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8|回复: 6

精彩故事连载《二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22: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愚人愚行


从前,在一个农庄上,住着一位有福报而没有智慧的富翁。他虽拥有良田肥马,万贯家财,但因愚痴,不能辨别是非善恶,常常闹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天,他因事进城,路上遇见一个被马鞭抽伤了背部,而用热马粪涂伤的人。他好奇地伫立了一会儿,指着那人问道:“你的背给鞭抽伤了以后,不是很痛吗?为什么还要用热马粪涂伤口呢?这样不是更痛吗?”

  那人苦笑地回答道:“是的,用热马粪涂伤口是非常难受的。不过,马粪可以消毒,涂上之后,伤口才不至于溃烂。”

  富翁听了这些话,欢天喜地,以为侥幸学到治伤的秘诀,便如获至宝似的牢牢记在胸中。他踏着愉快的脚步回到家中,即刻对家人说道:“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开心吗?”

  “大概是老爷在路上拾到黄金了吧!”家人见到主人欢喜,也随口逢迎着。

  富翁马上收歛笑容,慎重其事的说道:“不是拾到黄金,而是得到了一种大智慧,一种秘诀。”

  家人不相信地开玩笑道:“老爷得到了大智慧,真是稀有,应该传给我们,不该隐藏呀。”

  富翁得意地拍掌笑道:“好的!好的!你们注意看我做吧。”

  于是,吩咐一个家奴:“你赶快去拿一条鞭子来。”

  主人的话,家奴那敢违命,即刻拿来一条马鞭交给主人,然后莫明其妙地站在一旁,等待主人吩咐。

  富翁迅速而高兴地将上身的衣服脱得精光,然后大声说:“我马上传智慧给你们看吧。”说着又厉声喊道:“来呀!你们拿鞭子在我的背上重重的抽二百下。”

  家奴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富翁见状,怒骂道:“怎么?你们敢违抗我的命令吗?快给我抽打!”

  家奴只有应命,无可奈何地提起鞭子,向主人的背上如落雨般的抽打着。不一会儿,鲜红的血顺着伤口流下,白嫩的皮破烂了,没有一块好肉。这时候,他自己却得意地命令家奴说:“赶快去取些热马粪来,把它涂在我背上的伤口处。”

  于是,家奴取来热马粪,涂在主人的背上。

  愚痴的富翁,自以为聪明智慧,得意地向家人宣布说:“我的背皮虽被马鞭抽破,但用热马粪涂后,一定不会溃烂,你们安心看吧。我过几天就可以痊愈了,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今天所得的智慧,现在已经传授给你们了,哈哈!”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开示大家:“一个人一见他人有一种好处,便认为可贵,也不管对不对,就随便学他,这是愚痴的行为,其结果是自讨苦吃,危害自己。所以修行学道,必须开智慧的眼,选择正法,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二》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泛太严格,那能全部受持,不如不要学好了。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我费尽唇舌,他还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堕落恶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

  佛陀说道:“你的父亲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说的故事转述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么故事,请佛陀开示。”

  于是佛陀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在旷野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口渴得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寻找水源,总不可得。

  忽然,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洁明净。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却不想前去取水喝。这时候,同路的行人觉得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不是口渴吗?为什么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开嘶哑干涸的喉咙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了。”

  路人听了,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呀!”

  听了这则故事以后,青年马上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恍然大悟,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便能解除干渴;佛法虽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如果能够确实奉行一法不违,便能得到利益。




《三》忍力如根



人烟罕至,僻静的山林中,婆舍比丘独自在树林下禅坐修行。当他进入一禅的定境时,忽然来了一群飞鸟停息在他禅坐的大树上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令他无法进入更深的禅定境界,内心不禁懊恼瞋恨。赶走飞鸟后,他再次入座习定,但不久又来了一群顽猴,令他头痛至极,丧气地回到精舍。

  佛陀觉察到婆舍一副懊丧的脸,知道他修习禅定遇到困扰,于是趋前开导。

  “婆舍!山林水边正是修习禅定的好地方,怎么一副苦恼不乐的样子啊?”

  “佛陀!森林中各种动物时刻不停骚扰,我换了好些地方还是无法安定。”

  “婆舍!修定必须依循正确的方法,不一定要依靠外境的安宁,就好比驾马车的人,鞭打车辆,车子还是不能前进一样,主要的先要能放下对外境的执着,要有洞彻外境的忍力,才能安定,然后循序渐进。”

  婆舍恭谨地向佛陀请示:“佛陀!有了忍力以后,进一步要学习什么呢?”

  “婆舍!忍力就像一棵树有了根一样,扎稳了根,树木才能繁茂。有了忍力,进一步要以智慧为双眼,开展思惟力,有了正确的思惟力便能降服一切的烦恼魔。”

  “噢!佛陀!我终于懂了,下次我一定会照着您的指示习定。”

  婆舍于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向佛陀顶礼,欢喜离去。




《三》少壮当努力



一天上午,阿难跟随佛陀到舍卫城弘化,途中见到一对身形佝偻、衣衫褴褛的老夫妇,瑟缩着身,蹲在正燃烧着的垃圾堆旁取暖,眼中不时流露出凄怆悲凉的眼神。

  这时佛陀问阿难:“你看见那一对老夫妇吗?”

  阿难回答:“是的,佛陀!”

  佛陀告诉阿难:“这一对年老的夫妇,在他们人生的第一阶段年少的时候,如果能够发愤图强,努力创业,必然可以成为舍卫城中的首富;如果能出家学道,精进修行,必然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其次,在人生的第二阶段盛壮之年,如果能够继续如是精进,必然能成为地方富豪,或是证得阿那含果。再其次,在人生的第三阶段中年的时候,如果能够持续精进,必然能够丰衣足食,或是证得斯陀含果。末后,在人生的第四阶段年老的时候,如果能够不倦不怠,至少能够衣食无缺,或是证得须陀含果。但是他们至今老态龙锺,一事无成,既不能过着安定的生活,也不能精进证果。”

  佛陀接着说:“一个人年少时不修清净梵行,也不开创事业,到头来就如老鹄鸟栖止在空池,死守着池子,了度残生;盛壮时不修清净梵行,也不开创事业,到如今只有拖着弯曲如弓的身形,凄凉地度过晚年,徒然追忆昔日的风光而不胜唏嘘。”

  “所以,阿难!人生当珍惜少壮时光,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佛陀不忘补充一句,语气中充满了对众生的悲愍。




《四》牛命与人命



过去有一个从事屠宰的人,养了一千头牛,每日宰杀一头牛出售。杀了五百头牛,还有五百头,牛儿们不知死期不远,还在跳腾嬉戏,共相牴触。

  一天,佛陀适巧路过此地,见到这种情形,心生悲愍,对随侍的弟子们说道:“这些牛真是愚痴,眼看着同伴们一只一只消失,他们不但不能警觉死亡就要降临到他们自己头上,反而游乐嬉戏着。”

  佛陀说后,环视牛群,再度慨叹道:“其实,不但牛如此愚痴,人也是如此。譬如牵牛屠市,牛牵一步,则走近死亡一步;人得一日,犹如牛的一步,电光石火,大限即将到来,怎能不及早修行,求得解脱呢?”

人命有多珍贵?懂得精进修道,人为含灵中最尊贵的众生;放逸懈怠,那么人命与牛命也没有多大的差别。为人乎?为牛乎?看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


《五》 闻法升天


  四生慈父,人天导师的大悲佛陀,时时刻刻都在关怀着还未得度的众生。因此,有时分身在恒河边,出广长舌,讲经说法。

  每次,佛陀在宣说妙法时,除帝王、士民外,天龙鬼神、飞禽走兽之类,皆来听法,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说法后,听法者都能受到利益。

  一天,恒河边的一只老虾蟆停在空地上肃然地聆听佛陀讲经,却也能了解经义。

  一会儿,一个牧牛的老公公手里拿着拐杖也挤进这空地来,不巧,老公公停下的杖头,压在老虾蟆的背上。

  虾蟆听得入神,也不感觉杖头压在身上,老公公稍一移动,很不幸地,虾蟆就丧命于老公公杖头之下。

  虾蟆死了,到那儿去呢?真是不可思议,因为牠听经入神,深得法味,肉体死了,而神识却仗着听经闻法的福力,上升天上。生天以后,得天人身,用天眼观察自己的来历,知道是从畜生道的虾蟆来,因听经闻法,仗佛威力,得此升天福报,即刻来到下界,散天华于前生虾蟆身上,以报答牠不轻视自己,喜欢听经的恩德。

一只虾蟆精进听经闻法尚能升天,何况人呢?



《六》精进的重要



  有一天,佛陀率领众弟子在外面弘化,途中,佛陀要阿难为同行的比丘们说法。

  阿难于是为大家宣说精进的重要,赞叹精进的功德。佛陀听了,说:“阿难!你赞叹精进吗?”

  阿难回答:“是的,佛陀!我赞叹精进。”

  佛陀说:“精进是值得称赞的。努力行善,名为精进。不但修行成佛非精进不可,就是世间的学问、事业、一切好的事情,也都要精进才能成功。懒惰的、放逸的,只知道享受而不肯勤劳努力的,什么事也不会成功,精进是值得称赞的。”

  最后,佛陀看了看阿难,对大众说:“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兴;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都是由于精进方能成就。”

精进是八正道之一,佛说四正勤,就是四种精进: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除灭。《 大智度论》说:精进法是一切善行的根本,能生出一切诸道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精进是修道的根本。




<七>精勤得财富



  提婆达多煽动阿闍王弑父篡位,并且每天接受阿闍世王五百车的饮食供养。

  佛陀知道后,说:“贪念多的人,烦恼就会跟着来。因为他常要照顾这些多余的东西,因而没有时间修行,尤其食物多得吃不完,不但暴殄天物,而且还折损了自己的福报。”

  阿难忧心地说:“佛陀!恐怕施主们会说出家人太奢侈享受了吧!”

  “所以必须要有戒律来约束,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僧团绝不容许这种好吃懒做,逃避现实的人存在,就用僧团的规约来处理吧!”佛陀当机立断的决定。

  阿难随即又问道:“我们应该怎么精勤努力呢?”

  佛陀说:“在这世间上,人们凭着辛勤的努力而获得财富。一个人要像蚂蚁一样,专志无二的工作,更要效法蜜蜂辛勤工作的精神,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乐、富裕、安康的世界,千万不可依赖他人的力量,等待他人的施予。财法二施,等无差别,在家居士供养饮食,出家法师布施佛法,如此双方都能成就大功德,如果只贪图名闻利养,却不发心弘法,最后一定不会有好的果报。”

  佛陀的一番开示,听在原本对提婆达多心生羡慕的弟子耳中,正如当头棒喝。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9-16 08: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便能解除干渴;佛法虽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如果能够确实奉行一法不违,便能得到利益。
发表于 2010-9-16 08: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虾蟆精进听经闻法尚能升天,何况人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只虾蟆听经闻法,已经有了天人的意识,意识到了,虾蟆死了,天人生了。
好笑吗,生命的奥秘就在其中哦!
发表于 2010-9-16 08: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兴;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都是由于精进方能成就。”
发表于 2010-9-17 2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虾蟆精进听经闻法尚能升天,何况人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只虾蟆听经闻法,已经有了天人的意识,意识到了,虾蟆死了,天人生了。
好笑吗,生命的奥秘就在其中哦! {:8_433:}
发表于 2010-9-17 21: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兴;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都是由于精进方能成就。”  
{:em04:}{:em04:}
发表于 2011-9-1 2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虾蟆精进听经闻法尚能升天,何况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3 05:10 , Processed in 0.0700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