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6|回复: 4

精彩故事连载《四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1 15: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闹嚷嚷中,唯独没有狗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

  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

  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

  兔子一听,更是一箭一般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来了,

  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

  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

  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

  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

  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

  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



<二>滴水开悟



仪山禅师非常爱干净,每天下午总要洗澡爽身。
     
  一天,因水洗澡水太热,他叫身旁的年轻弟子提桶冷水来。
     
  这位弟子奉命提了桶冷水来,将热水冲凉了,然后顺手把剩下的水泼洒在地。
     
  仪山见状,气得大骂:“笨蛋,为什么要浪费一滴水!大小事物各有用处,何不活用?给树树也欢喜,给花花也欢喜,而且水也活着。”
     
  听到这里,这位年轻的弟子因此而开悟了,于是将他的法号改为“滴水”。
     
  他后来成为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三》咬空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优婆先那的比丘尼,有一次在山洞中禅坐时,忽然大声呼喊着在对面岩窟中的舍利弗尊者,当舍利弗来到他的面前时,他说道:“舍利弗尊者!我刚才坐禅的时候,身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爬,起初并没有注意,后来才看清是一条毒蛇,我被牠咬了一口,我马上就会死去,趁毒气在我身上还没有回转时,请您慈悲为我召集邻近的大众,我要向他们告别!”
 
  舍利弗听后,看看优婆先那,很疑惑地道:“怎会有这样的事?我看你的脸色一点也没有变,被蛇咬了的话,脸色一定会变的。”

  优婆先那态度仍很安详地说道:“舍利弗尊者!人的身体是四大五蕴所集成的,没有主宰,本就无常,因缘所聚曰空,空无自性,我是体悟到这个道理,毒蛇可以咬我的色身,牠怎么可以咬真理的空呢?”

  舍利弗听后,非常赞赏优婆先那,他道:“你说得很对,你是已经得到解脱的圣者,肉体痛苦的程度,你可以用你的慧解支持着你不变的真心。人们如果要修道调心,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对于肉体的死亡,像毁去毒针,象是重病得癒。死,可以死的是色身,不是死亡真我的生命。临死不变,生死不二,这是以智能的眼光观看世相,出离火宅,实在是无限之美!”

  人在生死烦恼中,有恐怖、颠倒,但人如证悟禅观,或契入空慧的时候,就能进入不惧不贪图的境界了。如优婆先那所说,毒蛇可以咬伤色身,怎能咬到空慧禅观呢?

  圣者,所以生活在真善美世界,并不是一定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另外一个净土,主要是空慧禅观一转,刹那是永恒,污秽是清净,烦恼是菩提,生死是涅槃了。



《四》草木成佛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再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非常诚恳地问道:

  “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地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思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不探讨根本,只寻枝末,怎能进入禅道?

  禅,要我们当下认识自我,不要去攀缘其它。



《五》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禅心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的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的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于是奕尚禅师就要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这种声音。”

  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如如入定的禅心,和用礼拜之心来司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的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

  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养成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从钟声里能听出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难怪长大之后,成为一位禅匠!可见凡事带几分禅心,何事不成?



《六》皆一禅心也



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的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这一段公案,完全表现的是自他一体,能所不二的禅心。天皇道悟禅师的房子,要让给龙潭崇信禅师去住,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龙潭崇信禅师的烧饼,天皇道悟禅师收下以后,又再还一个给龙潭崇信禅师,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当然,那时天皇道悟禅师的苦心,不是一个卖饼的俗人所知,但经常如此,终于触动崇信的灵机,从参究这个疑团,到直接的抗辩论争,龙潭崇信终于觉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无不二,原来宇宙万有,千差万别,皆一禅心也。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11-11 16: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读禅故事了,谢谢恒德院长转载!
发表于 2010-11-11 22: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院长带来分享!
发表于 2010-11-12 20: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院长分享
发表于 2010-11-13 12: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俭以养德
修行修炼在日学常生活中,从点滴上完美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2 14:02 , Processed in 0.070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