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0|回复: 2

精彩故事连载《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4 20: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邪思退道 长沦生死

诗曰:

‘双孩共责起邪思,父母惊闻鬼怪疑;

欲起干薪烧绝患,佛言得度即今时。’

又云:

‘生死关头岂可疏,升沉路异自心如;

邪思罢道招愆堕,恰似沙中树静虚。’

在印度憍萨罗国的舍卫城外,有一个山村,住著五、六十户人家,村中有一贫户,娶妇结婚不久,就生下一对男孩。这对双生兄弟的相貌,端正庄严无比,父母非常喜爱,一个取名呼‘双德’另一个叫‘双福’。

双德与双福出生将满二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他们的父亲出外牧牛未归,母亲要到山中拾取干薪,就把两个婴孩卧放在床上。

这时,两个婴孩彼此自责,一个说:‘当时我出家修行,本来快要得道了,可惜那时我痴心妄想,以为我寿命会很长;还俗享受五欲之乐一段时间,五、六十岁再来出家修道还不迟。那知,人命无常,罢道还俗之后,天天为家务而忙碌,未能如愿再出家修行,因此退道而堕落于生死轮回之中,无法解脱。

那时,我如果修行不退道,现在也不会遭受流浪生死的痛苦。如今出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中,睡的是不暖的蓑草,吃的是不好的粗菜饭,只能够勉强维持生命。像这样下去,日子久了,不知道要怎么过生活?这些痛苦,都是前世恋慕富贵,放身散意,贪受须臾快乐,从此长途受诸痛苦。自作自受,如今忧恼,当何恃怙?’

另一个婴儿答道:‘我当时出家修行,不堪忍受小小的困难挫折,就罢道还俗,至今数世,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惨遭各种苦难。我回忆所受之种种痛苦,都是自作自受,自己耽误害了自己,要怪谁呢?事到如今,只有忍耐逆来顺受,还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婴孩正在烦恼自责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刚好回来,听到婴孩们所说的话,非常惊讶,怀疑这两个小孩是鬼怪,于是商量说:‘趁目前他们还年幼,及早把他们除掉,免得将来后患无穷。’于是父亲立刻外出去取干柴,母亲问他要做什么?父亲说:‘把这两个婴孩烧死,以绝后患!’母亲听到这话,于心不忍,劝阻丈夫不要这么做。

第二天,夫妇同时出去做事,回来的时候,又听到双德与双福两小孩和昨天一样,彼此在自责埋怨。因此便下定决心一同收集干薪,要把两个小孩烧死,以求平安无事。

这时,释迦世尊以天眼观察,知道这对婴儿即将被火烧死的事,即现身在村中,放大光明,大地震动。佛陀的毫光照耀到山、川、树、木,一切都变成黄金色。

佛陀来到双生婴孩的家中,两个婴孩见到佛陀的金色光明,欢喜踊跃。父母见状均感惊讶,各抱一子来到佛陀的面前,请问世尊说:

‘佛陀!这两个婴孩出生未满两个月,为何会如此说话?我们觉得十分怪异,深恐会招来灾祸,因此准备把他们烧死。不知他们是何等鬼魅?敬请世尊慈悲开示。’

佛陀说:‘这两个婴孩,并非鬼魅,而是有福德的孩子。’两个婴孩见到佛陀,非常欢喜。佛陀即为他们述说这对婴儿过去世的因缘:

过去迦叶佛时,这两个婴孩就已经出家当沙门。因为他们幼年时是好朋友,志同道合,同时出家修行;两人均能精进用功,他们临当得道之时,忽然动了邪思妄想,因而退道还俗堕落,不能得到解脱,从此长期沉沦于生死苦海中。他们两个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均投胎为双生儿。这次出生,其罪将毕,因为过去曾经修行供佛,有此因缘福报,所以出生后即识宿命,今当得度。我佛陀就是要来拔度这两个婴孩,如果我不来救度,他们就会枉被烈火烧死。’

诗曰:

‘贪恋世乐享须臾,罢道还家作凡夫;

退堕长沦生死海,皆因动念起邪愚。’



《二》愚诚得道 欺人惨报


愚人欲学得成仙,恶毒农夫谝种田;

劳作满年登古树,唤飞即跃获升天。’

‘杂譬喻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非常愚钝的人,但是他的‘心’却极为诚恳,他听人家传说,邻国有一种仙水,人喝了之后,可以得道成仙。他深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因此,他想学道成仙,可以得到逍遥自在。由于他坚信不疑,至心恳切的欲求得道成仙,于是向人问路,决心前往邻国去求仙水。

当他到达邻国之后,便向人探询仙水的所在地,大家听到他的问话,先是觉得诧异,继而暗笑他的愚痴无智。但他不因受辱而生退志,反倒好像很有把握似的不顾一切,竭诚勇猛前进,一心只是求寻仙水。

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他遇到一个以种田为业的农家,便向农家的主人求住一宿。主人问他说:‘先生要往那里去?办什么贵事?’他老实的回答主人说:‘我听说贵国有一种仙水,凡人一喝就会成仙;我想学仙,所以特地到贵国来寻找仙水。’

主人见他愚钝诚实,想愚弄他,利用他来做苦工赚钱,于是心怀不善的向他说:‘我不但知道仙水的所在地,而且还知道仙树,凡人只要爬上仙树,就会飞上天去成仙。’

愚钝的人听了非常高兴的说:‘好极了!请您老人家告诉我仙水和仙树的地方,好吗?’

主人说:‘可以啊!你如果能在我这家里做一年的苦工,我就带你去成仙。否则,即使你走遍全国,也求不到仙水。’

愚钝的人回答说:‘这样很好!我愿意为您老人家工作,以酬谢您成全我成仙的美意。’于是,他就为农夫做各种苦役。由于他一心竭诚的志求成仙,无论任何苦役,他都能以苦为乐精诚的勤劳工作,没有丝亳怨言。

恶毒的农夫,只不过是利用他做苦役赚钱而已,那有什么仙水和仙树呢?

光阴荏苒,转瞬之间,一年很快地就过去了。一年既满,这个愚钝的人,就向其主人要求喝仙水、爬仙树。

那个狠心的农夫,就带他到深山里去,指著岩崖上的一棵古树说:‘这棵就是仙树,你爬到最高的枝头上去,我叫你飞,你就应声飞跃一跳,保证立刻腾空成仙。’

可怜这位愚钝的诚实人,毫无怀疑的竭诚祈祷成仙,他遵照主人的指示,爬到古树的顶端。

主人在树下,高声喊‘飞’,他立即从树上飞身跃入空中,居然乘空而去,真的成仙得道了。

主人却看得愣住了,他心里暗自想:‘我利用这个蠢人的力量,来增产农作,故意骗他有仙树可以成仙,本想让他摔死在岩石上,没料到竟然真的成仙飞了。我真想不通,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唔!我知道啦!这棵古树,可能真的是仙树——圣树。’

于是,这个农夫就非常崇敬这棵古树,视之为至宝。他回到家里,仍念念不忘这棵圣树,因为他也想要成仙飞去。

过了几天,农夫就带看他的儿子,来到古树下。儿子让他父亲先爬上树,然后高声喊道:‘爸爸!飞呀!’这位农夫立即应声,纵身向天空一跳,只听得‘啊哟——’一声惨叫,立即由空中摔落在岩石上,粉身碎骨死了。

诗曰:

‘贪婪无道世称聪,果报偿还实不空;

恶孽欺人多自毙,如形感影业因同。’

附注说明:

(一)春秋左传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佛经也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二)现世受报,其罪尚轻,将来在三恶道的苦报,才是严重。

(三)害人,就是害自己。因果报应,毫厘不爽。




《三》道,就在你心中



有一天,我心里感到非常烦闷,就去见广钦老和尚。顶礼过后,广钦老和尚第一句话就问说:「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就回答说:「现在在研究戒律和替佛祖做一点事,讲经说法。」

  老和尚说:「佛还要你帮他做事吗?你现在是为你自己做,不是替佛祖做的!」

  我当下顿悟。

  六祖坛经上记载,有弟子问慧能大师说:「师父,什么是道?」

  六祖答:「道在汝心。」

  道,就在你心中。你还在找什么道?根本就是骑牛找牛,道在心。「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

  什么叫做「外道」呢?

  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他们不能体认出自性是什么东西。别人如果向他们说两三句好话,他整个人就像地球失去地心引力一样,轻飘飘的,别人如果辱骂或批评他几句,他就因受不了而感到痛苦。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例如:有一个小孩端了一碗汤,一不小心跌倒把碗打破了,他的父母就一直打他。但碗已经破了,就算你再怎么用力打这个小孩,「碗」—还是不能自动黏合的。所以,对于事实,我们就要有勇气来承受它。

   佛门强调自性的升华,一切修行一定要从本性上去下功夫,这样,碰到任何顺逆自然能随遇而安,也就能悟到自己了。

  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仁者,请善自体会吧!



《四》学佛修心


学佛是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

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

以负责的心,做好份内的事。

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

以愉悦的心,分享他人的快乐。

以喜舍的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

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

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

以无私的心,传承成功的经验。

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

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的割舍……。

用我们的俗话讲,学佛就是首先把心修好。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20: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重吗?

韩国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云水行脚,满空一路上嘀咕,嫌揹的行囊太重,不时地要求师父找个地方休息,镜虚禅师都不肯答应,永远都是那么精神饱满的向前走去。

  有一日,经过一座村庄,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在前面走的师父,忽然握住那位妇女的双手,那位妇女尖叫了起来。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一个和尚轻薄妇女,齐声喊打。身材高大的镜虚禅师掉头不顾一切地奔逃。徒弟满空,揹着行囊也跟在师父的后面飞跑。

  经过很久,跑过几条山路,村人无法追上这师徒二人。在一条静寂的山路边,师父停下来,回头,非常关心地问徒弟道:“还觉得重吗?”

  “师父!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囊很重!”

  对前途目标,不够有坚毅不拔的信心,嫌远、嫌难、嫌重是必然的,如果对前程有信心、有眼光、有担当,就会感觉不远、不难了。


银货两讫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人都挤得水泻不通,故信徒间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较宽敞的讲堂。

  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五十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着做别的事去了,信徒对此态度非常不满,因为五十两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以给平常人过几年生活,而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字也没有,于是就紧跟在诚拙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是五十两黄金。”

  诚拙禅师漫不经心地应道:“你已经说过,我也知道了。”禅师并没有停下脚步,信徒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五十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呀!难道你连一个‘谢’字都不肯讲吗?”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佛像前停下:“你怎么这样唠叨呢?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跟你谢谢?你布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请你把‘谢谢’带回去,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吧!”
发表于 2010-8-15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芳芳的分享!{: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2 12:32 , Processed in 0.0669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