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58|回复: 19

从道可道非常道中看体相用不二法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 17: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1-2-8 10:54 编辑

                                        从道可道非常道中看体相用不二法门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一章老子言简意赅的从体、相、用三个方面,对宇宙人生进行了揭示,使人们透过现相看本质,然后从本质上再看现相,来证明体相不二,自他不二,而成为度众生成佛道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理体,可道是作用,非常道是现相。老子以道可道非常道,从体、用、相三个方面,对宇宙人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抛析。宇宙人生是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宙人生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中的不同的生活状况。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依据,是天地万物生成的理体或根源。一个道字里面具足一切作用,具足一切现相。所以,整个宇宙人生,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就是一个“道”;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用一个篇幅来表述,就是《道德经》五千言。“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这个本体在佛法称之为佛性、本心、自性等,如《坛经》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佛经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些都是讲的本体。宇宙万物的本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这个本体离言语相,所以用言语说不出来;离心缘相,所以用心念想不出来,离文字相,所以用文字写不出来。
    佛法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怎么才能知道,佛法说“唯证方知”,只有自己亲证,才能够明了。虽然明了,但也说不出来。因为这个本体,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不是物质,就无法去形容它,即是现在的精密的仪器、或者科学技术,高等数学,也不能探测量到它。它不是精神,用心念就不能思想到它,即是高深的推算,也不能发现它。所以科学、哲学里面,对於宇宙本体只能说一个大概,说得比较近似一点。但真正的都没见到过,都是在猜测,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
    “可道”是宇宙人生的作用,这个作用里面包括两个意思,一是作用,二是理体。“可”是作用,“道”是理体,作用与理体不二。道在不同的作用下,能变现出不同的现相,如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佛法所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在道的作用下所变现的。“迷”的作用下能生六凡法界,迷的时候则有善有恶,善则生成三善道,上品十善生天道;中品十善生人道;下品十善生阿修罗道。恶则生成三恶道,上品十恶生地狱道;中品十恶生饿鬼道;下品十恶生畜牲道。十恶是:意三恶贪嗔痴,身三恶杀盗淫,口四恶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十恶不犯了,就是十善。“觉”的作用下能生成四圣法界,觉的时候对善恶不分别不执著,如坛经所说:“不思善不思恶”,离开见思烦恼,则生声闻、缘觉道;“无无”即不分别空见,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则生佛、菩萨道。
    “非常道”是宇宙人生的现相,这个现相里面包括两个意思,一是现相,二是理体。“非常”是现相,“道”是理体,现相与理体不二。因为现相有生有灭有变化,如矿物有成、住、坏、空,植物有生、住、异、灭,动物有生、老、病、死。因为有变化,故称非常道。但非常道只是现相有变化,它的理体并没有变化,它的本质没有变化,所以是非常而非非常。说“非常”指现相是缘生法,因缘条件具足的时候则生,因缘没有的时候则灭,故说非常;说“非非常”,是因为现相虽然有生灭,但它的本体没有生灭。所以看待天地万物,要全面性,即要明了它的现相,又要明了它的本质,不能执断也不能执常,这就是佛法所说的要离开二边之见,离开二边之见,才是正确的见解。
    “道、可道、非常道”,三者是一而三,三而一,“道”是“可道与非常道”的理体,“可道”是“道与非常道”的作用,“非常道”是“道与可道”的现相,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以人道来讲,人的识心包括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是道的作用,人的身体(色阴)包括,土(骨肉)、火(温度)、风(呼吸)、水(液体)简称四大,是道的现相,道的理体是空,是道或者说是自性。《心经》说:“照见五阴皆空”,五阴的理体都是“空”,都是“道”。

“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相,“道”是一个名字,“可道”与“非常道”都是一个名字。名字不是常住的,它会随不同的因缘,而有所改变,如物质的影像一样,会随着光的不同角度,而有所变化。譬如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名字,在家里称之为主人,在外边就会被称之为客人,在学校被称之为老师或者学生,在医院就会被称之为医生或者病人。名字会随不同的因缘而有所变化,同样一个意思,会有很多不同的名词来表述,所以对名字不能有所执著。
    如在此经中是以“道”来代表宇宙万有的真相,但除“道”之外,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名称来代表这个意思,比如:真如、上帝、自性、清净心、佛性、如来、法身、心、性等别名。“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是以“道”来作命名,如果以佛法中之“心”来命名称呼,那么“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话,“道”的意思就是本心,“可道”的意思就是识心,“非常道”的意思就是肉团心。“本心”是道之理体,《六祖坛经》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识心”是道之作用,眼识用来分别色的形状;耳识用来分别声音;鼻识用来分别香臭;舌识用来分别酸甜苦辣;身识用来分别冷暖;意识用来分别万法。另外还有七识执著、八识储存,所以,识心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本心与识心的区别是,识心清净了就是本心,本心混浊了就是识心,这也是凡夫与圣人之间的区别。“肉团心”是指这个肉身,肉身是道之现相,有生、有老、有病、有死,肉身不是常住之道。
    如果以佛法中之“身”来作命名,那么“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中,“道”的意思就是法身,“可道”的意思就是报身,“非常道”的意思就是应化身。“法身”是道之理体,佛法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清净平等,微妙难思,绝待圆融,在圣人无增,在凡夫无减,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但不可以言语、分别之所能知。“报身”是道之作用,报身在圣人是智慧报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的特点是,能具有究竟圆满的智慧,能得到宇宙人生最高的享受,能随类化身,能随众生心,现所知量,帮助一切众生,出离三界痛苦;报身在凡夫是业报身,是烦恼业报之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他的作用是流浪生死,生生不息,八苦相煎,长处轮回。“化身”是道之现相,现相有生有灭,不过圣人的化身,是随类现身,随众生之感,而现其身,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圣人到人间来,到任何一道来,他都没有障碍,自由自在,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来去自由;而凡夫的应化身,则是应善恶业力感应,所感而得的身,会受到三界生死的限制,有三苦八苦,有无量诸苦。
    如果以佛法中之“般若”来作命名,那么“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中,道的意思就是实相般若,“可道”的意思就是观照般若,“非常道”的意思就是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是道之理体,观照般若是道之作用,文字般若是道之现相。依般若修行,那么方法是,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再从观照般若入到实相般若。整个修行的过程,所依的主要是般若的照用。这个照用不仅用于道场修行,而且还会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使人们明了五蕴皆空,明了诸法空相,而自然离开挂碍恐怖,离开颠倒梦想,渐入菩提之路。如下面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日本有个一休和尚,从小就很聪明。在他八、九岁时,一天他的师父出去了。他就去玩,跑到方丈室,看见师兄在那儿哭,师兄比他大几岁,哭得很伤心,他说:“我们是学禅的人应无所怕,不应该哭,你哭什么呢?”师兄说:“你不知道,我这儿不得了了,师父就是这个盒子最宝贵,从来不许我看,不许我动,不知是什么东西?我老想看看,今天师父出去了,我把这个盒子偷偷打开来看,见是一件瓮器,我不小心给摔了,师父回来该怎么办呢?我今天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哭了。”一休说:“你不要哭了,就说是我摔的。”师兄说:“那我对不起你,你要受责打怎么办呢?”后来他们商定,今天师兄应得的馒头给一休吃,让一休承认瓮器是他摔的,他拿著一包碎瓮走了。师父回来了,问一休:“在干什么?又在玩?”答:“没有,我在参禅呢!我参究问题,我在用功。”师父问:“你参什么?”一休说:“我参一切都无常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能够不死呢?如果能够,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呢?”师父笑了说:“咳,糊涂啊!没有,都是无常,没有例外,哪有一个人老活,没有的事情。”一休又问:“噢,是这样。人是这样,东西呢?”师父说:“东西也不能常存,法是一样的,都是无常,没有一样东西常有的。”一休又问:“是这样,咱们最心爱最喜欢的东西要是坏了呢?”师父说:“那也没办法,一切都是不能常存的,时节因缘到了它就要坏,那有什么办法。”一休交出一个布包说:“师父,这儿就有一个时节因缘到了,坏了的东西。……”师父看了也就一笑了之,没话可说。如果不是观照的作用,那么这位日本僧人可能会大发脾气,或许打这孩子一顿,这便是恼害众生。由于一休提醒了一切无常,这样一来,老和尚就只好一笑了。很显然,这就是观照的作用。如果我们心中有了智慧,碰到忍耐不住或割舍不得的事情,也就会很平静。从这个小事,我们可以体会般若观照的妙用。我们在生活中,能根据这些道理对待一切事物,我们就会比一般人,比其他不学佛的人减轻很多烦恼痛苦。
楼主热帖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7: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1-2-8 10:52 编辑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在佛法中称为“空”,这里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空”也不是顽空,这个“空无”是指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天地之始”是天地未生前本来面目,佛法称之为“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因为它无名无相,所以称作“无名天地之始”。“有”是指道的作用和现相,道的作用和现相都属于“有”,因为道的理体,能随顺不同的作用,而显现无量的现相,故说“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是果德,无是修德。“常”是指大乘圣人的果德,具足常、乐、我、净四种性德;“无”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是大乘圣人的修德,用佛法来说就是:离见思烦恼,离尘沙烦恼,离无明烦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不妄想,不妄想就是不起心动念。离见思烦恼,就是没有错误的思想,无贪、无嗔、无痴;没有错误的行为,无杀、无盗、无邪淫;没有错误的言语,无妄语、无两舌、无绮语、无恶口;没有错误的见解,无身见、无边见、无成见、无邪见。如《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身见就是我见,执著这个色、受、想、行、识五阴之身为我。如果这个五阴色身不是我,那么这个身又是什么呢?这个身是我所有的而不是我。我所有的关系,与我相比就比较疏远了,譬如说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把身体跟衣服看作一样,那么衣服脏了,你可以换一件新的,很容易的就换一件,身体坏了马上再换一个新的身体,就像换衣服一样,就不会有恐惧,也不会有痛苦。然而我们凡夫执著这个身就是我,所以你要叫他换个身体,那就会感到十分的痛苦,死去活来,真的是舍不得。执著了这个假身为真我就叫迷惑,执著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有身见,有执身为我的错误见解,所以有自私自利,有贪嗔痴慢等错误思想;有杀盗淫妄等错误的行为;有三界生死范围的限制,有三苦八苦无量苦等恶劣的生活环境。
    常无欲以观其妙,修常乐我净四德,离一切相,可以透过现相看本质,可以观其天地万物的微妙本体,明了天地万物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道,就是自性,是真心、真身,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是真正的自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证得本质之后,才名诸圣善人,才可离苦得乐。
    在修证过程中,由于修证的程度不同,所得的果德也不相同。圣人的“常无”,区别于凡夫的“无常无”,凡夫没有修德,也没有果德。所以,凡夫迷而不觉,执无常为常,执无乐为乐,执无我为我,执无净为净,佛法称之为凡夫的四种颠倒。因为有颠倒,故有四相四见,有贪嗔痴慢,有人我是非,有分别执著,有自私自利。大乘圣人的“常无”,又区别于小乘圣人的“有常无”,二乘圣人虽然断了见思烦恼,但还有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没断,故佛法称之为有余依涅槃,其特点是执常为无常,执乐为无乐,执我为无我,执净为无净,佛法称之为小乘圣人的四种颠倒。因为有颠倒,所以有偏空之见,什么叫偏空呢?偏是相对圆讲的,偏是不圆满,偏在一边,而执著空见,执著空见也是错误。因执空之见,而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得到圆满的快乐。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是因,“有”是果。“常”是圣人常、乐、我、净四种果德;“有”是作用和现相。“有”用佛法来说就是“即一切法”,即一切法就是离偏空之见。如《金刚经》所说:“无法相,也无非法相”,“无法相”是讲空,“亦无非法相”就是讲不空。换言之,执著有是不正确的,执著空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空具足有的作用和现相。所以《楞严经》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无法相”,即一切法就是“亦无非法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是将离一切相也离开。所以金刚经并不是只是讲“空”,它只是说在见道的时候,在自性的时候是“无”,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这个“无”它有作用,有现相,它的作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古德说:“实际理体,不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体,不著一尘”,是离一切相,这是讲理体有而非有;“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是修一切善,这是讲作用空而不空。佛法有偈言:“四大皆空,五阴非有,是般若波罗蜜多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如来真实意”即是这个意思。
    “常有”的修证成度,也有不同的区别。圣人的“常有”区别于凡夫的“无常有”,凡夫是无“常乐我净”四德,凡夫有时候也有善举,但是凡夫的善里面夹杂有妄念,里面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凡夫是无常有。而圣人的“有”则是无分别的奉献,是无为的造作,如阳光普照大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无条件的人间真爱。大乘圣人又区别于二乘圣人的“有常有”,二乘圣人有慈悲心,但不是大慈大悲,他的慈悲心少,他不是不度众生,如果众生去求他,去找到他,他也会帮忙,也会教化众生,但他不主动去度众生,他怕麻烦,怕罗嗦。不像佛菩萨能主动帮助众生,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去找他,佛菩萨也会主动的来找众生,来劝导众生。
    “徼”是表面的现相,“观其徼”是观其常有的智慧和德相。“常”也就是证得常乐我净四德,证得四德之后,就会有无量的作用,有无量的现相,如佛法所讲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五眼:人道是肉眼、天道是天眼、二乘是慧眼、菩萨是法眼、如来是佛眼;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这些作用和现相,都是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佛法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即得现前”。智慧现前就是平等大爱,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这样自己的对立的观念就没有了,好恶的观念也没有了,不会我喜欢这个或者讨厌那个。喜欢他人,就是喜欢自己,讨厌他人,就是讨厌自己,因为自他不二。我们今天,心不能清净,不能平等,不能与人融合,就是因为在境界里面,在自他里面,还有妄想、有执着,不知道一切境界都是自己。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是指“常无与常有”,“常无”是从理体上讲,从理体上讲是说的本性,“常有”是从事相上讲,从事上讲是说的法身。“两者同出”,二者同出一个道;“而异名”从理体上称自性或常无,从事相上称法身或常有,本性与法身无二无别。所以“同谓之玄”,“玄”的意思是深奥不可思议,是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常无”即自性,是离一切相,不生不灭,是深奥不可思议;“常有”即法身,是即一切法,不生不灭,也是深奥不可思议。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之”是“常无欲而观其妙”,是离一切相;“又玄”是“常有欲而观其徼”,是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众妙之门”。“众”是事相,即一切法,“妙”是理体,是离一切相。理事不二,性相一如,故称“众妙”不二之法门。门是门径,是修行的方法。
    这个不二之门,依佛法来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用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是对这一句阿弥陀佛的详细说明。“阿”意为无,代表宇宙人生的理体,“弥陀”意为量,代表宇宙人生的作用和现相,“佛”的意思是不二,代表理事不二,性相不二,相用不二,不二之法,就是所说的宇宙人生的实相。在念佛法门上,如果是从理体上入门,则叫实相念佛法门;如果是从事相上入门,则叫观相念佛法门;如果是从作用上入门,则叫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法门。在念佛功夫上,“念佛成片”是伏烦恼,是浅一点的事一心不乱;深一点的“事一心不乱”是断烦恼;如果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不著“有”相,“无念而念”不著“无”相,那么这个功夫就是“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不为见思烦恼所乱,理一心不乱不为二边烦恼所乱。“理”是心性,理一心,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就老子说的“众妙之门”。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7: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1-2-8 10:56 编辑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
发表于 2011-1-2 09: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 10: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得非常透彻,拜读了!谢谢!
发表于 2011-1-3 16: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说的是过程 不是结果。按新人类的理念走,才能走到新世界!谢谢妙逝居士,香吻送上{:8_389:}{:8_389:}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0: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皆空,五阴非有,是般若波罗蜜多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如来真实意。
发表于 2011-2-8 11: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但是我的佛学知识太浅薄,看的费劲,呵呵!

更喜欢我们的乾坤草《道之体、相、用》,通俗易懂,呵呵!
http://lifechanyuan.com/bbs/foru ... &extra=page%3D2
发表于 2011-2-8 1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道体 超因缘——获益于乾坤草大师智慧》——雪峰

       乾坤草大师在他的《阿赖耶识与转识》中告诉我们,道有体、相、用三重属性,“体、相、用就是道的特征,道的整体就包含体、相、用三部分。”比如我们看到的苹果,它是一种相,苹果有肉,可以让人或其他动物食用,它就是用,而苹果的体是看不见的,它的体存在于苹果树的基因结构中,苹果树又存在于自然体系的结构中,自然体系又存在于道体的宏观体系结构中。
···························


http://lifechanyuan.com/bbs/foru ... &extra=page%3D2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10: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的体相用是一体的

本帖最后由 妙逝居士 于 2011-2-9 11:43 编辑

回复 清凉风 的帖子

      道的理体就是我们的本心,是自性,是本来面目。对这个本来面目“觉而不迷”的是圣人,对这个本来面目“迷而不觉”的是凡夫。以自己来说,道的现相是我们这个有血有肉的身体,有血有肉的身体是以“道”即这个本来面目为理体,透过血肉的表面,所见到的就是自性、是本质,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道的作用是我们的思想见解和行为,思想见解和行为也是以“道”即这个本来面目为理体,透过思想见解和行为的表面,所见到的就是自性、是本质,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然后从自身再扩大,道的现相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道的作用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共同拥有一个自性,共同拥有一个本来面目。学道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明白道的体、相是一体,道的体、用是一体,明白道的相、用是一体,明白道的体、相、用是一体,体相用一体就是道。明白一体的目的,是让自己知道表面的自己虽然有生死,真正的自己没有生死。真正的自己不光是这个肉体,还包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道与自己不二,道与他人不二,自己与他人也是不二。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鬼神之间,才会自然而然的有真正的爱心。有真正爱心的人,就是真正的圣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11-17 10:53 , Processed in 0.073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