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6|回复: 4

精彩故事连载《二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0 21: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鹦 鹉 王


从前在一座山里,有只鹦鹉王。它的部下有三千之多,其中有两只鹦鹉,个头大,身体格外强壮。它俩喜欢凑在一起,想些有趣的花样,给大家游戏取乐。

  有一次,它们想出一个新的游戏——各叼住一根竹棍的一头,让鹦鹉王站在棍子上,当成车子。它俩就这样载着鹦鹉王,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鹦鹉王也很喜欢这个游戏,每次玩的时候,上、下、左、右、前、后各有五百只,六面共三千只鹦鹉,陪着飞来飞去,它们还准备了吃食,随时供大王享用。

  有一天,鹦鹉王忽然想到:“这个游戏过瘾是过瘾,可是长久这样寻欢作乐下去,就会逐渐失去好品德和修养了。而且,现在这些部下确实是尽心尽力地服侍我,但它们是真心的吗?还是假意的?有了!我就装病不吃东西,看它们会怎么样。”于是,当鹦鹉们正在玩游戏时,它就装作身体不舒服,悄悄地躺在一边,一动也不动。

  那些鹦鹉发现了,草草地用树叶往鹦鹉王身上一盖,就各自离去了。

  鹦鹉王看看四周,没有别的鹦鹉在,便离开那地方,到深山里找吃的去了。

  那些鹦鹉离开它以后,马上飞到另一座山里,去拜见另一只鹦鹉王,说:“大王啊!我们的国王死了。请让我们到您这里来,做您的仆人吧!”

  那只鹦鹉王说:“你们的王真的死了吗?我要以尸体为证。

  若是它真的死了,我才可以接受你们,要不,这样做是很不好的。”

  这群鹦鹉没有办法,只好又飞回来,找原来的鹦鹉王的尸体,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它们又飞到树林深处,在岩石上、山洞里到处找。最后,终于找到了——但不是尸体,而是活生生的鹦鹉王。它们马上又像过去一样,殷勤地侍奉它。

  鹦鹉王感慨地说:“我还没有死,你们就都离我而去;你们整天寻欢作乐,毫无志气,世上再难找出像你们这样的一群家伙了。”说完,它就飞走了。



《二》富人和鳖


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富有的人,虽有万贯家财,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买东西,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了伤的鳖。看到那只鳖可怜的样子,想到它可能会被人买去杀掉吃了,心中实在不忍,他就走过去问:“你这只鳖,要卖多少钱?”

  卖主知道这个人有的是钱,又富慈悲之心,为了积善放生,出多少钱都不会在乎,当然不会放弃这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于是开口说:“一百万钱!要是您想买,就出这么多,少一个子儿也不卖;要是您不想买,也好,我正准备拿它当晚饭吃呢!”

  富人一听,立即付他一百万钱,把鳖带回家去,他轻轻地把鳖放入清水中,细心地给它洗干净,找来一些草药,敷在伤口上,然后把它放到附近一条河里,看着它慢慢地游走。

  半夜,富人听到门口传来轻轻的“嚓嚓”声,心里非常奇怪。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白天被他放走的那只鳖。

  鳖见了他,还没等他开口问,立刻用人的话道:“恩人!

  要是今天没有碰到您,我的生命就危险了!我受了您那么大的恩惠,但我只是一只普通的水中之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您的,实在惭愧。我常年在水中生活,多少了解水中的变化,现在我要告诉您,大洪水马上就要来到,请您赶快准备船,收拾东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的。”

  富人非常感谢它。第二天早上,他马上去宫中,向国王报告这个消息。

  因为富人向来以做好事出名,国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也准备好一切。

  过没多久,鳖又来了,它说:“快上船去,洪水来了!你快上船跟着我走,我会把你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富人立刻跳上船,跟着鳖往安全的地方去。

  这时洪水已到,从远处像一堵高墙一般地汹涌而来,奔腾着、咆哮着,卷着漩涡、翻腾着浪花,洪水漫天涌来,铺天盖地。

  富人坐在船里,忽然发现大水中有一条蛇跟在船后,就把蛇救上了船。不一会儿,又看见一只狐狸无助地漂在水上,他又想办法把狐狸救上船。

  鳖见了他的善行,非常称赞。

  没有多远,他又看见有个人在水中漂浮着、挣扎着,正在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富人见了就说:“快救这个人吧!”

  然而这次,鳖却坚决地说:“不要救他!不少人的心都是伪善的,他们从来不讲信义,常常是趋炎附势、忘恩负义的。千万不能救他!”

  富人说:“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不过,飞鸟走兽我都救了,见人快要淹死了却不救,这也太不仁义了,我实在不忍心啊!”

  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将那人救上了船。

  鳖见劝说无效,只好叹口气说:“唉!善心的人哪!你会后悔的!”

  富人的船由鳖带路,终于战胜洪水,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鳖向富人告辞;蛇和狐狸也各自离去,找它们的住处去了。

  狐狸找到一个洞穴,安稳地住在里边。有一天,它发现洞里有古人埋藏着的一百斤金子,立刻高兴地想:“哈!这下子,我可以用它来报恩了!”它急急忙忙地窜出洞,跑去告诉富人:“我受了您的恩惠,保全住性命,心中一直不敢或忘。您知道,我是住在洞穴中的动物;就在我刚找到的那个洞穴里,发现大约有一百斤黄金。这个洞不是墓穴,更不是住宅,我既没偷也没抢,凭空得到这么多金子,愿将它全部送给您,来表示我的谢意。”

  富人想:“我要是不拿,也是放在这里白白浪费了,不如拿去救济贫穷百姓。”于是,他跟着狐狸去洞穴取出黄金。

  那个被富人从水里救起来的人,见到黄金立即起了贪欲之心,他要求说:“分给我一半!”
  富人给了他十斤。

  那人嫌太少,威胁说:“好!你不给我吗?那我就去官府告你,说你掘了别人的墓,窃取墓中的黄金,你要被治罪的!”

  富人说:“你说的都是谎话!现在洪水刚退,穷人都等着救济,我要把钱分给他们,不能都给你呀!”
  那人见富人态度坚决,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便想:“好吧!你不给我那么多金子,别想有好日子过!”他真的去报告官府。

  官府把富人抓了送到监狱,关了起来。

  狐狸和蛇听到了这件事,非常着急,它们商量说:“得想个办法,把我们的恩人救出来才行。”

  蛇想来想去,忽然心生一计,叫道:“我有办法救他。”说着,它立即到野地里,找到一种很特别的草药,口里衔着它,溜进监狱。看到富人面容憔悴、忧愤交加地坐在那里,蛇心中十分难过;它悄悄地对富人说:“请您别担心,也别发愁,我来救您了。这草药您先妥善收存起来,我马上溜进宫里去咬太子,我的毒是一种剧毒,世上只有这种草药可以治,其他办法都救不了太子的命。太子一旦被毒蛇咬了,国王必定立即征求良医良药,您就可以藉给太子治病的机会出狱。”

  蛇果然溜进宫里去咬太子了。

  太子的性命垂危,真是急坏了国王。宫中的御医用了各种办法,也无济于事,眼看太子性命难保,国王派人去各地发布命令:“无论是谁,只要能救活太子,我将封他为相国,与他共同治理国家!”
  命令也传到狱中。

  富人马上自告奋勇,带着蛇送来的草药,去给太子治病。

  果然,药到病除,太子立即转危为安。

  国王这才松了口气,心中万分高兴。他问富人:“您为什么会被关到狱中呢?”

  富人将所有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国王听。

  国王听了叹息道:“唉!这是我的错!我实在是太不了解外面的事情了,让您受苦了!”国王立即下令,将那个诬陷好人的忘恩负义之人处死,封富人为相国,两人共同治理国家。



《三》后生大悟



一只风筝,再怎么飞,也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住;一匹壮硕的马,再怎么烈,也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牵住。那么,我们的人生,又常常被什么牵住了呢?

  一块图章,常常让我们坐想行思;一个职称,常常让我们辗转反侧;一回输赢,常常让我们殚精竭虑;一次得失,常常让我们痛心疾首;一段情缘,常常让我们悉肠百结;一份残羹,常常让我们蹙眉千度。

  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



《四》友有四品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鉴,自我警惕。世上有人因为交友不慎,不辨善恶,而误入歧途,因此不可不慎。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问佛陀:“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佛陀告诉他:“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哪四品呢?”信徒问。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谓四品。”

  佛陀接着说:“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弃;见富贵附,贫贱则弃,这是花友。

  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这是秤友。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这是山友。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这是地友。 ”

  “这四种朋友,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信徒再问。

  佛陀说:“前二者,攀富贵,弃贫贱,有赠则尊敬,无赠则怠慢,都是嫌贫爱富的酒肉朋友,不能视为知己。后二者,能把欢乐给人,卫护一切众生,恩厚不薄,这才是我们所要交往的朋友。”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21: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菩萨的声音



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被家人送去寺院做小沙弥,小沙弥虽然听话也算乖巧,但就是有时脑袋有点不灵光。在过去的寺院,如果有小沙弥来出家,但脑筋又不灵光时,当师父的就会教他拜观世音菩萨,每晚拜一柱香的时间,拜完才可以去睡觉。

  小沙弥的师父对着这个七岁小孩说:“你要好好地拜观世音菩萨,求菩萨保佑你,给你智慧。而且每天晚上,一定要拜完一柱香,听到我敲钟的声音才可以去睡觉。”

  从此,小沙弥就按照师父所教的,每晚睡前在菩萨面前点上一柱香,嘴里念着:“观世音菩萨,弟子求聪明、拜智慧,广大灵感、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然后跪下来拜一拜。

  小沙弥每天这样拜着观世音菩萨,他的老师父也很慈悲,怕他偷懒,每晚都会辛苦地在一旁打坐监督他,等到一柱香快烧尽时,老师父就会敲钟提醒小沙弥,拜完这一拜就可以去睡觉了。

  就这样,连续拜了三年,这位老师父都在一旁监督小沙弥是否虔诚礼拜观世音菩萨。

  有一天晚上,因为老师父年事已高,在一旁打坐等小沙弥拜完一柱香,等着等着,却打起瞌睡,自己睡着了,没有敲钟。到了半夜老师父醒来时,心一惊:“哎呀!糟了!竟然睡着了,忘记敲钟,我那个笨徒弟一定趴在大殿睡觉。”


  老师父赶紧跑去大殿看,结果大殿上空无一人,他的徒弟老早就跑去睡觉了。这时老师父就生气了,心里想:“我没有敲钟,你竟敢跑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老师父就骂他的小徒弟:“我没有敲钟,你怎敢跑去睡觉!”小沙弥此时已经十岁了,他就说:“师父,您怎么说没有敲钟呢?我是听到钟声才回去睡觉的。”

 师父觉得奇怪,因为小沙弥虽脑袋有点不灵光,但是从不会说谎。

  “好吧!今晚我就故意不敲钟,看你会不会跑去睡觉。”老师父心里如此盘算着。结果,到了晚上,老师父一旁等着,等他拜完一柱香的时间,就是故意不敲钟,看他的小徒弟会怎么做?

  “当!当!当!”忽然有钟声传出来,连老师父都听见了,只见小沙弥就起身回房间睡觉了。老师父觉得奇怪,哪来的钟声?到了隔天晚上,老师父又故意不敲钟,但是还是听到有人敲钟的声音。

  这时老师父才察觉到:“拜观世音菩萨真是不可思议!菩萨都为一个小孩子加持,按时敲钟让他去睡觉。”

  后来,这个小沙弥长大之后成为一名讲经弘法的大法师




《六》佛陀的故事



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那知道佛陀曾示现了无量劫的慈悲与爱。

     古印度有一位国王,名一切施王。他仁慈博爱,是个行菩萨道的大悲之王。正是因为他无私的慈悲与爱,远近国度的人民都很敬仰他。

     这事传到了邻国一个国王的耳朵里,这个国王是个暴君。他听到人们赞美一切施王,不相信一切施王的慈悲与爱,也很不服气,所以决定攻打一切施王的国度并占领他的江山。
     一切施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迎战准备。大臣们很不理解,就去祈情一切施王告知他们为何不迎战。一切施王说:“为了我个人的权利、地位、名誉,我不会去理会这种纠纷,我也不愿我的子民为了我个人而作无谓的牺牲。人在世一天,所食不过数升,所住也不过几尺,何必为了身外之物去劳思费神?邻国的君王来了,我双手把城池奉送给他,只要不伤害百姓就行。”就在这天晚上,一切施王留下授印,换上便装,一个人悄悄地离城出走了。
     第二天,邻国暴君带着军队长驱直入,没伤一兵一箤,就取得了一切施王的江山。但他并不满足,一方面,他以为一切施王只是个徒负虚名的懦夫而已,一方面,他想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因此,他下令重金悬赏捉拿一切施王。

     此时,在路上流亡的一切施王遇到了邻国的一个小孩,向他打听怎么样才能找到仁慈的一切施王。仁王问小孩为什么要找一切施王,小孩说:“我是邻国的婆罗门子,幼年丧父,与母亲和姐姐同住,因贫穷而过得很苦。因此,母亲让我来祈求仁王布施我们财富。”一切施王说:“我就是你要找的人,但我现在已不是国王,不能给你财富了。新国王在重金悬赏我,你可以把我杀了,割下我的头去献给新国王,你就有财富了。”小孩不敢杀仁王,仁王说:“这样,你把我绑起来,我们一起回去,你再把我交给新国王也一样。”

     仁王的子民们还在平安的生活着,看到自己爱戴的国王被人绑着送回来,悲痛万分,有的甚至哭晕了过去。到了王宫,大臣们看见仁王回来,纷纷扑到在地悲泣,其声及其悲惨。
     暴王不解地问道:“你们为什么都这样悲伤呢?”大臣们说:“大王!请您原谅我们的失礼吧。我们看到这位仁王,为了臣民放弃了自己的江山,现在又把生命都布施出来了,而他自己一点怨恨、懊恼都没有,他实在是太慈悲、伟大了,因此,我们被深深感动了。”
     暴王又问小孩为什么要把仁王绑缚送来,小孩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暴王。

     泪水象断线的珍珠般从暴王的眼眶里滚了下来,他命令大臣解开仁王的束缚,请仁王沐浴更衣,将授印还给仁王,跪倒地面,对仁王说:“我久闻大王盛名,因不服气,才来攻打您的国度。谁知来到这里,并未费一兵一箤,我怀疑您只是徒负虚名而已。直到今天,才算真正看到了您的德行。请原谅我是个愚痴小人,从今后我愿听从您的领导,使我不再走错路线。”

     一切施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身,暴王即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之前身,邻国小孩就是后来屡次设计阻碍、陷害佛陀的提婆达多。佛陀曾对弟子们说:“提婆达多的恩赐,成就了我的六波罗密、三十二相、十种佛力、圆满一切功德。提婆是我的善知识,亦是我的好良伴。”后来,提婆达多堕入地狱,是佛陀把他救了出来。

     真正的修行人,会在感恩一切的心态中,将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化作自己成长的财富。只有愚人才会把周围的一切变成自己下地狱的陷阱。
     武力和敌对并不能真正降伏人,唯有道德才能真正感化人。
     接纳人性的丑陋,坚信本性的美,永不放弃用慈悲与爱去感化一切,让人们从苦海中自省、回头。这,就是觉者的修为,也是觉者的布施。
     只有放下才能令心量无限扩展,最终才会心包太虚,量洲沙界。一切皆融于一心——有情无情,同圆种智。
发表于 2010-9-10 2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芳芳转载{:em01:}
向小沙弥学习虔诚持之以恒的心
真正的修行人,会在感恩一切的心态中,将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化作自己成长的财富。只有愚人才会把周围的一切变成自己下地狱的陷阱{:8_439:}
发表于 2010-9-11 12: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鹦鹉王有什么好感慨的呢?死了就死了,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就够了。
发表于 2010-9-11 1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的佛陀!{:8_39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2 12:33 , Processed in 0.0691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