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7|回复: 8

ZT:用慧眼发现学生的慧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3 13: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期末小论文) 本文从鲁智深的个性说起,初步探讨了宗教的“慧根”说、“般若”说和美国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系,并指出这些学说对教育“问题生”的意义,提倡广大教师注意用慧眼发现学生的慧根,用宽容和大爱浇灌学生的慧根。 本文从鲁智深的个性说起,初步探讨了宗教的“慧根”说、“般若”说和美国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系,并指出这些学说对教育“问题生”的意义,提倡广大教师注意用慧眼发现学生的慧根,用宽容和大爱浇灌学生的慧根。

  
用慧眼发现学生的慧根 江苏省盱眙中学 王丰 211700 摘要: "般若"说和美国学 摘要 本文从鲁智深的个性说起,初步探讨了宗教的"慧根"说, 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系,并指出这些学说对教育"问题生"的意义,提倡广大教师 注意用慧眼发现学生的慧根,用宽容和大爱浇灌学生的慧根. 关键词: 关键词 鲁智深 慧根 般若 多元智能 《水浒》 从第二回开始写到一个响当当的人物——鲁达, 也就是出家后被称为花和尚鲁 智深的那位.若将其置于和平年代,估计他断不是全天下的老师所喜欢的那种人. 《水浒》第三回说他相貌凶恶,不遵礼节,无视法纪.五台山上,不守清规戒律,饮酒 吃肉,殴打众僧,毁坏建筑,还随地大小便,将个文殊院佛门清净之地闹得鸡飞狗跳.这种 人若在学校,那估计也是个上课睡觉下课打架,问题不会作业拖拉,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刺 头".其个性决定了他始终是个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我们将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喜爱鲁智深这个角色了. 他嫉恶如 仇,同情弱小,三拳打死镇关西;行侠仗义,打抱不平,野猪林里救林冲.后来跟随宋江更 是冲锋陷阵,豪气冲天.他不拘小节而大事却不糊涂,难怪智真长老说他"上应天星,心地 刚直.虽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 "后又多次说他有慧根,修行不 在众人之下.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像这种莽汉式的人物,长老尤且相信其有慧根,更何况是价值观人 生观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孩子们呢?佛家所谓的 "慧根" 说其实对我们教育界也有很多的启发. 慧根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而是一种类似天性和灵感的东西,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一些 触动才会显现.有些人早慧,这种慧根表现得早,而也有些人的慧根表现得迟,这种人千万 不可直接否定他,对他失望.越是这样的人越要耐心地鼓励他,触动他,逐渐发掘出他心性 深处的慧根,这样,他就能够有所作为,甚至在某一方面大有作为.而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冷 漠掩盖了这种慧根,那他也许一辈子就只能是个顽愚不化的惫懒人物.佛家有云: "放下屠 刀,立地成佛"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这都是说明一个人刚开始走错了路不要紧,只 要能够醒悟,随时可以成人,甚至成佛.

佛教术语中有一个名词叫"般若" ,也就是"大智慧"的意思.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

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 眷属般若①.

人无论读书多少,学问高低,都有可能"悟道" ,一旦因为某种契机而大彻大悟 之后,就能具备这种般若,从而开启慧根,成为有极高智慧的人.无独有偶,美国哈佛大学 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不能对所有人都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 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 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 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

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环境中,

老师一旦遇到鲁智深这种性格的人, 多少总有一些不喜欢. 因为他太不遵守纪律,不懂礼节,肆意挑战老师的权威,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像智真长老那 样能够独具慧眼的老师毕竟还是太少.

因此,现实生活中的"鲁智深"往往都因为老师的冷漠,家长的头疼,同学的鄙视而逐渐泯灭了内心的慧根,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实,无论是佛教的"慧根"说, "般若"说还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都强调人是 有无限发展潜能的, 切不可因为表面是石头就否定美玉的价值. 而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帮助他 ① 《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2 月第 2 版 1 发掘这种内在的潜能,从而实现自身的飞跃式发展. 所以,对待"鲁智深"这样的学生,不必一开始就在文化学习上对其要求过高,而应该 首先多让他做一些能够发挥其特长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做体育委员,搞课外活动时做临 时"小保安"以确保同学们的安全等等.任何人都有尊严,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这种人之所以 老是犯错,也是因为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希望通过打架斗殴等事件来标榜自己的能耐. 所以, 首先必须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他的价值, 多找他帮忙. 当他在班级有了成就感, 关爱感和被尊重的满足感之后,就不会在班上捣乱了.在此基础上,再帮助他慢慢提高学习 成绩,将其兴趣逐渐转移到学习中来.

《悲惨世界》 中的苦役犯冉阿让就是因为米里哀主教{:8_415:} 对他慧根的呵护, 所以最后才成为 了市长;鲁智深也正是因为长老呵护了他的慧根,所以即使平时喝酒吃肉,放任不羁,但内 心深处却还保留着一份佛性,一直到圆寂,终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世界上没有完全无用的木材, 更何况是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
我们要用善意的目光去审 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慧根在关爱中成长. 2
http://wenku.baidu.com/view/7d26b818964bcf84b9d57b6e.html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4: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倡广大教师 注意用慧眼发现学生的慧根,用宽容和大爱浇灌学生的慧根.  鲁智深 慧根 般若 多元智能 《水浒》 从第二回开始写到一个响当当的人物——鲁达, 也就是出家后被称为花和尚鲁 智深的那位.若将其置于和平年代,估计他断不是全天下的老师所喜欢的那种人. 《水浒》第三回说他相貌凶恶,不遵礼节,无视法纪. 五台山上,不守清规戒律,饮酒 吃肉,殴打众僧,毁坏建筑,还随地大小便,将个文殊院佛门清净之地闹得鸡飞狗跳.这种 人若在学校,那估计也是个上课睡觉下课打架,问题不会作业拖拉,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刺 头".其个性决定了他始终是个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天山 发表于 2010-9-13 13:51

人的慧根不是从表面上看出来的,要用慧眼才能发现学生的慧根

导游用慧眼发现草草们的慧根,

外面的大师多用俗眼去发现学生的根{:8_408:}
发表于 2010-9-13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山老师,转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想说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4: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云水生涯
心灵还未完美的草(指我自己),在有慧眼的导游心中

是价值观人 生观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孩子们呢!
发表于 2010-9-13 14: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慧根不是从表面上看出来的,要用慧眼才能发现学生的慧根

导游用慧眼发现草草们的慧根, ...
天山 发表于 2010-9-13 14:0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云水生涯

慧根浅谈 http://www.chandaoys.com/news.asp?id=114
  
慧根一词和悟性、天赋一样,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功修者更把它看成自己能否大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对事情的理解确实存在着差别。

同样一件事,比如对待洪水,由于认知的不同,有人采用疏,有人采用堵,所造成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更加重了人们对能力与悟性的看重。具体在功修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朋友体感身受比较明显,开始正式教学就能感知到球的运转,身上有冷、热、酸、麻、压、胀等感觉,有的能看到光的运动等。这部分人就认为自己先天素质较优越,也就坚定了功修的信心。而有些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体感身受少些,有些甚至没有,就认为自己不是功修的料,慧根不行,也就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当这些朋友问我自己的慧根是高是低时,大多的时候我对这些问题不置可否。有时我也可能给予一定的解说,于是这些朋友也就或高兴或黯然。其实在我心底里,有着对慧根不同的理解。

世界存在于矛盾中,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慧根、天赋固然可以作为判断一个功修者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标志之一,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功修来说,应该以追求宇宙大道为宏旨。而大道本无形无象。因此当功修中有所照察与体感身受的时候,你之所感其实已不是大道本身,而是道之所生所化,为幻化之物。并且很多的时候,学者由于有了体感身受而更多的关注这些,沉迷其中。这样的学者在一段时间内固然会有较多的收获,看上去进步很快,但其实可能已经被这些感觉所惑,去追求功能表象而流于术数,从而也就失去了对自心自性的认知,失去了明心见性的机会而落于下乘,离道愈远。此时先前所谓的慧根、天赋已经成为了学者入道的障碍。

而另一部分人,由于体感身受较少,在勤功的同时也就有了更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去体察自己心灵的细小变化。而且由于勤功,大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地改变着学者的气质形象,渐渐地也就有了本质的变化,而达到了一种对自心自性了然分明的状态。当此之时,这部分人也正是因为所谓慧根的缺失而离道愈近。

古往今来,对自心自性有所认知与成就的,往往不是那些在常人眼中认为是聪明与天赋好的人。

如在封建社会,历代的状元都可以说是聪明过人,但几百年后再也无法让人记得。

而那些用生活去历练,比如苏轼、王阳明,比如老子,在对自心的照察、对人生的感悟中明白了人生的真谛,留下了光耀千古的智慧供后人去参照、汲取。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很多天赋过人的同样可以达于大成之境,如释迦牟尼。

天道无亏。在大道面前,慧根与天赋不是决定一个是否成就的必要条件。

《道德经》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正是对慧根与天赋最好的解释。其中“斯恶已”的“已”字可以理解为“已经是这样”,也可以理解为“完结”。

至于到底是哪种结果,全在于学者的发用与体证。正所谓万法由心生,境由心造。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5: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水生涯

慧根浅谈
学者由于有了体感身受而更多的关注这些,沉迷其中。

这样的学者在一段时间内固然会有较多的收获,看上去进步很快,但其实可能已经被这些感觉所惑,去追求功能表象而流于术数
从而也就失去了对自心自性的认知,失去明心见性的机会而落于下乘,离道愈远。此时先前所谓的慧根、天赋已经成为了学者入道的障碍
天山 发表于 2010-9-13 14:54

导游现时不教法术,有深意也
发表于 2010-9-13 22: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8_411:}
发表于 2010-9-14 0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口号是:坚信上帝!坚信善良!无论面对什么人,他或她内心有一种善良的意识,我就相信他或她的善良!
谢谢天山对我的赞美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16 11:00 , Processed in 0.0774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