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铁成金
有僧人来参访杭州龙华寺真觉灵照禅师,一见面就急切地说:“大师,丹药一粒,可以点铁成金;至理名言,可以点凡为圣。请大师点我一句至理名言吧!”
灵照禅师看到此僧仍然执著于铁和金、凡和圣的差别,就说:“你可知道我这里不会点铁成金,却会点金成铁么?”
僧人不解深意,说:“点金成铁的事儿弟子从来没有听说过。请禅师教导一句至理名言吧,好让我从凡夫俗子一下开悟成为圣人。”
禅师心想,至理名言我早告诉你了,你需要的就是去掉“分别心”!像这样执著于一切“好”的东西,对“不好”的东西不屑一顾,什么时候能够解脱呢?就继续耐心地说:“好好地想想我的话吧,否则后悔也没有用!”
《二》扫除微尘
有僧人问乐普山的元安禅师:“修行的人怎样才能回到老家?回到老家将会是什么情形?”
元安禅师说:“如今你的窠臼已被打破,妄心已被除灭,本性空无一物。已经没有家了,你要回哪里?”
僧人一怔,随即醒悟,说:“既然已无所归,那就不归好了!”
元安禅师说:“是这样的啊。庭前的积雪自有太阳去消融,可是室内飘飞的微尘由谁来扫除呢?”
《三》无你无我
有僧人问京兆兴善寺的惟宽禅师:“道在什么地方?”
惟宽禅师回答:“道就在你的眼前!”
僧人不解:“那我为什么看不到?”
禅师回答:“因为你有自我的缘故,所以看不见。”
僧人接着问:“我无法破除自我之心所以看不见,那师父您能看见吗?”
禅师平静地回答:“因为你的缘故,也使我起心动念,所以我也看不到了!”
僧人不死心,继续问:“那如果没有您。也没有我,还能看见道吗?”
禅师反问:“既然已经无你无我,还要看见什么呢?”
《四》求佛问道
天宝三年,敕令中使杨光庭前往司空山礼拜本净禅师。到了寺中的禅师院,和禅师互致问候完毕,中使急切地说:“弟子生死事大,一心幕道,愿和尚慈悲救度。”
本净禅师婉言相拒:“大夫自京城来,那里是帝王之地,参禅悟禅的人特别多,应该在那里参问。某甲老病,一无知解。”
中使设礼再请。本净禅师见他虔诚,就说:“中使是求佛,还是问道?若求作佛,即心是佛。若欲问道,无心是道。”
中使不能领会,再次恳请禅师解说。
本净禅师便又耐心地开示:“若欲求佛,即心是佛,佛因心得。若悟无心,佛亦无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
中使大悟,说:“京城大德,都教导通过布施、持戒、忍辱、苦行等求佛。今天禅师让我明白,圆满的智性是本来就具有的,本身就是清净自如的,并不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得来。现在才知道以前是白用功了!”
禅宗的特色即在于心有所悟,若无会心,法不可得:而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就明白此心原来不过是无。
《五》有无之间
大颠禅师还没有开悟的时候,去参访石头禅师,问:“古人说:道有、道无都是对佛法的诽谤。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吧。”
石头禅师说:“有和无是佛法的一物两面,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说道有、道无都是偏执于一面。有什么好解释的,不用解释。”
《六》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 穷和尚莫名其妙地问:“怎么了啊?” 富和尚问:“我没有听错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啊?”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大笑,说:“去南海来回好几千里路,路上的艰难险阻多得很,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几年前就作准备去南海的,等我准备充足了粮食、医药、用具,再买上一条大船,找几个水手和保镖,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去南海呢?还是算了吧,别白日做梦了。”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一路上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饿晕、冻僵、摔倒。但是,他一点儿也没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前进。 很快,一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到达了梦想的圣地:南海。 两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归来,还是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穷和尚由于在南海学习了许多知识,回到寺庙
后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个富和尚还在为去南海做各种准备工作呢。 禅宗认为,人的思维决定他的行动,而他的行动则又决定他能否证得佛果。其实,在生存处世中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不善于采取行动,他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在现实生活中,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天天沉浸于幻想之中,看不到一点行动痕迹的人;二是善于把想法落实到计划中,成为一个敢于行动的人。你是哪一类人?凭你自己的经历,你应该可以找到答案的。
但是,这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问题,在许多人身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到失败的病根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人常常是一名幻想大师,面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心动不已,总以为光凭自己的意愿就能实现人生理想,就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能成为一个被人羡慕的人。抛开这些特定的人不讲,实际上在我们身边,那些天天抱头空想自己未来的人,之所以没有人生的进展,就在于他们都是“心动专家”,而不是“行动大师”。
有句话叫:“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得多干得少,这种人只比那些纯粹的“心动专家”要强一些,要好一些,但通常他们很难取得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儿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无数。在为人处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梦想。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
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就要懂得心动不如行动。因为,心动只能让你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动才能让你最终走向成功。所以,做人一定不要仅是心动而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