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道 于 2013-6-15 20:09 编辑
近二十年,我们的主流媒体,电视剧为什么总是充斥着满清辫子戏?为什么杀人魔头成了民族英雄,而民族英雄被当作不识时务?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我慢慢道来,也许你能从中明白一些。
请注意,都是什么人成了北京文史研究员。
一)灰飞烟灭 1908年11月,毒杀光绪帝之后,慈禧太后病逝,立光绪帝的五弟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慈禧是叶赫部,曾经杀害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铁帽子王郑亲王瑞华、怡亲王载垣、首席大学士肃顺(瑞华之弟),成功夺权,垂帘听政,引起清朝皇族的不满。 1908年11月,《大公报》登出袁世凯奏请速开国会,实行宪政以安人心的新闻,让载沣等恼怒不已。 1908年12月,大清皇帝登基典礼,3岁的溥仪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哭闹不止,父亲摄政王载沣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摄政王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好象预示一种不祥之兆。 1909年1月,清王朝的开明派要求朝廷平反戊戌变法与维新派,载沣的岳父瓜尔佳·荣禄正是囚禁、迫害光绪帝的元凶,为寻找替罪羊,载沣解除了军机大臣袁世凯的官职,引发在朝廷与军队中的汉族官员的不满,“北洋陆军皆袁旧部,闻之大哗,个个摩拳擦掌”,而载沣自己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1909年2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清廷下诏预备“君主立宪”,各地组建“谘议局”。 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由13人组成: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13人中,汉4人,旗9人(皇族竟有5人,故人称“皇族内阁”)。围绕在摄政王载沣周围的少壮亲贵们人人无能,却又个个要做官,载沣为平衡奕劻的权力,任用这些少壮亲贵。 1911年10月,武昌清军起义,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皇族内阁提出汉族及军人已经“离心离德”,建议解散北洋军,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任清军总司令,组成旗人军队,放弃十八省之十七省(保留直隶省)给汉人,“按祖宗遗训”,大清国退回华北东北,请求洋人调停。摄政王不愿意自己儿子成为元顺帝,决断不允,错失满洲退回北方的良机。 1911年11月,袁世凯密谋旧部,制造舆论要求其复出,皇族内阁认为袁世凯之前是无罪被免,现在复出,一定心怀叵测,摄政王不顾皇族内阁的反对,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1年12月,袁世凯掌握军权,故意制造南北均势,没有积极进攻,南方十七省选出孙文为中华民囯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放弃满蒙,“满蒙可任取之”,野心家袁世凯竟然私自搞“南北和谈”,提出了“清帝退位,优待皇室”的主张,达成《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光绪陵费用由民国政府负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免皇族服兵役义务;筹划八旗子弟生计;皇族和国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1912年1月,孙文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囯成立,袁世凯及各北洋将帅通电支持共和。清皇室贵族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以“君主立宪维持会”名义发布宣言,强烈要求光绪遗孀隆裕太后坚持君主立宪,逼摄政王载沣交权,密谋免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摄政王为了一己之利,接受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保留清帝帝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溥仪父子暂居紫禁城;岁用四百万元,民国政府拨款供给,“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并得传袭,其袭封时,仍用大清皇帝册宝,凡大清皇帝赠封爵位,亦用大清皇帝册宝。” 1912年2月,同盟会人弹彭家珍炸死良弼以后,摄政王惶恐不安,命令宣统帝逊位,带头剪了辫子,诏告族人:今后还政于民囯,爱新觉罗子孙远离政冶、不干预国事。 1912年3月,袁世凯登基,满洲人骂他是“窃国(大清国)大盗”。 1912年12月,袁世凯授予镇圧武昌起义的刽子手、原陆军大臣荫昌为陆军上将,是中华民囯的旗人上将第一人。 1913年2月,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5岁,袁世凯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1914年4月,宗社党在东京重建,大连设秘密支部,主要成员有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原陕甘总督升允、原陆军大臣荫昌、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原海军大臣载洵(光绪六弟)、原陆军部尚书铁良、原军谘大臣载涛(光绪七弟)、原内务府大臣载润、蒙古贵族巴布扎布、富升阿、日本人川岛浪速、头山满、山田修、若日太郎等30余人。 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囯约法》:“中华民囯之领土,依从前帝国所有之疆域”,“中华民囯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 袁世凯作为大清王朝的旧臣,袁世凯对故主及其遗民还是保护有加的。 1915年12月,蔡锷在北京“八大胡同”工作的失足妇女小凤仙(原名朱筱凤、父亲是浙江省的八旗军)帮助下逃离北京,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滇军大肆卖鸦片,发动内战。 1916年3月,肃亲王善耆在大连与川岛浪速组成宗社党“勤王军”,在大连、安东(今丹东)、皮子窝等地招降纳叛,联络原两江总督“辫帅”张勋,准备起事。 1917年7月,原陆军部尚书铁良指使老部下“辫帅”张勋与宗社党串通,乘“府院之争”率领五千辨子军进京,11岁的溥仪复位,铁良为弼德院顾问、载涛为禁卫军司令,这场闹剧仅仅上演了十二天便随着一声炮响,张勋司令部被炸而草草收场,溥仪还为他再次的退位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张勋复僻失败后,铁良等逃往天津日租界。 1922年12月,16岁的溥仪同时迎娶了一后、一妃。正白旗达斡尔部郭布罗·荣源的女儿16岁的婉容为皇后,额尔德特·端恭的女儿14岁的文绣为淑妃。在大婚当夜,溥仪无心顾及她的两位新婚妻子,而是一个人坐在乾清宫的宝座上,感慨万千“如果不是闹革命,我就开始亲政了,我要恢复我的祖业”。 1924年10月,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回到了父亲醇亲王府暂住,不久,便住进了日本的公使馆。铁良、溥伟、原广西大臣郑孝胥、原礼部侍郎陈宝琛等清朝遗老继续向溥仪效忠。 1925年1月,孙中山造访醇王府,会见了载沣,还留下一张合影,照片后有孙中山的亲笔题字:“醇亲王惠存,孙文赠。”一个多月以后,孙中山逝世,载沣把孙中山的照片供奉在大堂,遗老遗少痛骂载沣是“狗奴才”。孙中山曾经说过: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为满奴升迁调补之符。认贼作父之既久,举世皆忘其本来,经满政府多方面之摧残笼络,致民间无一毫之反力,以酿成今日之衰败。 1925年2月,溥仪在日本公使馆的秘密护送下,乘坐火车,离开北京,寓居天津日本租界,先后在张园和静园共度过了七年的寓公生活。溥仪积极拉拢各派军阀头目,企图利用军人的力量,当他看到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做着复辟梦的溥仪,便开始与一些日本的军人政客频繁接触,把日本视为其复辟的“第一外援力量”。 1925年5月,日本少壮派的“一夕会”通过《重点解决满蒙问题》的决议,开始联络追随溥仪流落在天津日租界的遗老遗少。 1925年7月,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起草《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明确提出了日本要设计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维持治安以及防备苏联入侵内满等问题,提出扶持满洲傀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