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普普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王骧陆居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色相究竟分第十七
  【分义】 凡具足色身与具足诸相者,必内证法身圆满,通达妙理而始显也。故如来不可以色相见,但亦不可以离色相见,法报化三身,总不异一身,为初学人未入不二者,假分为二为三,以其偏执于色相而故矫之也。若初显法身,则当圆证不二之境,即今山河大地,法界遍满处,无一非我法身,而八十种好三十二相,明知幻化非实,然色空不二,佛亦不妨具足而有之。未修人每不知法身为何物,初学人又以显法身为菩萨成佛事,非我有分而惊怖之,及修至见法身时,又偏执于法身,惊喜如得至宝,反生厌离色身之想,不能通达实相,若入地菩萨,亲见实相,融入不二。如是无上微妙法,原非肉眼所可梦见,此是圆证色相之究竟当决定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注释】 世尊问须菩提曰,如来可以具足色身,与具足诸相见否?须菩提言,世尊如是,如来不应以具足色相见也。以如来者法身也,不可以色见,不可以相求,然证入法身圆满者,不立内外诸见,凡诸色相,以及山河大地,形形色色,无一而非实相,是如来亦不可离色相见矣。应如是通达,方名具足。前为初学人执色相者言,不得已而开示说色相具足之理。若已明心而见实相者,不同凡见,彼自知色相非相,但存假名而已。明此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亦见如来,前不偏有,此不著空,斯正亲见实相融入不二时也。此言当净其相,为第三决定者。
说法究竟分第十八
  【分义】 说法有以不说为究竟者,遂执不开口为说法矣,则木石亦说法也,宁有此理!惟智者了知此义,又名不说说。云何谓不说说耶?谓世尊说法,不关音声言语,如放光分,即说法也。若以为有所说法而作是念,此念,即背觉合尘,非正觉也。故曰谤佛,佛指觉言,言轻慢自己觉性也,安名究竟。当知法身无形,内证无言之理,外能为他说,体自空寂,不取相而说,亦不离相而说,如是而说,即真具足,此是说法究竟当决定者。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注释】 佛告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盖说法者,谓有相可取也,即执为无法可说者。心中既立此见,亦属有相也,惟说法以不著念为宗,若以为有说法,即著于相矣,著相即背觉矣,即为谤佛,是未解如来真实义也。故不应取法,谓说法则说法耳,亦不应取非法,谓不说则不说耳,说不说,两不著取,两皆无心,惟以慧照力,决知其为无法可说,非不开口如木石之无说也。世尊当涅槃时告众曰,谓我曾说法四十九年者,非我弟子;谓我不曾说法者,亦非我弟子。故知说法无形,不取相而说,不离相而说,如是而说,是真说法者。此言说法当净其意,为第四决定者。以下即直证心地,无著菩萨所谓心具足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具足分第十九
  【分义〔甲〕】 计分五小段,谓正信,言此理不分正法末世,一切众生皆同真无上平等正信,齐成佛道,不可因末世而疑之。盖约同体论,众生乃假名,不应多所分别,约烦恼论,众生自是众生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注释】 此分考秦译原文失落,不知何故,后以魏译补入此段,至关重要。此分计分五小段,此第一段,言心以正信为具足,信佛与众生,体性无二,无所谓正法末法,毕竟齐成佛道,所谓难信之法,即信此也。须菩提恐大众尚存二见,故特反问曰,未来世,去圣已遥,闻此无上至道,能深信不疑否?佛言彼虽值末世,仍具足佛性,不得即以众生目之,故曰彼非众生,顾以烦恼颠倒而论,又不得谓非众生也。以如来慧眼观故,圣凡同体,故曰如来说非众生,惟假名不可废,是名众生而已。能如是实信,非分别,非不分别,乃名正信。
  【分义〔乙〕】 谓正觉,言无上菩提者,证得无所得之谓也,若以为有少法可得,即起高下之见,心非平等。且一切法,无不从觉性流出,而觉性本来具足,非由外得。所谓法者,言妙用则不无,言真际则不有,遂假名曰法,以无我人四相,斯名无上菩提耳,此言正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注释】 此言菩提者,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得无所得,斯名正得,觉无所觉,斯为正觉耳。故须菩提问言,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正以无所得,乃名为菩提耶。佛印可之曰,如是如是,凡蒙佛印可者,即表与佛不二,使后人可深信不疑也。佛又重告之曰,我于无上菩提,实无有少法可得,若有所得,即有多寡高下之分,又安名平等耶。此平等者,言绝对无比量分别之谓也。若执以为菩提,我有所得,是立我矣;又以为实有菩提可得,是立人矣;我与菩提相对,是立众生矣;此见执持不舍,如保寿命,是寿者矣,此多寡高下不平之所由起也。故惟善巧运用。妙观起修,以一切法,都不离菩提觉性,觉性本来具足,无所谓得与不得,言幻法则不无,言体性自空寂也,觉此觉者,乃名正觉。
  【分义〔丙〕】 谓正度,意言以大乘法度众起智作证,为成就菩提之正因,非余财施所可及,但佛不复有能度与所度之念矣。随缘外化,度亦假名,佛与凡夫,都非实有,此即大利法施,名正度也。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注释】 前第三分以度众为成佛资粮,是成就无上菩提者,此其正因也,岂财施所可比拟其福德于万一哉。佛度众生,不著能度所度之念者,以实际理地,无有众生为如来度者,如来若立此念,即立四相,不得名为菩提矣。故随缘外化,不废假名,所言我者,凡夫者,乃一时之方便言说,成此大利法施而已,是名正度。
  【分义〔丁〕】 谓正相,言三十二相,属于幻相,以法身为体故,第形于外者,必由于内,以外衡内,法身亦不妨有相好耳,所谓心广则体胖是也。但一落偏执,徒取相而忘体,则将误认转轮王具有三十二相,是亦如来矣,不几淆惑是非耶,故不许以色见身求,呵为入邪道也。但证得无上菩提者,又岂无具足相乎。若作是念,谓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无上菩提,则又偏空而入断灭,此何可也。故妙用不废,非取有为,非离有为,有为而不著,即是无为,无为而立见,即等有为矣。若世尊行忍布施,即不贪住于涅槃也。盖涅槃而可住者,岂真涅槃哉?不住涅槃,生死自了。福德性空,谁为受者,此取相之最正者,乃名正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注释】 世尊告须菩提曰,汝观念中,果以如来为有三十二相可取也耶?须菩提答言,如是如是,意谓如来虽属法身无相,但终不能离相而见,以余观之,由外衡内,正不妨取如来之三十二相耳。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说,但世人未显法身,不解其义,观念中,偏以三十二相为如来,则转轮圣王亦有三十二相,与佛又何别乎。须菩提顿然觉悟,遂曰,如我解佛所说方便之义,是不应率取三十二相以观于如来矣。世尊遂重说偈曰,若以色见声求于佛者,是执取佛为有形相也,是其人已离正见不能妙观如来矣。世尊此偈,正救众生一时执有之病,下复急急提转,勿使偏空,曰莫作是念,谓如来之得无上菩提,不以具足相也,倘离具足诸相,又安以表现菩提之得不得耶。且菩提非内非外,非相非非相,法身非相,亦不离相,法身虽不应取相而见,亦不可离相以见也。偏执于有,自失本体,若复著空,顿成断灭。大德云,诸佛说空法,为度于有故,若复著于空,诸佛所不许,言不许其断灭也。佛故曰莫作是念,戒之至再,两分合观,其义即圆,以不执有,不落空,是真发无上菩提心而成此福德者。夫菩萨之不贪著福德,正以福德性空,惟成就无生法忍。知一切法无我,能所双忘,体用一如,斯正无上福德,非恒河沙世界七宝之所比也。如是有为而不著,有相而不取,有福德而无染,一切诸相,下而三十二相,上而涅槃福德诸相,无不以妙观正之,乃名正相,是取相之最正者也。
  【分义〔戊〕】 谓正行,言行住坐卧者,乃幻身之幻动作也。如来者,妙心也,本无来去生灭,安得以来去坐卧之相,指为如来耶。而世间一切相,大之世界,小之微尘,总不离法界性,立此一合相,况微尘世界,根本即不有,若依之而更立所谓一合相者,尤不可说矣。惟以妙观故,一合相者,即一法界之实相也。因无一处不是如来,以肉眼观故。一合相者,凡夫认为实有而贪著其事矣,故当一切时,一切不染,乃行住之至净者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注释】 此分仍言心不取相,谓如来者,妙心也。以本不生,故曰无所从来,以终不灭,故曰亦无所去,但此一来一去,若坐若卧,乃微尘世界幻化之一合相耳。此一合相,在明心解义之菩萨视之,即亦非相,是名一合相耳。此一合相,可慧见而不可言说,在凡夫,以肉眼分别之,即认为实有。故有人言,如来有来去坐卧之相,是执来去坐卧为如来也,不知世间一切幻相,散之为三千大千微尘,合之为三千大千世界,散合都幻,非有实体,不得已,假名之曰一合相耳。至如来之幻身动作,约幻相言之,自有来去坐卧,如自天而降为王太子,弃王位入道,山中六年,登金刚台,睹明星成佛,说法四十九年,双林示疾而逝,分布舍利等等,不必定执无诸来去相也。但约实际言之,尽十方虚空遍法界,终不出如来藏性之所建立,由微尘而世界,由世界而微尘,一切一切,皆属虚妄;即如来四十九年来去之幻相,亦属以幻度幻,终非实有,佛故不立微尘世界为微尘世界,但存诸名而已。是以世界为实有者,只不过是一合相,而此一合相者,即是实相,不可执取,不可言说也。今之行住坐卧诸相,亦为一合相耳,心无执取贪著,是名正行。如是五正,不离此心,心毕竟不可得,是名具足。具足者,具足无染无著之圆通大智慧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如是决定分第二十
  【分义】 此最后决定者,言诸法本空,无我无法,众生妄执为有,佛为破执,假说我法,今世尊为人演说者,以化身而不住涅槃,演说而不取诸相,是以如如不动。最初谓应如是住,如是降伏,今既广演一切竟,所谓法者,在汝自己活用,但应如所教住,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非不取于法也,虽取而不起法相诸见也,故曰不生法相,然法相则不立,妙观又不无,更无有为无为之见,斯真般若如如之妙用矣。又不动者,不惑也,不惑则明,是故众苦只缘取相,最乐无过明心,三千七宝,未足为胜,闻法至此,有不皆大欢喜而决定信受奉行者乎!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注释】 此分佛为大众最后决定,问须菩提曰,我今说法已竟,若复有人,意谓我说此法,亦有我人等四见,则其人为能真解我所说义否?须菩提云,否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说法之用意矣。何也?以世尊说我人等四见者,为未解人说,原非得已,明眼人自知一切法,都不可执取,即非四见,但具四见之假名而已。佛故曰然,凡发无上菩提心者,于一切法,但应如所教住可矣。所谓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是也,但若执取如何知见信解,则又起法相矣。今以法授人,为人演说,当不执法相,不废法相,湛然不动,是名不取于相,以说法者如,受法者如,合于真如,故曰如如。虽然,我说诸法,正为度有,不依有为法,何以入无为,弥勒菩萨偈意,不取不为,不废有为,是为涅槃,但起妙观之用,观境境空,观心心忘,九种有为,无一非幻,如是活泼自在,斯合金刚般若之用而体自显矣。佛说至此,大众开悟,得未曾有,大欢喜者,证入轻安欢喜之至也,是在正信,是在实受,以事证理,是为奉行,岂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布施,所可比拟者哉!释义竟。
  有僧问越州大珠慧海禅师:说何法度人?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曰:禅师家浑如此。师却问:大德说何法度人?曰:讲金刚经。师曰:讲几座来?曰:二十余座。师曰:此经是阿谁说?僧抗声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看。僧无对。读者至此,试代此僧解围,说一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参句
  如是世尊说法,于不可说时,但如是说;于无可表时,惟如是表。盖如是则如是耳,岂更有何种道理耶。此惟内证者,方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旨,宗下手舞足蹈,用表如是之法,亦惟会者通得,世尊著衣持钵,入城乞食一段,正表般若妙用。如是如是,说如是妙法,心盲者不闻也,行者何不敷座而坐,息下狂心,一参本来乎。
  【希有世尊】 且问希有是何所指而赞叹,世尊曰善哉善哉,是何所见而欢喜?
  【如汝所说】 此如字,岂仅指空生前所道者而言耶,盖呼应希有之妙耳。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实无二字,何等干净,直点出本来,以有无二边,本属相对,如言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句,约性固空,约事又有,然毕竟性体绝对空寂,有无皆不立,故言实无,与下文即非菩萨句,同一着力。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试问除如世尊所教住之外,更有何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既然诸相非相,世尊何故从三昧起,幻起诸相,住世八十年耶,且问见个什么道理?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问何者是法?何者是非法?世人解法为正法,不知何者又是正法,况应舍亦属于法,又将何舍耶?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上言无有定法,故不可取,然则行者读金刚经时,还取不取,听不听。
  【皆从此经出】 此指什么经?若言金刚经,则经是世尊所说,世尊又从何处出?彼修东藏密者,则必曰佛母,更问佛母又从何处出?
  【实无所行】 问既称实无所行,何又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必人人学六祖,但问自己的清净心如何生法。经言心本无生,何以经文相背如是,为文字相背耶?抑经义相背耶?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若是经典,又在何处?又谁是佛,谁是弟子,试举看?
  【以是名字】 正为以是名字,劳他阿难尊者,忙了半世,我人又费了许多唇舌,读经三十年,字还不曾识得,却教我奉持个什么。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还是生了实相,然后信心再清净呢?还是信心清净了,然后再生实相呢?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即名诸佛,就不曾离一切诸相。
  【不惊不怖不畏】 以何因缘而能如是?
  【节节支解时】 问痛不痛,若痛是凡夫,不痛是木石,应如何而可?
  【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若心无住,亦为非住,应如是住。
  【此法无实无虚】 此句为一切经之眼目,参透即通诸法如义之妙。
  【则为如来】 此句在如来下,何以往往不点断读,是人既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又能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不是如来,却又是谁?且问哪个是如来?
  【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问如来何不逆法,福又何以胜彼?
  【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可知听受者,亦不可甘自暴弃。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 既在在处处有经,大众为何不见?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试问既当下即是,又从何处再分三大阿僧祇劫?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经义与果报,为一抑为二,同此不思议,谁为思议者。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分眼目在一者字,计共有四者字,点明此不可得之幻心幻法也,因此时行者渐次证入,正吃紧在破法我,原文虽与第二分略同,其义则各别也。此句斩金截铁,毫不拖泥带水,若微细执有,便落喜动矣。此句宜常常诵之,能见这者字否?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曾有人问如何是如义?即诵经曰,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此佛字义,应作何解?
  【通达无我法者】 此为初证人法两空者而说,若问如何而可通达,则反问之曰,如何是人身长大?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既心不可得,又谁分过去未来现在耶?总言不可得,则不必更分过去等等矣,此正破众生情见,彼固执为有也,但若告以不可得,彼又执为无有而落断灭矣。不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以无自性故空,以属生灭故幻,幻有非无,只不可得耳。上言肉眼等五眼,解此义者,为何种眼耶?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若人言如来无所说法,是不是谤佛?又如何谓谤?佛又指谁?试举看。
  【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究竟是什么?若婴儿处胎,不得叫做人,不得叫做非人,毕竟是什么?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了义经绝无半点通融,绝对不可得,无多分少分也。
  【修一切善法】 是善巧方便圆融无碍法也,劣慧人遂误解为行善去恶之法,但一切方便善巧法,正是行善去恶之法,若分世法佛法,显有胜劣,是法不平等,有高下矣。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试问须菩提此言,果有语病否?须菩提宁不知如来无相可取,乃反说耶,须放一眼,观须菩提,勿上其当也。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改四句云:若证正道时,如来处处见,见色与音声,尽是如来面。如此妄改,可乎不可?又世人最怕邪道,不知何者是邪,又何者是正?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文全重在不字,当见别注,误以不字为非原文所有者,此真大误,如来原不可以相见,亦不可以离相见也。如来证得无上菩提,原不取具足诸相,然亦不废具足诸相而证得也。倘偏执一边,落于空无,遂成断灭,必二边不著,空有双融,是真发阿耨菩提心者。
  【得成于忍】 惟证于无生法忍者,方能决定彻知一切法,本来无我,知法无我者,是名福德。菩萨无贪著,故不受之受,斯真无上福德。
  【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 一合为圆义,即实相也,无形可表无言可示,何可说耶。上言微尘世界者,正圆合其义,在证者自知自印。此等处,文字述义,已极难矣,辗转译义,岂不更苦,故读经切不可执取文字,在证得后会意可耳。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此佛最后嘱咐,呼应前文所言一切法者,又何曾会离却行住坐卧,所谓处处风光是也。古人学道,无时不游戏自在,无一刻放松忘失也,且既云不生法相,却有许多知见信解的法相,岂不叫人上当。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取者,非言废除不用也,正取相时,亦无所动。不动者,非言死定如木石也。正动作时,不问前境顺逆如何,怪相如何,只是不惊不怖不畏,此皆由内证不惑所致,故云如如不动。若有所取,或所不取,都被境夺,不是如如。
  【应作如是观】 作如是观,不废有为也。观者何?观于空也,是不取有为也。有为无为,都不取于相,斯真无为之极则,诸如来涅槃之相,如是如是。
  【皆大欢喜】 问何者为大,何者为欢喜?世间有漏之法,如露电梦影,即出世间无上妙法,亦如露电梦影,然则欢喜个什么?这个欢喜的,又是什么?虽然,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参句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释字
  【金刚】 帝释之宝杵,具坚利明三德,以喻般若,坚是体,利是用,明是相,言无所不破,即无一法不扫荡净尽也。
  【般若】 此言智慧,然非智慧二字所可解,当云:“通达世出世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之大智慧”十八字,稍可申般若之义,故仍用梵文原字,尊重之而不翻译。又般若有实相观照二种,以觉性不坏,未尝生灭,是实相般若之坚;以照诸法空,无明顿破,是观照般若之利,由这二义,似彼金刚也。
  【波罗】 彼岸也,由生死烦恼此岸,度至涅槃清净彼岸也。
  【蜜】 到也,即蜜多也,此简称蜜,心经蜜多二字相连,多言上。蜜多,言到彼岸之上也。
  【经】 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众生。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一会,四王舍城竹林园白鹭池侧一会。计九会放光,是光即智慧光。见是光者,皆得无上菩提,佛说此甚深经,独不放光,以显平等无相智光而众不见也。
  【舍卫国】 国名,在东天竺,有九亿家,其国多智慧人,其王即波斯匿王。
  【祇树给孤独园】 时舍卫国王太子祇陀有园,其地平正多树,宜建精舍。有大臣名须达者,家巨万,好给济孤独,期买以供佛,太子戏云:卿若以黄金布地,令无空间,便当相与。须达如约布金,太子感其诚,即语须达云:园属卿,树属我,我自为佛造宝门楼也。此园地广十里,谓祇陀施树,给孤独施园,故得此名。
  【大比丘众】 有五大:一名称大,二住次大,三修行大,四功德大,五徒众大。比丘乃出家之男,众乃群众也。
  【千二百五十人】 此指常随诸众,佛初度[性-生+乔]陈如等五人,二时度耶舍五十人,三时度舍利弗等百人,四时度目犍连等百人,五时度优楼频螺迦叶五百人,六时度迦耶迦叶二百九十五人,七时度那提迦叶二百人,共千二百五十人。
  【俱】 同来集会也,言非同等资格程度,彼自不欲与会也,弥陀经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俱字同义。
  【世尊】 佛号之一,世所最尊者也。佛之别名有十二,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婆伽梵。
  【食时】 午时也,因佛过午不食也。又食时者,寅卯辰为天食时,已午未为人食时,申酉戌为鬼神食时,亥子丑为畜生食时。
  【著衣】 著二十五条大衣也。
  【持钵】 持昔成道时四天王所献绀琉璃钵也。
  【敷座而坐】 佛自敷座也,此表本心不动,凡佛说般若时,表敬般若,显平等智,不由弟子敷座也。
  【长老】 德高曰长,年高曰老。
  【须菩提】 此云空生,又云善现,本东方青龙陀佛,现声闻身,证大阿罗汉,居八地菩萨位,幻化而来此世界,助佛应化也。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于众中出座也,表二乘不究竟,起入大乘,亦应机而起也。
  【右肩右膝】 表降伏其生死,因众生作恶,每从右,为有力也。
  【合掌恭敬】 表尊重法故,听者与说者,心心相印合也。
  【而白佛言】 代世人因疑而启请于佛也,有六义:一断疑;二起信;三欲入甚深义故;四不退转;五为使众生开幽闷,生喜心故;六为正法久住故。
  【希有】 此赞叹佛于无言中显露般若妙用之机为希有也,有四义:一时;二处;三德;四事,皆希有也。
  【护念】 佛对大菩萨,其根已熟者,加持其身也,凡无功德及中途退失者,不加持也。
  【菩萨】 即菩提萨埵之简称也,言自利利他,菩萨有四:一初发心菩萨;二修行菩萨;三不退转菩萨;四一生补处菩萨。
  【付嘱】 佛嘱大菩萨对小菩萨,凡得与未得,嘱其增进不退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无上也;三藐,正等也;三菩提,正觉也。佛对菩萨为无上,对罗汉为正等,对众生为正觉。
  【发菩提心】 有五:一发心菩提,指凡夫位;二伏心菩提,指三贤位;三明心菩提,指登地位;四出到菩提,指等觉位;五无上菩提,指妙觉位。发菩提心如破竹之初节,以下皆破,故初发心即算成佛也。
  【应云何住】 此住非下文无住之住,乃问住心何处,是为发心,此无著菩萨所以分十八住也。
  【降伏其心】 此心是发心前之心也,有四义:一广大心,二第一心,三常心,四不颠倒心。而发此心前,有四种因缘:一见闻佛法功德胜利;二闻菩萨六度诸行藏教;三末法时,见佛法衰微,可感诸苦;四末劫时,悯众生痴恶,而欲发心救度也。
  【如汝所说】 佛印可其说也。
  【谛听】 恭敬至诚而听也。
  【唯然】 须菩提答言是也,曾子曰唯,即此意。
  【摩诃萨】 大也,多也,胜也。
  【卵生】 鸟等类。
  【胎生】 人等类。
  【湿生】 鱼虫等类。
  【化生】 诸天及地狱等类
  【有色】 欲界及色界天。
  【无色】 无色界空无边处天。
  【有想】 识无边处天。
  【无想】 无所有处天。
  【非有想非无想】 非想非非想处天,三界众生,此九种为摄者也。又十法界中,自菩萨以至地狱道,皆称众生。
  【涅槃】 了生死入清净海也,有四种:一自性涅槃,凡圣同有;二有余依涅槃,即二乘出烦恼障,有苦依身故;三无余依涅槃,即二乘灰身灭智,身出生死,苦无依故,此三种根本不彻底,仍为有余;四无住处涅槃,悲智双运,不住菩萨变易生死,不住二乘断灭涅槃,乃真无住处,此为无余涅槃,即佛境界,又名究竟涅槃。
  【灭度】 救度之,登涅槃彼岸也。
  【有】 执有也,非有无之有也,下无字即同此义。
  【我相】 自以为我能度众生,此执我之相也。
  【人相】 见有众生为可爱,执他为人相也。
  【众生相】 人我合之为众,蕴合不舍之相也。
  【寿者相】 坚固执持如寿命,不舍之相也。
  【复次】 再者。
  【不住】 毫无执著也,不执著于一切法也。
  【色声香味触法】 此外六尘也,眼耳鼻舌身意,内六根也,根尘相对而六识起,所谓眼识耳识等,合之为十八界也。不独此六尘不住,凡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三十七助道品,至菩提涅槃等八十一科,一切均无所住也。
  【虚空】 空间也,虚空无尽,此喻心量之广大。
  【福德性】 此言无相之福德性也,以无相之清净心为福德性也。
  【思量】 计议量度也。
  【身相】 有形相之报身也,报身有生灭,终必坏灭,惟有法身永无生灭,圣凡平等,只是迷悟之别。
  【凡所有相】 言一切的一切,不但是身相,连山河大地,形形色色诸相,以至心中妄念所起诸法,都属诸相,都是生灭幻景,非有实体,不名实相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妄】 假也,不实也,幻化也。
  【灭后后五百岁】 灭后,佛涅槃后也。佛涅槃后,最初五百年,为正法,次一千年为像法,再后一千五百年为末法,此指一千五百年之最后五百年,为斗诤牢固时代,言此时代,人类惟坚执于斗争也。经上每言末法为一万年,然今察诸现状,与佛说末法时代之境像,都到眼前,恐不能等到一万年,意者一万年后,或并佛号而不闻耳。又正法时,佛法有三种皆全,曰听法行法证法;但像法时,只有听法行法,而少证法;末法时代,只有听法而少行证,徒具形式,是可痛也。五百年有五:初五百年中,一解脱牢固,二禅定牢固,三多闻牢固,四塔寺牢固;后五百年,斗诤牢固也。
  【一念生净信者】 言深信勿疑也,此一念,即是无念之念,有二念,便是计较思量疑惑起矣。此紧要处,在不可轻视后学,末法时代,亦有一念净信之利根人也。
  【不应取法】 言不应执著法也,法亦相也,不住于生死法也。
  【不应取非法】 连不应执著之法,亦不应执著也,以非法亦法也,不住于涅槃法也,所谓二边不住也。
  【如筏喻者】 如过江用船筏,到彼岸即舍去无用也。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指正法言,正法尚幻,不可执著,况实相以外之邪法乎。
  【解】 解识也,了解也,音假音显,均可。此经以无相为体,无住为宗,不必拘执音字也。
  【差别】 不同也,言果位不同,非修证菩提有二也。
  【三千大千世界】 合四洲为一世界,如是一千世界,为一小千;合如是一千个小千,为一中千;又合如是一千个中千,为一大千,共三个千数世界,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四句偈】 言一行也,梵文以四句偈为一行,言少至一行,并非执定何四句为偈也。
  【须陀洹】 声闻乘四果之第一,正断三界见惑尽之果位也。
  【入流】 从凡夫地入圣人流,故名入流,又名预流。
  【斯陀含】 四果第二,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后三品犹在,更一番受生也。
  【一往来】 更来一番受生,名一往来,断尽欲界烦恼,未来世即生于色界无色界也。
  【阿那含】 四果之第三,再不生于欲界也。
  【阿罗汉】 四果中之极果也,一作杀贼,杀烦恼贼也;二作应供,应受人天供也;三作不生,永入涅槃,不受生死也。
  【无诤三昧人中】 谓安住于空理,与他无诤之正定也,于无诤正定诸大弟子中为第一。此人,非指普通人言也。
  【乐阿兰那行】 言行于无诤也,乐寂静也。
  【燃灯佛】 是释迦佛第二阿僧祇劫满时所事师也,释迦佛献五茎宝莲,面得授记,佛自表五蕴已空,获无生忍也。又佛第一劫满,遇宝髻如来。第三劫满,遇胜观如来。
  【佛土】 佛土有二:一法相土,如塔庙等;二法性土,即指本心地。
  【庄严】 七宝严饰也,有二义:一形相庄严,如香花供养,七宝庄严等;二第一义相庄严,以清净为庄严也。
  【须弥山王】 此喻法王身也。须弥山译作妙高,顶上为帝释所居,半腹为四天王所居,入水出水,各八万由旬。
  【恒河】 又名恒伽,为印度之大河,东南流五百里,入印度洋,为印度数千年文化中心。
  【阿修罗】 魔道众生也,译作非天,又言不端正,其人好斗诤,常与诸天战,其福报又与天等,为六道之一。
  【三十二相】 佛肉体上应身之妙相也。
  【不惊不怖不畏】 因闻难信之法而不生疑惑恐怖也,如自信是佛等。
  【歌利王】 好猎之王,表贪也。
  【割截】 以刀割之,使节节支解也。
  【真语者】 谓说佛身大菩提法也。
  【实语者】 谓说小乘四谛法也,谛是实义。
  【如语者】 谓说大乘法有真如,而小乘无也。
  【不异语者】 谓说三世授记等事,更无差谬也。
  【不诳语者】 梵文原本无,罗什法师特加此句,以总说四语之非妄。
  【无实无虚】 无实者,非实有为相故,无虚者,如来得彼菩提故。又以不可如言而取,故曰无实,非可离言以求,故曰无虚。
  【入暗】 言入暗室,昏不见物也。
  【受持读诵】 受者受其文,持者持其义,对文曰读,暗念曰诵,欲受其文故先读,欲持其义故先诵。受持者闻慧,诵者思慧,皆依经而有此胜德。
  【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 言一日中,分早午晚三时也。
  【不逆】 谓生深信心,莫逆于心也。
  【荷担】 以大乘菩萨,智悲双运,克能负荷此如来事业也。
  【乐小法者】 四谛因缘名为小法,声闻缘觉,即是乐小法之人,因彼滞情法执,乃名为乐,故不能回小向大。
  【轻贱】 不贵重也,在此当言受苦报烦恼,即是随恶道,不必定言生三恶道也。
  【消灭】 消除也,此言顿空,以罪业由心,无生处,故无灭处,当体即空不可得也。
  【先世今世】 在此当以先世作前念,今世作后念,后念起,前念即消灭也。
  【阿僧祇劫】 无央数之劫也,劫乃年时之名,多至不可计也,正言不必以时计也。
  【那由他】 数名,或言万亿千亿,或言数千万不一。
  【供养承事】 以四事供奉而事也。
  【授记】 佛对于明心之菩萨,授与将来必当作佛之记,曰授记。
  【诸法如义】 真如者,即诸法通义,以真如是佛故,如来即是实性真如之异名,本自不生,本自不灭,以无颠倒,故名实性,以无改变,故名真如。
  【大身】 以体大故名,又烦恼障所知障二障已无,故名圆具身,即是具足法身也。此有二义:一者真如之性,遍一切境而不异,一切众生,咸共有故;二者功德大,谓修行功德,不可思议,与大体相应,故名大身也。即非大身者,言无妄想分别之身,不见其身,安有于大。是名大身者,指佛三身言也。
  【通达无我法者】 无我法有二种:一是众生所有法。一是菩萨所有法,若能自智信者,通达一切法无性,不但离人我,且离法我,是真无相无住,是真菩萨。
  【肉眼】 肉身所有之眼。(肉眼阂非通)
  【天眼】 色界天所有之眼,修禅定而得之,远近内外昼夜皆能见。(天眼通非阂)
  【慧眼】 二乘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慧眼直缘空)
  【法眼】 菩萨度众,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法眼唯观俗)
  【佛眼】 具备前四眼即佛眼也。(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普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
  【心不可得】 以心必依境而起法,前境若空,心依何处,法又安立,故云不可得,非同木石之无心也。
  【谤佛】 毁谤也,迷也,迷觉性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 至是名众生一节,原本秦译无,魏译有,于唐长庆二年,在濠州钟离寺石碑上查得,遂补入,故文不同,须菩提上有慧命二字也。
  【转轮圣王】 此王身具三十二相,能飞行于空中,转其金银铜铁四轮宝,以降伏四方。于增劫至人寿八万岁以上时出世,即金轮王四洲,银轮王东西南三洲,铜轮王东南二洲,铁轮王南阎浮提一洲也。
  【断灭】 即断见是也,属于邪见中之极恶者,今之自杀者,即此断灭邪见,其愚亦可哀矣。
  【得成于忍】 知一切无我,无我有二义,人无我,法无我,得此二空,更不复生,名之为无生法忍。
  【一合相】 言一之而不二,合之而不分,本无体可说。但凡夫分别,有分合之见,遂谓有一合相,不知一合相者,即实相也。
  【贪著】 认妄为真,执之勿舍也。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与四相同,以见则属法相也。
  【不取于相】 参观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如如不动】 以不取于相,如彼真如,湛然不动,说法者如,受法者如,合于真如,故曰如如。
  【一切有为法】 共有九喻:一见如星;二相如翳;三识如灯;四器界如幻;五身如露;六受用如泡;七过去如梦;八现在如电;九未来如云。
  【比丘比丘尼】 出家男女二众也。
  【优婆塞优婆夷】 在家修行男女二众也
发表于 2010-12-31 18: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澳噢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07: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冯丽秋 发表于 2010-12-31 18:09
深澳噢

是哦,金刚经是智慧的喜马拉雅山,不能急的。祝福你新年快乐。{:8_3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24 04:18 , Processed in 0.06645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