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5|回复: 13

黑洞吞噬恒星过程曝光 星球瞬间“撕碎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8 21: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jpg
天文学家近日抓拍到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
据外媒报道,天文学家近日首次抓拍到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这被认为是目前宇宙最神秘、最震撼的情景。照片中的黑洞仿佛魔鬼一般,一颗接近它的恒星瞬间被撕碎变成发光等离子体后消失无形。

报道介绍说,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无法再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科学家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这张照片为天文学家研究黑洞提供了直观的线索。

据报道,照片中的黑洞距地球40亿光年。据悉,大部分星系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质量大小不一,质量从相当于100万个到100亿个太阳的质量不等。据悉,黑洞每隔一亿年才会吞噬一颗恒星,因此科学家认为,这个黑洞比预计的质量更大。

来源:中新网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21: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宇航局最新发现:地球并非起源于太阳系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日前美国宇航局两项最新研究显示,太阳系内地球和其它岩石星体并非源自太阳系起源初始物质。

科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创世纪号”探测器,检测2004年从太空中收集的太阳风粒子,当时收集太空风粒子的太空舱降落在地球表面。这些幸存得以挽救的珍贵样本显示太阳基础元素不同于地球、月球和其它太阳系内移居星体的构成成份。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凯文-麦克基甘(Kevin McKeegan)说:“基于一致观点,或者长期历史性观点,这是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同时,它将证实地球并不是宇宙万物核心。”

据悉,“创世纪号”探测器于2001年发射,并在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上空运行。该探测器用两年多的时间采集太阳风微粒,太阳风微粒是从太阳表面喷射的数百万英里时速的带电粒子流。

这项最新研究使科学家能深度观测到太阳的构成成分,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进化。为了达到探测目的,2004年9月,创世纪号探测器将装载太空样本的太空舱发射至地球表面,但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太空舱的降落伞并未打开,最终以306公里时速坠落在犹他州沙漠上。

虽然一些太空样本在坠落时被毁坏,但目前两支独立的研究小组通过这些太空样本仍获得了重大发现。他们重点研究太阳风微粒中的氧和氮,它们分别在地球地壳和大气层中大量存在。经过细致的样本分析筛选,研究人员发现样本仅限于原始的太阳风微粒。

麦克基甘和研究小组同事检测发现样本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氧同位素,同位素是原子核中拥有不同数量中子的元素。氧具有三种稳定的同位素:氧-16(8个中子)、氧-17(9个中子)和氧-18(10个中子)。

研究人员发现太阳风粒子中显著拥有更多的氧-16(相对于其它两种氧同位素),同时也比地球拥有的氧-16更多。某些星体进化过程使大量的这些氧同位素形成了地球以及太阳系内部的其它岩石星体,它们氧-17和氧-18的含量分别为7%。

虽然科学家并不确信这一进化过程是如何实现和发生的,他们提出了假想和推测。主流观点提出者麦克基甘称,或许这一过程叫做“同位素自吸收(isotopic self-shielding)”。大约46亿年前,这些星球并未与太阳星云(密集的气体和灰尘云)进行合并,太阳星云中的多数氧原子可能与气态一氧化碳分子密切相关。

但是氧原子并不可能永远保持束缚状态,刚诞生的太阳(或者邻近的恒星)释放高能量紫外线轰击太阳星云,将分解一氧化碳。摆脱束缚的氧原子很快与其它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并最终成为构建太阳系内岩石星体的成份。

研究人员称,取决于包含氧同位素的状况,轻微能量差异的光子在分解一氧化碳时会存在差别。氧-16比其它两种同位素更普遍存在,因此它们更普遍存在于整个太阳星云。依据“同位素自吸收”理论,大量的光子需要分解太阳星云边缘已被吸收的一氧化碳中的氧-16,从而使太阳星云内部大量的氧-16原封未动。

相比之下,更多的光子可能穿过太阳星云内部区域分解氧-17和氧-18,释放这些同位素,使它们最终合并在岩石星体中。同时,依据“同位素自吸收”理论将解释为什么太阳和地球氧同位素含量会存在很大的差异。麦克基甘称,近期发表的这项最新研究为同位素自吸收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在另一项研究中,法国南希大学伯纳德-马蒂(Bernard Marty)带领研究小组分析创世纪号探测器采集样本中的氮同位素(氮拥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氮-14,拥有7个中子;氮-15,拥有8个中子)。

马蒂和研究同事获得了与麦克基甘研究小组显著不同的发现:太阳风中40%是氮-15同位素,比地球大气层中该同位素含量少。而此前研究暗示太阳的氮成份可能与地球、火星和太阳系内其它岩石星体存在着显著差异,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核实了此前研究的正确性。

马蒂说:“通过此前的研究和当前创世纪号探测器采集样本中的氮分析,可能无法理解这种变化的逻辑性。目前我们认为太阳星云原始成份中缺乏氮-15同位素,因此太阳系内星体所富含氮-15成分另有其它来源。”

至于地球等星体如何形成富含氮-15同位素,马蒂认为可能与“同位素自吸收”理论如出一辙,但目前仍不能完全确定。他说:“这与当前的最新研究结果相一致,目前我们不能排除氮-15同位素是从外太空以灰尘的形式进入太阳系的可能性。”

这项最新研究同时暗示更多的纳米钻石(构成星团主要成份的微小碳微粒)很可能形成于我们太阳系,这是由于纳米钻石的氮同位素比率与太阳十分接近。一些科学家注意到多数纳米钻石的外形颇似前磨牙,认为它们可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从其它恒星系统中喷射进入太阳系的。目前,这两项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2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称,这两项最新研究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太阳系早期阶段。同时,麦克基甘指出,通过这项研究将恢复“创世纪号”探测器的声誉,该探测器采集样本的太空舱坠落在地球表面,这项太空任务并未失败,事实证明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可靠的太空样本。

来源:cnbeta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2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风暴频发预示太阳活动峰年将来

       新华网南京6月9日电(记者蔡玉高)太阳物理学专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海生9日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不断发生的太阳风暴预示着太阳活动峰年即将到来。目前,新一轮太阳活动周处于快速上升期,太阳活动峰年很可能出现在2012年-2013年。

      据季海生介绍,7日下午两点多,他与同事监测到太阳爆发的耀斑,该耀斑达到了M2.5级,强度属于中上等级。当天,太阳表面喷出数十亿吨粒子流等物质,形成巨大的“蘑菇云”,几乎覆盖了太阳表面的一半。从目前来看,此次耀斑的爆发所引发的太阳风暴并未给地球造成太大的影响。

      天文学家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大概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高峰期,此时太阳会向外抛出很多物质,上一次太阳活动高峰期是在2000年-2001年。目前正处于第24太阳活动周。太阳耀斑则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其亮度迅速上升至极大,然后缓慢减弱,是强太阳风暴事件的重要标志。

      季海生介绍,今年以来,太阳耀斑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其中今年2月15日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今年3月又发生“两日连发九耀斑”,再加上此次M2.5级耀斑。如此高密度的太阳耀斑的发生预示着太阳活动越来越频繁。“目前太阳活动状态仍处于‘上升期’,未来几年,耀斑爆发会越来越频繁,按照目前的观测数据,预计新一轮太阳活动峰年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季海生说。

      季海生表示,目前人类对太阳风暴的预测水平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气预报的水平差不多,因此还无法具体到时间和强度。在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峰年会否爆发强度较大的太阳风暴,目前还未侦测到相关信息。
发表于 2011-8-28 23: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文文分享!{:14_537:}
发表于 2011-8-29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宇宙,人类知道的极其有限!
发表于 2011-8-29 14: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0_650:}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1-8-29 22: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文文报道!
发表于 2011-8-30 0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文文送花{:14_551:}
发表于 2011-8-30 13: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超能伟大的上帝{:14_554:}
发表于 2011-9-26 14: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超能伟大的上帝{:14_554:}{:10_6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16 21:30 , Processed in 0.0808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