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8|回复: 4

导游文章“从性觉悟”读后,连想到世界不同宗教的禁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 14: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议宗教禁欲主义的原因(2007-06-04 12:17:37)转载▼ 分类: 食色性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4da78010008i6.html  
    似乎世界上大部分宗教都有禁欲主义的传统,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源远流长的禁欲主义的历史,
      甚至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本身倒也是强调禁欲的。

这个现象颇为有趣
,如果说对禁欲主义的强调是一种偶然,抑或是在某个历史时期的一种局部的,小范围的现象,那我们可以作为历史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旋涡来看待。

   但是,问题就在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禁欲主义都有着其根深蒂固的传统。

     即使各种宗教在其基本精神教义上有相当大的差别,
最后都鬼魅般的诞出禁欲主义这个私生子
,那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到底是哪只看不见的手做了禁欲主义这个私生子的接生婆

    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必须注意一点,宗教哲学思辩的先进性与其教众人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宗教的教义不在于其传道者所认为的核心教义,即通常认为的宗教的教条,而在于这些教义在传播过程中给教徒的印象,以及受教义感化而产生的教徒的新的行为,也就是教徒心目中宗教教条的意义。

   各种宗教派别归根结底都来自于宗教传播过程中对当地情况,历史继承的一种主动性适应。

实际上,在传播过程中,宗教教条发生了嬗变,与其原来的教义不啻有天壤之别,因为原来的教条也不过是对当时当地特殊情况的一种理想化的结果。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伊斯兰教的某些禁忌,比如说正统的伊斯兰教徒是不准饮酒,不准吃猪肉的,其最初的原因在于穆罕默德所在的麦加地处中东地区,气候炎热,而猪这种家畜死后非常容易腐烂,又没有好的保存方法,一旦发生瘟疫,将会发生大面积的传染,从而给当地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至于酒,炎热的气候再加上可以乱性的酒精,当然会让人犯蠢事。

     因此,伊斯兰教在中东推行这两条禁忌,可以说顺应民意,都没有问题。但是,在高寒地区,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酒精由于没有替代品,因而伊斯兰教并没有要求教徒强制执行戒酒令,或者说,因为这种禁酒令从来就没有被遵守过。

接下来,顺利成章的我们的问题是,
三大宗教是否本来就是要求禁欲的。答案是否定的,


最起码我们从宗教学家对宗教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早期的宗教并没有提出禁欲的主张,或者至少说是中立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问题就出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早期的教条与受媒大众的结合改造了教条,在这个过程中,禁欲主义在受媒大众这个接生婆的催产下呱呱坠地了。

    在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各个宗教的说法。各个宗教对于禁欲主义原因的解释,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比较有意思的是
基督教的解释
。基督教的原罪说,解释了其禁欲的最初来源。原罪说认为,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的戒命,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被上帝赶出乐园。从此,作为他们后代的一切人类,都将因此而天生有恶,如《旧约·诗篇》中说,一个人,当他的母亲怀胎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罪。《新约·罗马书》说,“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这就是原罪。罪意味着恶,恶意味着死,耶稣就是为了赎救所有的恶人而死。“他为我们的恶作了挽回祭。不单是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人类的欲望,也被归入了原罪的范围。《新约·雅各书》明确指出,之所以“个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而且,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圣经把整个世界判定为恶的王国,进而主张弃离这个邪恶重重的世界。“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长存”。所以,基督教向人们提出:“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做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做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
如何达到这一神圣目的呢,基督教向人们提出的方法,就是禁欲主义
。基督教的解释颇具有哲学深度,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自圆其说。

    还有一种更有趣的解释,来自于生理学的研究。
女性的性能力要远超过男性
,而且,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在一定时期,三十四十之间对性的要求达到顶峰。
颇具戏剧性的是,男性在这个时候性功能却处于急剧下降的时期,

对性的要求远没有青年时那么迫切,甚至由于自身体力的衰减,产生了对女性性能力的一种恐惧感。

为了约束女性,他们必须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这就为禁欲主义
,找出了最好的现实需求。我们可以发现,三大宗教的奠基式人物,也通常是禁欲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大都是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就是在性功能体力急剧衰退的时候提出了各自著名的禁欲主义宗教教条。
基督教的奥古斯丁,年轻的时候浪荡欧洲,灯红酒绿,花天酒地,徘徊于花街柳巷,
中年以后摇身一变成了圣徒。穆罕默德情况也大概如此。

至于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他本来就是个王子,也是在三十四十岁左右修成正果。就连宋明理学的旗手朱熹,年轻的时候也是不干不净。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却有其原因,看来这个说法得到了生理科学的支持,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虽然各个教派包括生理学都对禁欲主义有其颇具说服力的理论支持,但是大家似乎都对这些写在纸面上,广而宣之的说法不感冒,问题就在于,用句通俗的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再有逻辑性的理论,也必须得到受媒大众的接受与支持,否则一切都是空话,而上述解释实际上都忽视了这一方面,因而必然有其偏颇性。或许,我们能够给出自己的解释。

    仅仅从理论来源上来给出禁欲主义的解释并不那么完整和具有说服力,既然是理论,有其起点,必然更重要的就是传播理论的土壤,那些接受的民众。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人类通过与自然法则的对抗来显示自身的存在。

    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法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无法改变自然法则,只能去顺从他,或者说是利用他,在伟大的造物主面前,人类的无助,懦弱,渺小感变得无可复加。既然人不能在外界的自然法则面前展示自己的力量,那么只能内向以寻求超脱。

但是就在人类自身,还是有自然法则无处不在的力量,这就是对食物的依赖和
对性的诉求


用中国古书上的说法,就是“食色,性也”,而这些都是自然选择也就是自然法则的产物。人类首先是生物,不是无机物,因而就必须摄取外来物质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同时获取机体再造的能量。具体原因似乎很难用极其明了的理论来说明,但是所有的有机物,毋论人类,都必须从外界获取事物,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性欲,同样是维持人类繁衍,保证其在长期的进化的不被淘汰的一种重要特性。


人类必须保证基本的自身再生产,才可以谈进化。在漫长的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经过不断的选择,淘汰了那些缺乏性欲,或者同性恋比率过高的人种,终于形成现在的人类。

    性欲是与生俱来的,是进化的自然法则在人类身上的展现。   

人类在内向自省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抗的就是这对食物性欲的诉求这两个自然法则。

    下一个问题是,人怎样对抗这些内向的法则呢?人可以不吃饭吗?不可以,除非他疯了。再虔诚的教徒,即使是印度的苦修者也要吃一些食物,在这方面,人所做的不过只能是顺从而已,最多也就是限制某些食物,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禁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实的地理气候的原因,而不是教徒们主动要求的,比如上面提到的伊斯兰对猪的看法,再比如印度次大陆的湿热气候使印度教徒成为素食主义者等等。因此,人类唯一可以证明自身存在,展现自己精神力量的机会,就只剩下对性欲的压抑与挑战了。

为了表现人类精神力量的伟大,很大程度上区分自己与其他动物,对抗外界神圣的自然法则的内在表现,
人类抑制性欲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同时,即使在人类社会中,其复杂性也使无助感普遍的存在,每个人都成为无情命运的玩物,而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为了展示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唯一可以挑战和对抗从而可以获得一定程度胜利的也必然和只能是性欲。

就这样,受媒大众和传播者两方面的需求,终于促生了禁欲主义这个私生子。这也就是对禁欲主义的另一种解释。


    但是,中国的情况是一个极大的例外。对于宋明理学来说,上述解释走不通。宋明理学滥觞于宋朝,一个在外来民族入侵面前风雨飘摇的王朝。

禁欲主义固然大行于世,这个时期的色情业却也是最发达的。


禁欲主义的饿死是小,失节是大,针对主要是女人,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男人实在是太弱了,太衰了,衰弱到需要用保护自己女人的贞操,用自残自己的女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保证什么所谓的清白。

相对而言明朝要开放一点,清朝,统治者是一个少数民族,同样有软弱感,就又封闭了起来,受统治的汉族同样有软弱感,也就顺从了这种思想。
   中国的禁欲主义,归根结底只是一种中国男人的软弱感,不知道是不是对
中国男人的一种侮辱
天山:看完上文更觉得导游写“从性觉悟”写得太棒了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4: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转载一篇禁欲主义宗教主教担扰的文章,(金鲁贤助理主教刚在2013年4月27日去世)

上海教区金鲁贤助理主教在金泽聚会上的讲话(2012-01-03 18:09:39)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牧者讲话  
这几年特别困扰我们和那些关心教会前途的人们的心灵的一件事是:教区人才的流失。具体说来,神父、修女还俗的人正在增加,神父有七名之多,修女高达20余人。人们都在问:这是为什么?当初他们不都怀着一颗热烈奉献自己的心前来的吗?为什么曾几何时却表面上带着失望的情绪而出走了呢?这是为什么?我们在问,你们也在问,教友也在问。责任又何在?我作为主教,上海教区的领导,责任是逃不了的,有时,每次听说:××走了,我心中感到一陈剧痛,但表面上还故作镇静说:“人各有志”、“我尊重人的自主权”……笼统地捶胸说:“我罪,我罪,我的大罪!”然而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又怎能防止人才的继续流失。

历年来,出走的人中,有的是不告而别,招呼不打一下就走了;有的临走前只是通知一声,行李早已搬走,多徒几分钟都不能;有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有的留下一封短信说自己意志不够坚强,不能胜任铎职;或有的说:诱惑太大;还有的说:我奉献了一切来教区,但教区内找不到爱,不可久留。走后音信全无,偶尔有些传说进入我的耳中,无从核实,我只能为他们祈祷,祝愿他们幸福!

说“教区内找不到爱”的人,我深信他们自己肯定充满爱心,全心服务于姊妹兄弟,到头来,得到的却是怨恨,于是失望,怏怏而去。可以这么说,人人充满了爱,那么恨从哪里来呢?是不是仇人,是不是魔鬼撒下了莠草的种子?

最近有人介绍我看了香港前修院院长关俊棠博士在离开神职团体生活之后写的一本《步入红尘》的书,我得到很大的启发,书中有一句说:“在社会上做人难,在教会内做人更难!”更使我感慨万分。前几年,在台湾刘顺德神父主编的专为神父们看的《铎声》杂志上登载了一则讯闻:一天刘神父在英国伦敦大街上行走,迎面走来一名素不相识穿黑袍的神父,他轻声用拉丁文向刘神父说:“男人对男人犹如狼对狼,女性对女性,狼更狼,修道人对修道人则是狼中狼。”说完扬声而去,刘神父哑然,望着他的背景渐渐消失在人群中感到不解。

为什么修道人,这些到处向人宣讲天主是爱的人,这些失声爱天主于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的人,却如此难相处呢?这使我想起,“文革”时,上海的一些神父们集中在201号,两人一间房,室内共用一张桌子,同室内两名神父面对面坐着共进三餐,却从不对话,饭后各擦半个桌面,从不为对方的那半面抹一下,真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这又使我想起最近一个单位的四名修女,有了矛盾,不能同桌吃饭,四人四方,甚至有人说其中两人有仇、不共戴天,我们的修女却不能同桌!这实在令教友跌破眼镜!与此相反,我认识两个人,也是你们认识的,即刘建老师和吴培荣老师,他们曾用几十年之久合住一套房,合用一个厨房,合用一个卫生间,他们两家好几口人,从未红过脸,从未吵过架,相敬如宾,把方便让给对方,几十年如一日。他们不是基督徒,我们是基督徒,我想到这里,我为我们自己人感到脸红,不知说什么好!

我和有些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回答是这样的:到了社会上,我们有思想准备,我们会应付,我们会彼此谦让,互相容忍,平安相处。即使我们碰壁吃亏也心甘情愿,然而在修会中……

我能领会的是,在修道人中间,彼此就不易相处,难以容忍、不肯相让了!她们矛盾何在,我们深入了解,发现都起源于鸡毛蒜皮之事: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引起误解,藏在心中,又不肯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于是,猜疑心、嫉妒心油然而生,越积越多,越积越深,一旦控制不住,全面爆发,不顾一切,不可收拾。这时,世俗前来招手,世间红红绿绿、五彩缤纷,再加上魔鬼乘虚而入,同时那位曾潜伏在心中的××形象。这时,感到自身处于无边苦海之中,越想越苦,觉得只有跳出这个圈子,脱去黑衫再次步入红尘,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我奉献了一切来到教区,却在教区内找不到爱”的说法,反映出来的原本来时是要得到什么的,这和自己“奉献一切”的说法颇有矛盾。这里让我再引用上述关俊棠博士《步入红尘》这本书内的另一句话,他说:“奉献意味着舍弃、抛弃,也就是说,拥有以后才能奉献;原本没有,何以奉献?”拥有后再舍弃、奉献,有难度;不拥有,不具有,说奉献只是句容许。

耶稣召叫若望、雅各伯时,他们有父母,有渔船,有雇工,他们抛弃了父母、渔船……跟随耶稣,这是奉献!伯多禄也有渔船,他已独立谋生,又娶了妻子,耶稣一号召,他就抛弃上述的一切跟随耶稣,这是奉献!玛窦原是税吏,这是有相当收入的一种职业,耶稣一号召,他抛弃了一切,跟随耶稣,这是奉献!奉献的前提是拥有,未曾拥有,何来抛弃?何来奉献?拥有后奉献就颇有难度:富少年听到号召,顿有难色,因其拥有巨大的财产,不肯舍弃,不肯奉献,怏然离耶稣而去。拥有万元的人抛弃万元,和拥有百万的人抛弃百万同样困难。宗徒们舍弃一切确实难能可贵,因为他们把拥有的一切全部奉献了出来,终身不悔。为奉献一切的人,耶稣允诺给他们的是什么呢?是苦爵、是十字架,而不是世间的荣华富贵。12位宗徒开始都接受不了,但舍不得离开耶稣。茹达斯也服从了耶稣的号召,也曾抛弃了一切跟随耶稣云游加黎利各地,但由于他得到耶稣的信任,掌管小团体的财产,接触到金钱,才发生了变化。金钱是动人心的,供养耶稣的献仪,由茹达斯一人支配,没有监督,无人查账,他起了贪心,心想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神不知鬼不觉,傻瓜才不拿呢!跟随耶稣,他得到了实益,沾沾自喜,他冷眼看耶稣一再得罪权贵走死路,再跟下去,也要倒霉,不如临散前再捞一把,于是私下去找耶稣的敌人,以30银元的代价出卖了耶稣。人堕落是一步一步往下滑的,我们应时刻提高警惕,自己约束自己。

我们都是献身天主的人,但是我们奉献一次不等于奉献了一生,祝圣圣油弥撒中,我的证道词内说我们人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容易动感情;二是极健忘。今天发的誓愿,明天就会忘掉,所以教会要我们定时复愿;有的修会有永愿,即终身愿。仁爱会修女没有终身愿,其会祖认为人的誓愿极难顶用一生,每年复愿更为现实。我们应私下经常向天主复愿,提防我们向天主食言。

      上面我引用关俊棠博士的话,人得先拥有然后能有所奉献。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的东西也会增长,奉献后也会舍不得抛弃,对我们献身于主的人来说,东西增长了,不得视作私有,应全部奉献,我们来时,可能只是一个小青年,只有初中文化的水平,孑然一身来到上海,举目无亲,几年下来,文化水平提高了,有大学的水平,掌握了一门或两门外文了,又会电脑又会开汽车,会修机器,熟人也多了,朋友也多了,关系也多了,门路也多了……这些都是资本,我们拥有了不少的资本,尤其今天我们处在知识社会内,知识是极大的资本,我们感谢天主恩赐,感谢教会的培养,把这些资本奉献给天主、奉献给教会呢,还是沾沾自喜地窃为私有,认为羽毛已丰满,可以抛弃教会、投入社会、成家立业呢?

就时间来说,人向前走,一路是岔路,人生就是不断选择道路的过程,走向天国的路不是直线的,十字路、丁字路可多着呢!天国的路是窄路,其余的路是大路,通往天国的是十字架的路,其余的是五彩缤纷、金光闪闪的大路。那儿有扣人心弦的音乐在吸引我们,有引人想入非非的图像,雪片似地飞来!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抽象的话,一觉醒来仍是寒窗陋室;今天则不然,一打开电视机、电脑,美丽的人物栩栩如生,满面笑容向你走来;种种广告,气象万千;生财之道,俯拾即是;身在斗室更觉寂寞无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想当年,太幼稚,竟然抛弃红尘;看今朝,心灵成熟,顿“觉今是而昨非。知来者之可追”,于是赶快逃离此地,再入红尘。如上所述,有的向领导打一招呼走,有的认为打什么招呼,何必多此一举,便不告而别,一走了事,我们只能带着惋惜的心情望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默默为他们祈祷,但愿他们能奋斗成功,得到他们所追求的幸福,而不失去天国的永福。

感谢天主,和我们分道扬镳的人究竟是少数,只占新圣神父的七分之一。然而,七分之一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呀!有些人忠告我说:“主教,不要太乐观,出走的人还会有,只是时间未到,条件未够成熟而已。”忠告者不是没有根据,修院初创时,有一名修生在外报考了学校,一名到招工单位去应试,他们不露声色,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耐心等待着结果,待入学通知书、招工录用书一拿到,就带了行李走马报到却了!这是指时间。所谓条件,主要指备足粮食、积蓄钱财,有人省吃俭用这是正当的,而有人把弥撒献仪装在自己口袋里,不按规定上交给教区,有的把巨额捐款以自己私人名义存入银行,有的重复报销,以装腰包,这些已是不正当的手段,其性质已经是贪污公款、触犯教规、违背了和教区所签订的合同。有的外边早已租好房子,但认为暂时身留教区,在经济上是有利的,所以没法多待一段时间。

对于上述忠告,我起始置若罔闻,绝对不信,继而将信将疑,现在在事实面前,认为有些可能。我今天的态度是:过去是过去的,将来是将来的,宁可信无不可信其有,一切托于天主手中,自有圣神指引!

人才流失是事实,而七分之一也不是小数,爱教会的、献身于主的人对此都深感痛心,他们也都向我进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进一步地流失。

未发愿的修女、未晋铎的修士,表现都很好;他们用功念书,恪守制度,虔诚敬主,谦虚认真。但一旦出了修院、初学院,其身份一变,举止也变了,而且变化之快,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一位香港的主教和一位德国主教曾向我说:“主教,新神父必须在老神父处做几年副本堂,再转到另一位老神父处做两年,然后可独立管一堂区。若一圣神父立刻委以重任,容易出事,其责任,主教不能推卸。”这个忠告,极为中肯,但在上海教区行不通,我们全体神父共57名,其中1985年前圣的只有13人,13人大都已届耄耋之年,80岁以下的只有3人,包括连行走都有困难的张志远神父。我起用新神父,好像是拔苗助长,明知行不通而行之,奈何奈何!

另一位外国朋友向我说:“金主教,你和你的神父肯定沟通不够,在你身上,他们找不到父亲般的爱,有问题不向你讲,有困难不向你说,今后把教区神父列一名单,每天有一人和你共进午餐、促膝长谈。”乍听起来,这意见不错,我也试行了一个短时期,但行不通呀:我住在山顶上,爬上山来和我共桌,我的主食是粗粮,我的菜是三小盒子,无糖少盐,内容很少变化,神父坐在我对面很不自然,饭菜又不对味,来我处简直像是受罪!在金泽时,年轻神父有谁主动坐上我桌?我于是放弃这个做法。

我劳改回申将近20年,先当院长,后为辅理主教,近年来为教区主教,我的经验是地位在变高、朋友在减少,也可以说主教在教区内、在神职人员中无朋友!想想可悲,这又能怪谁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4: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有几位既有地位又有实权的人向我说:“教区神父应过团体的生活”;他们又说,一名出生在农村山区公教村的公教青年只身来到大都市,在温室内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学到了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一旦圣了神父,一个人来到一个富裕的堂口,身边是年轻的修女,周围是时尚的姑娘,接触的是有钱有闲趣有好心的教友,受到的是尊敬,得到的是爱护,塞来的是钞票……一下子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年轻的神父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是感谢天主,更加肖似基督、努力宣讲福音为穷人服务呢?还是追求世俗、迎合新潮流,肖似新富新贵呢?如果继续过团体生活,就有兄弟相互照顾,互相支持规劝、相互督促,容易向上而不滑坡。国外新的趋势是若干本堂神父,共在一名老神父住院中,共进晚餐,公念日课,再分头作其牧灵工作,饭桌上可以交流经验、讨论问题、研究方法,收益良多。我曾多次向各位总铎作此建议,但据说实施中有不少困难,无法坚持。总之,对有些神父来说,自由是最宝贵的,一人更逍遥自在,不愿参加团体生活。我生怕以牧灵工作需要为借口,忽视了神父们的团体生活,到头来,神父的圣召轻易丢失了,牧灵工作也没有了。

上述措施都是试图以外界的措施也影响神父修女们,在外因上下工夫,而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内因。教区内外众口一致地说,应大力加强修院的培养工作,关心教会前途的热心人士经常建议修院领导应重视修生们的灵修课,培育团体成员以身教为主教育修生们爱主爱人、甘贫乐贫、谦逊服从。修院的教学工作的重点不应只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只抓课时,只看考试分数,而更应重视培养其如何热心事主,如何注重公德、喜爱劳动,如何助人为乐,如何朴素节约、不贪钱财等等。我们佘山修院的培育团19年来一直在奉行上述建议,佘山修院的工作也一直受到缺少人才的限制,每年在董事会上,我们一直在呼吁佘山修院乃六省一市的修院,六省的教会领导不应袖手旁观,只说什么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不应釜底抽薪把已经支援的神父叫回教区。

修院工作固然重要,但修女、神父们的继续培养工作同样重要。

修士们一圣神父,一般就认为十年来的目的达到,可以松一口气,又认为自己身份已变,不再是一个受人管辖、受人管教的学生,而是教友尊敬的神父,得享受神父的待遇了!修道修德犹如逆水行舟,手稍一放松,船就急剧倒退,甚至一泻千里。那么如何保持自己对基督的热爱之心,除了本人坚持祈祷、自我鞭策以外,要坚持自己曾发出的要诚心诚意服务教会的意愿,此外,还必须有神师神父,有问题不去咨询长者的意见、有诱惑不敢向领导吐露、有困惑不求友人指导,那么不慎落入陷阱就无力自拔了!每一位神父,尤其年轻神父应有一名神师神父陪伴他前进。前年修院请来一名德籍教师,他临走前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上海教区表面上很不错,但神父,尤其年轻神父没有神师神父是一个严重问题。他不懂中文,很少外出,在申只两三个月,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上海教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很佩服他。

我曾先后诚恳地请求几名老神父充当教区的总神师,他们有的以自己年老力衰、有的以自己德薄才浅不会得到神父们的信任,而坚持不做神师,我只能在个别谈话时要求神父们主动找一神父为神师。

亲爱的神父们,今天我向各位提出人才流失的题目,请各位讨论也请提出办法来抑制这个倾向。请大家和我一起祈祷,伏求圣神降临从天射光充满我心。阿们。

上海教区

发表于 2013-7-4 06: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从自然是最好。
发表于 2013-7-5 13: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从自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1 11:45 , Processed in 0.0707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