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7|回复: 4

你了解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信仰吗?(系列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8 22: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五 笛卡尔


“数学真理,如同其它一切受造物一样,也都是由神所确立,并依赖于神。”--笛卡尔
“当我专心地想到神,完全向着神的时候,我发现并没有任何产生错误和虚妄的原因;可是片刻之后,回想到我自己的时候,经验就告诉我,我仍然会犯无数的错误。”。——笛卡尔
“如果世界上有某些物体或某些心智或其它的本性并不是十分完满的,那它们的存在一定要依赖神的力量;如果没有神,它们就一刻也不能维持下去。”。

         ——笛卡尔

   笛卡尔出身于贵族家庭.父母都是天主教徒.父亲希望他将来做神父,8岁时送他进耶酥会学校学习.后来在教会办的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以后当过兵.退伍后移居荷兰.

   在荷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他的主要著作几乎都是在荷兰完成的。

   笛卡尔堪称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尔是解析几何和近代惟理论的创始人,又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

  他极力为神的存在提出有力的证据,他认为有一个最完满的“无限实体”,即神的存在,神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原因。

    在谈到人具有上帝的形象时,他说:当然不应该奇怪,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把这个观念放在我心里,就如同工匠把标记刻印在他的作品上一样;这个标记也不必一定和这个作品有所不同。可是,只就上帝创造我这一点来说,非常可信的是,他是有些按照他的形象产生的我,对这个形象(里面包含有上帝的观念),我是用我领会我自己的那个功能去领会的,也就是说,当我对我自己进行反省的时候,我不仅认识到我是一个不完满、不完全、依存于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不停地倾向、希望比我更好、更伟大的东西,而且我同时也认识到我所依存的那个别人,在他本身里边具有我所希求的、在我心里有其观念的一切伟大的东西,不是不确定地、仅仅潜在地,而是实际地、现实地、无限地具有这些东西,而这样一来,他就是上帝。我在这里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论据,它的全部效果就在于我认识到,假如上帝真不存在,我的本性就不可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我不可能在我心里有一个上帝的观念;我再说一遍,恰恰是这个上帝,我在我的心里有其观念,也就是说,他具有所有这些高尚的完满性,对于这些完满性我们心里尽管有什么轻微的观念,却不能全部理解。他不可能有任何缺点;凡是标志着什么不完满性的东西,他都没有。

  他的唯理论观点被许多基督徒所反对,牛顿就是一个唯意志论者,反对唯理论.一个强调上帝的理性,一个强调上帝的意志,但把神学观点的不同放在一边,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彰显了上帝的荣耀,

16---威廉.惠斯顿

  威廉.惠斯顿乃是接替牛顿充任剑桥大学数学教授,著有《地球论》(The Theory of the Earth)一书,并许多关于宗教的著作。他曾自述他何以相信“启示宗教”的理由,见证圣道,略谓:

  “天文学和我们的数学,都证明圣经记载的正确无误。”

  “最古的和最可信的历史记载,都证明圣经之确实可信。”

  “我们越加研究,圣经记载便越显确实;一切难题,便易如冰消。”

  “如果没有圣经中所记的神迹,基督教便难建立,且更不易令人信奉。”

  “犹太人虽憎恨先知,逼害先知,但不能不信他们是上帝的先知,不能不信他们所写的乃是出自上帝的默示。”

  “犹太民族过去和现在的遭遇和境况,便足证明圣经里面,先知预言的神学律法之真实不虚。”

  “基督教会过去和现在的境况,便是证明先知预言和福音的真实可信。”

  “圣经作者们,虽所生的时代不同,空间不同,但都异曲同工,写出一个伟大的计划——便是上帝救救世的计划。这个计划,完全是真神的奇妙作为,救主的伟大恩功,决非人的行为,我们只有信奉归依,才能得救。”

  “圣史的记载,绝无丝毫捏造虚假之处。且比任何历史更为忠诚、公正、信实可靠。且圣经的预言,亦已逐渐应验,毫厘不爽。”

  “基督教是唯一的真理,任何反对基督教的制度和宗教,绝难有丝毫存在的价值。”

  “基上论证,基督教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事理昭彰,实无庸置疑。余只有心悦诚服,信奉此真神启示的宗教。”


十七 赫希尔爵士(Sir.John F.W.Herschel,1792-1871)


   赫希尔爵士,乃是一位对天文学有卓越献之学者;家学渊源,其父威廉(Sir william Herschel 1738-1822),为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后迁居英。赫氏曾住在非洲好望角,专门研究观察南部天象,有重大发现,遂著《好望角天象观察录》,也加以一致的推崇。赫氏于气象学,亦多贡献;又精治声学和光学。其重要名著,为《天文学大纲》。

  赫氏曾就科学与圣经的关系,发表他的意见,说:

  “一切人类的发现,其结果只是使圣经里面的真理,越发得到确切的证明。”

  赫氏一生研究天文,静观天体的运行,穷究其运行的法则;从而慨然有感曰:

  “天体运行,周行不息;诚令人无法否认,宇宙间必定有一位全能至尊的主宰。”

  赫氏复于其论“自然哲学”(Discourse on Natural Philosophy)时说:

  “天生庶民,有物有则,如果否认了一位创造天地,主宰宇宙,全知全能,至尊至圣的上帝,那便无法理解。”

  论到地质学和启示的关系,赫氏又说:

  “凡属真于是,绝不能互相抵触。地质学既不能妨碍圣经的真理;摩西的宇宙论,亦断无伤于地质学原理。”

  赫氏复论哲学的任务有言曰:

  “有些过于偏激的人,反对研究自然哲学,以为此种研究,往往令人怀疑灵魂不灭,讥嘲启示宗教。这种反对,未必尽当。研究自然哲学,固不会明白启示宗教的真理,但如能够站在承认真神存在的立场上,而以否认上帝存在,怀疑灵魂不灭,为荒谬可笑,则不仅一切汪信的偏见,真理的障碍,自能完全扫除;同时偏狭的心灵,亦可脱离桎梏,得到自由;并且进而穷究宇宙人生的究竟,俾人类于晦暗的迷律中,得到南针;在不满的现状中,得到希望。真正的哲学家,决不强词夺理,偏执私见;他所盼望探求的,乃在求万事合乎真理。”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1-3-1 08: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物学家阿伽西原籍瑞士,归化美国,乃是一位最负时望的生物学家,亦为美国有数的最著成绩的教授,对于博物学,复有划时代的创见和贡献。哈佛大学著名的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创立,实颇得力于阿氏之推动与擘划。阿氏为人谦卑和蔼,循循善诱,深得学子爱戴。终身治学,好学不倦,当其临终之时,大众公认:“阿氏的一生一世,乃是一个学生,当他死的时候,他比任何青年还要朝气锐进。”

  阿氏对达尔文主义,不表赞同,他乃是一位有强烈宗教信仰的学者。他认为每一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出诸神的智慧,他每次授课,必嘱其学生和其同心祈祷,求神同在,生徒对其事神的敬虔,信仰之诚,均极敬佩。氏复深恶唯物主义,他对科学与宗教的态度,曾有一次对学生作简明的宣称,略谓:

  “我在实验室里比我在教堂里更觉诚惶诚恐(Vexed at improoriety),因为当我研究自然便是和上帝的心意交通,我们对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不可习焉不察,掉以轻心,因为那都是上帝大能大智奇妙的造化。”(详见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号科学月报,The Scientific Monthly)。

  阿氏有一次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讲演,曾公开反对进化论。他说:“从古生物的研究中,可以证明那种从下等动物演进为高等动物的学说,乃是一种违反自然,毫无根据的谬论。”

  其次,他说:“从动物生活各种不同的现象中,仍可发觉其有一致的地方,这便可证明上帝造物乃有一整个的同一计划。”

  最后,他强调:“我们的世界,决不是各种无意识的有机物的各种力量造成的结果,而乃是一位有意识的,全智全能的上帝的杰作。”

  阿氏又在《博物学研究法》(Nethods of Study in Natural Hiatory),一书中说:

  “我觉得一般博物学家乃在那里追逐一个幽灵,要想用进化论的观点,从动物世界中一种唯物论的等级的发展,来解决人类创造问题。他们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轻易地解决人类根源的奥秘问题,无疑的乃属幼稚可哂,又证人类知识之贫乏可怜。从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作为之伟大奇妙来看,祂的智慧,决不会象人那样幼稚,仅仅把猴子变成要类。何况,这种唯物幼稚的解释,和自然演进的道理,乃是根本抵触的;和胚胎学里,绝对没有一个事实可证明进化论是合理无误的;猿猴之不能演变为人,正如古代练金术者,不能把下级金属变成金子一样。‘各从其类’(创1:21-25)乃是上帝创造的计划;人类仅能生养,但物种的由来,则为上帝的创造。”


十九 波义耳(ROBERT  BOYLE)


波义耳是化学的奠基人。被称为“化学之父”的波义耳(Robert Boyle)相信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因此其中必然有秩序、有意义,这个信念令他进行反复实验并发现了著名的“波义耳定律”,也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 “定律”。波义耳晚年还写作了《基督徒的品德》一书,认为敬虔的信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化学之父”罗勃·波义耳( Robert Boyle, 1627~ 1691),生於十 七 世纪爱尔兰最有权势的李察大公爵之家。在这个骁勇善战的骑士之家,唯有小罗勃瘦弱多病,没有希望成为勇士,父亲只好送他去英格兰读书。
  在伊吞( Eton)贵族学校,八岁的波义耳常因受同学欺侮、思念远在爱尔兰的父母亲人而哭泣。 1640年,英国王室向议会军队开战。 1644年,当波义耳从法、意游学後回 国时,父亲已病故,哥哥战死……波义耳离群索居在父亲留给他的城堡里,满心的愤懑、苦毒。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逡巡在城堡上,思索著这个世界的目的与意义。波义耳定律几年之後,波义耳读到当时一 位著名医生汤姆斯·布朗( Thomas Browne)的《一 个医生的宗教信仰》( Religio Medici)一 书,心中很受震动。书中写道:“上帝造这个世界是给万物居住,但是造人的目的,不只是使人在世界上生存而已,而是要人学习管理大地与思考上帝的作为。人需要理智才能够学习与思考。理智是上帝赏赐给人的,使人有别於其他万物。只是人类很少为这个赏赐感谢上帝……人可以透过三 个老师认识上帝:圣经、住在基督徒心中的圣灵,以及上帝创造的万事万物。”波义耳想,是的,因为上帝是有意义的,所以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也是有意义的,也因此上帝手创的万物肯定是有规律的。那麽,成为基督徒後再去探索物质世界的规律,一 定更有效果。


  在这样的信念之下, 1659年,他用实验阐明气压升降原理,发现了著名的“波义耳定律”--在恒温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力的大小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它证明了宇宙中的确有不变的律--因为创造宇宙的,是一位永恒信实的神。波义耳那年三 十 二 岁。


  在牛津的日子

二十八岁时,波义耳前往英国精英学者的聚集地--牛津,并在那里成为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完全对立的,而波义耳与好友“清教徒之父”李察·巴克斯特则大声疾呼:“人的得救不是靠反对什麽,而是靠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学里爱上帝、敬拜上帝。”


  这个宣言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扭转了很多人的思想偏差,也使得波义耳的牛津科学阵营里,聚集了一批杰出的基督徒科学家,如“物理之父”牛顿( Newton),“力学大师”虎克( Hooke),“植物学之父”约翰·雷( John Ray),“古典文学大师”李察·班特利( Richard Bently)等,渐渐地这群人就组成了“英国皇家学会”。波义耳曾在 1680年当选为会长,但他没有就职。



波义耳二十八岁后前往牛津,他与有“清教徒之父”之称的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建立了深厚友谊。针对当时有人以为对神虔诚就必须反对科学的谬误,他们宣称:“人得救的条件不是要反对什么,而是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学里爱上帝、敬拜上帝。”在波义尔的牛津科学阵营里逐渐聚集了一批杰出的基督徒科学家,并由此形成了“英国皇家科学会”。
在他的科学论文中再三强调,科学研究的整体目标,是要显示《圣经》和自然规律的合理性及和谐性。
他本人研读原文《圣经》,对基督教护教学甚有研究。在美国发行的第一本印地安语《圣经》是由他资助出版的。


二十. 林奈氏(Karl von Linnaeus 1707-1778)


他是十八世紀最著名的自然科學家,迄今,仍是生物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他首先提出生物界有分類的法則,因此,將生物的種類區分為綱、目、屬、種,並且以拉丁文建立生物的命名法。後來的科學界稱:「要有物理學,來了牛頓;要有生物學,來了林奈。」
分类学奠基人。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氏对于植物学,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近代植物学的进步,贡献甚大;著有(一)自然体系(Systema Naturae);(二)植物学通论(Fundanenta Botanica);(三)植物哲学(Philosophia Botanica)等书。

  林氏尤以植物分类法著名。林氏分自然界为动、植、矿三大类;再分为纲、目、种、属,成为近代自然分类法之基础。一七三二年,深入瑞典北部山中,采集标本;跋涉五月,历经艰险,旋又赴英法等国。考察植物。一七三九年,创办理科大学,被推为校长;一七四一年,复兼乌布萨拉大学样校长,各方学者,慕名来观,望重士林。

林奈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青年时就想为福音事业奉献一生。他一生敬畏上帝,他的住所里有花园,他说:“夏天坐在那里听布谷鸟和其他鸟类的鸣声,昆虫的啾唧声,观看光彩夺目的艳丽花朵,人们为上帝的无比智慧而陶醉,惊叹不已。”他研究植物与他对上帝的信仰密切相关,在他的著作《植物的纲》中,林奈声明:“物种的数目和上帝当初创造出的各种形式的数目是相同的。”所以在他的漫长生涯中,他丝毫不赞同进化论的推测,坚信物种是不变的观念。他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的创造,自然界中没有新种”;他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中说:“由于不存在新种;由于一种生物总是产生与其同类的生物;由于每种物种中的每个个体总是其后代的开始,因此必须把这些祖先的不变性归于某个全能全知的神,这个神就叫做上帝。他的工作就是创造世界万事万物。这是被每个有生命个体的机制、原理、定律、体质和感觉所证明了的。” 1743年,林奈的注意力逐漸伸向地學質的研究,他出版《生長在可棲息的地球》(On the Growth of the Habitable Earth)一書,他提到地面上有巨石的遺留,與高山上有海中生物的化石,證明「地球過去曾經經歷多次的變動,而且是全球性的大變動。」
  他寫道:「在上帝創造的過程中,除了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之外,還有其他多次劇烈的變動。愈接近地層底部的生物化石,其存在的時期,應該愈接近創造的初期。但是根據我長期的觀察,我依然不確定創世開始的那一層;因此,若是由地質證據來計算地球過去的年代,無論是用化石,或是用數學,只是現有證據之外的推估,無法確定上帝創造之初的年代。」這是林奈與近代許多科學家不同的地方,近代許多科學家單單釐定出地球不同時期的年代,但很少提及方法論背後的不確定。

探索源頭的前提
  林奈繼續寫道:「若用地質與化石來探討上帝起初的創造,將如同一群瞎子進入人群中,聽眾人說這、說那,末了才知道大家都是瞎子。」林奈寫道:「上帝沒有將創造的初始狀態保留下來,這是上帝的恩慈與智慧。因為現今各樣的生物,都無法生存在創造世界時的初始狀態裡。」

洪水的證據
  林奈認為上帝創造世界之後,挪亞時期的大洪水,並不是地球上惟一一次的大變動,因為當時的洪水淹沒大地,有一年之久。而有些化石裡生物的滅亡,是水突然沖上,又立刻退回所造成的,不需要一年之久;另有些古老岩石的沖刷,顯然是水流長期沖蝕所造成,一年的洪水不會產生這種現象。所以他反對當時有些宗教人士將挪亞時期洪水的記錄,當作解釋地質變化的惟一要件。
  林奈寫道:「信仰自由,大地茂盛;神學壟斷,一片荒蕪。」(Where religion is free, the land flourish; where theology reigns, there is nothing but wretchedness)。

发表于 2011-3-1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院长分享,真正伟大的科学家都相信上帝!
发表于 2011-3-1 14: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科学家都相信上帝,{:8_389:}{:8_389:}
发表于 2011-3-1 19: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院长分享,真正伟大的科学家都相信上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24 06:54 , Processed in 0.0696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