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6|回复: 3

精彩故事连载《四十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22: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水会永远活着


我很喜欢惜福的故事,一则是有关滴水和尚的开悟:
     
  仪山禅师有一天洗澡,水太热了,就呼唤一位年轻的弟子提一桶冷水冲凉。
     
  奉命提水来的弟子,将洗澡水中和了,顺手把剩下冷水倒掉。
     
  仪山禅师很生气地骂弟子笨蛋,他说:“宇宙的事物都有用处,即使小如一滴水,不仅可以止渴、洗澡、洒树浇花也很好呀!不浪费的水就会永远活着,你凭什么浪费寺里的一滴水呢?”
     
  年轻的弟子挨骂,不仅没有懊恼,反而开悟了,改法号为“滴水”。
     
  我喜欢仪山禅师那种“水会永远活着”的说法。想一想,一滴水进入一棵树的血液,会开出花,结出果实,并且长成树荫,给苦恼的人作荫凉呢!一滴水若进入智者的血液,会成为智慧的灵光,照耀千秋万世!
     
  反过来说,没有被珍惜的一滴水,就是死了的水。
     
  这是惜福的晶莹剔透的观点,不能珍惜福报,福报就一点一滴地死去;能珍惜的福报,就会永远活着。



《二》世上人人求自在,佛前步步透禅机



人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若逢阳光照射,瞬间即可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同样,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与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相比,与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实在是微不足道。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既然人生如此短暂且渺小,那么我们在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无论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难,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宗史上有一个经典的公案:黄山谷学禅(即黄庭坚,字山谷)。山谷兄师从有名的晦堂大师多年,一无所获。有一日,山谷问大师:有没有什么更好更巧妙的办法可以参禅?晦堂大师问他念过《论语》没有?哈哈,晦堂大师问他这句话,他是十分尴尬的,古时候的功名考取,怎么可以不读四书五经呢?

山谷说:“当然念过”。

晦堂曰:“你既然读过《论语》,可知‘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晦堂大师引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随时随地都在教你啊,你还不明白,我有什么办法啊?

黄山谷还是茫然。

一年秋,桂花盛开,二人在寺,大师看山谷在旁边,摆一摆袖子,自己往山门外走去。山谷莫名其妙,只好跟在后面,晦堂不理,故作不知。

大师忽回头,问“闻木樨香否?

山谷答:“闻”。

晦堂大师瞪起眼睛,说“二三子,吾无隐乎尔。”

山谷由此恍然而悟,找到心性的本源。

常引烟霞为伴侣,全凭日月记春秋。同样,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淡淡的木樨花的香味。“生活是一场学习,最根本的学习就是人格的进修”。修养来源于生活,谁道花香鸟语不是禅机?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也许都有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我们每天面对着全新的工作生活,接受着不同的挑战,总会采取一种小心谨慎并全身心投入到这种繁忙中去,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总持有一股钉子精神,坚持到解决问题为止。但时间久了,我们难免会滋生厌倦和痛苦感,面对现实压力,逐渐意识到不只是坚持就能顺利解决所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解决王冠纯度时的灵光一闪,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中国人讲慕春风,思飞扬,临秋云,思浩荡。其实,人生有时不需要繁文缛节,需要活的洒脱,活出一份真性情。如果我们把目光局限于现前的困难,而失去生命中本有地一种从容与自在,这难道不是生命的遗憾吗?佛法讲,莫向外求,反求诸己。因此,如果我们面临一个难题久久攻克不下时,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享受一段美丽的心情,说不定会举重若轻,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更多的是我们拥有属于内心深处的玄妙感受经历。

记得《法华经》有则“怀珠求乞”的故事,谓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以宝珠系于其衣中;而其不觉知,自受贫苦。后经亲友告知,乃得宝珠,衣食受用无极。这则譬喻也告诉我们:人人本来具足清净如明珠的本性真我,这本性真我有无限的功用能源,而愚痴的我们却不知道观照自性,把内心的能源开采出来,反而一味向外追逐,汲汲营营,终其一生,好比穷人怀抱明珠,却求乞异乡。我们人人本来具足的一颗明珠,为什么含藏不现?因为生活中的爱执尘埃蒙蔽了它的清明,因此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世上人人求自在,佛前步步透禅机。圣严长老曾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既然生命来去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补充它,透过生命烈火的淬炼,去除层层的覆藏,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重现自性的智慧之光!

试问,君闻木樨香否?



《三》



很久以前,有一队商人要到别的国家做生意,他们带着一条狗作伴。

   这天商人们来到一片荒漠前,他们疲惫不堪,一路上又没有吃东西,于是纷纷坐在路边休息,准备休息完要一鼓作气横越荒漠。

    那只狗也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大家都疲于赶路,没有人来照顾它。狗见大家都坐下来休息,趁人不注意,从行囊里叼了块肉出来,准备溜到旁边好好享用一番。哪知道它才刚刚溜到石头后面,就被商人们发现了。

   商人们十分气愤,本来所剩的食物就不多,还被这畜生偷吃一块,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将狗围在中间痛打一顿。狗被打断一条腿,还全身是伤,趴在地上再也动弹不了。商人们以为它死了,就把狗扔在路边,继续前进。

   这时佛陀从天上经过,看到荒漠中那条垂死挣扎的狗,动了恻隐之心,便化作一个僧人进城去化缘一点食物,然后飞回狗的身边,一点一点慢慢喂它,还帮它治好腿上的伤,并传授它佛法。狗听了佛法后立刻变得有精神,不停对佛陀摇尾巴。

   过了很多年,狗命终之后转生到舍卫国的婆罗门家。

   这天佛陀来到舍卫国,他沿街化缘,来到婆罗门家前面。婆罗门见是佛陀来到家里,十分欢喜,急忙将佛陀请入家中,并端来丰富的食物供养他。

    佛陀问婆罗门:「听说你有一个儿子十分可爱,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他?」

   婆罗门回答:「我的确有一个儿子,名叫均提。现在他年纪还小,却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将来等他长大了,我一定送他到您那里皈依佛门。」佛陀见他十分虔诚,便答应了。

    后来均提长到七岁,婆罗门果然把他送到佛处拜见佛陀。佛陀收下均提为弟子,并传授他经书佛法。均提十分聪明,很快就悟到真谛,加上他潜心修炼,终成罗汉。

    均提得道后,用法力追寻自己的前世,发现自己前世不过是一条濒临死亡的饿狗,由于佛陀的拯救才能活命,来世转生为人并修成正果,于是均提暗想:「我蒙佛陀的恩德才能摆脱苦海,我将以我的全部供奉佛陀!」

   佛陀对阿难说:「过去在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个少年出家的僧人声音十分好听,他诵读经书人人爱听。另外有一个年老的僧人,老眼昏花,而且声音混浊不清,读经书十分难听,但是修行功德却非常深厚,已成罗汉。

    年少的僧人自认声音优美而瞧不起老僧,讥笑他的声音就像是狗叫。那老僧听了十分生气,对他说:『你知道吗?虽然我的声音没你好听,但我已修成了罗汉正果。』

    年轻的僧人听了心中惊恐不安,深深责备自己的轻狂,连忙向老僧道歉、忏悔。

由于他恶语伤人得到报应,在后世的五百年中沦为狗身,后来遇见了我才得以解脱苦海,转生为人,皈依佛门,最终得以修成正果。那少年出家的僧人便是现在的均提。」  



《四》相随心转,相貌平平之小妾转为美貌女子


有一位长者,家中很富有,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女子为妻,并纳有一个小妾。小妾面色微黑,与妻子的美貌相比,不免相形见绌。因此那妻子便在家中作威作福,将小妾如奴仆一般使唤。

有一天,有位辟支佛来到这位长者家中化缘。长者的妻子见辟支佛容貌端正,长相不俗,心中不由生出非分之念,便对辟支佛说道:「你如果随我心愿,我当准备最好的供养。」

辟支佛是已经修行开悟得道的圣者,闻此言后,心不颠倒,意不慌乱,平静坚决地回答道:「不行!」

妻子欲念未遂,恼羞成怒,便口出恶语,驱赶辟支佛。

小妾见状,心中对出身大家闺秀的夫人的举动甚为厌恶,便劝她道:「夫人为什么向别人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呢?我们大户人家不应如此啊!」

长者之妻闻言大怒,取来棍棒痛打小妾,然后忿忿而去。

小妾强忍着伤痛,毅然取来自己的全部饭食供养辟支佛圣者,并恭恭敬敬地送辟支佛出门。

不久,小妾觉得有些头晕,便回到屋中倒头便睡。在睡梦中,她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平素粗糙微黑的皮肤起了变化,变得洁白细嫩,自己的容貌也变得端正无比,成为一位绝色女子。她不由猛然惊醒,坐在床上发楞。

正在此时,长者从外边回来,推门看见床上坐着一个美丽绝伦的姑娘,顿时惊愕。只见她面容俏丽,皮肤嫩白,就像芙蓉一样的清雅。长者正呆望着她,不知是人是仙时,小妾却连忙起身,含笑拜见主人。

长者这才知道美女竟是小妾,忙将她搀起,惊问原因。小妾便将辟支佛来家中化缘时,夫人不敬之举及睡梦中自己的变化告诉夫君。长者知道详情,当即娶她为妻,而将那个心术不正的妇人赶出了家门。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12-9 23: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随心转,境由心生!一心造像以境转心!
发表于 2010-12-10 06: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院长美文的分享{:8_389:}
发表于 2010-12-10 10: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院长转载分享{:8_3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2 14:16 , Processed in 0.0692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