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9|回复: 2

注重理论思辨的华严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18: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重理论思辨的华严宗
  华严宗创立于中唐武周时期。在隋唐佛学中,它与禅宗是最为晚出的两个教派。
  华严宗号称依据《大方广佛华严经》而立论。这本重要的佛教经典,已被晋以来中国佛教界摘译许多,形成多种摘译本。唐新译本八十卷是比较全的一种,系一部内容庞杂的大乘经,基本上属 有种 思想体系。
  按照华严宗人自己的说法,华严宗传法世系先后共有五代:法顺(公元557- 640年,著有《华严五教止观》)——智俨(公元602- 668年,著有《华严搜玄记》、《华严孔目章》、《华严一乘十玄门》等)——法藏(公元643- 712年)——澄观(公元738- 839年,著有《华严疏钞》等)——宗密(公元780- 841年,著有《都序》、《原人论》)
  其实,华严宗的实际创世人是法藏。
  法藏,字贤首,康居人。祖父辈移居长安。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 荣国夫人奄归冥路,则天皇后广树福田度人,则择上达僧,舍宅乃成太原寺,于是受雇托者连状推荐 ,①这样,法藏在武则天的罗致下成为高级僧侣,在武周时号称 康藏国师 ,并在武则天制造的一系列具有政治目的的符谶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宗教 神侣 的角色。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法藏受武氏之诏在佛授记寺讲新译的《华严经》,当讲到《华藏世界品》时,奇迹发生了:讲堂及寺中都在震动。法藏派人把这一 奇迹 报告给武氏,武氏立即下诏答复曰: 昨请敷演微言,阐扬秘颐。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开讲之辰,感地动以标异。斯乃如来降迹,用符九会之文;岂朕庸虚,敢当六种之震?披览来状,欣惕于怀。 ②武则天一面将《华严经》神化,一面又称如来为武氏的统治而 降迹 ,是国家之祥瑞,这样,武周便是天命所归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把武则王和法藏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看得一清二楚:武则天利用法藏和华严宗来神化自己的统治,消除百姓对女人称皇的成见,稳固武周社稷;法藏则利用女皇的 金口玉牙 来抬高华严宗和法藏身在佛教界的地位。法藏死后被赠鸿胪卿,赙绢1200匹,按 三品 规格举行国葬。可见法藏在当时享有多么大的 哀荣 了。
  法藏著述颇丰,仅关于《华严经》的著作就有14种38卷之多。法藏的代表作是《金狮子章》。《宋高僧传》记载: 藏为则天讲《新华严经》。……帝于此茫然未决,藏乃指镇殿金狮子为喻,因撰义门,径捷易解,号《金狮子章》。 《金狮子章》成为华严教义的纲领。此外,法藏较有影响的著作还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经旨归》、《华严策林》、《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等等。
  华严宗的佛学思想体系,是由法藏承继法顺、智俨之学,并杂糅三论、天台、唯识诸宗,会通大乘空、有各派,所创立的一套庞杂的佛学理论。就其折衷吸取各宗教义而又自成体系言,就其思想实质在于消融各种差别、对立而旨在美化现实的社会作用言,和当时封建品级结构再编制正趋于完成的新的政治经济格局,恰相对应,契合无缝。另外,华严宗把世界形容和描述得无穷无尽,恢宏廓大,但又以 法界 为总相,统摄万有,万有又各自独存, 圆融自在 ,这颇能表现出盛唐时期国家博大雄浑和含容万象的气势来。
  华严宗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二:(1) 法界缘起 论;(2) 六相 与十玄 说。
  所谓 法界缘起 ,就是先把世界归结为一个包罗万象的 一真法界 ,在这个笼统而抽象的 法界 中,千差万别的事物,无论是 心 (主观意识)和 尘 (客观物质现象)、 别 (部分)和 总 (整体)、 多 (个性)和 一 (共性)、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以及佛教所区别的 真与妄 、 净与染 等等,一切具有差别性的事物和现象,全都呈现为一种互相依存、互相蕴含、互相转化、互相同一的关系,因而都没有什么真实的差别,没有真实的界线,也没有任何独立的实体。法藏说: 夫法界缘起,如帝网该罗,若天珠交涉,圆融自在,无尽难名。 ①世界成了一个无根无据、无穷无尽的关系大网,此缘起彼,彼缘起此,重重无尽。澄观说: 此经以法界缘起……为宗也。法界者,是总相也,仓理仓事及无障碍;缘起者,称体之大用也。……由斯自在,靡所不包,包含无外,尽是经宗。 ① 法界 是宇宙的本体, 缘起 是法界能派生一切、包含一切的功能。
  在 法界缘起 的大前提下,华严宗开始把理论重点放在讨论 理 和 事 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 四法界 说。宗密对 四法界 的解释是: 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二)理法界:界是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四)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 ②按照华严宗人的解释,事法界和理法界的两个 界 字含义不同,前者是 分 ,即分限、分别的意思,后者是 性 ,即本性同一的意思。四法界是宇宙万有本是一心所缘而起,而当统摄于一心时所呈观出的四种状态。从事(现象)
  观之,万物有别,是 分 ;从理(本体)来看,万物之别则是一心所缘,因而具有同一性;再从理与事的关系上看,则每一事物都显现了理,任何事物都有体和用、理和事、性和分两个方面,二者是重合的;再从事与事之间的关系上看,既然每一事物都在显现同一个绝对的本体,则事物之间的相对差别也就消失了。这种理、事的关系,华严宗喻之为水与波的关系。宇宙像一个大海;波浪起伏,千差万别,是 事法界 ;波涛万顷,体唯一水,是 理法界 ;水、波互融一体,是 理事无碍法界 ;波波相即,互相涵摄,是 事事无碍法界.
  总之,从 理 的方面说,理是有分限的,因为每一事物都存在着完整的理;理可以说是没有分限的,因为理是普遍存在的;理也可以说既有分限、又无分限,因为理既是普遍的存在,同时又存在于各个事物中;理还可以说既非有限,亦非无分限,因为理是一个绝对的存在。从 事 的方面而言,也有四个方面:事物是有分限的;事物是没有分限的;事物有分限又无分限;事物既非有分限,又非无分限。
  法藏还从论证一与多的关系来论证理与事的关系。各个事物对它自身说,是 自一 ,各个事物联系并存,就其总和来说,构成 多一 , 自一 是在和 多一 的相互关系中存在, 自一 和 多一 相互依存,这就是 一与多互为缘起,相由成立故。 顺着这种逻辑再往下推,便是: 一多相由成立,如一全是多,方名为一;又多全是一,方名为多。
  多外无别一,明知是多中一;一外无别多,明知是一中多。 ① 一者十,何以故?缘成,故十即一。何以故?若无十,即无一故。……若一不即十,十即不成;由不成十故,一又亦不成。何以故?
  若无十,是谁一故?今既得一,知一即十。 ②推来推去,竟然成了 一即多 , 多即一 , 一即十 , 十即一.华严宗就是这样,先承认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然后再用同一性把它抹掉,世界便成了一个浑沌的模糊体,一切界限都不存在了。
  由于 一即一切 ,所以: 若依圆教,……随得一位,得一切位;……以诸位及佛地,相即、相等故。因果无二、始终无碍,于一一位上即是菩萨,即是佛……也。 ①这其实也就成了密宗所宣扬的 即身成佛 思想,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一切众生 ,都能 成佛.上面我们介绍的是华严宗的 法界缘起 论,以及在 法界缘起 的前提下,华严宗的 四法界 、一与多的关系等思想内容。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华严宗佛学体系中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即 六相与 十玄 说。
  所谓 六相 ,就是华严宗提出的总与别、同与异、成与坏这三对范畴六个概念。六相中重要的是第一对范畴总与别,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法藏用 椽与 舍 的关系来说明总与别。
  问:何者是总相?
  答:舍是。
  问:此但椽等诸缘,何者是舍耶?
  答:椽即是舍。何以故?为椽全自独能作舍故。若离于椽,舍即不成;若得椽时,即得舍矣。 ②这里,别相就是椽,总相就是舍,首先说总和别不同,互相对立,接着再讲别相与总相依存,讲二者的依存关系时,华严宗把相对性绝对化,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结论成了别就是总,总就是别,椽就是舍,舍也是椽。所以说:
  是故一切缘起法,不成则已,成则相即,熔融无碍,自在圆极.总与别契合为一,圆极相通了。
  同相与异相、成相与坏相也被华严宗说来说去说成了同一,同即异,成即坏。华严宗所说的坏相,不是指毁坏之义,而是指别相或异相的 各往自法 ,即事物的 自一 : 问:现见椽等诸缘作舍成就,何故乃说本不作耶?
  答:只由不作故,舍法得成;若作舍去,不住自法者,舍义即不成。
  何以故?作去失法,舍不成故;今既舍成,明知不作也。 ②说舍坏,并不是说舍毁坏了,是说椽仍是椽,椽是 自一 ,根本就没有盖舍。
  总的来看,在华严宗所谓的六相中,总、同、成三相是指现象的全部或整体,别、异、坏三相是指现象的部分或片断。以舍、椽来比喻:舍为总相,椽是别相;由椽而构成的舍是同相,椽自身又有差别是异相;椽已构成的舍为成相,舍中之椽仍是自身是坏相。关于六相之间的关系,法藏在《金狮子章》中把总、同、成三相视同 一般 的概念,别、异、坏三相相当于 个别 的概念,全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性质和作用则由全体所规定,反过来说,一般通过个别得以表现,个别的本质则由一般来决定。六相之间的这种关系,被华严宗称之为 六相圆融.在华严宗的代表人物中,有智俨和法藏两人涉猎到 十玄 说。十玄的具体内容:一是同时具足相应门;二是一多相容不同门;三是诸法相即自在门;四是因陀罗网境界门;五是微细相容安立门;六是秘密隐显俱成门;七是诸藏纯杂具德门;八是十世隔法异成门;九是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是托事显法生解门。
  同时具足相应门,是指理事无碍,同时成立,一切圆满,无少欠缺,人人都得到满足。
  一多相容不同门,是指个别和一般在统一的整体世界中各自存在,互有差别,互相含蕴。即,一多相容,互不相妨,各安其位,互不相同。
  诸法相即自在门,是指各个事物,相互依存,自由自生。
  因陀罗网境界门,是指各个事物都是整个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天帝戴的结了宝珠的网帽,每颗宝珠都照见全部其他珠子的影子,交相辉映,重重无尽。
  微细相容安立门,是指事物无论大小,都同时显现,不相妨害,微尘内收大千世界,毛孔中现无量佛土。
  秘密隐显俱成门,是指世上的一切存在,说隐皆隐,说显皆现。只讲本体,一切事物都是本体,只讲现象,一切事物又都是现象。
  诸藏纯杂俱德门,是指事物既是复杂又是单纯,既可通过个别感官去感知,也可通过众多感官去感知,两种感知皆可与佛国相连。
  十世隔法异成门,是指每个具体的时间都可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每个过去、现在、未来又能再分,虽有九世而实为一念所生。
  唯心回转善成门,是指各个事物可隐可显,或一或多,都是心的作用而已。只要保持心体清净,诸法便生。
  托事显法生解门,是指真理蕴藏在每个事物中,诸法都可以显示佛性、真如。
  通过上述对华严佛学思想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出此宗兼蓄各派的特点。
  华严宗是通过繁琐的经院方式构成佛学体系的,这是吸收唯识宗的表现;把佛学体系落脚到 即身成佛 的宗教目的上,是密宗思想的翻版;主张 心净佛现 ,这又与禅宗相近;而 一真缘起 说,又明显地师承天台宗的 真如缘起 论。华严宗可以说是隋唐佛学各派的 大拼盘 ,中国化的痕迹已是非常明朗了。
  总体来看,华严宗佛学体系最大的特点是浓厚的经院思辨色彩。换句话说,与隋唐其他佛教学派相比较,华严宗的思辨色彩是最为突出的。
  华严宗的思想体系、思维路径、问题的提法,以及范畴的运用等方面,对以后的宋明道学影响深远。我们甚至可以把华严宗看作是隋唐佛学最后通向宋明道学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
  华严宗创立并盛行于中唐武周时期,会昌灭佛后便一蹶不振,衰落下去。
  智俨曾收新罗人义湘为门下,此宗经义湘传入新罗。日本天平十二年(公元740年),新罗僧人审祥到日本宣讲《华严经》,传法于日僧良辩,开创了日本华严宗。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3-16 1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 法界缘起 ,就是先把世界归结为一个包罗万象的 一真法界 ,在这个笼统而抽象的 法界 中,千差万别的事物,无论是 心 (主观意识)和 尘 (客观物质现象)、 别 (部分)和 总 (整体)、 多 (个性)和 一 (共性)、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以及佛教所区别的 真与妄 、 净与染 等等,一切具有差别性的事物和现象,全都呈现为一种互相依存、互相蕴含、互相转化、互相同一的关系,因而都没有什么真实的差别,没有真实的界线,也没有任何独立的实体。


好似太极思维。
发表于 2010-3-16 10: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无十,是谁一故?今既得一,知一即十。 ②推来推去,竟然成了 一即多 , 多即一 , 一即十 , 十即一.华严宗就是这样,先承认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然后再用同一性把它抹掉,世界便成了一个浑沌的模糊体,一切界限都不存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9-28 03:32 , Processed in 0.1369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