬有以处之,怀无以生之;敬微以精之,怀宏以广之;

敬古以承之,怀来以达之;敬今以事之,怀远以正今。

莫慢而不敬,莫散而不怀;不敬无以聚,不怀无以成。







附录羲若寒意贺诗一首:

智者要吃饭著《索天图》,历时一载有半,上中下卷成。151章,彰大道之迹。每章细读之,皆深奥无穷,受益无穷。其中汲儒释道之精华,融汇贯通,兼自然之理,人文之学,自成一格。常叹智者之学、之思,犹登峰顶,俯瞰群山,茫茫然而无伴无敌。而其恢恢乎游于宇宙,渺渺然窥于尘微,此境又何人能及也!大道无形,而智者寻之;大道有迹,而智者究之;大道可循,而智者述之。智者之功德,可惠及万世,以至无穷也!故做小诗一首,以贺,然诗意有限,虽斟词酌句,而难述其一也。



天行风云兮有常,  

地蕴万物兮未央。  

大道恒运兮不现,  

智者寻道兮无疆。  

探粒子之幽兮剖微,  

析穹宇之宏兮达广。  

越古今兮亘八极,  

述哲伦兮著华章。  

兼收并蓄兮儒释道,  

汲萃弃粕兮胜大方。  

百科融汇兮更贯通,  

独孤登峰兮四顾茫。  

日灼灼兮普照,  

言凿凿兮生芳。  

水浩浩兮引泽禾,  

天恢恢兮道成祥。  

情笃笃兮萌生,  

智汤汤兮演物,  

力铿铿兮体用。  

千古一哲,惠世无穷!  

  
发表于 2013-4-22 2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妹妹幸福,报个到,有时间再详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普 发表于 2013-4-22 22:59
云妹妹幸福,报个到,有时间再详读。

我也是只读了个开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17 01:13 , Processed in 0.0814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