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0|回复: 2

“自在”小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22: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樵夫和渔夫


    疲倦的飞鸟在黄昏的烟霞中,渐渐地消失在大山幕帐里。

  站在山间小路的樵夫,歇下挑柴的担子,衣袖卷起清凉的山风,拂拭去额头的汗水。他遥望着熟悉的烟霞,那眼眸是清亮和坦直的,如同高山经年累月也不曾改变的苍翠和挺拔。

  高山耸立于大地,朝迎彩霞,暮送夕阳,而不为所失,含万物灵气而不为所得。樵子理解山,因此他也有山一样的品格,坦荡而无牵挂。他爱这山,山养育了他,给了他博爱生命的精神。他也有山一样的胸怀,山不是他的,他仅仅取得每天生活的保障。樵夫尊重大山,大山也给与樵夫同样的回报,他们的生命就这样千古依存着。而这千古在此刻化做了一刹那,即使有高山不断夷为平地,仞然还有高山常在。所以高山不以自己为最高,却可以一览众山之小,仁者也是如此,不以自己为最上,却博爱有觉性的众生。

  樵夫知道万事万物的生灭就在这一刹那,我们也在一刹那间从内心演变出万事万物,也生生世世的追求着这变幻的万事万物,却不知道内心那个不生不灭才是真实的。

  樵夫一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就更明白了真实的内心。他安置了母亲的生活,到东山五祖弘忍那里去信解受持不生不灭的真实。那时他还是布衣,他甚至要别人为他读诵墙上的文字,他的生命就是这样简单,腰缠磐石而不觉苦,衣食清淡也不觉无味。他向大众诉说自己内心的世界的真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六祖慧能,一代伟大的樵夫。

  东山下有九江,我不知道姜太公直钩钓鱼是不是在九江,但五祖弘忍是喜欢在这里看渔夫钓鱼,他欣赏着渔夫的动作,觉得那是一幅画,甚至他觉得自己就是那渔夫。渔夫不为钓鱼而钓,因为九江不是他的,鱼自然不是他的,鱼杆也是山间林子里砍的,所以他不会为钓得与否或喜或悲。钓得鱼时就美美的吃上一顿,钓不得鱼时也不觉得有何所失。渔夫生活在水间而不执着水,每日悠闲自在的钓着鱼。

  渔夫知道古人都是这样钓鱼,多少年以后的人也会这样钓鱼,他们都是在钓那种忘我的宁静甚至是无我的自在。在水而不见水,也无钓鱼的我,更无所钓的鱼,这种自在映照了五祖内心的真实。他把这种真实通过《金刚经》诉说给了慧能,也只有慧能听懂了。神秀没有理解钓鱼的自在,他只看到了钓鱼是渔夫的生活和习惯,应该转变习惯和生活才能进入自在。他不能进入渔夫的内心世界,他不知道转变习惯是要放下习惯,钓鱼就是最真实的放下,放下钓钩的时候你在钓什么呢?金刚经云:“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渔夫不觉得自己伟大,和樵夫一样只是最平凡的人,凡夫所以叫凡夫,就是他给自己添加了很多内容,所以他钓不到真正的鱼。另一个最平凡的渔夫是达摩祖师。他在洞中一钓就是九年,才钓到了慧可,才把他心中的真实传了下去,才有了后来的中华禅宗。

  为什么有的人想做樵夫和渔夫,因为他们能了解天地和内心的真实,也只有他们知道如何实实在在的生活。那有时间去追求世间的名利,出世间的超脱。樵夫和渔夫只活在当下。



自在人生


     你有耐心看完吗?

     开开心心过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要将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开心与不开心,一天都要过24个小时,何不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呢?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一天同样拥有24小时,做人要活的潇洒些,要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就要看你怎样去度过了,当然没有哪个人在面对烦恼和忧愁时还会开心的一笑,因为世间上有人贫穷有人富贵,这都是因果关系。先贤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行。”有人生活好,有人生活不好,这是每个人的福报不同。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因此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要能够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善于缓解一切压力,消除一切烦恼。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佛教也讲:禅心清净境,无心万事宽。因为忍让不是弱者,而是有胸怀的大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知道伤心、烦恼、怨恨、忧愁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回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出人预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儒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地势柔顺,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


所以人要经常抱着宽容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于是我们要学会开开心心活到老,轻轻松松过一生。要有这样的心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应该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好一点,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满足自己,但是要学会弥补自己心灵上的空虚。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内在的思想,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发现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紧时间把它做好,尽量做得更完美,让自己满意,也要让别人满意,这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关键。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错地方,那就会一事无成,终生遗憾。

  人世间的一切名利都是虚幻不实,变化无常的;不要执着这些名利。真正的名利是一个人的心底善良,人们说你好,这才是最好的名;生活轻松,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身体健康,这就是最大的利。因为身体才是你自己的本钱。没有身体,什么事都干不成。俗话说的好,有钱难买人开心;香港人口头常说,最要紧是开心;北京人常说,活着就要快乐;所以佛教也讲,人活着就要放下自在。这几句话看起来大同小异,但仔细领会却各有含义。开心是精神层面的,是内心的活动。


快乐向何处去找?而现在人似乎更多在于外求。不管内求,外求,开心与快乐都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了社会,孤独存在。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知所感、乃至人的一切美德都只能是通过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而体现出来。一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恐怕也只能来源于同他人的交往和联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品尝幸福,感受快乐。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但是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总之,人生如梦,人生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有人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想一下也是,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不同、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会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在你看不惯别人的同时,是否别人也看不惯你呢?古德云:“常思见己过,莫谈他人非。” 

  要学会静心,要知道人生最美的境界是在静心中达成的,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在静心中解决的。所以佛教提倡静坐,最为主要的是在静坐中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有了智慧一切事情都明白。

  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但愿众生能够“开开心心过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9-1 00: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
{:em04:}
发表于 2010-9-2 00: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
知足者常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2 12:45 , Processed in 0.0734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