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5|回复: 1

恒德院长分享的好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5 12: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六祖接法

六祖惠能三岁亡父,随母流落岭南。他在贫困中长大,靠打柴卖薪奉养母亲。在一次送柴时听人诵读《金刚经》而心有感悟,决意学佛。他辞别老母,步行数千里来到湖北黄梅东禅寺。

惠能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大师问他:“汝何方人?来求何物?”惠能答道:“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道:“你一个岭南俗家弟子怎么作佛?”

惠能敬礼答道:“人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俗人与僧人不同,佛性有什么不同?弟子听说佛陀普渡一切有情众生,怎么会计较这些?”五祖於此见他悟性非凡,就把他留下了。

但是座下众弟子都已修行多年,惠能还不能眼他们一样,作为入室弟子,只好先叫他在后院干些杂活等候机会。他被分派舂米劈柴。一连干了八个月仍没有机会进入禅堂。

一天,有个小和尚中念诗偈从碓房经过,惠能问他念什么偈子,他说是神秀上座的‘无相偈’师傅叫人人诵读,会大有功德,惠能说:“我也想诵此偈,能烦上人带我去偈前礼拜吗?”

小和尚引他到南廊偈前,为他念诗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无使惹尘埃。”惠能听了诗偈随即道:“我亦有一偈,能烦上人代写出来吗?”

他念自己的诗偈,小和尚即用脚趾在泥地上为他写了。只见地上写出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看了无不称奇,五祖也被惊动了,他看了偈子赶快用脚擦掉,连说‘也未见性,也未见性。’

第二天五祖来到碓房,见惠能仍在踏碓,他沉吟道:“求法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他问惠能:“米熟了没有?”惠能答道:“米早熟了,只欠筛啦。”大师用禅杖至碓上敲了三下就离开了……

当夜三更,惠能来到大师禅室,大师即为他说《金刚经》,当谈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时大悟,至此他已彻悟了万法与自性不分的真如本性。于是五祖便传授他顿悟法门,并将从达摩以来传递了五代的衣钵传给了他。

五祖将‘衣钵’传给惠能,怕他遭到众僧徒的疑忌,叫他在天亮前赶快离开黄梅,又怕他不知路径,便于当夜亲自送他到九江上了一条小船。

五祖为他摇橹渡江,惠能说:“请和尚坐,应当我来摇橹。”五祖说:“这是我渡你啊。”惠能说:“迷时师渡,悟了自渡。”五祖说:“是啊,是啊,看来不久我就要逝世,以后佛法就由你来大行了。望你善自护念,广渡一切有情众生。你回南方去吧,佛法不宜速说……”

惠能拜别师傅,向南方走去了……。许多年以后,他就是弘扬顿悟法门的一代宗师——禅宗六祖。



<二>生命的意义


尚书前去拜见景岑禅师,一番问候之后,尚书开口问道:“本性是什么?”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景岑禅师不禁想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看到一个孕妇背着一只竹箩走过,她衣着破旧,脚上落满土垢,竹箩好像很重,压得她直不起腰。

她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揽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赶路。 景岑禅师本以为这样沉重的生活一定会让她不堪重负的,可是她的脸上明明定着像明月一样温婉的笑容。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了生活辛苦奔劳,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寻求的是什么,所以她不但没有觉得劳苦,反而感觉到十分快乐。 想到这里,景岑禅师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本性。


看着眼前的尚书,禅师开口叫唤:“尚书!” 尚书双手一揖:“是!” 景岑禅师摇摇头说道:“回答我的只是一个躯壳,而不是一个清明的生命。” 尚书低头想了想,眼中云雾迷茫:“只有躯壳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话呀!清明的生命哪里来的口舌?”


景岑禅师点点头:“是否回答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自己觉悟。要明白自己的目标,不要弄错了人生的意义。弄错了生活的方式,只能徒然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奴隶!” 人若是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即使是再多的苦难,也能够承受;不知道自己本性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三》居士与高僧



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们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禅师觉得这个居士十分博学。到了吃饭的时间,小和尚看两人谈得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 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了眉头,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都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根本就没有动筷子,还看到高僧脸上的愠色,便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何不吃?”


高僧一语不发。居士笑着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让师父了。如果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答:“吃饭。”



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泪花夺眶而出。 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




《四》可怕的黄金


一个僧人惊惶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说:“你这样惊惶失措是为什么?”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


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们吧!”僧人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


一个人对另一个说:“那个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于是讨论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一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一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么做的。”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了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贪念惹的祸,欲望把最亲密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六》贪婪的人

有一个人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但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外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7-26 14: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8_415:}{:8_4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5-2-21 19:30 , Processed in 0.0720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