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6|回复: 6

精彩故事连载《四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华山孝子遇仙记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西元1573—1620年),九华山下居住着一位青年农夫叫宁成,他自幼丧父,又无兄弟姊妹,一直与瞎眼老母相依为命。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他始终对老母孝敬有加。

盛夏的一天,烈日炎炎,宁成在地里锄草,口渴难忍。一位白发老翁从旁边经过时,给了他半个鲜桃,吃过以后心里透出丝丝清凉。他见老翁年事已高,行走困难,便主动送老人回家。走到一堵岩壁前,老翁叩石,石壁顿开,露出一个洞穴,里面的珠宝琳琅满目。老翁劝宁成留下来为他种桃。宁成想到家中还有瞎眼的老母需要自己孝养,于是便说:“家中尚有老母。”

老翁被宁成的孝心所感动,驾风将他送到其老母身边,这时宁成方才醒悟到,自己遇到了神仙。他正准备叩拜,老翁却轻拍其背,宁成吐出刚吃下的半个桃,老翁却已不见。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老翁的声音:我叫翁期云,藏起我那桃,等你日后尽完了孝心,吃了桃喊三声翁期云再叩壁,我再来带你去登仙界。后来据说,宁成小心赡养母亲直至其寿终之后,就随老翁隐居山中修仙去了。(资料来源:《九华山旧志》等)

历来,神仙要的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然而现在的人们,在拜神的时候,想的却都是求取名、利、富贵等的世俗念头,丝毫不知道要忏悔自己的过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真是可悲可叹。(




《二》〖古代修炼故事〗火烧功德林



自古以来修@炼人都把发火,气恨视为修@炼者之大忌。从常@人的角度看,人行善事做好事称为积德;而站在修@炼者的基点来看则叫做积功德。如果修@炼者不让人说,一说就发火时就会丧失掉自己的功德,故而称为火烧功德林。

古时有一位修炼人叫赵通,其它方面修的都比较好,就是遇事好发火,为此也很苦恼。赵通为了惊醒,控制自己不发火,就起了一个别名叫冷灰。

冷灰住在一个山区,门前有一条大河,无桥。有些老弱、儿童过河很困难,冷灰就背他们过河。

有一天,一个瘸子要过河,冷灰就背他过去。过河后,瘸子对冷灰说:“我走路太困难,你能否再往前边山上背我一段路程。”冷灰说:“可以。”在往山坡上走的时候,瘸子对冷灰说:“听说你为克制自己不发脾气,不发火,还特意给自己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儿来着?”赵通回答说叫冷灰。往前走了几步时,瘸子又拍了一下冷灰的脑袋问:“叫什么来着?”赵通回答说:“叫冷灰!”这瘸子连拍三次连问三回。冷灰就生气的高声喊道:“冷灰!冷灰!冷灰!”话音刚落,觉得身上背的人没有了。正在惊凝之际,忽听空中说道:“冷灰灰不冷,冷灰堆中冒火星,吾乃铁拐李特来度尔,看来尔的火气不灭,难成正道,再修几载吧!”说罢离去。

冷灰知道自己的火气没去干净。数年之后,在冷灰家附近的沙滩上躺着一个人,冷灰问此人说:“您要过河吗?”“我不过河,我在离开这苦难的人世之前再看一眼这人世的山水。”冷灰问:“您何出此言?”此人说:“我腿上生了一个恶疮,无钱医治。”冷灰问道:“能否用点偏方呢?”他说:“偏方倒是有,但是必须得把这个恶疮中的脓血用人的嘴吸出,然后再用药方。可我无妻子,无儿女,谁能帮我吸呢?”冷灰听了没言语。此人接着说:“我死不足惜,人活百岁终有一死,可我死后家中八十岁老母无人照管,我不能尽孝!”

冷灰听到此处,心想此人如此孝顺,我救他一人, 是救他母子二人。想到这就对此人说:“我来帮你吸出脓血吧!”那人说:“不行,你帮我这么大的忙,我无以为报,于心何安?”冷灰答道:“我无需报答,看到你真诚的孝心,我愿意帮忙。”此人说:“那好吧!”当冷灰的嘴刚接近疮口时,从疮口直入口中一物,然后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从头到脚轻松极了。冷灰说:“像这样的疮,您身上还有吗?”此人说:“你好贪哦!就这一粒仙丹值于此处,今被你所得,度尔成道。吾乃铁拐李是也。”




《三》释迦牟尼佛度化迦叶



一日黄昏,天色向晚,释迦牟尼佛陀(以下简称佛陀)传法来到摩揭陀国,向信奉婆罗门教、修持火祭的迦叶师徒借宿。佛陀仪态整肃,容貌庄严,上前施礼说道:“我从波罗奈来,天色已晚,想在贵处借住一宿。”

迦叶回答:“借宿倒没关系.只是房间都有弟子住着,只剩一间石室,虽极干净,却有一条恶龙盘踞其内,喷火伤人,实在不敢借给你住。没办法,你还是到别处借宿去吧。”

佛陀说:“既有石室,就让我住在那里好了。”迦叶几次相劝,佛陀一味坚持。迦叶无奈,只好让佛陀住在内有恶龙盘踞的石室。

夜晚,突见石室烈焰冲天,映红天际。迦叶师徒惊起,急忙运水灭火救人,无奈火势太猛,终究没能扑灭。师徒断定,借宿的年轻沙门,必死无疑了。

第二天,迦叶师徒一行来到石室,只见石室内外一片焦黑,火却已经灭了。突然室内有声音传来:“感谢昨借宿之恩。我内心清净,外界灾害是伤不了我的,毒龙已被我收在钵中了。”声音刚落,一人自室内出来,正是昨晚借宿的年轻沙门。大家见佛陀处火不烧,又能降伏恶龙,感到非常吃惊,方知佛陀不是常人。迦叶虽然心中惊异,却仍对弟子们说:“这年轻沙门虽有些神通,却还是不如我们的道法真实。”

他这样说,实在是害怕弟子们都去追随佛陀,不要自己作老师了。

后来又连续发生了许多怪事。早晨,按照惯例,应该点燃祭祀的圣火,却无论如何也点不着;负责劈柴的弟子们,说什么也举不起斧头。迦叶知道是佛陀作法,便对佛陀说了此事。佛陀回答:“你回去吧,火会点着的,斧头也会举起来的。”迦叶回去一看,果然圣火已经熊熊燃起,弟子们也正在努力劈柴。

迦叶知道遇上了真正对手,却不肯服输。心想:年轻沙门不过是有点神通,佛法肯定不如我的真实。哪知迦叶心念才动,弟子手里的斧头,又举不起来了,只好再去求助佛陀,方才了事。

但祭祀的圣火又出了问题,火该熄灭的时候,却实在没办法灭掉,最终还得向佛陀求情。

几天后,迦叶设宴,亲自来请佛陀。佛陀让迦叶先回去,说自己随后便到。哪知,迦叶回到自己的住处,却发现佛陀已经到了,手里还拿着一些奇异的瓜果。佛陀告诉他,这些瓜果是自己刚去遥远的四大部洲取来的。迦叶心中震惊,不敢相信,随便敷衍过去了。

宴会结束了,佛陀所作的神奇越来越多。他想洗沐,地上便出现了水池;洗毕,周围的树叶便会自动垂下,像是幕布,供他牵引。如此等等,迦叶师徒越来越震惊。

有一天,到了婆罗门教的节日,摩揭陀国的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来参加盛会,進行为时7天的法事活动。迦叶心中非常着急:如果年轻的沙门在这里,人们看到他的庄严相貌与神通法力,必然会弃我随他而去,我一生的事业就算完了。但愿这个年轻沙门,在这7天内不要出现。果然,7天的法会期间,佛陀没有现身。迦叶暗叫侥幸。法会结束了,剩下了一些佳肴饭菜。迦叶心想:年轻沙门现在在这就好了,我可以请他好好地吃一顿。心念才动,只见佛陀已经来到了他面前。迦叶这才知道,佛陀神通无边,能够知道别人的所思所想。这样说来,他在法会期间没有现身,原来是为了给自己的面子,故意躲开的。想到这里,迦叶对佛陀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深表敬佩,开始对佛陀产生了好感。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感化,佛陀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直接地劝导迦叶:“迦叶啊,你现在还不是阿罗汉,也不知道怎样修行才能成为阿罗汉。但却自视太高,心存傲慢,为了面子而弄虚作假,怎能称作是有道之人呢?”迦叶听到这话,心中非常愧惧,毛发皆竖,表示愿意皈依佛陀,随佛学法。佛陀便为迦叶及其500名弟子,讲道说法,剃发授戒,接纳他们。迦叶师徒则把他们的火祭用具,抛弃于尼禅连河之中。

当时,迦叶有兄弟2人,一名那提迦叶,一名伽阁迦叶,皆修持婆罗门教火祭之法,各有250名弟子,居住在尼禅连河下游。忽见上游被迦叶师徒扔掉的火祭用具,随波而来,急忙前来打听消息。问明所以,也都皈依了佛陀门下,成了佛陀的弟子。

这则优美的故事,反映着真实的历史,那就是佛教向摩揭陀国传播的过程。摩揭陀国是印度当时的文化中心,思想领域被当时的婆罗门教所把持。作为一种正教,能否为广大的印度民众认识和接受呢?这就促使了佛陀决心把传教的地域引向摩揭陀国。

佛教开始取代了婆罗门教,使佛教在摩揭陀国兴盛起来。




《四》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的传说


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姓李,名重耳,字伯阳。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后姓了凡人的李氏。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也有记载老子的母亲碰巧是在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就用它作我的姓吧。”

老子在上三皇时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是郁华子,神农氏时是九灵老子,祝融时是广寿子,黄帝时是广成子,颛顼时是赤精子,帝喾时是禄图子,尧时是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是真行子,殷商时是锡则子,周文王时是守藏史。在越国是范蠡,在齐国是鸱夷子,在吴国是陶朱公。

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过老子:“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

道德经背后的故事

老子将要出关西去,打算登昆仑山。守关的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

老子出行以来,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来。有一个叫徐甲的人,从少年时受雇于老子作仆人,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想尽快讨回自己的工钱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写了状子告到令尹喜那里。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就会成为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徐甲见那女子很美,更加高兴,就把告老子的状子递交给令尹喜。

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一惊,就去告诉了老子。老子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我当初因为官小家穷,连个替我打杂的人都没有,就雇了你,同时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進入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黄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给你。你怎么竟这样急得等不了呢?”说罢就让徐甲面向地下张开嘴,只见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还像刚写时一样,而徐甲则顿时变成了一具枯骨了。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自愿替老子还欠债。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就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他去了。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令尹喜又向老子请求更進一步的教导训诫,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记了下来,这就是老子著名的经典《道德经》。

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去修行,果然也成了仙。

其实,老子以及他所留下的道德经,都是要告诉人们道与修炼的内涵,道之所以玄妙,是因为其在自然的角度上诠释了返本归真的真实存在,告诉人们,滚滚红尘中,名、利、情皆是过眼烟云,如昙花一现,不能长久,只有在自然中领悟道的真谛,才是生命最具价值的事。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11-7 1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的优美故事,感谢恒德转载{:em03:}
发表于 2010-11-7 19: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em03:}{:8_395:}
发表于 2010-11-7 2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精彩故事!
发表于 2010-11-7 22: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院长转载精彩的故事连连,分享了!{:8_433:}{:em02:}{:em01:}
发表于 2010-11-7 22: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院长的精彩故事连连,谢谢!
发表于 2010-11-7 22: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恒德转载的美文,受益无穷{:em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2 12:54 , Processed in 0.0732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